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值性評價是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增值變化來評判其進步的一種教育評價方式,是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的一種育人實踐。增值性評價在班級育人中的有效實施,既讓評價找到了歸宿,也讓育人找到了抓手,是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班級育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增值性評價讓評價手段更豐富、育人價值更顯著。基于對學生增值性評價的育人認識、對班級育人的實踐研究開展的探索與思考,旨在以多元的評價方式、豐富的評價內容,引領班級育人實踐工作,以全新的育人樣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增值性評價;班級育人;個性成長;協同共育;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李根,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一級教師。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在“總體要求”中指出,要堅持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方式,“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增值性評價以全新的面貌進入了教育視野。特別是在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實施增值性評價更富有育人價值和時代意義。尤其在班級育人層面,增值性評價既可以成為班主任有效實施班級管理的有力抓手,也可以成為建立家校協同共育的重要紐帶,還可以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強大動力。基于此,筆者嘗試以增值性評價為手段,以班級育人為著眼點,探索基于學生增值性評價的班級育人的內涵、價值意蘊和實施路徑,以科學的評價引領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增值性評價的內涵
《方案》中將學生增值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放在并舉并重的位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既是國家層面對增值性評價的肯定,也是從育人行動上對增值性評價的推廣。那么,增值性評價究竟植根于哪里?它的時代內涵是什么?增值性評價與班級育人又有何內在關聯?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確這些,才能真正挖掘增值性評價的育人內核,發揮評價應有的育人價值。
(一)增值性評價的概念溯源
“增值”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中的解釋是“資產價值增加”。例如,增值稅,就是以企業的增值額為征稅依據的稅種。“增值”在經濟領域中運用較多,側重于經濟效益的增長或者升值。經濟學中的增值性評價意味著用投入與產出的比較結果衡量經濟活動的效益。教育領域中的增值性評價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過,并不是用投入與產出的比較結果來衡量教育的效益,而是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正向發展變化來判定教育的成效。泰勒、邁克柯蘭于1985年最早提出了教育增值評價,指出它是通過對學生在整個學習期間或某個階段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分析,來描述學生在學習上進步或發展的增量。這一評價方式最先產生和流行于國外,一度成為國外主流的評價方式。后來,增值性評價引入我國。新世紀以來,這一教育評價理念才受到國內學者的較多關注,逐漸對我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影響。時至今日,《方案》明確提出“探索增值評價”的指導意見,說明國家層面開始重視這一評價方式的育人價值,并將其從理論研究階段上升到實踐探索層面。
(二)增值性評價的時代內涵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增值性評價主要聚焦在“增值”二字。無論是學生品格的增值,還是學業成績的增值,抑或是身體素質的增值、藝術素養的增值、勞動能力的增值等,只要是從學生成長的當下出發,經過一段時間來考察變化后的結果,產生正向的增值量,都可以說明該學生取得了進步或者收獲了成長。
增值性評價不同于結果性評價的只注重結果,也有別于過程性評價的關注全過程,它更為看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變化。每一次正向的變化都是學生成長中一次不可忽視的增值。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成長中的每一次增值,這能給予學生強大的成長動力。因此,增值性評價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為自我發展賦能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也正是因為具有這樣的獨特價值,增值性評價才更需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增值”,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助力,為實現這樣的獨特價值筑基。新時代呼吁新變化,增值性評價的育人內涵剛好為這個嶄新的時代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探索增值性評價正是全面深化和貫徹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舉措。
(三)增值性評價與班級育人的內在關聯
