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估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中使用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行PCI術后入住心血管內科并自愿參加研究的冠心病患者共100例,患者以抽簽的形式進行隨機分組,即對照組和干預組,比較兩組心功能情況、生活質量評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干預組心功能指標、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更優(P<0.05);干預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中使用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具有臨床價值。
【關鍵詞】冠心病PCI術后;康復;心臟不良事件;“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心功能情況;生活質量
基金項目: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科研計劃項目《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YNKY202216)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Internet + hospital-home ”two-way linkage model i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LI Fenghua, XIA Dong, HU Lu, HUANG Li, CHEN Qiu
Changsha Central Hospital (Changsha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hu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using the Internet + hospital-home two-way linkage model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fter PCI from January 2023 to December 2023 and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were collect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by drawing lots to compare cardiac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scores,anxiety scores, depression scores,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nursing,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cardiac function indicators,anxiety score,depression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the use of Internet + hospital-home two-way linkage model has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Recovery;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ternet + hospital-family two-way linkage model; Cardiac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PCI手術是一種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主要通過插入導管清除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以達到治療目的[1]。研究表明,PCI術后康復護理可顯著降低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再入院率和血運重建率,減少相關功能障礙和情緒異常,從而改善日常生活質量[2]。“互聯網+醫療”將信息技術與醫療緊密結合,提高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打破了地域限制,降低了醫療成本,為人們提供了更方便、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中使用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收集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行PCI術后入住心血管內科并自愿參加研究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共100例,患者以抽簽的形式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年齡范圍為30~60歲,平均年齡(45.92±3.22)歲,男性有22例,女性有28例;干預組:年齡范圍為30~60歲,平均年齡(45.71±3.17)歲,男性有27例,女性有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及健康宣傳教育,出院后做好出院指導,予以每月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疾病康復情況。
干預組: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及健康宣傳教育,在專業心臟康復團隊的管理下,采用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進行護理。(1)II+III期心臟康復:首先,建立高質量的心臟康復團隊,運用運動康復、心理干預和“互聯網+”全程觀察追蹤。建立“愛心小康”APP、監測背包和微信群,有效地對患者的一般資料、藥物、運動、體重、營養、戒煙、心情、學歷進行系統監管,監測背包監測患者心電圖、血氧、血壓(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后)及個體化的運動干預指導;通過智能數據,隨時抓取給予連續性的護理。(2)心理干預:基于患者的喜好和特長,培養興趣愛好,可以幫助患者忘卻煩惱,放松身心,豐富生活,增加樂趣。建議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如閱讀、寫作、繪畫、音樂、園藝等,每天花一些時間,避免過度沉迷或分心。幫助患者認識和改變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應對能力,緩解負面情緒和應激反應。通過同伴教育或成功的案例分享,患者可以認識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康復。(3)運動康復:主要有氧運動方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爬樓梯以及在器材上步行、騎自行車和劃船;阻力練習包括仰臥踢腿、腿背屈、仰臥起坐、下背部伸展和抬腳跟;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5d,最好每周進行7d。阻力和柔韌性練習每周進行2~3d,最少間隔1d。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心功能情況、生活質量(SF-36評分量表)、焦慮(SDS評分量表)、抑郁(SAS評分量表)以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心源性死亡、房顫、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和心肌損傷)。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由表1的計算結果可知,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各項心功能指標均更優(P<0.05)。
2.2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由表2計算的結果可知,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干預組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P<0.05)。
2.3 兩組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
由表3的計算結果可知,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焦慮和抑郁評分更低(P<0.05)。
2.4兩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由表4計算的結果可知,相較于對照組,干預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更低(P<0.05)。

冠心病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其中冠狀動脈是向心臟供血的動脈。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可影響心肌血供,引起心絞痛;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導致心肌壞死。PCI是一種侵入性手術,但屬于微創手術,目前,導管通過橈動脈或股動脈置入,通過置管技術達到治療效果[3]。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的死亡率、卒中率和再入院率高達25%,累計4年死亡率高達22.6%。為了延長患者術后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除手術干預外,術后心臟康復干預也非常重要[4]。術后康復主要包括一期康復是指住院期間的康復期,一般為1~2周;二期康復是指出院后的康復期,一般為12周;三期康復是指醫院外(社區和家庭)的長期康復,即終身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相較于對照組,干預組心功能指標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更優,P<0.05。說明創新性地建立完善和推廣“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管理,突破患者空間限制,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中的術后康復引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調節,可以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使冠狀動脈斑塊得到有效溶解,降低冠狀動脈阻塞的風險,改善心肌輸注和氧氣供應,改善心臟功能;增加最大攝氧量,增強心肌和骨骼肌儲備,增加活動耐受性;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挑戰缺血閾值的強度;使血管增厚,增加彈性,增加冠狀動脈血液灌注,改善冠狀動脈功能;穩定斑塊,減少新發病變,降低冠心病危險因素,降“三高”,控制體重,增加血流量,還可以調節情緒,增加自信。“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中的術后康復不僅可以預防PCI術后床上治療引起的并發癥,改善癥狀,改善心功能各指標,還可以減緩或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頻率,最終減少冠心病的復發和死亡,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打破傳統線下護理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護理服務從醫院有效連接到家庭,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患者提供全流程、無縫、專業、便捷的護理服務,有效解決居家患者的實際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節省患者就醫時間,減輕家庭護理負擔。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中,使用基于“互聯網+醫院-家庭”雙向聯動模式效果佳,可以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不良情緒,提高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云,蔣文珍,李紅,等.社區運動康復指導聯合家庭賦權方案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8):1096-1099.
[2] 王瑩澄,桂彩紅,毛芳.以時機理論為中心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6):755-757.
[3] 王琳,張亞錚,袁媛.基于CSMS量表和CQQC的5E康復護理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河北醫藥,2022,44(14):2228-2231.
[4] 王會,倪列.健康信念結合心理暗示教育模式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復效果的影響[J].川北醫學院學報,2023,38(12):1727-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