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高職藝術專業教育中,立德樹人理念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立德樹人理念和高職藝術專業特點的分析,深入探討了德育在課程中的困境,著重剖析了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學生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路徑探討中,提出了通過課程設計、多媒體技術、跨學科合作、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策略,促使德育目標更好地融入高職藝術專業教育的具體方案。通過案例分析,以促使德育更深度地融入課堂,培養學生成為有社會責任感、藝術素養兼備的新一代藝術從業者。
立德樹人與高職藝術專業課程關系分析
一、立德樹人理念的內涵
“立德”強調培養人的道德品質,注重塑造良好的人格;“樹人”則突顯以人為本,關注個體全面素養的培養。在高職藝術專業中,“立德”意味著通過正面教育方法,如導師引導、道德實例分享,培養學生具備高度的道德意識。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更能夠引導藝術創作更具深度和思考性。“樹人”強調以個體為核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職藝術專業中,這體現為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要關心其情感、思維、創造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提供實踐機會,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進一步提升。
二、高職藝術專業特點與德育的契合點
高職藝術專業側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通過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性操作,學生能夠在實際創作中體驗到道德規范的重要性。例如,在團隊協作的創作過程中,學生需要互相尊重、合作共贏,體現了團隊倫理與合作精神的德育目標。高職藝術專業對創造力的培養要求較高,在立德樹人的框架下,通過課程設置和導師引導,學生在追求創意表達的同時,也需要關注社會倫理和文化底蘊,培養道德審美觀,這有助于使創作更有深度、更具社會責任感。高職藝術專業強調實際應用與市場需求的結合,培養具備職業操守的藝術從業者。在專業道德培養中,可以通過行業導向的實踐案例和職業倫理的課程設置,引導學生在實際職場中遵循道德規范,維護專業聲譽。
德育滲透困境分析
一、課程設置與德育目標的不匹配
高職藝術專業中,課程設置過于專業技能導向,導致德育目標的精準滲透存在難度。德育需要更貼近專業實踐,但目前德育目標在課程設計中顯得過于寬泛。例如,美術課程可能過于強調技術細節,而忽視了道德判斷和倫理觀念的引導。
由于藝術專業對創造性和個性化的強調,德育目標在具體課程中難以明確體現。學生更容易專注于技術層面,而忽略了作品背后的道德責任和社會影響。課程設置需在德育目標上做更精細的規劃,使之與專業技能更為有機結合。教學團隊需要深刻認識到,德育并非獨立于技術教學之外的元素,而是應該與專業技能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的培養體系。只有這樣,德育才能真正滲透到藝術專業的課程中,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資源的不足
德育需要具體的案例支持,以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道德觀念。目前教學案例相對匱乏,缺乏具體、可操作的德育案例。例如,在美術專業中,缺少以藝術家道德行為為例的案例教學,難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創作過程中的倫理問題。由于預算、設備和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學校或專業在實踐活動的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難。缺乏真實場景的實踐機會,學生很難在實踐中體驗到道德決策的緊迫感和挑戰。當前的專業教材可能更加注重技術層面,對于倫理道德方面的涵蓋不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從教材中獲取到足夠的德育知識和引導。
三、學生價值觀念的多樣性與挑戰
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傳統影響了他們的道德觀念。在家庭環境中培養的道德價值觀往往會在學校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在家庭中接受了強烈的傳統文化影響,而另一些學生可能受到更多現代價值觀的熏陶。這種多樣性要求教師更具包容性,能夠理解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社會多元化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高職藝術專業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學生,其在城市與農村、不同地域的成長經歷可能截然不同。這樣的差異性使得在德育教育中,一刀切的方法可能會遇到挑戰,因為不同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存在差異。
德育滲透路徑探討
一、課程設計與德育目標的對接
第一,引入德育元素的具體方法。
將道德判斷和倫理選擇融入案例分析,教師可以選擇藝術史中的一些具有倫理決策背景的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面臨的道德抉擇。通過深入分析實際案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道德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他們的道德意識。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倫理決策模擬,在具體的項目中,設置一些涉及倫理道德問題的情景,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和決策。這種模擬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倫理決策的復雜性,培養他們在團隊協作中的道德敏感性。
引入社會責任項目,要求學生結合專業技能開展相關社會服務。例如,通過合作項目與當地社區合作,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藝術專業知識,創作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作品,推動社會發展。這樣的項目能夠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心,使德育目標融入實際的創作過程中。通過這些具體方法,德育元素能夠有機地融入每門課程中,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和實踐道德責任。
第二,實例分析成功案例。
在高職藝術專業的德育滲透過程中,成功案例的實例分析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深入挖掘成功案例,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道德決策與藝術創作之間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對于德育目標的認識和思考。例如,引用著名藝術家巴勃羅·畢加索的創作經驗。畢加索在其藝術生涯中經歷了對人權、社會公正等議題的深刻關注,通過他的作品表達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闡述畢加索如何在藝術創作中積極探討社會問題,以及他是如何在作品中傳達對于人道主義的追求,引導學生分析其背后的倫理決策過程。通過深度分析,學生可以了解藝術家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所做的倫理選擇,理解藝術創作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對社會、文化、人性的深刻思考。這樣的案例分析可以激發學生對于道德藝術創作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積極投入道德思考和創作實踐。通過引導學生從成功案例中提煉出德育的核心理念,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未來的專業生涯中更好地理解并踐行道德觀念。這種實例分析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具體地認識到德育在藝術專業中的實際應用和價值。