班級育人是在班級范圍內實施的一種育人行動。班級育人不只是通過班務管理和狹義的班級德育活動來育人,而是將所有教育教學行為都放在班級育人范圍內,是廣義的班級育人。這就決定了班級育人是一種系統性和整體化的教育實踐活動。這樣的班級育人離不開增值性評價的助力。學生是以班級為單位接受學校教育的。班級育人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自然也就構成了學校教育中至關重要的育人鏈條。每一個班級育人的螺旋交織和累積疊加,匯聚成學校教育的強大育人力量,增值性評價可以成為這股強大育人力量的重要推手。增值性評價在班級育人中能充分發揮其增值效益,以自身發展理念助力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發展自己、成就自己,為班級育人提供實踐育人的抓手;而班級育人為增值性評價提供了一個穩定的育人環境和可供實施的育人空間,既便于學生在其中接受增值性評價,也易于教師考量增值性評價的實施效果。如此看來,增值性評價與班級育人是攜手共進的關系,也將走向合作共贏的育人歸宿。
二、基于學生增值性評價的班級育人價值意蘊
增值性評價能引領教育評價跳出長久以來的桎梏,以更多元的視角、更豐富的內容、更有意義的方式來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班級作為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教師的育人陣地。增值性評價在班級中的育人實踐,既能彰顯評價的育人價值,也能建立家校共育紐帶,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助推班級育人有效實施。
(一)彰顯評價的班級育人價值
《方案》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而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這就更能體現出教育評價的重要價值。在學生層面,《方案》專門對“改革學生評價”提出了指導性要求,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可見,改革既有評價方式至關重要。探索增值性評價,就是試圖打破既有評價方式的束縛,實踐多元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的重要舉措,其指向的正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于學生而言,增值性評價不僅是一種新的評價表述方式,更是一種聚焦學生多元發展的評價嘗試。這種評價方式,不僅為班主任開拓了一條新的評價思路,更為班級育人提供了一套可借鑒的育人手段,充分彰顯了評價導向下的班級育人價值,是一種全新的育人樣態。
(二)建立家校的協同共育紐帶
增值性評價的育人意義不光在于評價本身,還在于能夠憑借育人優勢構建穩固的育人共同體。家校之間的協同共育就是這種育人共同體的重要體現。在增值性評價機制之下,學生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發展變化都將作為考量的過程,班主任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評價主體,甚至還要在評價中扮演關鍵角色;科任教師也不能缺席這樣的評價機制,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增值”需要教師即時的記錄和理性的分析;家長的參與更是評價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畢竟學生“增值”的根在家庭,“營養”的輸送離不開家長。因此,以增值性評價為手段的班級育人實踐將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建立了家校協同共育紐帶。在這條育人紐帶的維系下,家校相互合作,彼此取長補短,共同發揮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三)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育人。增值性評價更為關注班級中學生成長過程的每一次增值,聚焦于在“各美其美”中成就學生,最終實現“美美與共”,這具有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教育意蘊。這一點與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達成共識。多元智能理論給教育工作者的啟示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要多維度地看待智能問題,優先喚醒、挖掘和發展學生的積極智能,以積極智能影響其他智能,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增值性評價要做的就是聚焦班級育人的方方面面,從每一個過程和每一處細節中尋找學生的積極智能,記錄它們的每一次增值,放大每一次增值背后的價值,點亮學生成長的“心燈”。一次次的增值和一盞盞“心燈”,讓學生的價值被看見。
三、基于學生增值性評價的班級育人實施路徑
增值性評價強調以學生變化的增值為評價的客觀依據,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進步或成長,充分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公平性。增值性評價在班級管理中的實施就是要將這份公平性付諸實踐,并放大其價值,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成長體驗。這就是增值性評價引領下的班級育人價值追求。那么,基于學生增值性評價的班級育人又該何去何從?筆者認為,應立足班本實踐、依托家校合作、聚焦“五育并舉”,并將這三個點連成一條線。
(一)立足班本實踐,探索學生個性成長的“增值空間”
