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生化檢驗中肝功能指標檢測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21年9月—2024年9月檢驗的160例肝硬化患者作為參與主體,使其處在肝硬化組,同期檢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120例納入乙肝組,并選擇同期符合要求的160例健康體檢者納入健康對照組,觀察和比較不同組別的肝功能指標。結果:與健康對照組和乙肝組相比,肝硬化組的AST、ALT、ALP及TBil水平明顯更高(P<0.05);肝硬化組的CHE、ALB及TP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和乙肝組(P<0.05)。多指標聯合檢驗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別是96.25%、99.17%及97.50%。結論:生化檢驗中肝功能指標檢測的作用顯著,可以判斷患者是否處在肝硬化的范疇內,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可在臨床檢驗科推廣應用。
【關鍵詞】生化檢驗;肝功能指標;肝硬化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detection in biochemica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ANG Hui
Qib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cheng County, Qingyang, Gansu 745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detection in biochemica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Methods: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ho were tes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and they were placed in the cirrhosis group,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were tested atthe same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the hepatitis B group,and 160 health examination individuals who met the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The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of different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s of AST,ALT,ALP and TBil in the cirrh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patitis B group (P<0.05);The levels of CHE,ALB and TP in the cirrh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patitis B group (P<0.05).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ulti index combined test were 96.25%,99.17% and 97.50%,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role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detection in the biochemical testis significant,which can be used to judge whether the patients are in the category of liver cirrhosis,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I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Biochemical test; Liver function index; Liver cirrhosis
肝硬化是一種肝臟慢性疾病,全球流行率為1%~3%。在某些高風險地區,如東亞和非洲,肝硬化的發病率較高,主要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流行有關。有文獻報道,酗酒是許多國家的人肝硬化的重要病因,在西方國家尤其常見[1]。早期肝硬化無顯著特征,大多患者確診時該疾病已較為嚴重,肝損傷的問題明顯,容易確診為肝癌[2]。肝硬化診斷是臨床的重要操作,雖然可以明確患者疾病類型,通過科學有效的治療避免各項癥狀更加嚴重,但由于肝臟病變具有明顯的復雜性,所以有時難以清晰地看到病變范圍。并且,肝組織活檢會對患者形成不同程度的損傷,也加大了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性。在醫學領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生化檢驗技術應運而生,逐漸為肝臟疾病的診斷提供新支持。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2021年9月—2024年9月檢驗的160例肝硬化患者、120例乙肝患者以及160例健康體檢者,肝硬化組中,男/女為87/73;年齡48~70歲,平均值(63.25±4.15)歲。乙肝組中,男/女為70/50;最小年齡者為46歲,最大年齡者為69歲,平均值(62.38±4.07)歲。健康體檢組中,共有85例為男性,有75例為女性;年齡區間為42~68歲,平均值是(61.80±3.86)歲。三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①肝硬化組臨床診斷結果與肝硬化的要求一致,乙肝組臨床診斷結果與乙肝的要求一致;②精神狀態正常、重要臟器無疾病;③神經系統無異常者;④對本研究知情并表示可以積極配合。
排除標準:①既往病史與目前診斷涵蓋惡性腫瘤者;②近期接受過引起肝功能指標不穩定的藥物治療者;③肝腎等重要臟器有嚴重疾病或其他異常問題者;④由于某原因無法參與并配合本研究者。
1.2方法
