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上,來自浙江建設技師學院的選手鮑芳濤、郭志豪,分別斬獲砌筑項目金牌和瓷磚貼面項目銅牌。作為新時代青年技能人才的代表,憑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彩表現,在法國里昂這座古老的工業之城一展風采,讓世界見證了“技能中國”生生不息的人才之力。
本屆賽事同時刷新了浙江建設技師學院征戰世賽以來的歷史最好成績。自2017年首次參加世賽以來,學院在第44屆、45屆、47屆世界技能大賽和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連續獲獎,共計取得3金1銀1銅1優勝的優異成績,獎牌總數位居浙江省第一。
在院長毛文娟看來,學院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最高級別的技能賽場上始終保持高水準發揮,不僅依靠健全完善的競賽備賽機制,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打磨,學院已構建起了成熟的世賽資源和成果轉化機制。從理念、師資、課程、基地、服務5個維度出發,通過夯實精神之基,樹立人才之柱,架起教改之梁,搭建校企之梯,打開交流之窗,充分發揮世賽的“引領力”“驅動力”“改革力”“平臺力”和“輻射力”,將一塊塊沉甸甸的金牌和獎牌化作了學院構筑技能人才“大廈”的重要“基石”。
學院把世賽精神作為引領辦學和育人的一面重要旗幟,將世賽精神弘揚與思政教育融合,將世賽文化推廣與校園活動融合,將世賽技能體驗與職業體驗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師生展現世賽的精神底蘊與文化魅力。
依托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功能,推進世賽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發揮思政課教學在世賽精神理論闡釋上的教學優勢。將世賽精神貫穿課程思政教學始終,結合技工教育特色,有針對性地將學院世賽國手抗挫折、敢拼搏、勇創新的生動案例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增添課程教學的世賽“味道”。
學院依托校史館、文化景觀長廊、學生服務中心、團代表工作室等場館資源,利用職業教育活動周、校園技能節、校友宣講會、企業入校活動日等關鍵節點,不間斷開展世賽成果宣傳與文化推廣,講好世賽中國故事,傳播世賽建校之聲。
學院還充分發揮自身4個世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的平臺優勢,圍繞砌筑、混凝土建筑等6個世賽優勢項目,打造職業技能體驗活動,展示比賽項目在職業場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同時將良好的心理素質、自我管理等“軟技能”要求融入體驗過程,讓學生有機會通過“全浸潤”式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2015年,學院成立浙江省技工院校首個世賽訓練研發中心,全力打造一支技能專精、素質過硬的高水平教練團隊,推動競賽組織管理、培訓指導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組織教研團隊圍繞職業技能競賽相關的基礎理論、推進方法開展專題研究,廣泛學習借鑒各國在備戰世賽和籌備職業技能賽事上的成熟模式與成功經驗,為提高學院參賽選手的競賽水平提供全方位支持。
成立世賽中心不僅是為了帶領學生爭金奪銀,更意在依托世賽打造形成一支引領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革的核心驅動力量。
學院世賽中心通過良好的“傳幫帶”機制,已經先后培養了超過20名世賽中國技術指導專家和國賽項目教練,他們不僅是世賽競賽備賽的核心團隊,也是學院專業教學骨干,更是實現世賽成果轉化的中堅力量。
學院依托世賽中心加強教練培訓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圍繞結構與建筑技術類6個世賽主賽項建立2~3人的教練員小組,小組內部形成“首席、名優、待培”三級梯隊,聚焦“訓練、競賽、教研”3項核心能力,建立教練培訓定期研討機制,精準掌握教練發展需求,科學制訂培訓計劃。聚焦教練能力短板,邀請國內外高水平專家、教練授課,針對教練通用知識、專項知識等開展專項培訓,提升教練技術實力和執教能力。同時,組織開展競賽英語集訓,提高教練外語水平。學院還在制度層面打通了“選手—教練—教師”的職業發展路徑,加強對學院優秀選手從事教練工作的引導和培養,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在此基礎上,學院全面推廣世賽集訓教練團隊經驗,加強世賽技術標準學習,開展教科研攻關,提高教師團隊教學水平與教學研究能力。組建名師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以世賽成果轉化為重要抓手,與企業和參與同賽項的院校合作,搭建“工學研”一體化平臺,建立技能人才傳承機制,推行名師帶徒制度,實現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技能競賽、師資培養、校企合作、人才支撐上的全方位引領示范。
世賽的標準和賽項內容不僅展示了不同行業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也反映了相關技術和職業最高國際水平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其能力素養要求,是技能人才培養、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風向標”。

據此,學院將教育教學改革與世賽成果轉化緊密結合,把世賽標準和賽項內容、選手的訓練和選拔方式融入專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之中。以全面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契機,將世賽資源應用于一體化課程改革。
其中,與世賽主要參賽項目聯系緊密的建筑施工、建筑裝飾等專業,在一體化學習任務設計過程中引入世賽元素,包括世賽項目的技術要求、比賽規則、職業素養等內容,以世賽評分方式為借鑒,精細化教學考核標準。按照核心教練團隊“轉化”世賽標準,一體化教師團隊“融合”世賽資源,實訓教師團隊“應用”賽訓經驗的路徑,將世賽成果轉化真正落實到專業教學的全過程之中。
學院還作為牽頭校組織完成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建筑施工專業對接世賽標準、深化課程改革項目,主編并出版《瓷磚鑲貼》《模板制作與安裝》等世賽轉化工學一體化教材,主編砌筑、抹灰與隔墻、瓷磚貼面、園藝4個項目的世賽訓練導則4本,填補了相關領域的教材空白,在全國同類院校推廣使用。
學院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入選4個世賽項目中國集訓基地的技工院校,對接世賽標準,參照世賽技術文件和世賽場地布局,高標準、高規格推動相關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同時結合區域建筑業發展升級趨勢,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融入基地建設,為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提供實訓保障。
學院依托自身的世賽訓練研發中心,與世賽伙伴企業合作,圍繞產學研3個“關鍵點”,共建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數字建造技能人才研究所、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合作平臺,打通企業生產過程、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轉化為專業教育要素、教育場景和教育資源的平臺通道,推動“賽、產、教”功能融合發展。
世賽教練團隊還充分挖掘世賽項目在相關行業領域和技術領域的引領示范價值,結合日常訓練和現場實操要求,開發、申報了項目訂制工具箱、皮數桿等1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不僅運用于專業實訓教學,還與企業合作改進使之成為應用于建筑施工現場的新設備、新工具和新工藝,為建設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綠色化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世賽中心團隊開發的皮數桿能夠進一步提升墻體砌筑時垂直度和水平縫均勻厚度的操作精準度,從而更好服務于建筑施工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對學院而言,摘金奪銀只是世賽的“上半場”,打好成果轉化的“下半場”比賽,探索出一條世賽賦能人才培養的新路,才能實現成果效應的最大化,進而惠及全體師生、同行院校,乃至行業企業和社會大眾。用一塊塊世賽獎牌為技工院校建設技能人才“大廈”,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夯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