班本實踐是班級育人的重要途徑。班級育人價值的彰顯與班本實踐的效果息息相關。增值性評價恰好為班本實踐指明了實施方向。“個性化評優激勵體系”正是班級基于增值性評價探索出的班本實踐形式。所謂“個性化”,是針對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以“各美其美,成就最美”的視角來看待每一名學生,給予恰當的班級榮譽激勵評價。在學習方面,班級可以組織“學習之星”和“進步之星”評選,聚焦一個月內學生學習上的增值變化,具體可細化為課上認真聽講、積極發言,課下作業完成質量高、書寫工整等與學習相關的方面;在習慣方面,組織“習慣之星”評選,關注一個月內學生常規習慣上的增值變化,具體可細化為兩操路隊、勞動衛生、課堂紀律、課間文明、飲食就餐等與習慣相關的方面;在班級管理方面,組織“班級管理先進個人”評選,結合一個月內班級管理團隊參與班級管理上的增值變化,凡涉及班級管理事宜皆可歸入其中。以上三方面評選連線成面,編織成一張班級育人大網,將每一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包羅其中,為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提供“增值空間”。這樣基于增值性評價的班本實踐,其指向的必定是班級的全面育人。
(二)依托家校合作,打造班級協同共育的“增值團隊”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這里清楚地告訴教育工作者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那么,在增值性評價中如何用好家校合作為班級育人增值呢?其實,打造班級協同共育的“增值團隊”尤為重要。班主任是增值團隊中的主導者。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協調科任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之間的聯系,讓三方始終在增值性評價這條育人道路上同頻共振;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從科任教師那里及時獲取每一名學生的增值點,從家長那里了解學生居家學習和表現的增值情況,從學生那里關注其在校的其他增值內容。科任教師是增值團隊中的實干家,對學生每一次增值變化進行悉心關注和用心記錄,是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成就多元自我的關鍵。家長是增值團隊中的推進者。教師教育需要家庭力量的支持與推動。家長是最關心孩子成長的人,他們也最期待孩子的每一次增值。孩子在家庭中的每一次增值都將給學校教育帶來積極動力。學生是增值團隊中的成員,也是團隊效益的最終受益者。學校組建團隊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關注學生的增值情況以及維系增值的整個過程,是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的共同使命,正是這個使命構成了班級育人中的家校協同共育格局。
(三)聚焦“五育并舉”,構建學生全面發展的“增值模式”
“五育并舉”教育理念聚焦德智體美勞,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增值性評價正是有效落實德智體美勞的重要舉措,也是彰顯“五育并舉”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增值模式”。增值性評價中的“五育并舉”主要表現為:在德育上,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品格培養,放大過程性的增值,肯定學生德性的成長;在智育上,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和學業質量的提升,將學生每一次的進步都當作一次寶貴的增值機會,在積少成多中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內驅力;在體育上,注重對學生體質健康和體魄強健的培育,每一次運動項目的增值都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基石;在美育上,尊重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依托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對學生進行藝術素養的熏陶和感染,學生對藝術的增值就是他們對美的執著追尋;在勞動教育上,強化對學生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的教育和實踐,創造性地為學生參與勞動和接受勞動教育提供契機,讓學生的能力和品質在每一次勞動中得到增值。這樣的增值模式因“五育并舉”而打上了獨特的育人烙印,也為班級育人指明了嶄新的實踐思路。學生在這樣的評價方式和育人模式的雙重作用下,向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邁進。
在班級育人中實施增值性評價,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增值性評價引領下的班級育人,使育人樣態為之變化,育人價值也顯著提升。可以說,增值性評價為班級育人開辟了嶄新的育人天地,班級育人也為增值性評價的有效貫徹落實提供了廣闊的實踐陣地,二者在相輔相成中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注入了生機,也擘畫了班級育人的新藍圖。相信這一評價方式必將開創教育評價改革的新局面,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西勝.班主任實施學生增值性評價的價值意蘊及實踐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1(4).
[2]劉堯.教育增值評價的教育公平追求:從《科爾曼報告》談起[J].江蘇教育,2012(35).
[3]李根.個性化評優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嘗試和價值探索[J].生活教育,2020(10).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5]沈磊.構建班本系統,推動班主任課程領導現代化[J].中小學班主任,2024(7).
[6]黃歡,朱夢華.基于實踐共同體的班主任培訓創新路徑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24(14).
[7]吳茵荷.教師增值性評價探索:現實隱憂與可為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28).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