對所有接受檢查的對象強調保持空腹狀態的重要性,引導受檢對象積極配合,在采血當日清晨提前8h禁食,以受檢者的肘靜脈血為操作的重點,結合科室要求進行專業化采集,將5mL作為采集的標準值,以3000r/min(離心半徑為10cm)離心10min,查看血清和血漿的主要狀態并進行操作,保持規范的分離,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作為應用工具,于規定時間內進行肝功能指標生化檢驗,檢測指標包括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膽堿酯酶(cholinesterase,CHE)、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且白蛋白(albumin,ALB)的測定也是關鍵一環,此階段借助比色法完成,采用相同方法了解患者TBil的差異性,并對三組的總蛋白(total protein,TP)進行確定及對比。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三組肝功能指標,并將肝功能指標的診斷效能作為研究的重要因素。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各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肝硬化組的AST、ALT、ALP及TBil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和乙肝組,CHE、ALB及TP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和乙肝組,兩組之間的比較有明顯區別(P<0.05),見表1。
2.2肝功能指標的診斷效能
在肝硬化診斷中,肝功能指標聯合檢測敏感度為96.25%(154/160),特異度為99.17%(119/120),陽性預測值為99.35%(154/155),準確度比較理想,為97.50%(273/280)。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代謝器官,可以調節血糖水平,通過儲存和釋放葡萄糖維持能量平衡。同時,肝臟參與脂肪的合成和分解,影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并合成血漿蛋白(如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并參與氨的轉化[3]。并且,肝臟也具有較強的排泄作用,屬于幫助人體分泌的器官之一。如果肝細胞由于某種因素呈現異常狀態,則血清中的酶含量與病變前不同。當發現肝臟代謝功能有障礙時,可以反映出肝功能損傷的程度[4]。在目前的臨床中,檢測患者血清酶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式,也會利用專業設備檢測其同工酶活性,由此可以明確肝臟有無發生異常問題,將肝臟指標的具體值作為參考,由此判斷肝功能正常與否。
生化檢驗是診斷出現不適感患者有無面臨肝硬化的有效方式,其中ALT和AST屬于有代表性的指標,在肝硬化早期,這兩項指標相比正常值增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對照組和乙肝組相比,肝硬化組的AST、ALT、ALP及TBil水平明顯更高(P<0.05);肝功能指標聯合檢測彰顯出較大價值,對于肝硬化的診斷效果顯著,本研究中表現出96.25%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是99.17%和97.50%。綜合上述內容發現,肝硬化的發生與體內肝指標的異常變化密切相關,相應指標的上升提示患者肝功能出現病變。研究指出,隨著肝硬化的發生,AST會表現為大幅度的增高。在判斷肝臟細胞有無嚴重受損的過程中,ALT屬于關鍵性指標,如果患者肝臟發生了急慢性病變,或者受到藥物刺激而呈現異常狀態,那么細胞中的ALT會持續擴散,逐漸與循環系統產生接觸,臨床介入檢測后會發現ALT指標高的情況。肝膽系統疾病診斷具有專業、復雜的特征,其中應用頻率較高的指標涉及ALP,倘若患者存在肝硬化,那么ALP水平將會明顯高于普通群體。
CHE是一種主要在肝臟合成的酶,其水平受肝臟功能、營養狀態和其他因素的影響[5]。在代償期,肝臟功能尚能支持CHE的正常合成。CHE水平在肝硬化代償期并不會產生顯著波動,但如果處在失代償期,則CHE水平相比正常狀態下更低。有些情況下CHE水平的降低提示患者體內營養成分不足,或者面臨貧血嚴重的問題。研究指出, ALB水平在肝硬化診斷中有一定參考性,如果該水平越來越低,提示其在肝臟代謝功能方面處在劣勢,對肝臟損傷的嚴重性有所了解[6]。肝細胞與血液中未結合的膽紅素息息相關,體現出較強的吸收和代謝,當肝功能與正常狀態不符時,血液中的TBil也表現出異常性,該指標可以評價肝臟的排泄水平是否較高,清晰界定肝臟是否可以及時、有效解毒[7]。但是單一指標檢測的功能有限,難以呈現出理想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而本研究以多項肝功能指標為切入點,使其和臨床檢測工作相結合,盡可能降低誤診和漏診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屬于臨床中可靠、有效的操作方式,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檢查,也具有良好的重復性,無需使受檢者花費較多成本,對肝硬化的識別有所幫助。但在臨床實際檢驗工作中,要高度重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為患者普及肝硬化癥狀生化檢驗的要求、注意事項,并告知檢驗人員按照臨床規定進行專業、嚴謹的操作,血液樣本的送檢和儲存也要符合要求,從而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裴旭東,陳新菊,張曉虎,等.外周血谷胱甘肽S轉移酶M1和T1基因多態性與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及肝功能的關聯[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2,32(8):1121-1125.
[2] 伍彩霞.生化檢驗指標對病毒性肝炎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4,18(6):71-74.
[3] 譚健安,李清龍,周恩湘.肝硬化患者血清PCT及炎癥指標檢測意義[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8,13(8):886-888.
[4] 肖孟生,符麗珍,朱德康,等.谷氨酰胺聯合益生菌治療失代償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6):626-628,635.
[5] 朱小芳,尤旭,趙磊,等.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并發感染性休克的危險因素及TLR4/MyD88通路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4,34(7):1002-1006.
[6] 王朋,李澤宇,蔣亞婷,等.MELD評分、ALBI評分聯合β2-微球蛋白對肝硬化合并急性腎損傷的預測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3,39(12):2839-2844.
[7] 梁憶佳,李金洋,趙氳,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指標檢驗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3,43(22):5458-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