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重思歷史交往

2024-12-09 00:00:00張來儀徐歉
中學歷史教學 2024年11期

摘 要:歷史交往作為人類的社會性行為,貫穿于所有人類歷史的各個領域、全部過程,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后果與影響。歷史交往的主要形式是物質交往、精神交往、文化交往、商業交換、暴力交往和遷徙移民。從發展歷程看,經歷了原始交往、傳統交往到近現代交往的漫長進程;從空間來看,是由點狀交往過渡到線狀、網狀和片狀(區域)交往再進入到全球交往,呈現出全方位發散、擴展和普及的全面遞進、升華態勢。在形形色色、多種多樣類型的歷史交往中,影響最大、最為核心、最為深遠的應當是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文明交往(交流互鑒);文明交流互鑒是歷史交往的文明化和理想化過程。歷史交往使人類主體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和相互作用,不愧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

關鍵詞:歷史交往 傳統交往 近現代交往 和平交往 暴力交往

歷史交往是人類從古到今最基本、最普遍的社會實踐活動之一,也是構成和導致歷史發展走向與趨勢的主導因素之一,更是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希望之所在?!叭祟愖詮恼Q生時代起,就知道交流和交往,為了各自生存的需要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盵1]中學歷史教材的諸多課文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了歷史交往問題。因此,現在有必要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歷史交往成果進行系統性的梳理、歸納、總結、完善和升華。

一、歷史交往的類型

歷史交往是與人類社會相伴始終、俱來俱往、如影隨形的永恒不息的廣泛活動。在唯物史觀看來,人類的交往主要包括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兩種類型。如從文明時代的歷史活動的具體領域來看,劃分交往的類型應當以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的觀察為宜;就研究價值而言,選定歷史交往的優先形式當是:物質交往、精神交往、文化交往、商業交換、暴力交往和遷徙移民。

生產力發展水平代表、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生產關系反映、折射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化。交往與生產力一樣,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更替的主要動力之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只有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之間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2]歷史交往是通過“個人之間”“家庭之間”“地域之間”“部落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和“文明之間”而進行的相互關系的普遍性的社會現象。彭樹智先生認為:“地緣性交往在農耕畜牧的自然經濟時期,由原始狹小地域的點線空間交往,發展為區域空間的文明中心之間的面上交往。農耕世界與游牧世界之間不同形式的交往特別頻繁。交往主體隨地緣的擴大而表現為種族、民族、國家乃至宗教共同體?!盵3]

在歷史上,早期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這就導致了許多地方的人們過著孤立、封閉、隔絕等“老死不相往來”的生存、生活狀況;伴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逐步出現了交流、交往、互動、開放等,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存、生產和生活狀況。馬克思說:“生產本身又是以個人彼此之間的交往(Verkehr)為前提的。這種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產決定的?!盵4]在人類社會“生產(經線)—交往(緯線)”交織而成的全鏈條運行過程中,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影響并制約、甚至決定著歷史交往的規模、水平和發展進程。

人類社會的一切關系,都是由物質交往關系所決定、所規制的,但物質交往絕對不是歷史交往的獨角戲。不同區域的人們之間的交往形態既有物質交往,也有精神文化交往。一般而言,精神交往形式只是物質交往形式的衍生物而已。

文化交往(階級社會的文明交往)是世界各群體、各民族、各國家之間最為常見和影響最為深遠的歷史交往形式,也是起始時間較早、層面最深、最為核心的歷史活動。例如,歷史上的南俄就存在著這種文化交往。位于古代東西方交通要道上的南俄草原成為東西方諸多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的薈萃之地,其文化交往也呈現出五彩斑斕、異彩繽紛的美麗誘人圖景,這里既有游牧文明的主火炬,也有伊朗文明的火光,更有希臘羅馬文明的燦爛陽光,還能窺見印度文明的點點星光和中華文明的夕陽余暉。數不勝數的人類文明光芒都曾在南俄草原上閃爍,這些文明交往之光不僅驅散了黑暗和野蠻,而且照耀出突破閉塞性的交往之路。南俄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歷史事實都證明: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5]不是歷史上文明交往的主流軌跡;各大文明之間不是彼此互不相容、互為排斥的異質文明的絕對對立的狀態;文明之間除了沖突之外更有和平交往——交流互鑒。