教學資源的優化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德育效果
教學資源的優化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德育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以高職藝術專業為例,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著名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面對的道德困境、倫理決策等情景。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藝術家是如何在作品中表達對社會、文化、倫理問題的態度。例如,展示畫家戴維·霍克尼的一系列作品,解釋他是如何通過藝術表達對同性戀權益的支持,引導學生思考藝術與社會責任的關系。
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實地考察或參觀活動的記錄,呈現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的德育內容。例如,學生參與社區藝術項目,記錄下與社區居民交流互動的過程,通過多媒體形式分享這樣的實踐經驗,激發其他學生對于社會責任的思考。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更生動地呈現德育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度。這樣的優化不僅使德育更加具體和實際,也符合學生對于多樣化學習方式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達到德育目標。
二、跨學科合作的可能性與益處
在高職藝術專業的德育教育中,跨學科合作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和益處。通過與其他學科的合作,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創新將為德育目標的實現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一種切實可行的跨學科合作是與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專業進行合作。以心理學為例,可以通過跨學科課程探討藝術創作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通過心理學專業的知識,分析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背后的情感體驗。通過社會學合作,可以關注藝術作品在社會層面的影響,例如對社會問題的反映和社會變革的推動。
例如,美術專業與社會學專業的合作項目。學生在此項目中通過合作創作社會主題的藝術作品,結合社會學的理論進行解讀。這樣的合作項目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邊界,促使他們在專業創作中更好地反映社會價值觀。跨學科合作不僅能夠在德育教育中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內容,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與其他學科的合作,學生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更好地理解藝術與其他領域的關聯,提高他們在創作中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這種合作形式將德育目標融入更為廣泛的學科體系中,為高職藝術專業的德育滲透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路徑。
三、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
第一,課程外德育活動的開展。
組織社區藝術服務項目,通過與社區合作,學生可以參與各類藝術服務活動,如為社區中的學校設計藝術墻、策劃藝術展覽等。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還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精神。推動學生參與文化交流,組織學生參加文化交流活動,例如藝術展覽、講座、文化沙龍等。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也培養了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文化敏感性。
例如,學生通過與社區居民合作,設計并實施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價值的裝置藝術品,如在公共空間中創作環保主題的雕塑。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培養創意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課程外德育活動,學生將在實踐中感受到德育理念的價值,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品格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這樣的培養策略使德育目標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專業實踐,為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更為全面的路徑。
第二,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學校可以建立與企業和社區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藝術創作項目的實踐機會。例如,與當地博物館、畫廊或文化機構合作,讓學生參與展覽策劃、藝術品設計等項目。這樣的實踐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還鍛煉了他們的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
通過社會實踐項目,學生可以與其他專業的同學合作,共同解決實際社會問題。例如,與建筑、環保等專業的學生組成跨學科團隊,共同開展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改造項目。這樣的實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專業視野,還培養了他們解決跨學科問題的能力。學生還可以與城市規劃部門合作,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創作具有藝術性和社會價值的雕塑或裝置藝術品。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將直接感受到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錘煉創意表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機會,學生將更全面地理解德育目標的重要性,實際感受到德育在專業實踐中的價值。這樣的機會為高職藝術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實際的平臺。
在高職藝術專業中,立德樹人的實踐既面臨困境,又蘊藏著豐富的路徑。通過創新課程設計、整合多媒體技術、跨學科合作、拓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藝術創作中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這一系列策略將推動德育目標融入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
作者簡介:
吳艷,1983年生,女,江蘇常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作者單位:常州市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