【摘要】文章基于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理念,分析創設游戲環境的核心要素,探究有效創設游戲環境的策略。優化游戲設計需要滿足幼兒的真實需求,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深挖游戲材料需要發揮游戲材料的操作性與結構性、探究性與動態性、真實性與生活性,以及層次性與多元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潛能和創造力。這些策略的實施旨在有效支持幼兒游戲深度學習,提升其學習效果,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游戲;游戲環境;環境創設;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賈宜娜(1983—),女,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幼教中心第三實驗幼兒園。
為了推動幼兒教育理念的更新與發展,幼兒園教師應關注并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幼兒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游戲環境能夠為有效開展幼兒游戲提供重要條件。幼兒園教師應通過有效創設游戲環境來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促進幼兒綜合發展,提升其學習效果。
一、基于深度學習創設游戲環境的核心要素
(一)整體開放性
為了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教師應突出游戲環境的整體開放性,為幼兒在游戲中的自由探索鋪設道路。在開放的游戲環境中,幼兒能夠在不同區域進行深度學習,實現跨區域的自由探索與發現。同時,教師應保持環境的“非預設性”,為幼兒的創造力提供足夠的空間與可能。在“無界限”的游戲空間里,幼兒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利用各區域的材料來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可見,具有整體開放性的游戲環境不僅能夠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還能有效促使他們深度學習,使其在自由與開放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二)知識貫通性
幼兒對知識的探索不應局限于班級環境,而應向更廣闊的天地拓展。教師應將幼兒探索知識的領域向家庭、社會延伸,不斷拓展幼兒的探索領域。多領域的游戲環境可以有效拓寬幼兒的視野,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與創造活力。
(三)幼兒主導性
幼兒游戲內容與游戲環境相適應,是促使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要一環。教師應讓幼兒掌握游戲的主導權,從而確保環境設計充滿童趣,使他們能夠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自在探索,勇敢表現自我。其中,在確定游戲規則時,幼兒應扮演主導角色,參與規則的制訂與執行。如此,幼兒能夠更好地適應游戲環境,認同并自覺遵守規則,同時教師為幼兒營造充滿包容與自信的氛圍,為其在后續的探索中實現認知的聯想、建構、遷移、批判和反思等深度學習打下堅實基礎[1]。
(四)操作多元性
幼兒的深度學習需借助操作活動來實現,因此游戲環境的創設應注重可操作性。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多樣化、富有變化的操作材料,有效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喜愛的材料,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展豐富多樣的操作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夠發展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同時,操作材料的多樣性也能夠促使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嘗試、調整、完善自己的操作策略,從而提高學習成效。可見,操作多元性是支持幼兒游戲深度學習的核心要素之一,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問題導向性
在創設游戲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問題導向性這一要素。教師可以通過引入適當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深入探究,使幼兒明確探索的方向和邏輯,進而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推動他們不斷進步。在游戲環境中突出問題的導向性,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六)過程可視性
幼兒傾向于通過直觀感知理解世界,具象化的信息對他們而言更具吸引力。因此,以直觀形式展現學習過程,能有效幫助幼兒在游戲的不同環節中,保持更好的學習狀態。例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視覺輔助工具(如思維地圖),讓學習環境變得更為生動有趣,深化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能夠更深入地參與游戲,更積極地思考和操作,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深度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還能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于深度學習有效創設游戲環境的策略
(一)優化游戲設計
1.立足幼兒的真實需求
在探討如何通過創設游戲環境以支持幼兒深度學習時,教師應從“無我之境”邁向“有我之境”[2]。首先,教師應實現師幼共創的游戲設計。為了真正滿足幼兒的需求,教師需要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體,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讓他們的意愿和訴求得以充分表達和實現。其次,在創設游戲環境的過程中彰顯童趣。具體而言,教師要讓幼兒在環境中看到自己的身影、聽到自己的故事、感受自己的氣息,讓幼兒更好地融入游戲環境,從而更加投入地參與游戲和學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具體策略。例如,可以設置專門的作品展示區,展示幼兒的手工作品、繪畫作品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創作被尊重和欣賞。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布置,如讓他們自己選擇區域的主題、材料、布置方式等,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注重幼兒的游戲體驗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生命、生態、生活”課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也從單一的物質環境擴展到更為豐富的精神環境,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助力。在此過程中,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實現從“有界之境”到“無界之境”的轉變,成為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關鍵策略。首先,教師可模糊空間定位,為幼兒的想象和創造提供良好條件。在游戲環境中,教師可通過淡化室內室外的界限,實現空間功能的靈活多變,讓幼兒在自由穿梭、共享資源的過程中,建立起事物之間的多種聯系。這種環境的構建不僅有助于滿足幼兒對空間探索的需求,更能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促進他們多元化、自主性的學習與探索。其次,教師需打造自由開放、充滿靈性與生命力的游戲環境。教師要致力于讓各個游戲區域相互融通,使幼兒能夠自由地在不同空間中進行挖掘、跑跳、攀爬、探索等活動。這種環境的創設充分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能夠滿足幼兒對游戲多樣性的需求,支持他們在游戲中取得成長與進步。同時,教師也要注重環境的功能性,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確保環境能夠持續地為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支持。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自然資源,打造富有生態氣息的戶外游戲化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個親近自然、感受自然、探索生態的場所。這種環境不僅有利于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知和體驗,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責任感[3]。
