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代法典概念的當代回應

2024-12-18 00:00:00汪雄
現代法學 2024年6期

摘 要:通行的法典概念由體系性、權威性和完備性三個要素構成,這個概念源自19世紀法典編纂運動以來的近代法典。但是這個概念在當代面臨諸多挑戰:首先,20世紀的民間式法典對權威性造成了巨大沖擊;其次,當代社會日益紛繁復雜,法律規范形式更加多樣,傳統的宏大精密的體系性標準有可能讓法典因晦澀難懂而遠離大眾,也會給法典埋下解法典化的隱患;再次,近代以來,完備性也變得相對化,宏觀層面的規范領域的完備性讓位于微觀層面的規范結構的完備性;最后,法典的形式理性需要面對當代法典編纂中的諸多爭議,法典并非純粹的形式建構。近代法典概念需要揚棄自身,在變與不變之中發展、在挑戰和應對中更新。

關鍵詞:體系性;權威性;完備性;法典;形式理性

中圖分類號:DF03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1-2397.2024.06.02

一、引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的出臺標志著中國步入了法典化時代,生態環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法典的編纂和研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是,無論在民法學界還是在法理學界,目前都沒有一個關于法典的統一概念。①西方學者對法典的定義也充滿分歧,多達十幾種。②概念不清導致我們在分析判斷某部法律是否為法典時缺乏衡量標準,也為當下的法典編纂提出概念觀的問題。

如果我們把歷史時間線拉得更長遠一些,同樣會面臨類似的困惑。例如,日本學者淺井虎夫在《中國法典編纂沿革史》中采用了最廣義的法典概念,在他看來,中國歷代成文法都屬于法典?!緟⒁姡廴眨轀\井虎夫:《中國法典編纂沿革史》,陳重民譯,李孝猛點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另一位日本學者仁井田陞也支持這種廣義的法典概念,他把法典的具體出現時間定在了公元前3、4世紀。(參見[日]仁井田陞:《中國法制史》,牟發松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頁。)】梁啟超也認為我國的法典編纂事業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萌芽,魏晉之交,就出現了有組織之大法典?!緟⒁娏簡⒊骸墩撝袊晌姆ň幹浦馗锏檬А?,載《梁啟超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頁?!康琼f伯認為:“中國官方的律令,雖然在編排上尚具某些‘體系性’,但與法典編纂式的法制定無關……”【[德]馬克斯·韋伯:《法律社會學:非正當性的支配》,康樂、簡惠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81頁?!亢茱@然,韋伯在這里采取了19世紀歐洲的法典概念,這只是一家之言。在西方語言系統中,含有“法典”含義的詞匯有code(英語、法語),Buch、Kodex(德語),codex、caudex(拉丁語),Código(西班牙語),Codice(意大利語),кóдекс(俄語)等,但是僅靠這些詞匯并不能加深我們對法典概念的理解,相反會帶來一些混淆。并且,如果“法典”僅指以上述詞匯命名的法律,那么就可能把一些雖然名義上沒有使用上述詞匯,但實際上卻是法典的法律排斥在外,例如,1794年的《普魯士通用邦法》(Das Allgemeine Landrecht für die Preuischen Staaten)雖無“法典”之名,卻有法典之實。另外,有一些法律雖然使用了“法典”之名,但卻沒有法典之實,如穗積陳重所提及的韻府體法典,【參見[日]穗積陳重:《法典論》,李求軼譯,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62頁?!繌谋砻嫔峡词欠ǖ?,但其實際上并非法典。所以,僅靠是否具備“法典”之名不能作為判斷法典與否的標準,必須從現實的法典之中提煉法典的概念。

按照維亞克爾、韋伯等人的看法,近代法典是啟蒙時代的產物,其主要代表是《普魯士通用邦法》《法國民法典》(Code Civil des Fran?ais,1804年)、《奧地利民法典》(Das Allgemeine bürgerliche Gesetzbuch für ?sterreich,1811年)?!維ee Reinhard Zimmermann,Codification:The Civilian Experience Reconsidered on the Eve of aCommon European Sales Law,8ERCL370(2012).】19世紀法典編纂運動以來形成的法典概念是學界通行的法典概念,在判斷某部法律是不是法典時,人們往往不自覺地用這個概念來檢驗。這個概念的構成要素有:權威性、完備性和體系性,這是18世紀以來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啟蒙運動和自然法運動合力推動形成的概念,主導了近三百年的法典編纂活動。但是進入20世紀以來這個概念受到了諸多挑戰,本文將重點討論近代法典概念的構成及其在當代面臨的挑戰。