暴力交往曾經是歷史交往的重要形式,從原始社會后期的軍事民主制階段直至今天,軍事、暴力交往活動屢見不鮮。習近平說:“回首最近100多年的歷史,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盵6]彭樹智寫道:“暴力交往在農耕世界和工業世界之間,以及在工業世界之內,也是頻繁進行的交往形式,而且規模越來越大。西方工業文明的擴展,是在炮艦政策之下進行的,它是建立在政治、文化甚至宗教基礎之上的強權對弱小民族的交往關系,其本質是不平等的交往?!盵7]暴力交往常常會產生和平交往所不具備的強大的沖擊力、破壞力和震撼力,似乎能帶來“空谷足音”“晴天霹靂”“雷霆萬鈞”“振聾發聵”“你死我活”的極端效應。戰爭雖是十分殘酷的,但客觀上會使交往的空間范圍進一步擴大,能促進交往的強度和影響空前加劇、飛速發展,甚至導致或引發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的轉換和變遷。例如歷史上的蒙古西征和現代的兩次世界大戰?!按笈诳梢源蚱聘髅褡宓拇箝T、各地區的界線,但若僅此,被打破的大門可能會隨時重新關閉。簡單用軍事手段聯系起來的國家體系或宗主國與其從屬國、從屬地區間的統一體系,是很脆弱的?!盵8]

從總體性或重要性而言,商業交往要重于戰爭交往。馬克思、恩格斯說,商業交往“就像古代的命運之神一樣,遨游于寰球之上,用看不見的手把幸福和災難分配給人們,把一些王國創造出來,又把它們毀掉,使一些民族產生,又使他們衰亡”。[9]商業交往最能表現出人類文明交往的開放性、合作性、物質性和全球性,維系著古代中世紀著名的“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往來的交通大道。商業活動帶來的不僅是物質文明的交往,還有社會生活領域和精神觀念方面的變化。商業交往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它能進一步推動或加速各民族、各國家人民之間互相熟悉、彼此了解的過程。

遷徙移民是指人群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的活動現象,它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較為普遍、較為常見的一種交往形式。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尤其是原始社會,生存和繁衍是人們的最主要目標,甚至是唯一目標。為了自身生存和家庭繁衍,為了自己和后代能很好地活下去,人們不停地尋找適宜于生存、生活、繁衍和發展的優良自然環境,用“馬不停蹄”來形容這種遷徙活動也毫不為過。每當一個地方(如南俄地區)的氣候變化或土地、物產(尤其是食物)無法滿足當地人口生活與增長的需要之時,或在遭遇強大外敵的情況之下,求生的本能、活下去的欲望必然會導致和驅使在本地無法生存的人們離開故土,發起對外掠奪、戰爭或開展向外移民。古人早就懂得“人挪活樹挪死”的道理。

在世界歷史上,許多地區、許多民族和許多國家文明社會階段的出現、形成和發展都與遷徙移民這種歷史交往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甚至可以說:文明社會的形成就是遷徙移民活動所導致的結果,如南俄草原印歐人的遷徙促進了西歐諸文明、印度雅利安文明和伊朗文明的出現。因此,考察世界歷史的形成過程與發展變化,就應當關注、分析和研究人類社會進程中的遷徙和移民現象,應當在歷史交往的范疇中,將其作為一種普遍、重要的歷史現象進行回顧、梳理、鉤沉、分析、歸納和研究,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世界各個地區、各個國家、各種文明體系的社會形態及其發展變化的動因、來龍去脈、此消彼長以及各個民族的活動軌跡及其相互融合、相互交流與相互影響。因移民而導致民族融合的地方往往比其他地方更有朝氣、活力和生氣。

遷徙移民對世界文化和人類精神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只有在歷史交往的視域內研究和關注遷徙移民活動,才有可能深刻揭示出世界歷史上的不同民族融合、各種文明盛衰、各個國家力量消長的真正原因。了解、認識和闡釋遷徙移民現象有助于說明人類社會從孤立、分散的小群體邁步走向普遍聯系的人類社會演進——世界歷史形成的過程和因緣。

