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的健康發展與烹飪專業教學有機結合,通過分析廣西玉林市特色小吃的文化價值、健康屬性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現狀,提出將傳統小吃引入烹飪專業教學的策略,以促進鄉村傳統小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同時培養具備健康飲食理念的專業烹飪人才。研究發現,廣西玉林市的鄉村傳統小吃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還對健康具有明顯益處。將這些小吃納入烹飪專業課程,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文化認同感。而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推動傳統小吃的現代化轉型與健康發展。
■關鍵詞:鄉村傳統小吃;烹飪專業教學;產教融合
在當今社會,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逐漸普及以及鄉村旅游的持續升溫,鄉村傳統小吃作為地方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廣西玉林市,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鄉村傳統小吃,這些小吃不僅風味獨特,滿足了當地居民的味蕾需求,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外地游客前來品嘗,成為廣西玉林市旅游文化的一大亮點。
廣西玉林市的鄉村傳統小吃,如木薯餑、石南云吞、博白縣落水餃、蒲塘卷粉、玉林茶泡等,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地方人民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這些小吃以其獨特的制作技藝和口感,成為廣西玉林市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中,許多傳統小吃面臨著技藝失傳、市場萎縮等嚴峻挑戰。青年對于傳統小吃的興趣和認知逐漸減弱,導致傳統小吃的制作技藝難以得到有效傳承。同時,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飲食結構的調整,傳統小吃在市場上的份額也逐漸被新興的快餐和方便食品所取代。
因此,探索鄉村傳統小吃的健康發展與烹飪專業教學的有機結合路徑,對于傳承地方文化、促進健康飲食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將傳統小吃引入烹飪專業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傳統小吃的制作技藝,理解其文化內涵,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傳統小吃的現代化轉型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這一舉措也有助于提高鄉村傳統小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一)木薯餑
木薯餑,作為玉林本土的傳統美食,其歷史可追溯到清末時期,是當地人民智慧的結晶。木薯餑以木薯作為主要原料,富含淀粉、膳食纖維及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這些營養成分對于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等具有積極作用。木薯餑的獨特制作技藝,如獨特的發酵方法和恰到好處的火候控制,使得其口感軟糯而不失嚼勁,深受食客喜愛。
在烹飪專業教學中講授木薯餑的制作技藝不僅是學習地方特色食材運用的絕佳案例,更是探討健康飲食理念的生動教材。通過親手制作木薯餑,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食材的天然魅力,理解健康飲食對于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同時,木薯餑背后所蘊含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風情,也能激發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石南云吞
石南云吞以其獨特的餡料搭配和精美的包制技藝,在廣西玉林市乃至整個廣西地區享有盛譽。其餡料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的豬肉、蝦仁等經典搭配,也有創新性地融入當地特色食材如香菇、馬蹄等的嘗試,這些食材不僅提升了云吞的口感層次,也確保了營養均衡。在包制過程中,石南云吞注重細節處理,每一個褶皺都力求完美,體現了制作者對美食的極致追求。
將石南云吞納入烹飪專業教學體系,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傳統面食制作的精髓,而且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通過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餡料搭配和包制手法,鼓勵他們結合現代飲食趨勢進行改良和創新,從而推動傳統小吃的現代化轉型。
(三)博白縣落水餃
博白縣落水餃以其皮薄餡大、味道鮮美而著稱于世。其制作過程復雜而精細,從和面、搟皮到調餡、包制再到烹煮,博白縣落水餃有三種吃法:水煮著吃、蒸著吃、煎著吃,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制作者具備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博白縣落水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火候的掌握和餡料的調制,這使得其口感鮮嫩多汁、回味無窮。
在烹飪專業教學中引入博白縣落水餃的制作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面食制作的核心技藝,還能讓他們深入了解這一地方特色小吃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傳統技藝的魅力所在,同時也能感受到地方文化對美食創作的深遠影響。
(四)蒲塘卷粉
蒲塘卷粉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以其潔白、薄亮、嫩滑、柔韌、吸味力強、耐煮耐嚼等特色而譽滿玉林。蒲塘卷粉以優質純白黏米為料,充分浸泡后,經石磨磨成嫩滑的白米漿。根據當時的氣溫高低和制作時間的長短,先取10%的米漿用沸水沖熟或半熟,將熟米漿與生米漿充分攪拌后蒸制。蒸制時忌用金屬器具,常用兩個以篾青織成的簸箕,輪流使用。蒸粉前,先在簸箕底部涂上薄油,再勾上適量米漿,蕩勻,放蒸籠猛火蒸2~3分鐘,漿熟透即可取出。用另一簸箕盛米漿繼續蒸,蒸出的粉稍涼后,涂上一層面油,即可從簸箕中撕出,掛上竹竿,散熱后,折疊待用。將制作好的蒲塘卷粉搭配特制的調料和配菜食用,口感爽滑,味道鮮美。而且,這種卷粉吸味力強,無論搭配什么食材都能完美融合,讓人回味無窮。傳統蒲塘卷粉的吃法多種多樣,在蒲塘最為常見的是湯粉和卷餡粉的形式。有詩云:“走巷串街訪千古人文直須吃碗蒲塘粉,登山臨水觀萬般風景最可飲杯寮嶺泉。”如今蒲塘卷粉作為蒲塘鎮的一張美食名片,亦聞名廣西玉林市。
在烹飪專業教學中引入蒲塘卷粉制作課程,不僅傳承傳統技藝,而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詳細講解蒲塘卷粉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以及制作技藝,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蒲塘卷粉制作過程中強調的精細與耐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五)玉林茶泡