二、近代法典編纂與概念爭議

(一)近代法典編纂理念的流變

早在18世紀中葉,理性自然法學派相信憑借人之理性能制定出一個完美的體系,甚至不需要對此進行任何的改變,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將這個體系行之有效地應用于各種各樣的條件組合?!緟⒁姡勖溃萘_斯科·龐德:《法理學》(第3卷),廖德宇譯,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48頁。】在這種理念的激勵下,《普魯士通用邦法》為了在形式上追求完備統一,遂把憲法之下的所有法律部門,如刑法、行政法、商法、宗教法、稅法及私法等,都編在了一部法典之中。這樣的法典是“全能”(omnipotenten)的,也叫萬全法(pannomion),能把所有的市民生活統攝在一部法律之中。但實際上沒有法典能確保萬無一失。天下之情無窮,大千世界變動不居,任何法典必定會存在漏洞(lacunae)和滯后性。哪怕《普魯士通用邦法》洋洋灑灑一萬七千多條,也無法實現此目標,反而導致法典累贅煩瑣,增加了檢索和閱讀的障礙。18世紀所謂的萬全法只不過是理性自負演奏出的一段插曲,很快就被實踐所拋棄和改寫。以至于有人認為《普魯士通用邦法》不能算是法典,因為它經實踐檢驗是失敗的。【See Weiss,The Enchantment of Codification in the Common Law World,25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457(2000).】后來的《奧地利民法典》就不再嘗試《普魯士通用邦法》所追求的全面性;此后的歷史再也沒有關于“總法典”的一元設想,多元法典的趨勢勢不可擋,學者們開始腳踏實地在有限的部門法領域編纂相對完備的法典。

隨之出現的是《法國民法典》(1804年),它被譽為“法典化的理性”和“最高等級的私法法典”?!荆鄣拢莞ダ蚀摹ぞS亞克爾:《近代私法史》,陳愛娥、黃建輝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339頁;舒國瀅:《法學的知識譜系》,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第798頁;[美]艾倫·沃森:《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李靜冰、姚新華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頁。】《法國民法典》的起草者們充分吸取了《普魯士通用邦法》的教訓,他們很清楚法典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事先規定所有的細節,必須給司法留有余地。其起草人之一讓·伊第安·馬里·波塔利斯(Jean Etienne Marie Portalis)曾直言:“最好的法典必然有漏洞,法官應該通過法律解釋填補漏洞?!薄網eiss,The Enchantment of Codification in the Common Law World,25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460(2000).】所以《法國民法典》第4條才規定法官不得以法無規定為由拒絕裁判。但是有漏洞的地方并不意味著法官可以濫用自由裁量權,他們應受到法律的體系和一般條款的約束。所以法典應該包含一般原則以避免細節和決疑式的內容?!維ee Helmut Coing,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European Codification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in S.J Stoljar ed.,Problems of Codification,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977,p.20.】也就是說,在實踐中,編纂的法典不能像《普魯士通用邦法》那樣為了追求完備而瑣碎冗長,也不能像《奧地利民法典》那樣過于簡潔而漏洞百出,而應該借助體系性來避免漏洞、達臻完備而又不顯得臃腫累贅。正是基于這種編纂理念,《法國民法典》在體系性和概念表達的清晰性方面勝過《奧地利民法典》。

《普魯士通用邦法》《法國民法典》《奧地利民法典》都以啟蒙運動和理性法所確立的信念為基礎。【參見[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上),潘漢典、米健、高鴻鈞等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163頁;舒國瀅:《法學的知識譜系》,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第795頁?!繂⒚芍饕抢硇缘膯⒚桑ǖ涠际抢硇曰慕Y果。理性化開始于所謂的通則化,通則化是相對于決疑術式、個案化而言的,而體系化是以通則化為前提的,“通則化”加“體系化”的法典能以最少的條款和最簡潔精確的語言最大限度地規范最多的事情,它是立法技術走向成熟的標志,其典型代表是《德國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Zivilgesetzbuch,1907年)?!兜聡穹ǖ洹肥堑聡鴮W說匯纂學派深邃、精確而又抽象之風格的產物,其突出的特征是有了總則(Allgemeiner Teil)。學者們對其評價極高,但優點有時也是缺點,其過度追求體系性和抽象性,使用了大量的專門術語、復雜的句子結構和參照性條文,讓普通人望而生畏。在編纂《瑞士民法典》時,起草者們有意克服這些缺點,使用簡單而不失邏輯的句子,簡潔而非冗長的條文,最大限度地避免法律條文的交叉參引。步入20世紀之后,荷蘭、俄羅斯、中亞各國都相繼頒布了民法典,被稱為“法典理念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der Kodifikations-Idee)。【參見[德]羅爾夫·克尼佩爾:《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朱巖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頁?!康?0世紀的這些法典延續的依然是19世紀的理念,這種理念支配著我們當下對法典概念的理解。

