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該研究聚焦于高速公路夜間應急養護作業區的交通風險分析與管理,旨在科學識別風險并提出防范策略,確保作業安全高效。通過綜合文獻回顧、事故數據分析及實地調研,該文明確了夜間養護作業的主要風險來源:不良光線條件、交通流變量、駕駛者疲勞分心及作業區管理缺陷,提出了綜合性管控策略,著重于制定夜間養護特有規范、強化安全管理、改善作業區安全條件、優化交通流組織,并引入智能化監管系統強化監控能力。
關鍵詞 養護作業區;行車風險;影響因素;夜間養護
中圖分類號 U4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23-0191-04
0 引言
高速公路的建設對于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高速公路養護是確保道路基礎設施持續安全、高效運行的核心環節,對維護交通安全、提升行車舒適度、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及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而應急養護在高速公路管理中至關重要,其涉及快速響應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或意外事故(如車輛火災、危險品泄漏)后對道路的快速修復,確保道路盡快恢復安全通行,減少次生災害的發生。
1 高速公路夜間養護安全現狀分析
1.1 高速公路夜間養護的獨特性
夜間養護作業相較于日間作業具有其特殊性和挑戰,這些差異主要源于光線條件、交通流量特性、駕駛員行為變化以及作業環境的復雜性等方面[1]。
1.1.1 光線條件限制
夜間能見度低是夜間養護作業最顯著的挑戰之一,自然光照不足將導致作業區域視線條件差,不僅影響養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也增加了過往車輛辨識警示標志、作業區布局及養護設備的難度,提高了發生事故的風險。
1.1.2 交通流量與速度變化
雖然夜間總體交通流量較日間有所減少,但車輛行駛速度往往較高,且大型貨車比例增加。高速行駛的車輛在遇到養護作業區時,緊急制動距離加長,反應時間縮短,容易引發追尾或失控事故,此外夜間偶爾出現的交通高峰(如節假日出行)也會帶來不可預測的流量波動。
1.1.3 駕駛員疲勞與注意力分散
夜間駕駛本身就容易引起駕駛員疲勞,加之夜間光線暗淡,駕駛員注意力更容易分散。這種狀態下,駕駛員可能難以及時注意到養護作業警告,增加了忽視交通標志和偏離車道的可能性。
1.1.4 作業效率與安全性平衡
為盡量減少對交通流的影響,夜間養護通常需要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這對作業計劃、人員配置和設備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必須確保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不犧牲作業安全,避免因急促作業導致的事故。
1.1.5 安全防護措施要求更高
鑒于夜間視線受限,對聲光電預警設備、反光標識、防撞護欄等安全防護設施的要求更加嚴格,需要更加醒目、高效的警示系統來引導車輛安全通過作業區,同時保障養護人員的生命安全。
1.1.6 作業人員生理與心理挑戰
夜間工作打亂了人體的生物鐘,長期夜間作業可能導致養護人員疲勞積累、注意力下降,甚至產生健康問題,此外夜間作業的心理壓力也相對較大,需要良好的團隊協作和心理輔導支持。
1.1.7 應急響應難度增加
一旦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夜間救援和應急處理的難度和復雜性均高于日間,對應急準備和快速反應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針對夜間養護作業的特殊性和挑戰,需要制定專門的管理策略、優化作業流程、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并加強人員培訓,以確保養護作業既高效又安全地進行[2]。
1.2 高速公路夜間養護的主要問題
因早期項目夜間施工事故頻發,在2012年8月交通運輸部強調加強夜間施工安全質量管理,導致相關部門對夜間養護決策持謹慎態度。夜間養護雖因交通量少有利于減少公眾出行干擾、提升施工效率,但同時也面臨著由夜間特有交通狀況、駕駛者行為及環境因素加劇的安全風險挑戰,且目前欠缺專門針對高速公路夜間養護的規范指導,安全監管成為首要關切。
1.2.1 高速公路夜間養護作業規范配套缺失
規范作為維修養護施工的重要技術準則,旨在確保養護作業區的行車安全。山東高速公路養護主要遵循一系列規程與規范如表1所示,但這些規范大多未專門針對夜間施工的特殊性詳細制定。當前公路養護規范對此領域的指導相對宏觀簡略,導致在實際夜間養護作業中難以實現預期的安全與效率目標,凸顯出針對高速公路夜間養護作業具體條例的缺失與需求。
1.2.2 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區夜間行車風險突出
在S7濟泰高速的夜間養護作業場景中,通過對施工現場及項目團隊的初步調研,揭示了交通事故發生的三要素:危險源、觸發條件及后果。調研強調,準確識別危險因素是預防交通安全風險、確保作業區行車安全的關鍵,主要危險源總結為四個方面:司乘人員行為、交通流量特性、道路與環境因素,以及養護作業區本身的條件如表2所示。夜間作業尤其面臨風險因素多樣、易觸發動態及事故后果嚴重的特點,其中駕駛者視線受限、車流管理復雜、環境光照不足及作業現場布置成為亟待關注的核心風險點。
(1)道路與環境
夜間道路因缺乏自然光,顯著影響駕駛視野和交通行為,低溫下路面濕潤、摩擦減小仍構成安全隱患,特別是養護作業發生在長下坡、彎道等復雜路段時,多重風險匯聚,極大地提升了事故可能性及嚴重性,要求更高的安全管控措施。
(2)司乘人員
夜間駕駛受低光照和生物節律影響,導致駕駛員視距縮短、反應遲鈍及疲勞加劇,注意力集中卻視野受限,易忽視施工標識與路況變化[5]。黑暗中信息處理慢,疲勞駕駛頻發,尤其在人體生物低谷期及單調環境中更為嚴重,加之夜間車少提速行駛,安全風險顯著提升。