(二)深挖游戲材料
1.強調操作性與結構性
在創設游戲環境時,教師應強調游戲材料的結構性和操作性,以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針對3—6歲幼兒的具體思維特點,教師應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以滿足他們直觀感知和動手操作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精心挑選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材料,確保它們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應注重其多樣性和趣味性,使幼兒在游戲中發現新奇、體驗樂趣,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探索興趣。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并鍛煉他們的實踐操作技巧。在材料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結合區域活動目標,靈活選取高結構材料與低結構材料。對于高結構材料,教師可以通過改變其布局、擺放角度或與其他材料結合使用,創造出不同的游戲場景和玩法,從而減弱材料本身的知識性限制,使幼兒在游戲中自然地獲得知識和體驗。對于低結構材料,教師可以拓展這些材料的使用方式,使其在不同活動目標、活動形式和主題內容的游戲中發揮多元化功能。通過一物多用的方式,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價值,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利用。同時,這種靈活多變的材料使用方式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
2.關注探究性與動態性
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中,教師應高度關注游戲材料的動態性與探究性,以充分滿足幼兒深度學習的需求。教師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在能力與發展需求上的差異,精心挑選并整合游戲材料,構建符合他們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的游戲情境。這樣的游戲環境能為幼兒的自主探索、交流與合作提供條件,讓每一次游戲體驗都成為他們實現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同時,幼兒自身是環境中最為活躍的變量,他們的能力和興趣在游戲的推進中會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在游戲材料投放后,教師需密切觀察幼兒的實際使用情況,及時反思并調整材料所蘊含的能力要求,以適應幼兒不斷發展的需求,促進他們深度學習的持續發展。
3.聚焦真實性與生活性
在游戲環境中投放真實且貼近幼兒生活情境的游戲材料,不僅是對幼兒生活經驗的拓展,還是對他們身心發展的深度促進。這些貼近生活的真實游戲材料,能夠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家的溫馨與舒適。通過與環境材料的親密互動,幼兒能夠更加自然地融入游戲世界,讓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真實的生活色彩。這樣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可以盡情釋放天性,自由探索、發現和學習。生活對于幼兒來說,既是學習的源泉,也是他們學習的方式。教師投放貼近自然與生活的游戲材料,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和選擇機會。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中,幼兒能夠深刻領會生活的豐富多彩,了解社會的千姿百態,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不僅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還能夠激發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而在游戲中實現深度學習,為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投放真實性與生活性強的游戲材料是環境創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不僅能夠提升游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能夠支持幼兒在游戲中實現深度學習,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教師應注重游戲材料的真實性和生活性,為幼兒打造充滿探索與發現的游戲世界。
4.突出層次性與多元性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游戲材料的投放應有所區別。對于小班幼兒,教師應提供數量充足、色彩鮮艷且形狀各異的材料,以滿足他們對感官刺激和直觀體驗的需求,支持他們進行平行游戲,鍛煉基本操作能力。對于中大班幼兒,教師需要投放更多具有挑戰性、可激發探索興趣的材料,以促進他們進行合作游戲,發展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游戲材料的分類與分層投放也是關鍵。教師應按照材料的形狀、特點及其在游戲中的作用進行分類,確保每種材料都能在游戲環境中發揮其獨特作用。在投放材料時,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特點,設置不同層次的材料,使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選擇,從而在游戲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通過這樣層次性、多元性的游戲材料投放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支持和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不同材料之間的搭配和組合,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的游戲環境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還能夠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創造力和社交技能[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幼兒園教師應把握創設游戲環境的核心要素,采用有效創設游戲環境的策略,優化游戲設計、深挖游戲材料,促進其認知、情感、社交和身體發展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胡沁芬.兒童本位,支持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幼兒閱讀區繪本閱讀活動的淺析[J].讀·寫·算,2024(15):104-106.
[2]馬仕梅,杜學元.優化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創設的思考[J].林區教學,2024(5):120-124.
[3]陳寒惠.OCCP學習行為模型視角下建構游戲中幼兒學習行為分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4,43(5):151-156.
[4]黃素萍.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4(1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