(二)近代法典的概念爭議

不同的人對19世紀的法典理念有不同的理解,在對這些理念進行概念上的總結與提煉時,學者們得出的結論各不相同,以至于時至今日都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法典定義,但我們還是需要從這些充滿分歧的定義入手尋找法典共有的概念要素。

早在19世紀初,歐洲的法典編纂運動剛剛起步時,英倫對岸的邊沁就已經開始了其法典構想。他給時任美國國會主席的麥迪遜寫信說,理想的法典應該具備七個特征:第一,清楚性(clearness),即法典用語須清楚明了,盡量避免語義上的模糊與分歧;第二,正確性(correctness);第三,完備性(completeness),即法典必須是充分的整套法律,以致無須用注釋或判例的形式加以補充;第四,簡潔性(conciseness);第五,精練性(compactness),用最少的法則說明全部的法律,在敘述法律規則時,必須使用嚴格一致的術語;第六,條理性(methodicalness),這些法則必須以嚴格的邏輯順序敘述出來;第七,融貫性(consistency)。【See David Lieberman,Bentham on Codification,in Stephen G.Engelmann ed.,J.Bentham Selected Writings,Yale University Press,2010,p.467;參見[英]邊沁:《政府片論》,沈叔平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51頁。】邊沁提出的這七個特征其實不太科學,例如,在實踐中就無法區分“簡潔性”和“精練性”,也無法區分“條理性”和“融貫性”,有重復的嫌疑。去掉“精練性”和“融貫性”兩個重復的特征之后,就剩五個特征,其中“正確性”是實質內容方面的特征,其余四個是形式方面的特征。

現代學者在總結法典的概念特征時,幾乎“一邊倒”地對實質內容方面的特征避而不談,只談形式特征,不過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總結。如齊默爾曼教授認為法典應該具備四個特征或標準:第一,立法性,即制定法典首先是一種立法活動,但它和一般立法活動的區別還在于法典還有后面的三個特征;第二,完備性,法典要從整體上將舊法壓縮為零,自法典生效時起,之前的法律世界就被一筆勾銷了,所以它必須具有完備性;第三,體系性;第四,文體性,法典有特定的文本特征,現今學界沒有人會認為《法學階梯》是一部法典,哪怕它有法律效力,因為它在文本形式上僅僅只是一本法學教科書而已?!維ee Reinhard Zimmermann,Codification:The Civilian Experience Reconsidered on the Eve of aCommon European Sales Law,8ERCL371-373(2012);Reinhard Zimmermann,Codification:History and Present Significance of an Idea,3European Review of Private Law96-97(1995).】魏斯教授(Gunther Weiss)也認為法典應具備四個特征:完備性、系統性、簡潔性和權威性。【See Weiss,The Enchantment of Codification in the Common Law World,25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435ff.,esp.448–470(2000).】其中,簡潔性指法典能被普通人理解?!維ee Lindsay Farmer,Codification,in Markus D.Dubber and Tatjana Hrnle 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Crimi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p.388.】其實,魏斯教授的權威性和齊默爾曼教授所說的立法性是一個意思,二者都指法典編纂是有權機關的立法活動,權威性和立法性排除了民間團體或個人的法典編纂。唐克教授(Andre Tunc)也認為法典應具備四個特征:第一,在特定領域是完備的;第二,以普遍規則的形式書寫,精心起草的法典不應該包含太多細節性的條款,也不應該包含太多例外條款,這是韋伯意義上通則化的具體表現;第三,以邏輯的方式排列,法典應該由邏輯整體構成,而非由充滿美感的事物構成,“以普遍規則的形式書寫,以邏輯的方式排列”實際上是齊默爾曼教授和魏斯教授所謂的體系性;第四,起草和編纂基于經驗(Code is grounded on experience)?!維ee Andre Tunc,Grand Outlines of the Code Napoleon,29Tulane Law Review435(1954-1955);Andre Tunc,Methodology of the Civil Law in France,50Tulane Law Review459-460(1975-1976).】

