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體育學科深度學習“挑戰性學習任務”教學要素,從什么是挑戰性學習任務、如何設計挑戰性學習任務、挑戰性學習任務設計有哪些常見問題三個方面,闡析把學習引向深入的學習任務要義。
關鍵詞:深度學習;學習單元;教學要素;挑戰性學習任務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2-0010-05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的任務是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日本佐藤學教授也明確指出:教師的責任在于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給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要保障指向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就需要以挑戰性學習任務作為具體的展開過程,承載學習主題、學習目標、學習評價和學習環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設計專項運動技能的大單元教學,提高學生在真實活動或比賽情境中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挑戰性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難度,是體育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提供的“腳手架”,解決學生“如何深度學習”的問題,是把學習引向深入的具體表現。
一、什么是挑戰性學習任務
(一)挑戰性學習任務的內涵
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是落實學習目標的單元學習過程,由一組彼此關聯的、結構化的、有邏輯的系列學習活動所構成,呈現單元學習“如何學”以達成深度學習目標。“挑戰性”是指任務或活動相對于學生現有水平,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依靠現有的知識經驗、運動能力基礎和遷移方法難以完成,必須吸收強化新的知識技能、建立新的聯系,或者轉變思路、調整方法等。“任務”凸顯實踐活動的整體性、關聯性和結果導向,強調學生完成實踐活動的職責和責任。挑戰性學習任務通常表現為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身心投入和挑戰欲望,學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或程序解決真實情境的復雜問題,在實踐性的活動中對學科知識技能進行關聯、組合,對所學運動項目進行完整體驗、綜合應用,最終取得某種成果,如掌握所學運動技能,達成問題解決或身心愉悅。
(二)挑戰性學習任務的特征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挑戰性學習任務圍繞關聯性任務,具有實踐性、情境性、驅動性、進階性和遷移性五個方面的特征(圖1)。
實踐性。深度學習注重學生真實的參與學習過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適宜的運動負荷和方法進行體能鍛煉和運動技能學練,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將集體學練、合作學練、個人學練有機結合,充分體驗,注重學生的具身認知和實踐。
情境性。學習任務通過創設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學生全身心投入的運動技能學練與應用情境,結合運動項目的特征,將學練賽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學練的熱情,引導學生真實參與學習過程、深度體驗運動魅力、深入探究運動意義,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驅動性。挑戰性學習任務有了具體的知識和技能任務,有了激發好奇心、引起興趣、點燃欲望的挑戰,就有了學生愿意主動并持續參與的可能。在一個個問題、一項項任務的驅動之下,學生就有了內在學習動機,就敢于迎接真實的挑戰,并通過活動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和責任感。
進階性。學習任務作為一系列的結構化的活動組成,注重學習內容的上下貫通和連貫性,明確學習內容的順序和邏輯關系,清晰活動內容“學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個系統的、遞進的、完整的教學鏈條,順應學生身體素養和運動能力的進階。
遷移性。學習任務強調以知識和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強調完整學習活動的體驗,引導學生與已有運動經驗建立關聯,引導學生學練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體現學生遷移、應用的主動建構過程,注重學技能在“學、練、賽”的挑戰性任務中的實際應用。
