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讓獨立學院的學生擁有積極正確的思想觀念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特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依托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覆蓋到新媒體信息傳播平臺當中,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把握開放多元的網絡環境,引導獨立學院的學生能夠積極正確地使用互聯網,促進新媒體背景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的進一步提高。
新媒體背景下重視輔導員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新媒體信息傳播平臺的多元化發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途徑,作出了進一步優化的教育效果。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和多元化思潮的挑戰,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已顯得力不從心。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塑造正確價值觀的使命,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發揮數字化新媒體技術的思政育人作用,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和有力抓手。
新媒體的傳播和覆蓋面更廣,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監督效果。新媒體以豐富的信息資源集合了當前的主流思想,并通過多渠道的影響力,強化著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可以作為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實踐活動的信息交流平臺。以當前的數字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打造適合當代大學生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媒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熏陶方法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值得一提的是,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形式相結合,有利于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隔閡,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的養成,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溝通,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新媒體背景下網絡對于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一方面,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用學生喜愛的方式推送或制作相關內容,使得學生在網絡上也可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輔導員可以結合時代特征,拓寬網絡思政教育的具體內容。例如,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如監管不到位會產生各種負面信息,很多負面內容會對大學生的現實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輔導員可以日常提升對網絡輿情的敏銳能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輿情引導,為學生創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困境
一、“00后”大學生思想以及行為特點分析
當今時代“00后”大學生所處社會環境的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他們可以借助多種渠道接觸和了解豐富的信息資源,與“95后”相比,“00后”普遍享有更優越的物質條件,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較高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對子女的文化教育。目前高校學生特點鮮明,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敢說敢做,充滿自信。他們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面對諸多困難和打擊時,其自身心理脆弱的特點也被放大,導致許多學生面臨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一代人更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價值觀,雖然他們內心深處渴望得到集體的關懷,但是又過于注重“自我保護”,不愿意同他人進行深入交流,這也使得親情與友情關系更加疏遠。通過分析“00后”大學生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出該群體自我肯定程度普遍較高、過于自我和渴望集體關懷相矛盾、自我意識較強等,通過開展南京某高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大一年級新生問卷調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新生的心理素質不強,缺乏對抗困難挫折的能力。
因此,獨立學院應強調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都應該秉持初心,堅定民族立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和諧社會發展的人生觀。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世界文化多元交融,也會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干擾著人們的思想和判斷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積極地加入新媒體平臺當中,并占據重要的教育地位,在引導社會輿論和弘揚中華民族愛國精神和民族自信方面起到強烈的影響作用。
二、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獨立學院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視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點內容,但是,就目前的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狀態來看,獨立學院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達到界定要求。雖然中央政府和教育部都明確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中的比重和重要作用,但是,輔導員日常工作不僅僅是要對班級內的學習事務進行管理,而且還要定期召開班級會議,組織各項主題活動等日常工作。輔導員還要對學校下達的任務進行及時的反饋,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見縫插針地進行,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來宣導學生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停留在理論和宣導層次上,沒有對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行驗證,也無法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無法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態,就無法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輔導員的個體差異性和教育理念的差異,經常以主觀的立場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嚴厲的批判,缺乏對學生的理解和包容,一味地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們在惶恐的氣氛當中壓抑自己的想法,學生和輔導員彼此雙方都缺乏互相理解和包容的能力,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由于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將個人學習成績和未來職業發展看得過重,而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輔導員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有很強的說教性質,學生只能聽從,卻不能理解真正的含義。只知道服從管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服從,且服從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斬斷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古至今,教師和家長都在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服從力,而非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當他們出現自我覺醒的行為時,教師和家長就會對規定外的行為進行斬斷,并嚴厲禁止。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意識被壓抑,卻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就會產生一些離經叛道的行為,而一味地壓制只會讓這種情況反反復復,惡性循環。
此外,這種生硬的思想政治管理會造成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存在一定距離。由于思想和行為方面的認知差異,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難以形成,這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同時,許多青年輔導員由于經驗、知識和工作經驗有限,缺乏一定的耐心,也缺乏溝通技巧,導致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不到位,不能呈現很好的教育效果。
新媒體背景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路徑
一、依托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徑
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引導師生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遵守網絡行為規范,養成文明網絡生活方式”,強調大學生網絡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媒體信息創新平臺的覆蓋率和影響力已經相對成熟,與主流媒體傳播力度相當。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打造一個符合當代年輕人思想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通過打造弘揚紅色故事、堅定政治立場和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官方賬號,例如,抖音、快手、QQ、微信、微博等主流新媒體傳播平臺,定期向大學生推送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體現出當代大學生優秀的個人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結合當前國家弘揚的主旋律,以及社會環境,以愛黨愛國愛家為主題的短視頻作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傳播內容,強調大學生的行為和理念要始終與黨中央和政府保持一致,對社會中負面的事件科學理性地分析和對待,不斷為國家的強大而奮斗。熱愛思想政治學習和專業學習,努力通過自己的專業強項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并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探究和創新精神,同時把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溝通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具有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能夠以積極良好的心態應對困難和挫折,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完整的人格。
二、輔導員應適應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如何能夠讓學生信任輔導員,理解和贊同學校的相關管理規定,首先要體現在雙方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上,彼此互相尊重,輔導員理解和包容學生的錯誤行為和差異化思想,以柔性勸導的理念對學生循循善誘地引導。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并積極地通過新媒體等眾多信息交互平臺了解當代學生的精神需求。輔導員要了解和善用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優勢,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傳播,積極地轉發具有正能量的社會新聞和當代英雄事跡,鼓舞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當學生產生困惑和迷茫的情緒時,輔導員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積極引導學生戰勝當前的困難。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平等,當輔導員與學生進行交談時,無論學生當時陷入了什么樣的問題當中,輔導員都應該以客觀的視角和師長的身份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或先入為主的想法去苛責和批判學生,應該以充分的尊重和客觀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幫助他們一起分析當前的問題,并提供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有用的建議,為學生扭轉當前困局提供正確的指導。而學生在與老師溝通前不應產生強烈的心理抗拒,應充分信任和尊重老師,愿意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困難并尋求他們的幫助。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也是我們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的和諧的氛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協同發展過程中達到的理想效果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其內在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引導他們具備良好的道德行為,促進社會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以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將現代鴻溝搭建成互相理解、高效溝通的橋梁,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和氛圍,促進整個社會的全面進步。
新媒體背景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理念宣講,而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每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素質教育,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素養。輔導員也應該順勢而行,積極學習新媒體傳播技能,同步世界文化信息,以此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傳播的效率。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芥蒂,進行無障礙溝通,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陣營,提高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作者簡介:
李曉媛,1996年生,女,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媒體背景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路徑研究”(編號:2023SJSZ0298)成果。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