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里昂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浙江省慈溪技師學院周烽獲得建筑金屬構造項目金牌,也是中國在該項目歷史上第一枚金牌。本刊編輯對周烽進行了采訪。
周烽:從3月入選國家集訓隊到9月前往法國,這6個月時間里,我一直處于緊張的訓練之中。但是賽事的規則始終在不斷變化,量具器具的減少、圖紙的新增、三維視野的引入,以及對新軟件的了解和熟練度不夠等都是新的問題。直至比賽前半個月,賽事規則才完全敲定。面對這樣的挑戰,我每天投入訓練長達12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實訓室,頻繁調整訓練策略以適應最新的規則要求。雖然屢經挫折,但我的心態還算沉穩,經過不斷的磨礪,我的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因為一直有一個執念,就是想在法國里昂的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
周烽:比賽共4天,時長共23個小時,這期間有兩次經歷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次是我在焊接底座時,將底座支撐板上的焊接焊反了,第二天與專家交流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誤,當時心里挺焦慮的,尤其在知道隔壁瑞士選手零失誤后,我的壓力很大。但我化壓力為動力,用“贏”的信念去拼每一場比賽,每一項動作。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瞬間是比賽的最后兩個小時。當我的模型整體搭建完畢,正在處理外觀時,裁判長突然通知規則調整了,模型所有連接位置的孔,直徑需從10毫米調整成10.2毫米。聽到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我腦中有過短暫的空白,但很快調整過來。當時面臨的困境是,模型已經完成,若調整孔洞,就要拆除模型重新組裝,并且孔洞調整后,對于整個模型的高度、尺寸、穩定性等都會有很大影響,一旦操作不當,整個模型可能就報廢了。最后,我憑借熟練的技能、穩定的心態,在比賽結束前15分鐘,將所有孔洞尺寸調整到位,成功完成了模型組裝。這個過程確實驚心動魄,是對我技能和心態的一次重大考驗。

周烽:能夠摘得這塊金牌,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興趣促成。我很小的時候就對金屬拆裝非常感興趣,5歲就喜歡拆組鬧鐘、組裝自行車,憑著這份喜愛,我報考了數控加工專業,逐漸掌握了鈑金工、焊工、鉗工、鉚工等一系列專業技能。二是對專業的堅持。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始終如一,備賽四年,過程雖然枯燥,但我從未放棄,并將奪金定為目標,尤其在國家隊集訓階段,這個目標越來越明晰。三是團隊的合作。備賽期間,專家的精準指導、教練的詳細訓練計劃、全國同行的深入交流與探討以及團隊對新賽題的實操訓練與模擬考核,都在備賽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是家人默默的支持與關愛。他們為我站上領獎臺,高舉五星紅旗,展現中國實力,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周烽:我希望能夠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提升技術技能水平,激勵更多的人響應國家“以技能之力,讓世界更美好”的號召,投身于技能學習,實現技能強國。
周烽: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學習技能需要熱愛和堅持。熱愛是內驅力,只有對待感興趣的事情我們才會充滿熱情,在遇到困難時保持韌性。堅持是孵化器,技能的掌握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絕不能半途而廢,信念堅定,目標明確地貫徹下去,最后才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