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檔案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本文深入探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檔案管理策略,通過分析檔案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提出了包括檔案數字化的實施路徑、檔案安全保障的相關策略,旨在為實現高效、科學、安全的檔案管理模式提供全面的思路與方法,以適應新時代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充分發揮檔案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檔案管理;數字化轉型;實施路徑;安全保障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檔案管理作為信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數字化轉型為檔案管理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和管理理念,通過將檔案信息轉化為數字形式,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進行管理和利用,可以極大地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務質量,拓展檔案信息的應用范圍。
一、檔案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在當今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檔案管理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其必要性體現在多個關鍵方面。
首先,數字化轉型能顯著提升檔案管理效率。傳統檔案管理依賴人工操作,無論是檔案的整理、分類、檢索還是借閱,都需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例如,在大型企業或政府機構中,面對海量紙質檔案,查找特定文件可能需數天之久。而數字化檔案管理借助先進的數據庫技術與智能檢索算法,能在瞬間精準定位所需檔案,大大縮短了信息獲取時間,使檔案管理流程更為高效流暢,讓工作人員從繁瑣的檔案事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業務與創造性工作中。
其次,有助于加強檔案資源的保護與保存。紙質檔案易受環境因素如潮濕、火災、蟲害等影響,導致損壞或丟失,且隨著時間推移,字跡會逐漸模糊褪色。數字化存儲則可將檔案信息轉化為電子數據,存儲在安全穩定的服務器或云端,通過多副本備份、異地災備等措施,有效降低因自然或人為災害造成檔案損毀的風險,確保珍貴檔案資源得以長期、完整地保存,為歷史研究、文化傳承等提供可靠的資料源泉。
再者,方便檔案信息的共享與利用。在全球化與信息化背景下,跨地區、跨部門的協作日益頻繁。傳統紙質檔案在共享時受地理位置與物理傳遞限制,信息交流極為不便。數字化檔案則可通過網絡平臺輕松實現遠程共享,不同地區的用戶能在授權范圍內隨時隨地訪問、下載所需檔案,促進知識傳播與信息交流,為政府決策、企業創新、學術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推動社會各領域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檔案信息的潛在價值。
最后,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提升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當今社會,各行業都在積極引入信息技術推動創新與變革,檔案管理若仍固步自封,將難以融入時代發展浪潮,無法滿足公眾對信息快速獲取與高效利用的期望。數字化轉型能使檔案管理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如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檔案智能分類與數據分析,挖掘檔案背后隱藏的規律與趨勢,為檔案管理工作注入新活力,使其在新時代背景下展現出新的生命力與服務效能。
二、檔案數字化實施路徑
(一)檔案數字化規劃
制定全面、科學的檔案數字化規劃是首要任務。檔案管理部門需要對館藏檔案進行深入調研,評估檔案的價值、重要性、保存狀況以及利用頻率等因素,確定數字化的優先順序。規劃應涵蓋數字化的目標、范圍、技術標準、實施步驟、人員安排和預算等方面,確保數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進。例如,對于歷史悠久、具有重要文化價值且利用需求高的檔案應優先數字化,同時要明確規定數字化圖像的分辨率、文件格式等技術參數,以保證數字化成果的質量和通用性。
(二)數字化技術選擇
根據檔案的類型、數量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數字化技術手段。常見的數字化技術包括掃描技術、拍攝技術、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等。對于紙質檔案,高精度掃描儀可用于將頁面轉化為圖像文件,而OCR技術則能進一步將圖像中的文字識別轉化為可編輯的文本,便于檢索和利用。對于音像檔案,需要采用專業的音頻、視頻采集和轉換設備進行數字化處理。例如,博物館中的歷史音像資料,通過數字化采集和格式轉換后,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展示和傳播,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到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三)數字化流程管理
建立規范的數字化流程,包括檔案整理、掃描或拍攝、圖像優化、數據錄入、質量檢查等環節。在檔案整理環節,要對檔案進行分類、編號、去除裝訂等前期處理,確保檔案在數字化過程中的順序和完整性。掃描或拍攝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操作,保證圖像清晰、完整、無遺漏。圖像優化環節可對掃描后的圖像進行裁剪、去污、糾偏等處理,提高圖像的可讀性。數據錄入工作要準確無誤,將檔案的相關元數據如題名、作者、日期、關鍵詞等一并錄入數據庫,為后續的檢索和管理提供便利。質量檢查則要貫穿整個數字化流程,對每一個環節的成果進行抽檢或全檢,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確保數字化檔案的質量符合要求。
三、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檔案管理安全保障策略
(一)數字檔案存儲安全
選擇安全可靠的數字檔案存儲設備和存儲介質,如采用冗余磁盤陣列(RAID)、網絡附屬存儲(NAS)或存儲區域網絡(SAN)等存儲系統,保障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因存儲設備故障導致數據丟失。同時,要定期對存儲設備和介質進行檢測、維護和更新,及時備份數字檔案數據,并將備份數據存儲在異地,以應對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突發情況。例如,大型企業的檔案管理部門可以建立異地災備中心,將重要的數字檔案備份數據存儲在遠離主數據中心的地理位置,確保在主數據中心遭受破壞時,備份數據能夠及時恢復檔案信息。
(二)數字檔案信息安全
加強數字檔案信息在傳輸、訪問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防護。采用加密技術對數字檔案進行加密處理,確保數據在網絡傳輸過程中的保密性。建立嚴格的用戶身份認證和授權機制,通過用戶名、密碼、數字證書、指紋識別等多種方式相結合,驗證用戶身份,限制用戶對數字檔案的訪問權限,防止非法訪問和數據泄露。例如,在檔案管理系統中,對涉及機密信息的檔案設置只有特定授權人員才能訪問的權限,并記錄用戶的訪問日志,以便追溯和審計。同時,安裝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防病毒軟件等安全防護軟件,防范網絡攻擊、病毒感染等安全威脅,保障數字檔案信息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三)檔案安全管理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檔案安全管理制度,明確檔案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管理流程和應急處置預案。加強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定期組織檔案安全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整改安全隱患。例如,檔案管理部門應制定檔案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明確在發生數據泄露、系統癱瘓等安全事件時的應急響應流程、責任分工和恢復措施,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檔案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減少安全事件對檔案管理工作的影響。
四、結語
數字化轉型為檔案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發展機遇。通過實施檔案數字化轉型、采取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策略,檔案管理能夠實現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模式的轉變,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務質量,拓展檔案信息的應用范圍,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對檔案信息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高倩男.檔案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檔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4(12):36-38.
[2]黃永芹.信息化時代智慧檔案建設的思考[J].蘭臺內外.2024(3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