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里昂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鹽城技師學院選手趙智俊以精湛的技能和出色的表現,向世界展現了學院學生的高超技藝,勇奪電氣裝置項目金牌,實現了電氣裝置項目中國選手“三連冠”,為國家贏得了榮譽。作為最早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技工院校,學院以賽促教,開辟了一條高精尖技能人才快速成長的通道,也進一步推動了學院的高質量發展。
(一)承擔集訓任務
2010年中國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后,學院積極承擔中國選手的集訓任務,成為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車、數控銑兩個項目的集訓基地。2011年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在英國倫敦舉行,中國代表團共有6個參賽項目,正式選手6人參賽。學院數控銑選手王澤民作為中國第一次參賽的旗手引旗入場。經過頑強拼搏,鹽城集訓基地的兩名選手王澤民和來自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數控車選手盛國棟雙雙獲得優勝獎,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二)電氣裝置項目爭金奪銀
為了全面推動專業建設,從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起,學院主動放棄承辦數控車、數控銑集訓基地,改為申辦新的參賽項目——電氣裝置項目集訓基地。由此,從第42屆至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集訓任務一直由學院承擔。作為全新的項目,在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學院選手董武連獲得了優勝獎。第42屆、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學院選手惠希奇、董輝均以微弱的差距獲得銀牌。直至在學院集訓5年的江西選手肖星星才打破僵局,在俄羅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賽上登上最高領獎臺,奪得該項目的中國首金。其間,無論是集訓還是參賽都是一波三折,由延期舉行到取消賽事,再到分散舉行大賽,這些對選手的心理素質、意志力都是巨大的考驗。盡管如此,學院選手余守安最終不負眾望,實現了中國選手在該項目上蟬聯金牌的目標。
(三)瞄準現代制造業承擔集訓任務
隨著我國全面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學院從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起一直作為管道與制暖項目基地委派專家參與中國選手的集訓工作,直至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山東工業技師學院選手孫偉龍獲得該項目金牌。此外,學院還積極參加代表現代制造業發展方向的增材制造項目集訓基地的申辦工作,先后投入3000萬元改善集訓環境,牽頭承擔中國選手的集訓任務,在2022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和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基地選手都獲得了銀牌。
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善選拔機制、夯實教育教學根基,幫助選手練好扎實的基本功,特別是要面向全體技能人才的選拔和定向培養,使之在各級各類大賽中接受考驗,獲得成長和進步。
(一)舉辦校內技能運動會,全面進行“練兵比武”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育必須追求公平。只有善于發現人才,才能真正更好地培養人才。學院常態化地分層分級舉辦校內技能運動會,讓所有學生都有提升個人技能的機會,都有展示學習成果的舞臺。第一步是以小組為單位篩選出10名選手進行班級比拼,接著再由前3名的選手參加年級選拔,直到參加二級學院和校級的決賽。舉辦技能運動會,不僅是為了選拔優秀選手,更是為了在“練兵比武”中為全體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展示的平臺,增強學生獲得感和榮譽感,增強學生學好技能的信心和決心。2024年,學院借助電氣裝置項目取得“三連冠”的契機,投入100萬元辦好技能運動會,全力營造比學趕超技能成才、技能出彩的氛圍。
(二)優勢專業組建青苗班,儲備人才定向培養
參加技能大賽既需要扎實的專業基本功,也需要扎實的文化知識基礎。新生入學的綜合排名,特別是語文、數學、物理、英語的基礎水平影響著專業學習的領悟力,影響著專業發展的潛力。為此,學院每年根據相關指標從新生中篩選一定比例的學生組建青苗班,采取集中學習與單獨訓練相結合,課堂學習與業余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其更快地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穩定的心理素質,逐年考核淘汰,為參加各級各類大賽儲備了潛在的優秀選手。
(三)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大賽,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的成長之路并非一路平坦,而是一路披荊斬棘,經歷了各層級賽事的鍛煉。學院注重各級各類大賽的參賽工作,學院學生先后參加過多個大賽,在賽事中都登上過最高領獎臺,2004年至今已獲得全國一類技能大賽26個第一名。特別是在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上獲得過9個第一名,取得了優異的競賽成績。學院還積極參加江蘇省狀元賽等省級技能大賽,獲得126個省級一類技能賽事第一名。通過參加大賽,學院越來越多的優秀選手獲得了脫穎而出、人生出彩的機會。
堅持培訓先行,了解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和成果轉化要求。學院組織學生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培訓班,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開展專項能力培訓。聘請參加過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和輔導團隊來校講學,了解國內、國際技工教育發展動態和職業能力建設水平,研究和把握國際職業技能標準發展方向。主動走訪世界技能大賽國家級集訓基地,積極向集訓基地專家請教,針對性吸收切實有效的經驗成果。成立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國際研究院,聘請世界知名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教育領域權威專家馮建強博士擔任首席顧問。大力推進制定、完善各類技能人才選拔和培養方案、保障和激勵機制。
做好規劃安排,明確接軌世界技能大賽的工作目標。一是全面梳理與學院所設專業相關的競賽項目工種,分析世界技能大賽相關競賽項目的技能標準、比賽形式、所用設備工具、教練團隊等基本信息,進行參賽項目工種規劃。二是各二級學院在充分分析世界技能大賽項目工種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產業技能需求現狀的基礎上,安排1~2個省級以上技能大賽有優勢的項目進行重點培育,待取得階段性成效后,再增加新的競賽項目工種。對學院具有優勢的項目則按照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對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組織過程加以更新、調整和優化,從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其分析能力,強化技能。

優化課程體系,營造校企共建的技能人才培養環境。綜合研究國內技能競賽與世界技能大賽的特點,可以看出,國內競賽重視單個技能點,世界技能大賽重視多項技能融合;國內競賽重視純技能水平,世界技能大賽重視綜合素養;國內競賽重視長時間封閉式訓練,世界技能大賽重視開放化崗位訓練等,兩者在選拔、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可以互相融通借鑒、取長補短。
一是對接國際、國家和行業職業標準,完善課程體系。主要是通過改革核心課程,新增基礎課程,引進競賽項目工種所需的相關知識技能點等方法,使學生知識面和技能面更寬。
二是以企業項目和典型工作任務為單元,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實訓內容來源于生產實踐,通用性強,做中學、學中做的學訓方式符合認知規律,多元評價方式則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同時要重視第二課堂建設,加強學生的心理、態度、文化、語言和體能等方面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是重視資源開發共享和崗位輪動實訓。結合國際職業標準,校企雙方共同開發實訓課題、實訓指導書,制作微課視頻、仿真動畫等教學資源;邀請企業專家來校授課,任課教師隨堂聽課,與學生共同提升能力;組織同類院校開展技能競賽,邀請企業專家擔任評委;選送教師、學生到企業進行強化訓練。通過多方位、多層次挖掘校企資源,共同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
今后,學院將在全面做好集訓參賽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世界技能大賽研究,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