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班主任是教師隊伍中距離學生更近、與家長溝通更多、肩負更多育人使命的重要力量。作為新時代班主任,應將教育家精神作為育人風向標,以教育家精神照亮學生的成長道路。
新時代班主任應當肩負更高遠的國家責任與弘道使命。教育家精神中“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體現了教育家所擔負的國家責任,“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促進人類文明的使命自覺,二者集中體現了教育家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意識,反映了教育家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深切領悟。班主任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中堅力量,應當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永遠在心中裝著全體學生,裝著美麗的教育事業,裝著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在培養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過程中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新時代班主任應當具備更優秀的道德品質與理想人格。教育家精神中“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體現了規范與德性的統一、自我與他人的統一、道德義務與理想人格的統一。班主任自身的道德示范與仁愛情懷一定是最突出的精神特質。任何一個優秀班主任必定首先是一個特別有愛心、特別無私、特別受學生依賴和受家長信賴的好教師。班主任應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把對每個學生的愛化作“超越親子之愛”,以“有教無類”的仁愛光輝照亮一個又一個生命,譜寫一個又一個育人故事。
新時代班主任應當錘煉更勤勉的職業態度與崗位能力。教育家精神中“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包含育人方面的能力和對待教育的態度兩個方面。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提出“志業”概念,這有別于通常意義的“職業”,“志業”是從業者將工作作為生命的價值所系,甘愿為之奉獻終身。教育家就是以教育為志業的人,他們自覺探索教育規律、堅守教育本真價值。班主任工作正是需要這種“以育人為終身志業”的求索精神。信息化時代,班主任工作面臨著的一系列新挑戰、新問題,考驗著班主任的躬耕態度和育人智慧,如對學生的成長指導、心理輔導能力,與家長、任課教師的溝通協調能力,在班級建設中的活動創新、文化創設能力等。正因如此,班主任需要更敏銳、更深刻、更高遠的育人智慧,真正為培育“適應并造福未來社會的人”不斷努力,為培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上下求索。
每一位班主任都應以教育家為榜樣,勇擔國家責任和弘道使命,自覺錘煉道德品質、塑造理想人格,以教育為志業,不斷提升育人智慧,守護學生健康成長,讓教育家精神真正照進、照耀、照亮班級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