二、歷史交往的歷程

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來觀察,可以將人類的全部歷史劃分成“原始群”“血緣家族”“氏族公社”“部落所有制”“奴隸制國家所有制”“封建等級所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等不同的發展階段。與此相對應的歷史交往是:“原始群”“血緣家族”“氏族公社”“部落所有制”等漫長時期的原始交往,“奴隸制國家所有制”“封建等級所有制”時期的傳統交往,“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主義公有制”時期的近現代交往。

歷史交往的最早(初級)形態是原始交往,它是指史前的原始社會中出現的各種交往活動。大約在距今300多萬年前,直立人特有的技能——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現,使其從動物界脫穎而出,這就標志著漫長的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和人類(萬物精靈、宇宙精華)的誕生。人猿相揖別之后,人類便步入了自己的第一個社會歷史形態——原始社會(史前社會),開始了人類歷史交往的初級階段——原始交往。此時極端低下的生產力(長期使用的工具是木器和石器)導致和決定了原始社會的歷史交往具有狹隘性、自然性、血緣性、和平性與物質性等特征。

狹隘性是指原始交往的規模和范圍都十分狹小,往往是點狀交往狀態。人類的發展進化只是以小群體為單元進行的,因而是孤立的、封閉的,甚至是“老死不相往來”。自然性一般是指歷史交往的內容與目標多為人與自然之間的交往,即用木器和石器獵取野獸。原始先民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和智慧都投放到衣食住行及繁衍和養育后代這些自然本能色彩濃烈的活動當中,一生一世的時時刻刻都在與大自然打交道,集中精力、竭盡所能地從周圍的自然環境中獲取簡單、微薄的生產、生活資料(木器、石器、動物和植物果實),以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種的繁衍,過著飲毛茹血、饑寒交迫的簡陋生活。血緣性一般是指歷史交往的主體在相互交往時主要以血緣為紐帶進行聯系。在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社會性很不全面、很不廣泛、很不發達,交往的主要目的是維持生產與“種的繁衍”——生兒育女,即以男女兩性交往為基礎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原始先民們的社會組織形態經歷了原始群、血緣家族和氏族公社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平性是指歷史交往的主要方式、主基調是和平交往、平等交往和友好交往,鮮有恃強凌弱的暴力或強暴行為,暗藏殺機或陰謀詭計型的交往尚未出現。不論是在血緣家族階段還是在氏族公社階段,原始先民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基本上顯示出直白性、平等性與和平性等特征。一個個小圈子(如家庭和氏族等)的人們都是共同居住、共同冷暖、共同進退、共同勞動、共同消費,過著一種沒有剝削、沒有奴役、沒有壓迫、沒有歧視、鮮有征戰的簡樸、平等、友愛與和平的單調艱苦和千篇一律的乏味生活。物質性一般是指此時歷史交往的主要內容、廣泛目標和基本旨趣主要在于物質利益方面,即為了物質利益而進行交往,而明顯具有獨立性的精神交往還沒有從物質交往中分化出來,尚不存在完整意義上的精神文化交往。

歷史交往的第二個形態是指古代中世紀時期的傳統交往,與其相對應的是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中人身依附關系占主導地位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人類在進入新石器時代之后,在社會生產方面發生了農業革命,出現了農耕和畜牧生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進步和私有制度的形成鞏固,一些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較好的地區先后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出現了階級,建立了國家政權,這就使人類社會徹底突破了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極端狹小交往圈子和封閉孤立狀態,出現較大地域空間范圍——國家范圍內的各種交往。從此,人類跨入了文明社會的門檻,過渡到生產型的農業或游牧文明社會,開啟了歷史交往的第二個階段——古代中世紀的傳統交往。在傳統社會,“雖然個人之間的關系表現為較為明顯的人的關系,但他們只是作為某種[社會]規定性的個人而互相交往,如封建主和臣仆、地主和農奴等等或作為種姓成員等等,或屬于某個等級等等”。[10]傳統交往的顯著特征可歸納為區域性、暴力性、和平性、宗教性與自我中心性等。