(3)交通流特性
高速公路交通流隨時間展現出規律性變化,夜間的交通特性,如流量、速度及車輛組合等,因光照減弱和出行模式差異,與白天存在顯著不同,盡管夜間車流量減少,但駕駛者感知加速和道路環境促使車速往往高于白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繁忙路段即便深夜也可能遭遇交通密集,養護作業區的設置需謹慎應對這些夜間特有的不穩定或飽和交通流狀態。
(4)養護作業區
養護作業區設定需考慮交通量、工程性質及道路條件,其布局直接影響通行安全與效率。夜間環境與駕駛者狀態變化要求調整作業區布局,現有規范的區段長度及限速標準未必適用,需更長預警區與過渡區以提高安全性。夜間施工中,轉換口事故頻發,眩光問題突出,且施工人員疲勞增加操作失誤風險,不僅危及自身,也嚴重影響作業區行車安全。
2 高速公路夜間養護作業區行車風險影響因素識別
該文運用文獻分析、事故統計分析和現場調研三種方法。先系統識別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區中的行車風險要素,再通過實地調研夜間養護現場進一步完善風險因子清單。三種分析方法的特點如表3所示。
3 高速公路夜間養護作業區交通安全管控策略
3.1 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夜間養護施工規范
鑒于現有高速公路夜間養護管理與規范的局限,夜間作業安全水平亟待提升。為適配夜間特性的交通流與駕駛行為,需優化養護作業區設計,確保通行順暢與安全,減少沖突。鑒于夜間視線不佳,須調整警告區限速、延長過渡區與緩沖區,且依據具體情況科學布置安全設施。鑒于照明對安全的至關重要性,當前施工照明布置缺乏統一標準,建議制定相關規范,確保照明既增強可視性又避免眩光干擾,特別是在單幅雙通區域采取防眩措施,以科技與規范雙重保障夜間養護作業安全高效。
3.2 加強施工安全管理
夜間養護作業受天氣、安全管理、人員著裝等因素顯著影響行車安全。施工人員易疲勞違規,降低風險感知,且安全意識不足,違規穿越車道致事故頻發,施工車輛隨意進出作業區威脅其他車輛,需強化監督確保規范出入。缺乏反光安全著裝降低了施工人員的可見性,因此養護單位應強化監管,執行嚴格的夜間施工安全培訓、交接班及巡查制度,確保全員穿戴高可視性安全服,以提升作業區整體安全水平[7]。
3.3 養護作業區夜間安全保障
特殊路段如長下坡、彎道及隧道等需強化防護,采用發光警示裝置以提升夜間安全性。優化交通標志與渠化、防撞設施,增置發光標志及警示燈,確保夜間清晰可見,同時注意照明設置避免眩光[7]。針對單幅雙通區,增設防眩設施,選用防傾倒交通錐維持作業區邊界,施工車輛必須配備高性能反光或發光標識,以防追尾事故,尤其在車輛移動及作業布置時。以上措施直擊夜間養護作業風險,提升駕駛人感知力及應急反應,確保施工與行車雙方安全。
3.4 交通組織優化
夜間養護作業區研究表明:多數車輛鄰近過渡區才換道,極易威脅作業區作業人員安全,特別是在低密度交通流中車輛超速現象更甚,占用快車道風險倍增。依據沖突分布特點,及早引導車輛自由換道并減速通過,成為緩解養護區交通風險的關鍵策略。
3.5 智能化施工監管平臺
夜間高速公路養護面臨復雜環境與高安全風險,受生物節律影響,工人疲勞度增高,違規操作風險加大。加之夜間安全設施需頻繁檢查,任何疏漏均危及交通安全,強化監管至關重要,以應對人為失誤與設施失效。智能化監管平臺的建立,能有效增強監管效能,彌補人為監管局限,尤其在夜間視線差、環境復雜的情況下,提供更為周全可靠的監管解決方案[8]。
4 結語
針對我國高速公路夜間養護作業的交通安全挑戰及研究空白,該研究致力于深入剖析夜間養護區的交通沖突規律與行車風險,從宏觀與微觀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涵蓋了風險因素的全面識別、影響因素的權重分析及其內在聯系、交通特性和沖突特征的深入探討,以及針對性的安全管控策略開發。通過整合現場考察、文獻復審、事故案例剖析與專家意見征詢等多元方法,系統性地界定了影響夜間養護作業區行車安全的多重風險因子。
聚焦山東省高速公路夜間養護的實操現狀、緊迫性與主要安全隱患,研究結合文獻資料、事故統計與現場調研數據,初步圈定關鍵風險影響要素。進一步,借助專家問卷調查的嚴謹篩選,構建一套包含駕駛者行為、交通流屬性、道路環境、養護作業特性、人員管理等五大維度的行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為精準施策與風險防控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洋,王杰,周剛,等.重慶市高速公路路面夜間養護現狀及對策分析[J].公路, 2021(8):325-332.
[2]趙丹.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區的交通組織方案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 2018.
[3]ZhangC, Wang B, Yang S, etal. TheDriving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 Rightward Zone of Expressway Reconstruction and Extension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20(1):1-13.
[4]吳彪.高速公路作業區行車風險與安全控制策略[D].長春:吉林大學, 2011.
[5]袁守利,郭錚.考慮駕駛員反應時間的車輛碰撞預警模型[J].安全與環境學報, 2021(1):270-276.
[6]張旭.占道作業區安全分析與交通組織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 2015.
[7]鄭建偉.高速公路施工區交通安全分析與評價方法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 2015.
[8]王杰.高速公路夜間養護作業區交通沖突與行車風險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