(三)挑戰性學習任務的例析
以《在生活情境中運用“八法五步”健身防身,體悟太極文化》單元為例,結合現實武術教學中只教授動作、缺少實戰技擊,難以滿足高中學生學以致用需求現狀,以承載太極文化載體的太極拳八法五步為核心,聚焦“體”“用”“氣”“練”,圍繞太極文化中“天地人和諧共生”理念,傳統養身哲學中“內外兼修”思想,武術技擊中“剛柔并濟、以柔克剛”智慧。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的“包容含蓄”處世美德,結合生活情景中可能發生的一些暴力侵害行為,引導學生學會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保護方法,避免暴力傷害事故的發生等挑戰性任務,激發高三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興趣,結合防身強身的需要有目的地加強體能和功力練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防身避險”實際問題,緩解高三緊張學習準備高考的學業壓力實現勞逸結合(圖2)。
以高中必修選學籃球運動模塊“發展三人制籃球攻防核心技能”為例,在所有學生不同程度學習掌握傳接球、投籃、移動與掩護、籃板球、運球、防守這些核心技能和基礎戰術基礎上,側重學生“能進行半場三人制籃球規則和條件下比賽”挑戰性學習任務,設計“傳切、掩護和突分進攻基礎配合”,根據三對三比賽需要,在技戰術練習過程中,將單個技術動作串聯起來,通過情境化的戰術學練,建立籃球攻守意識,提高學生在對抗情境下的核心技術組合運用能力,準確判斷場上同伴位置、把握技術運用時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練賽思維,發展核心素養(表1)。
二、如何設計挑戰性學習任務
挑戰性學習任務的設計是在引領性學習主題的統領下,在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指引下,對標確定重點環節和關鍵任務,再根據學情的不同規劃和逐層分解任務,融合持續性學習評價的一個綜合模塊多要素的系統設計過程,體現整體設計的結構性任務和具體活動的深度學習過程。首先根據學習主題的內容初步確定挑戰性學習任務的類型,再將單元驅動性問題拆解為具體的學習活動確定挑戰性學習活動的結構,規劃課時細化具體的學習活動,最后進行綜合論證(圖3)。
(一)確定挑戰性學習任務的類型
挑戰性學習任務的類型需要聚焦學習主題,承載學習目標和評價任務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也需要結合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學情、學習條件資源以及教師的專項專長等共同確定。同時,需要根據不同課程內容、不同項目特性和學習過程,確定挑戰性學習任務的類型,也可以參考課程標準中的“內容要求”“教學提示”等綜合確定。因此,可以設置具有難度的挑戰性任務、具有強度的挑戰性任務、需探究合作的挑戰性任務、問題解決的挑戰性任務或綜合性的挑戰性任務等。如高中課程標準在防身術的“教學提示”部分提出“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設置一定程度的對抗情境,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提示太極拳防身應用主題可以設計在生活情境中運用“八法五步”健身防身的挑戰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應對生活中可能遇到被陌生人抓、抱、侵害等危險,嘗試從防身和自我保護的角度去解決學而難以運用的問題、學而不會應用的問題,設計勁力挑戰(松沉彈抖、剛柔并濟、連綿不斷等)、應用挑戰(后發先至、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等)、對手挑戰(推手試力、模擬攻防、對抗游戲等)和終極挑戰(推手體驗賽、套路團體賽、綜合挑戰賽等)。
(二)確定挑戰性學習任務的結構,進行單元學習活動具體設計
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挑戰性學習任務,就是以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為價值取向,以任務活動為載體,在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等支持下,開展由簡單到復合、由單一到組合、由低級到高級的學習活動。可以利用進階任務來驅動,在主題情境中開展,讓學生根據不同運動項目技術動作和應用場景,從基礎到進階、循序漸進地學練技戰術和提高體能,并有效應用于實戰比賽或展示。結構化任務的確定,要適合學生學情,要根據學習主題和學習目標設計適合學生的難度要求和實踐活動,要逐層推進螺旋提升,幫助學生在學習吸收新的知識與技能、強化新的遷移與聯系中提升核心素養。如“以累跑馬拉松發展心肺耐力為主的中長跑練習”學習單元,在累跑馬拉松大任務統攝下,確定心肺耐力測評、診斷與挑戰、多種形式趣味跑的體驗挑戰、發展技戰術為主跑的挑戰、中長跑專項體能挑戰學習任務結構,進而設計單元課次具體學習活動(圖4)。