區域性一般是指歷史交往的規模和空間范圍由原始社會的點狀交往擴大為文明社會早期的片狀和線狀的區域性交往。交往的暴力性一般是指每一個國家發生的國內和國外的軍事行動、廝殺、戰爭和武裝沖突。自進入文明時代后,它就成為歷史交往的重要內容與常見現象。當然,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暴力性都不可能取代和平性成為歷史交往的唯一方式,而是兩者的交替或并存。正如默父(尚勸余)所說:“在和平交往與暴力交往并存的同時,暴力交往作為常見的現象,具有了普遍性。暴力交往的表征之一是農耕國家之間的暴力交往,而暴力交往的另一表征則是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之間的暴力交往?!盵11]在世界古代中世紀歷史上,古代游牧民族以自己特有的整體性民族結構和形式,從事著早期的歷史交往。他們的歷史交往是以戰爭交往、爭奪土地(牧場)、建立政權和民族融合為主要形式,同時出現在文化與經濟交往等形式的交互進程當中;這種歷史交往使游牧民族扮演了雙重的歷史角色,既是對農耕世界的侵襲者和劫掠者,又是這兩個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早期東西方交通的開拓者。彭樹智說:“游牧世界和農耕世界之間的暴力交往最為突出。3—6世紀以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為主體的游牧民族的入侵浪潮,7—13世紀阿拉伯半島游牧民族的東征西伐,13—15世紀蒙古草原民族的縱橫馳騁,是古代歷史上三次大的暴力交往。游牧世界和農耕世界之間的暴力交往,實質上是兩個文明的沖突,也是兩個文明的交融。它以巨大的沖擊力擴大了文明交往范圍,并導致游牧民族被農耕民族所同化。”[12]在歐亞大陸,雖然游牧民族征伐攻戰的“風暴”“旋風”“狂飆”使定居社會遭遇了巨大的沖擊,但游牧民族常常被生產力和文化水平更高的農耕文明所同化。和平性交往是歷史交往的主流和主旋律。它不僅是古代中世紀,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交往進程中的主基調和美麗亮色。在各種文明分別覆蓋的區域內,不論是小國寡民,還是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日不落”帝國,即使在發生戰爭的年代,和平性交往仍然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換言之,人類須臾都離不開和平交往;可以說:和平交往出現在每時每刻和天南地北。在數不勝數、俯拾皆是的和平交往事例當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應當是穿越亞歐大陸中部、連通東西兩端的陸上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與環繞亞洲大陸南部邊緣的海上絲綢之路,它們通過數不勝數的中繼站連接了亞歐大陸的絕大多數地方和人民。宗教性交往是指歷史上各種宗教產生、傳播和消亡時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交往現象,這里主要是指古代中世紀時代的宗教文化傳播以及各種宗教之間的聯系和對抗。經過漫長曲折的宗教交往,最終整合、形成、延續了四大以宗教為核心的文化圈——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儒教文化圈以及邊緣性的亞文化圈。彭樹智寫道:“宗教之所以成為沖突的重要因子,是因為它與地緣、文化、習慣、生活方式、資源的天然聯系,并以神靈形式‘武裝’著不同民族。科學和真理在宗教氣氛濃烈地區都無能為力。各個帝國之間的對抗,也無法擺脫宗教的影子。”[13]自我中心性是各個民族或國家在交往中所表現出的自我中心主義站位和傾向,這在文明時代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傳統交往時代,其經濟在最大限度上是自給自足、自力更生,將“謀生”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謀利”,即生產首先為消費服務,其次才是為了交換(圖利)而生產;當然商品交換現象作為非主流經濟現象始終存在。因而此時代的大多數地方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封閉性與停滯性。

歷史交往的高級形態是指近現代社會的交往活動,它與人類歷史上的近代資本主義社會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相對應。近現代交往幾乎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近現代交往席卷全球,幾乎囊括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其交往的內容、領域和程度日益呈現出全覆蓋、全方位、無死角的交往特征。它涉及或囊括了外交、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移民、體育、旅游和日常生活等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具有高科技、高智能和無(少)限制特征的信息交往、網上交往日漸普及。

近現代的戰爭交往改變了傳統暴力交往(冷兵器時代)中單純依靠人力廝殺、肉搏的戰斗現象和以“人海戰術”取勝的法寶,而是轉變為以現代化的武器為標志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包括心理)等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博弈與交往。近現代交往的核心、靈魂、理念和紐帶應當是人本精神和理性精神。因為工業文明的兩大主導精神就是技術理性(科學思維)和人本精神(人文主義),這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處事規則和活動圖式,也使傳統交往中的家族色彩、血緣色彩、宗教色彩、民族色彩、宗法倫理、地方情懷和等級觀念日趨消解、淡化,代之以和平、發展、和諧、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平等、寬容、博愛、法制、人權、福利和珍愛生命等,這些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逐漸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漸漸變為歷史交往的普遍準則。