盡管幾位學者關于法典的概念特征存在爭議,但都認為法典必須具備完備性,只不過唐克教授特別強調完備性僅限于特定領域,自從《普魯士通用邦法》的萬全法理念被實踐拋棄之后,完備性僅指特定領域的完備性已逐漸成為共識。但是法典的概念是否應該包含“正確性”,卻存在爭議。邊沁認為應該包括,其他幾位學者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看來,“正確性”指向實質內容,法典和單行法都是法律的載體,只不過法典是法律的最佳表現形式?!緟⒁姡勖溃莅瑐悺の稚骸睹穹ǚㄏ档难葑兗靶纬伞?,李靜冰、姚新華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頁;Manlio Belomo,The Common Legal Past of Europe,translated by Lydia G.Cochrane,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1995,p.1-3;[德]馬克斯·韋伯:《法律社會學:非正當性的支配》,康樂、簡惠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86頁?!克?,作為實質性特征的“正確性”不宜成為法典的概念特征。此外,齊默爾曼教授還認為法典應該包括“立法性”和“文體性”兩個特征,但實際上“立法性”能吸收“文體性”特征,因為現代立法技術日益成熟,立法語言和文體也日益規范,不具備“文體性”很難具備“立法性”。并且,“立法性”是區分制定法與習慣法、判例法等非制定法的關鍵,也是區分法律匯編和法典編纂的標準之一,所以“立法性”應該是法典的概念要素。實際上在現代社會,立法權歸屬于國家,立法是國家機關的權威性活動,所以齊默爾曼教授的“立法性”和魏斯教授的“權威性”是一個意思。法典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在特定的領域取代其它法律淵源成為唯一法源。其前提是具有權威性,權威性能賦予法典排除其他法源的效力。通常情況下,編纂法典屬于立法的一種,是國家有權機關的立法活動,毋庸置疑具有權威性。

值得注意的是邊沁和魏斯教授都認為法典應該具備“簡潔性”,此外邊沁還附加了“清楚性”和“精練性”,其實,簡潔、清楚、精練是所有立法應該具備的特征,所以他們不是法典而是制定法的必備要素。齊默爾曼教授提出的“體系性”包括了唐克教授所說的法典要以普遍規則的形式書寫、以邏輯的方式排列,也蘊含了邊沁總結的“條理性”和“融貫性”的內容?!绑w系性”把法律匯編從法典之中排除出去了,“法典不僅僅是法律規則的集合,但是這些規則集合應該具有內在融貫性”?!続ndre Tunc,Grand Outlines of the Code Napoleon,29Tulane Law Review441(1954-1955).】體系性應該是近代法典的核心特征和標準,如果抹掉體系性特征,將法律匯編和法典混同,法典就無法作為一個獨特的概念而存在。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盡管學者們關于法典的一般特征存在爭議,但是基本上可以找到法典之必要特征的重疊共識:權威性、體系性和完備性。其中,完備性是法典的基本要求,與其制定出一個不完備的法典,不如暫時擱置法典,先制定單行法。因為“法典化的目標是追求立法的廣泛性或完備性”?!綬einhard Zimmermann,Codification:The Civilian Experience Reconsidered on the Eve of aCommon European Sales Law,8ERCL372(2012).】所以,法典(codification)與立法(legislation)的最大不同在于,法典是對整個法律領域的立法,法典追求廣泛性和完備性,而立法則無此要求。體系性是為了確保法典的完備性而采用的一些技術方法形成的形式特征。而完備性僅僅是特定領域的完備性,不可能制定一部邊沁意義上的萬全法典,無論是大法典(maxi-codes)還是小法典(mini-codes)都不合適,完備性是相對的?;诖耍ǖ潴w系不應該是封閉的,而應該保持適當的開放性,設置一般條款和法律原則,能據此演繹并涵蓋社會新情況。最后,權威性是基于來源而言的容易判斷的一個標準。接下來我們將結合近代法典的編纂實踐考察這三個要素的形成過程及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