玉林茶泡作為一種集泡茶甜品與傳統文化藝術于一體的獨特存在,其制作技藝復雜精細且充滿創意。玉林茶泡的制作不僅要求制作者具備高超的雕刻和繪畫技藝,還需其對食材的選擇和搭配有著深刻的理解。玉林茶泡外觀晶瑩剔透、造型各異且寓意吉祥,體現了制作者對美的極致追求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
在烹飪專業教學中引入玉林茶泡制作課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手藝技能,還能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親手制作茶泡并品嘗其獨特的風味,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健康飲食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所帶來的愉悅體驗。同時,玉林茶泡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也將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
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作為地方文化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獨特的飲食文化內涵。然而,在現代化進程的浪潮中,這些傳統小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境,其傳承現狀令人擔憂。
一方面,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外來飲食文化的沖擊,廣西玉林市的青年對傳統小吃的興趣逐漸減弱。他們更傾向于追求快捷、方便、時尚的飲食方式,如快餐、外賣等,而傳統小吃往往因為制作技藝復雜、耗時較長而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這種趨勢導致傳統小吃的消費群體逐漸縮小,尤其是青年的消費者更是寥寥無幾。許多傳統小吃攤販和制作師傅也面臨著生意冷清、收入減少的困境,有些經營者不得不放棄這門手藝,轉行從事其他工作。這種現狀導致了傳統小吃技藝傳承出現斷層,許多獨特的制作技藝和口味可能面臨失傳的風險。
另一方面,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的生產和銷售模式也相對落后,難以適應市場變化。過去,傳統小吃往往以家庭作坊或小商販的形式存在,生產和銷售規模有限,缺乏品牌化和標準化的管理。這使得傳統小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難以與大型餐飲企業或連鎖品牌抗衡。同時,由于生產和銷售模式落后,傳統小吃往往無法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或創新口味,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導致傳統小吃的市場份額逐漸縮減,許多曾經風靡一時的小吃品種如今已難覓蹤跡。市場上傳統小吃往往被邊緣化,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或節日里才能見到。更令人擔憂的是,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還面臨著原材料供應不穩定、制作成本上升等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土地資源的減少,許多傳統小吃的原材料種植面積逐漸縮小,導致原材料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較大。這使得傳統小吃的制作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空間被壓縮,進一步加劇了其市場萎縮的趨勢。同時,由于傳統小吃制作技藝復雜,許多年輕人也不愿意從事這份工作,導致傳承難度加大。
綜上所述,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現狀令人擔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能會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因此,要深刻認識到傳統小吃文化的重要性,創新發展路徑,讓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生機。
(一)構建特色課程體系
要將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納入烹飪專業課程體系,這需要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創新??梢蚤_設如“木薯餑制作技藝”“石南云吞制作技藝”等特色課程,通過系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學生掌握傳統小吃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內涵。在理論教學中,不僅要講解傳統小吃的歷史淵源、制作技藝和食材選擇等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小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在實踐操作中,則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讓他們親身體驗傳統小吃的制作過程。其次,鼓勵教師進行課程創新,結合現代烹飪技術和健康飲食理念,對傳統小吃進行改良和創新。例如,可以嘗試將傳統小吃與現代流行的輕食、素食等健康飲食理念相結合,開發出新的產品形態和口味。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也能為傳統小吃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還可以邀請當地知名的傳統小吃制作師傅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課堂,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他們的豐富經驗和獨特技藝將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
(二)加強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
為了使烹飪專業學生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要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邀請當地知名小吃制作企業參與烹飪專業教學工作。通過共同開發教學項目、建立實踐基地,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和實踐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行業現狀和市場需求。同時,學校也可以為企業提供人才培訓和智力支持,促進校企雙方共贏發展。在具體實施方面,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項目,讓學生在企業中親身體驗傳統小吃的制作和銷售過程。此外,還可以與企業共同研發新產品或改良傳統小吃,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企業的市場經驗相結合,推動傳統小吃的現代化轉型。在產教融合方面,要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傳統小吃的創業項目或實踐活動。學校應提供必要的場地、設備和資金支持,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通過這樣的實踐鍛煉,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還能為傳統小吃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舉辦技能競賽與文化交流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可以定期舉辦傳統小吃制作技能競賽和文化交流活動。通過競賽,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實踐能力,并評選出優秀的傳統小吃作品和制作人才。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
