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發展存在單一化的教學形式以及缺乏對音樂學科的教學重視力度、實踐活動和多元化教學資源的開展等問題,要求小學音樂老師能夠探索“教學做合一”理念對于小學音樂學科發展的價值和具體方法。
“教學做合一”理念與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融合有關概念分析
一、“教學做合一”觀念和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就是結合當時時代發展所探索出的重要教學思想。通過以學促教、以做促教的方法來幫助老師引導學生在各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的同步提高。小學音樂學科運用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主要是要求老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步發展,真正意義上推動學生將所學音樂知識和技能實現融會貫通。同時也要求老師能夠將人文元素和生活化元素融入音樂學科各模塊教學環節當中,幫助學生實現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綜合素養的同步發展。在將教育理念融入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環節當中擴展教學內容和豐富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實現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等各項國家政策明確要求的音樂學科教學改革發展目標。
因此,兩者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上有著高度的契合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大方面:一方面,老師需要能夠在“教學做合一”理念下,確保能夠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學情以及學科教學發展目標特點來進行教學計劃和方向的設計,確保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能夠滿足本班學生實際學情并實現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以及獲得良好的學科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審美觀念和水平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因此相較于相對復雜和內斂的古典音樂,學生們對于現代流行音樂有著更高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在實際教學環節過程中,老師通過將“教學做合一”理念融入具體的理論結合實踐教學環節中,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做促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教學成效和學生審美認知和水平。
二、“教學做合一”理念和小學音樂學科融合發展的意義分析
首先,兩者融合發展符合當前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改革創新的發展目標。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等各項國家政策明確要求老師能夠對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重視學生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同步發展。“教學做合一”理念也同樣要求老師能夠在教學環節,重視對學生音樂知識儲備以及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等各項能力的同步發展。兩者融合發展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在老師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內容的引導下,從文化層面上進一步強化對音樂理論知識和技巧的學習,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擴展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知識儲備。
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科學習習慣。音樂學科本身就用其特有的教學特點和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和培養良好的氣質修養。通過在“教學做合一”理念下的實踐活動開展環節,老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的引導,幫助學生能夠在最近發展區域實現音樂素養和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音樂學科學習體驗和感悟。同時老師也在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能夠實現學生和老師自身能力的同步提高和共同進步,從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和音樂學科探索欲望。
再者,激發學生審美創造力。作為“教學做合一”理念中的核心表現,生活即教育強調老師能夠在教學環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以及創作熱情,幫助學生實現將理論知識結合實踐內容進行深度探索和知識的實踐應用。因此通過將“教學做合一”理念融入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環境當中,能夠幫助老師將生活化的元素結合現實生活和人文內容來融入音樂學科的教學當中,幫助學生能夠在感悟音樂作品和人文素養的同時,能夠實現擴展學生的審美視角以及強化音樂美感,并在鑒賞不同國家和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審美藝術見解以及創造能力。
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部分老師在進行音樂學科教學環節仍采取傳統的灌輸式和學生模仿老師操作的方法來進行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因此一刀切和過于嚴格標準化的教學形式并不能挖掘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同時,沉悶的教學氛圍也無法推動學生實現音樂核心素養有效培養以及推動學生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部分學校片面地認為音樂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副科,因此缺乏對相關基礎設施以及音樂器材等各項資源的投入。老師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設備的限制下,無法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及多元化教學策略的落實。再者,部分老師在教學環節過程中過于圍繞書本教材內容來進行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并沒有充分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深度挖掘網上教學資源來配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的開展,并沒有有效實現激發學生音樂學科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習興趣。而且許多老師在教學環節采取聽音樂和唱歌的方式來進行音樂學科的教學,并沒有定期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反思和調整,這與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出現明顯的偏差,這導致老師所采取的單一和固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發展的學習需求。
“教學做合一”理念與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融合發展的具體方法
一、教學情境的營造