觀察從原始交往、傳統交往到近現代交往的漫長歷程,一幅生動展示出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和大致走向的清晰圖景映入人們的眼簾,這就使人們看到了歷史交往從封閉狀態不斷走向自由開放的演變進程。社會生產分工導致商品的交換,而交換的不斷擴大又使商業貿易迅速發展起來,引發了普遍的貿易交往和商業繁榮,從而要求進一步擴大、拓展市場,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進而拉動或推動各民族或國家之間的普遍競爭和世界性、全球性的交往。在各個國家、民族之間聯系不斷加強的同時,各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掛鉤、鑄鏈、一體化成為普遍現象,“脫鉤斷鏈”越來越不得人心。愈發激烈的商業競爭、不斷擴大的生產和交換規模,促進了國際大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會越來越緊密,全世界日益聯結成為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促進了世界歷史的最后形成,即歷史由民族史和國別史轉變為世界史、全球史。

三、歷史交往的核心

在形形色色、多種多樣類型的歷史交往中,最為核心、影響最大、最為深遠的應當是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亦即進入階級社會后的文明交往——文明交流互鑒。

“文明交往”是指在歷史上(除原始社會外)形成的、具有重大影響、重要價值和重要意義的個人、團體、民族、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了解、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借鑒的物質文明交往、精神文明交往、制度文明交往、行為文明交往和生態文明交往。2023年7月3日,習近平在《向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致賀信》中指出:“在人類歷史的漫長進程中,世界各民族創造了具有自身特點和標識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將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實現共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盵14]習主席的文明交流互鑒觀高屋建瓴、言簡意賅、言近旨遠,“不僅對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的漢學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導航意義,而且也為廣大史學工作者的科研工作指明了研究方向?!盵15] 它不愧為拓展和深化世界史學科建設的一盞指路明燈。

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交流互鑒,交流互鑒的價值在于文明的推陳出新。交流互鑒在人類社會的文明生成和演進中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文明脫離了交流互鑒定當衰亡,交流互鑒離開了文明就會走向野蠻。歷史上一些古老文明的消失,從一定意義上說應是因為缺少交流互鑒而導致;而交流互鑒的旨趣在于發展、革新文明。各種、各類文明之間都需要互相學習、互相汲取、互相借鑒、互相促進,這樣才能達到取長補短的功效。文明與交流互鑒相互依存。交流互鑒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演變和升華的一種主要動力源泉。正是由于普遍存在著異彩繽紛的文明交流互鑒這種歷史交往的形式,才使得世界各地成功地打開了閉塞之路,實現了文明的進步。

文明交流互鑒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由自發性逐漸向自覺性的演進和轉變?!拔拿鞯恼嬷B在于文明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本質。人文精神是文明的本質內涵,是人類各種文明形態的真正核心?!盵16]人文主義精神的內涵“是文化的自覺、道德的自覺、審美的自覺和理性的自覺。這四種自覺是統一的,是遞進上升的不同文明交往的自覺境界”?!拔拿鹘煌倪^程,是文化自覺、道德自覺、審美自覺、理性自覺,總之,是人類的自覺的過程。”[17] 文明交往與文明遞進如影隨形,而知識是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叭祟愋枰拿鞯拇嬖?、文明的發展、文明的安全,需要去愚增智、脫離野蠻而自覺步入交往文明化。”[18]文明交流互鑒的關鍵在于把握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取長補短、創造創新。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每一種文明的產生、存在、發展和變化,最為關鍵性的旨趣在于它發揮自身潛在的創造性,其次是將自己融入人類文明多樣性的世界大潮流中。文明交流互鑒的意義在于超越傳統和自身、互學互鑒。文明交流互鑒的旨趣,在于超越歷史傳統和克服自我中心主義,達到推陳出新、新陳代謝,創造出一種新的文化境界。任何閉關鎖國、停滯不前、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后退的文明,都必將為代表時代潮流、不斷進步的先進文明所代替、所同化、所吞沒,最后隱入歷史塵埃?!罢嬲奈拿魇窃趧撛熘?,在擺脫原來狀態中實現時間上的延續和復興?!盵19]

