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論證鄉村振興背景下“花餑餑匠人”新生代培養研究的實踐意義、研究內容、研究體系的確定等,以期能夠有效推進花餑餑制作技藝等“非遺”元素走進校園,拓展和豐富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建設發展的內涵,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增強職業教育服務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與創新的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和技術支持,更好地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
■關鍵詞:鄉村振興;“花餑餑匠人”新生代;職業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職業教育著力培養技術技能強、綜合素養高的專業技能人才,緊密聯系著就業與民生,創新和創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肩負著重要使命。
在膠東半島,花餑餑習俗已經傳承了幾百年,承載著膠東人民濃濃的人文風情和地域文化。花餑餑作為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膠東特色美食,現已走進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辰嫁娶、春節祭祀、重大慶典等活動中都有花餑餑的重要位置。如今,文登花餑餑習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既保留了傳統的文化屬性,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寓意,逐步發展成為飲食文化藝術產業。文登花餑餑成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目前,文登有規模的花餑餑生產企業有20家,個體經營者以及家庭作坊有100余家,分布在文登的每一個鎮街,從業人員數千余人。文登花餑餑的品類有500余個,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企業有6家。
基于上述背景,地方職業院校要把握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加強鄉村振興背景下“花餑餑匠人”人才培養,有效推進花餑餑制作技藝等“非遺”元素深入校園,拓展和豐富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建設發展的內涵,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升職業教育服務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與創新的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和技術支持。
(一)為“花餑餑匠人”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厘清“花餑餑匠人”和“花餑餑匠人”新生代的內涵和外延,將花餑餑“非遺”技藝融入職業院校中西式面點、平面設計、電子商務、康養旅游等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技能教學、課程思政、文化滲透、實踐體驗、技藝培訓等方式,傳承花餑餑制作這一“非遺”技藝,激發花餑餑“非遺”技藝的內生動力和時代活力,完成從“手藝人”到“匠人”的轉變,推動花餑餑“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構建“花餑餑匠人”及其新生代培養體系,為鄉村振興助力。
(二)為構建“花餑餑匠人”核心職業素養教育體系提供參考
厘清“花餑餑匠人”新生代的核心職業素養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通過研究“花餑餑匠人”新生代核心職業素養的形成規律,Xa//0N39cKrgjR//YHvNijfgmYlqfJOZh3pzZ1rDyQs=以工匠精神融入、勞動教育為核心,通過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標準、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規劃等多個層面內容,形成“花餑餑匠人”新生代成長提升的綜合職業素質提高指標體系,形成“花餑餑匠人”新生代核心職業素養的基本范式、教學模式及評價標準等,為“花餑餑匠人”新生代的職業素養教育體系構成提供參考。
(一)創建“花餑餑匠人”人才培養的路徑
針對花餑餑特色產業發展要求,以提升現代服務系學生職業素養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化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優化職業素養培養環境,開辟職業素養培養新途徑。
(二)構建“發展導向”教學評價體系
把“花餑餑匠人”作為新生代培養目標,構建促進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共同發展為價值取向,“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樣、評價手段先進、評價結果客觀”的評價體系,實現“評價是學習、評價是教學、評價是管理”的目的。
(三)把“花餑餑匠人”打造成工匠品牌
花餑餑已經成為品牌,花餑餑產業也成為威海市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之一,花餑餑工匠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產業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培養花餑餑工匠,打造高端人才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和示范引領作用,為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一)“花餑餑匠人”新生代素養內涵的研究
闡釋和界定“花餑餑匠人”及“花餑餑匠人”的內涵和外延,構建“花餑餑匠人”及其新生代培養體系,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等。
(二)“花餑餑匠人”人才培養路徑的研究
構建工學一體化背景下的“三全五化育人”培養機制,學校、企業、社會全方位協作,“非遺”大師、技術骨干、教師、學生全員參與,將人才培養融入課堂教學、校園生活、社會實踐、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全過程;建立“五化”標準體系,從課程、環境、實施、評價、師資五個方面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對接,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與課程的教學內容對接,深入行業企業進行人才培養調研,根據調研數據與結果,科學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提煉出課程教學標準等;從文化理念、管理運行等維度制定實習實訓教學環境建設標準;對標花餑餑產業要求,以職業精神、技術技能為核心,制定準員工化評價標準;制定教師專業發展四層級標準,實現教師責任化,培養“花餑餑匠人”新生代。
(三)“花餑餑匠人”人才核心職業素養的培養研究。
1.開發立體化職業素養培養教學資源
研究職業素養培養教學資源開發的思路、方法與途徑,創新“多主體共建、全方位共享”的開發模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引導,解決當前學生職業素養教學資源不豐富、不系統、不適用的問題,為培養“什么人”提供教學資源。
2.開發“發展導向”職業素養評價體系
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標準、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規劃等,形成“花餑餑匠人”新生代成長提升的綜合職業素質提高指標體系,構建以促進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共同發展為價值取向,“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樣、評價手段先進、評價結果客觀”的評價體系。
(一)傳承了面塑(花餑餑)的制作工藝
花餑餑講究純天然手工制造,原料全部采用優質面粉和新鮮的瓜果蔬菜,無任何添加色素,融合了糧食瓜果蔬菜的營養。在“非遺”大師的指導下,“花餑餑匠人”掌握了選料、和面、計量、揉面、制作等環節的制作工藝,每個環節都拿捏到位。近年來,學生取得“面塑(花餑餑)”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中級工及以上占比98%,畢業取得“雙證書”率和一次就業率均在98%以上,優質就業率在80%以上。
(二)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膠東花餑餑傳承人林榮濤及其兒子林鵬均為筆者所在學校畢業生,父子二人長期致力于花餑餑“非遺”文化技能的研發傳承工作,為花餑餑“非遺”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父子二人的相關事跡先后兩次被央視報道。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有1000多名“花餑餑匠人”走進威海金麥兜和威海大地食品等花餑餑產業集團工作,成長為花餑餑技藝傳承的踐行者。其他畢業生中,從事花餑餑營銷的店面逾百家,員工千余人,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約1.7億元,成為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三)融合文化創意與傳統習俗
在“花餑餑匠人”新生代的培養及加強花餑餑“非遺”文化的傳承與探求中,“花餑餑匠人”將文化創意與傳統習俗相融合,在創意上做到兼容并蓄,既可做傳統的十二生肖、元寶等造型,又有網紅款的小豬佩奇等;在配料上選擇純天然、無污染、無添加的健康蔬果汁為花餑餑著色,美觀好看又有益健康,為花餑餑傳承發展注入了青春元素。
伴隨著花餑餑產業的轉型升級,“花餑餑匠人”人才隊伍的建設要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這對職業教育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研究“花餑餑匠人”的核心內涵及其培養體系,針對新型產業經營主體的培育等,給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同時,職業院校在鄉村振興中要發揮自身優勢與特色,加強“花餑餑匠人”人才培養,拓展職業院校教育服務功能,促進職業院校融合地方教育資源,拓寬服務領域,促進職業院校優質健康發展。
(作者:周曉霞,山東省威海市文登技師學院現代服務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