同時,文化交流活動也是傳承和發展傳統小吃的重要途徑??梢匝埐煌赜颉⒉煌幕尘跋碌膫鹘y小吃制作師傅或傳承人進行技藝展示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傳統小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不僅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與借鑒,還能推動傳統小吃的創新發展。此外,還可以舉辦傳統小吃文化節或美食節等活動。通過展示傳統小吃的制作過程和品嘗傳統小吃,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關注。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傳統小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能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
(四)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
在信息化時代,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是提升傳統小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對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
第一,通過制作精美的宣傳視頻和圖文資料,展示傳統小吃的制作過程、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通過生動的畫面和詳細的解說,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同時,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功能,設置話題討論、問答互動等環節,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和分享。
第二,鼓勵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個人作品展示和分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自己的傳統小吃制作視頻或圖文日志,并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發布和推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擴大傳統小吃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此外,還可以與當地相關部門合作,將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作為地方特色文化的一部分進行整體推廣。通過規劃旅游線路和組織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來品嘗和體驗玉林傳統小吃,從而推動其傳承和發展。
綜上所述,將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融入烹飪專業教學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通過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加強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舉辦技能競賽與文化交流活動以及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等策略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地傳承和發展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文化,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將為地方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通過對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的文化價值、健康屬性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現狀進行深入探討,筆者提出了將傳統小吃引入烹飪專業教學的策略。研究發現,廣西玉林市的木薯餑、石南云吞等傳統小吃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還對人們的健康具有明顯的益處,是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美味選擇。將這些小吃納入烹飪專業課程體系,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文化認同感,還能為傳統小吃的現代化轉型與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展望未來,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和鄉村旅游的持續升溫,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小吃作為地方文化的瑰寶,有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品嘗,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同時,技工院校烹飪專業教學也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培養更多具備健康飲食理念和創新能力的專業烹飪人才。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進一步推動傳統小吃傳承與創新,讓廣西玉林市鄉村傳統小吃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生機,為地方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方琳,賀新聞,董若斯.老北京小吃的傳承與保護:以九門小吃為例[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22).
[2]王志飛,梁曉琳,高浩.淺論地方傳統特色小吃的傳承和發展:以山東省德州市武城旋餅為例[J].經濟師,2022(3).
[3]陳雯.北海疍家小吃的傳承和發展[J].食品界,2019(4).
[4]曲建鵬.寧海腦飯:在嬗遞中重生[J].走向世界,2017(44).
[5]劉國信.保護傳承是為了更好地向前發展[J].大眾標準化,2017(7).
(作者:寧興旺,廣西工貿高級技工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