人類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逐漸孕育出的自覺交往力是隱形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各個文明體系的靈魂;它包括精神覺醒力、思想啟蒙力、信仰穿透力、經貿溝通力、政治權制力、科技推進力等。在文明交流互鑒中衍生或演繹出諸多值得關注的現象,主要的就有:傳承與傳播、取長與補短、吸收與借鑒、闡釋與演繹、善擇與擇善、了解與理解、誤會與齟齬、對話與對抗、沖突與和解、包容與排斥、肯定與否定、適度與極端。在文明交往過程中或明或暗出現的主要變化可概括為:教化、涵化、內化、外化、退化、同化、變化、轉化、異化、人化和升華等,這些變化皆因文明自覺程度的差異而決定其深化程度。人類文明交往的自覺在于“問題意識”的引導,它對于進一步發展人類的能動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引導人們自覺地發現、梳理、提出、分析、解決和評價問題,旨在自覺地認識到人的自我理解能力及其實踐活動的無限性、有限性與局限性。

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包容寬容和互動互學是最為關鍵性的因素。包容寬容為文明交往創造良好氛圍,而互動互學的核心或靈魂則是長期保持一種開放的自覺性。包容寬容的開放性和互動互學性是歷史交往的金科玉律,互動律的核心是社會多元及心態開放。這樣的包容開放性有助于提高交往的自覺性。自覺的緣由出自于理性,即能對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個人的體驗和覺悟進行深思熟慮的總結以及前瞻性的反思。自覺性在歷史交往的互動作用層面能增強對是非的辨別力與判斷力,有助于實事求是地了解、掌握歷史現象的本質和社會發展趨勢的規律;因此,開放、多元的自覺性能導致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站位,秉持一種科學理性的開放包容態度。

將文明交流互鑒觀用于研究世界歷史問題和歷史教學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習主席在《向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的致賀信》中強調:“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ydb72d3s1tmV/ePdsiSvpA==值觀,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以文明交流超越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攜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20]和平是實現世界歷史進步的最基本形式,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的核心內容。發展是世界歷史行進的軌跡和內容。公平、正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和尺度,是協調社會關系的靈丹妙藥。民主、自由是人類社會前進、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注釋】

[1]陳奉林:《從絲綢之路研究看日本學者的文明交往史視野》,《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23年第4期,第139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6頁。

[3]彭樹智:《文明交往論》,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頁。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47頁。

[5] 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提出了“文明沖突”理論(Clash of Civilizations),在他所著的《不是文明,又是什么?》《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的》和《文明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等成果中集中體現了這一理論。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37頁。

[7]彭樹智:《文明交往論》,第18頁。

[8]夏誠:《近代世界整體觀》,成都:成都出版社,1990年,第147頁。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7頁。

[1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0頁。

[11]默父:《歷史交往的基本形態及其特征》,《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第2—3頁。

[12]彭樹智:《書路鴻蹤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4頁。

[13]彭樹智:《文明交往論》,第498—499頁。

[14]新華網:《習近平向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致賀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391676369496809&wfr=spider&for=pc。

[15] 張來儀:《以文明交流互鑒觀推動世界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8月2日。

[16] 彭樹智:《文明交往論》,第50頁。

[17] 彭樹智:《書路鴻蹤錄》,第380頁。

[18] 彭樹智:《書路鴻蹤錄》,第319頁。

[19] 彭樹智:《書路鴻蹤錄》,第810頁。

[20] 新華網:《習近平向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致賀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391676369496809&wfr=spider&for=p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亚洲人在线|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欧美69视频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伊人天堂网|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一区第一页|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97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9精品在线看|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操美女免费网站|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毛片免费网址|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伊人久综合|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日韩av在线直播| 色婷婷色丁香|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久久成人18免费|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午夜a级毛片|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视频你懂得|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福利一区三区|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黄色成年视频| 在线网站18禁|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偷拍久久网|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亚洲女人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日韩视频福利| 欧美激情伊人|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婷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