通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生活化的元素來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模式,以此來激發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情感共鳴,從而充分彰顯“教學做合一”理念重視對學生教與學環節的落實和實踐活動的開展的思想。需要老師能夠在具體的音樂情境模式下開展教學,根據具體的章節內容知識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進行情境模式的創設,幫助學生能夠在相對真實和愉悅的教學情境下產生對音樂作品和作者的情感共鳴,并達到提高學生音樂學科綜合素養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采蓮謠這一經典江南地區民族音樂作品時,就需要老師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首先需要老師能夠利用多媒體來播放江南煙雨的紀錄片或是影視作品的具體情景,幫助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所展現的圖片和視頻內容來直觀地感受江南的秀麗景色。其次,要求老師能夠將本班學生劃分為兩個學習小組,兩個不同的學習小組分別負責演唱一個聲部。并在兩個小組進行演唱的過程中,要求老師能夠引導學生按照6/8的音樂節拍來進行演唱和凸顯強拍。在引導學生演唱這首歌曲的一到二樂句時,利用多媒體來展示歌詞所描繪的夕陽西下的江南湖景和傍晚蓮花所展現出來的嬌艷美,學生在觀看視頻和圖片的過程中進行演唱,加深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演唱以及巧妙地應用多媒體來展示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意境圖片和視頻等內容,讓學生們能夠在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和相對輕松和愉悅的教學氛圍下,加深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教學做合一”理念要求老師能夠在以學促教和以做助教的發展過程中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這需要老師能夠將該理念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環節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擴展現有學科教學內容和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科學習習慣和自主探索精神。首先,要求老師能夠在將“教學做合一”理念融入學科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推動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將不同類型的民族元素和音樂文化內涵融入音樂教學環節當中,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等環節中全面地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作者情感,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學科學習效率以及作品的感悟能力。其次,要求老師能夠充分地利用網上教學資源來為學生們提供不同民族的特色音樂作品和表演視頻、文化歷史等內容,幫助學生在濃厚的音樂文化氛圍的引導下,清晰地認識到不同民族文化所創造出的音樂作品的特色以及音樂學習的重要性,例如可以通過觀看《熱巴卓》和《果諧》來了解藏族舞蹈以及藏族節日慶典時的活動。通過加深對于藏族民族習俗文化以及節日慶典時的舞蹈了解來感悟音樂文化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多元化音樂文化內涵探索的過程中推動傳統音樂文化作品的傳承和促進情感發展。
三、多元化的實踐活動的開展
多元化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的發展目標,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和鞏固音樂知識和提高音樂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首先,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或是班級的形式在學校范圍內開展歌曲比賽活動,要求每個班級推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和優秀的音樂小組、個人,以小組賽或是淘汰賽的形式進行全校范圍內的歌曲比賽,在不限制歌曲風格以及類型的情況下,強調小組間的內部配合以及多元化音樂作品的學習和演唱,以此來幫助學生們能夠在良性的競爭氛圍以及多元化音樂作品的學習和演唱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于音樂學科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在校園范圍內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其次,老師也可以通過在教學環節過程中開展音樂游戲活動來營造和諧師生關系。小學生本身對于游戲活動有著天然的興趣和喜好,通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和動力。例如在學習采山這首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通過在導學階段將線下收集到的山區民族風情、物產、景色等內容的卡片分發給學生或是在多媒體上進行呈現,幫助學生了解本堂課的音樂作品類型以及具體的教學目標。在帶領學生聆聽這首歌并了解基本內容后,開展“根據音樂內容來表演”的游戲活動,并通過隨機抽取歌曲片段來要求學生進行音樂內容的表演和展示,讓學生能夠充分地運用肢體語言來展示作品中的具體內容。
四、音樂作品鑒賞和學生個性化發展
通過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和鑒賞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自身音樂知識的鞏固和個性化的發展,并逐步激發學生潛能和學生音樂作品創新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具體的音樂學科教學環節,要求老師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發展目標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音樂作品鑒賞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能夠在“教學做合一”理念下進行音樂作品深刻內涵的理解和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我們上學嘍》這首音樂時,老師就可以在帶領學生鑒賞這首音樂作品后提出設問“這首歌表達出學生第一次上小學時的心情和具體準備工作,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當初第一次上小學時的具體經歷”“你們在聆聽這首音樂作品的時候有哪些想法和體驗?試著和其他同學分享這首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在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和交流后,再次帶領學生們進行該首音樂作品的鑒賞,并要求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與其他同學分享對于該首歌曲的想法。部分學生認為這首歌曲展現出學生由幼兒園到小學階段后,表達出接觸新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喜悅之情。部分學生認為剛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面臨新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表現出相對緊張和探索的情緒。最后再由老師來對各小組成員的想法進行歸納總結,并再次帶領學生反復聆聽和鑒賞這首歌曲,幫助學生能夠在聆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聆聽作品→討論和總結→聆聽作品→反思和鞏固等教學環節的引導下,逐步加強對于該首音樂作品情感和內涵的理解,并真正意義上實現音樂核心素養以及創新思維等個性化能力的成長。
教學情境的營造、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多元化的實踐活動的開展、音樂作品鑒賞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等措施,是本文探索“教學做合一”理念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發展的具體方法。
(作者單位: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華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