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許多孩子面臨著學業、社交及家庭期望等各種壓力,部分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性、長期性地感受到被否定、被指責、被嫌棄、被放棄等消極情感體驗,導致他們產生不自信和自卑的心理狀態。
作為心理工作者,有責任幫助孩子克服這些負面情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心態。
建立自信,從說話開始
益陽市汽車路小學 譚娟
“這孩子不肯出去與人交往,更不愿意學習,真的急死我了。”媽媽牽著9 歲的欣欣走進心理輔導室,嘴里不斷地念叨著。
為了更好地了解欣欣,我讓媽媽到門外等一等。我跟欣欣聊起她最喜歡的畫畫和她最好的朋友,起初她還顯得很開心,而后臉色陰沉,她告訴我,媽媽經常罵她沒用,同學也嘲笑她笨、傻。
從與她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她性格內向且缺乏自信,她對自己在學習和社交方面的能力持有懷疑態度,這種缺乏自信的心理狀態導致她在面對學習任務時選擇逃避,在社交場合中則表現為沉默寡言或避免與人交流。
我決定對欣欣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對她的家庭教育進行指導。
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語言環境。我建議她的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少批評、多表揚,抓住具體事例表揚孩子。如“你的字寫得越來越工整了!”在學習上,少打擊、多鼓勵。如“雖然這次有點困難,但我相信你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當孩子不愿意外出交際時,接納她的情緒,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媽媽相信你可以處理好這段關系,如有需要我可以幫助你。”
同時,我在個別輔導中與班主任統一“戰線”,我們這樣做——
給予欣欣正面肯定。如“你做得真好,看得出來你非常努力!”這樣的語言能讓欣欣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見和認可。
著重強調欣欣的成長。如“你比上次進步了很多,繼續加油!”讓欣欣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增強自信。
賦予欣欣責任。把心理輔導站宣傳工作交給她,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鼓勵欣欣自我反思。如“你覺得這次哪里還可以做得更好?”引導欣欣學會從經驗中學習,從而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
家校合作,使用積極語言的方式,讓欣欣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
激發自我效能感
益陽市人民路小學 崔心怡
一個午后,四年級某班的班主任帶著一位家長和小女孩麗麗來到了咨詢室,班主任跟我聊了一會,我了解到這個孩子在校園里遇到了一些“麻煩”。
麗麗特別不自信,上課也好,參加活動也好,她巴不得時時刻刻待在角落里。麗麗媽媽說:“我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她又特別的敏感,總覺得自己做不好會丟臉。”
隨后我單獨與麗麗聊了聊,她告訴我:“看到別的同學在講臺上發言或者表演節目,常常幻想著如果是自己該有多好。不過我是做不好的,家里人總說我畏畏縮縮、不自信,因為我性格就是這樣,而且我又沒有特長。”
認真分析了麗麗的情況后,我認為她的這種不自信表現就是自我效能感低的現象。我決定從孩子自身入手,給麗麗量身定制一個計劃,提升她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我帶麗麗了解每個人身上都有24 種積極心理品質,只是我們每個人展現的程度不同,引導她認識自己的優點,充分挖掘自身的閃光點,樹立積極的自我認知。
接著,幫助她一起設定切實可行、符合她能力和條件的目標,大膽積極地追求,逐步實現,不斷增強自信;鼓勵她勇敢嘗試新事物和挑戰,從中發現自己的潛在優點。
然后,建議她多與身邊積極樂觀的人相處,感受他們的熱情和正能量,借鑒他們的優點,找到自我內在動力,學會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最后,鼓勵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去戶外運動,接觸大自然,適當放松自己,制定21 天打卡計劃,每天記錄一句積極語言,隨時記錄自己的心情感受,定期回顧,強化自信。
同時,我也會每周邀請麗麗過來談心,定期了解她的具體情況,根據實際決定給她做個體心理咨詢的頻率。
一個月后,麗麗再來找我時,很遠就聽到她大聲地對我說:“老師,今天班上舉行演講比賽,我得了二等獎!”那一刻,我感覺這一個月來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別讓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
資陽區迎風橋鎮左家侖小學 劉燕玲
學生小雅上課總喜歡低著頭,回答問題的聲音也很小。一天,我要去心理輔導室值班,特意邀請她幫我把資料送過去。
通過跟她聊天,我才知道,原來小雅喜歡低頭、不愛講話是因為怕同學嘲笑。“我小時候喜歡吃糖,牙齒黑了好幾顆。”她一邊說一邊讓我看。她還告訴我,在學習上明明很努力,卻看不到進步,媽媽經常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我認為小雅不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以往學習失敗經歷的不斷積壓,進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長期生活在家長的不當指責中,她母親的情緒不穩定,經常把對生活的不滿發泄在她身上,讓她覺得自己越來越差;孩子不正確的“歸因”,當她遇到指責、遭遇失敗時,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經常把這些錯誤的原因歸咎到自己身上,這種無助感讓她放棄了行動,自設樊籬。
為了培養孩子的“習得性樂觀”,我先和媽媽進行深入溝通,提醒媽媽平時要多關心她,越是家庭離異的孩子越需要更多關愛。同時,我有意地經常在課堂上請她回答問題,每一次都用積極語言給予正向的鼓勵,并幫助她調整學習方法,讓她感受到自己有能力獲得進步與成長。同時,我常常邀請她到心理輔導室談心,通過心靈交流,實時掌握她的心理動態,及時調整輔導策略。經常用名人的故事、周邊人的實例或是自己的經驗來和她交流,讓她明白,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失敗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要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從中汲取教訓,這樣才能獲得成長。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小雅變得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