(三)細化核心任務至學習活動
在分析挑戰性學習任務結構和設計課時的基礎上,還需要聚焦課時內學習活動的具體展開過程,設計具體學習活動展開過程的問題或具體的學習活動。細化學習活動,需要關聯學習主題、學習目標、學習評價、學習環境等其他要素。細化的學習活動,可以是單元中學練到一定程度單獨課次的挑戰,也可以是單元中連續課次學練賽一體化設計挑戰,可以是指向整個單元學習目標的挑戰,也可以是學生個人自我的挑戰,還可以是同伴、小組、班級甚至年級之間的挑戰,可以細化落實到單元中每一課時,還可延伸至課外體育作業,體現課內外一體化。如將單元驅動性問題細化為符合學生學練應用的問題線,通過問題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深度學習(表2)。將驅動性問題拆解為具體的問題線和學習活動,就有了具體學習活動設計(表3)。
(四)論證完善挑戰性學習任務
挑戰性學習任務的設計是在實施中不斷優化完善的過程,是不斷調整改進的過程,需要與引領性學習主題、素養導向性學習目標、持續性學習評價和開放性學習環境不斷對標、修正的過程。同時,不斷完善的挑戰性學習任務,也牽引單元和課時學習目標的修改完善。挑戰性學習任務的論證,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生訪談等研判學習任務是否承載和達成學習目標、是否對應表現性評價、是否與核心知識技能匹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條件是否具備等。同時,論證時要分析學習任務是否讓學生感興趣、主動參與,是否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深度體驗、持續參與和實踐應用,是否具有較高的驅動性。
三、挑戰性學習任務設計有哪些常見問題
在挑戰性學習任務和活動的設計過程中,體育教師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關聯學習目標和學習評價的設計不足、關聯體現真實任務或問題情境設計不足和挑戰性學習任務檢驗等方面。
(一)關聯學習目標、學習評價設計存在困難
體育教師在挑戰性學習任務時與學習目標、學習評價等關聯不足的具體表現包括不理解“任務”的內涵,活動設計容易偏離學習目標,因而很難凸顯學習單元實踐活動的整體性、關聯性和結果導向,難以強調學習目標的達成或學生完成實踐活動的責任;缺少每個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明確的對應關系;不清楚挑戰性學習任務可以由學習情境、驅動性問題、任務流程、學習內容及其操作要求等組成。因此在設計挑戰性學習任務時,可以“自上而下”從課標要求和項目理解出發,對學習主題、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進行關聯,反思學習主題是否指引活動設計、學習目標是否具體在活動中實現等;也可以“自下而上”從對學生的了解和教學實踐經驗出發,基于學生活動表現、教學模式等因素進行應對關聯,反思活動準備是否充分、活動要求是否明確、活動容量是否適宜等。
(二)關聯體現真實任務或問題情境設計存在困難
體育教師在挑戰性學習任務時,關聯體現真實任務或問題情境的設計難度具體表現在對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理解不到位,設計的挑戰性學習任務難以避免單調、枯燥和乏味,設計的學習任務難以與生活情境連接、激發學生學練的興趣,設計的學習任務缺失復合、變式、綜合的運動情境,細化的學習活動沒有與學生真實世界關聯,細化的學習活動缺少基于學生的學習困難提供腳手架支持工具,細化的學習活動難以將學練興趣激發和個性化需求有效融合,細化的學習活動難以賦予階梯挑戰和滿足自我學習挑戰。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單元學習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如運動項目技能、體能發展、健康教育等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有其不同的活動類型;體育教師在細化學習活動時,要從學生學習的視角去回答和解決“學生怎么想、學生會有哪些困難、學生需要哪些幫助”等問題。同時體育教師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精準診斷學情,針對具體的學習活動預設學生的具體表現和困難。
(三)檢驗挑戰性學習任務存在困難
完成挑戰性學習任務的過程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需要體育教師圍繞學習主題和學習目標設計邏輯粘連的學習任務,在以活動和體驗為基礎的學練賽中促進學生技能、思維和情感共同發展。檢驗挑戰性學習任務是否符合深度學習的要求,可以從是否體現實踐性、情境性、驅動性、進階性和遷移性等方面進行檢驗(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