三、近代法典概念的形成

(一)法典的“祛魅”與權威性和體系性的出現

在早期社會,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只有規定立綱陳紀、命官敷政等大經大猷的制度,才被稱為“典”,例如,古希臘的《格爾蒂法典》、古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古印度的《摩奴法典》。這些法典的神圣性和崇高性使其堪當法典之名,其崇高性源自神。在《法律篇》開篇,雅典異方人就認為克里特的法律源自神(θεó?)而非人?!緟⒁姡酃畔ED]柏拉圖:《柏拉圖〈法義〉研究、翻譯和箋注》(第2卷《法義》譯文),林志猛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1頁?!客瑯?,《格爾蒂法典》開篇會呼吁“諸神”;【參見《格爾蒂法典》,郝際陶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頁;《古希臘銘文輯要》,張強譯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94頁?!靠逃小稘h穆拉比法典》的玄武石上方會有太陽神沙馬什授予法典的浮雕;《摩奴法典》被認為是由梵天(Brahma)親身啟示給號稱“出于自在之有”(Swayambhoura)的摩奴一世。【參見《摩奴法典》,迭朗善譯,馬香雪轉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頁?!窟€有印度的《毗濕奴法典》(Code of Vishnu)是由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向大地女神口述而成的?!緟⒁姡塾ⅲ莺嗬っ芬颍骸对缙诜膳c習俗》,冷霞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頁。】早期法典帶有神諭色彩,常常在法典的起源和神之間建立關聯,法典由此獲得神圣性和崇高性,從而得以在帝國疆域內推行并被普遍遵守。古代法典從“神”那里獲得崇高性的同時,也往往獲得了起源意義上的權威,例如,《漢穆拉比法典》源自太陽神沙馬什的權威,《摩奴法典》源自梵天的權威。但是,神并不直接向人立法,常常需要一位中間人來口述或轉授神的法律,這位中間人一般擁有世俗權威。例如,《漢穆拉比法典》是由沙馬什口授給古巴比倫第六任國王漢穆拉比,《摩奴法典》是由梵天啟示給統治者摩奴一世。漢穆拉比和摩奴一世都手握世俗權力,法典經他們頒布之后,就同時獲得了神圣權威和世俗權威。

此后代表性的法典是東羅馬帝國皇帝優士丁尼于529年頒行的《優士丁尼法典》。這部法典是純粹世俗政權的產物,對于在拜占庭的王位上說拉丁語的優士丁尼而言,他一方面希望恢復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另一方面還要阻止東西方之間的撕裂,吸收東西帝國之前的法律及其學說,編纂一部法典是實現其抱負的重要手段。早在528年,優士丁尼就任命司法大臣特里波尼安(Flavius Tribonian)組成十人委員會,清理歷代皇帝頒布的敕令,如《格雷哥里安法典》《赫爾莫杰尼安法典》《狄奧多西法典》等,刪除其中矛盾和過時的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共10卷。后來優士丁尼還組織編寫了教科書《法學階梯》和歷代法學家意見集《學說匯纂》,它們和《新律》共同構成了《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直到6世紀末以前,《民法大全》都是東羅馬帝國的主要法律淵源,甚至在優士丁尼去世之后,仍然在拜占庭帝國得到遵行?!緟⒁娛鎳鵀]:《優士丁尼〈學說匯纂〉文本的流傳、修復與勘?!罚d《清華法學》2019年第5期,第45頁;[意]馬里奧·塔拉曼卡主編:《羅馬法史綱》(第2版),周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729-732頁。】自此之后,歐洲進入一個所謂的法律的“整合化”(sonsolidations)時期,【[意]曼利奧·貝洛莫:《歐洲共同法的歷史:1000-1800》,高仰光譯,商務印書館2024年版,第14頁?!砍霈F了很多匯編型法典。有些由王權主導,有些由教會主導。

16世紀之后的三百年間,科學革命重新定義了宇宙起源,“神”被近代科學一步步地解構,“神”的位置逐漸從宇宙中心退居人的內心。其影響波及整個人文社會科學,法學也不例外,法律“不能再訴諸高居法律之上、自性自存的正義理念以取得其正當性,其毋寧是(與超越事實之正義無涉的)內存事實之目的與手段的產物”?!荆鄣拢莞ダ蚀摹ぞS亞克爾:《近代私法史》,陳愛娥、黃建輝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540頁?!窟@是一場法典的“祛魅”運動【“祛魅”是韋伯提出的概念,也被翻譯為“除魔”“去魅”“解咒”“去神秘化”等。在《以學術為業》中,韋伯集中論述了“世界的祛魅”。他說:“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而這就意味著為世界祛魅。人們不必再像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的野蠻人那樣,為了控制或祈求神靈而求助于魔法。技術和計算在發揮著這樣的功效,而這比任何其他事情更明確地意味著理智化?!眳⒁姡鄣拢蓠R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馮克利譯,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29頁。科學革命和理性給法典“祛魅”的同時,也阻斷了法典從神那里獲得高貴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法系之中,他們的法典就是他們的宗教經典,如伊斯蘭法系、猶太法系,這些法系就沒有經歷“祛魅”的過程。】,法典的“祛魅”是伴隨著法律世俗化完成的,法律世俗化之后,兩種思潮試圖重新為法典奠基,一種是實證主義,另一種是科學主義。實證主義認為主權者的權威是“祛魅”之后重建法典基礎的唯一方式,法典必須由有權機關制定和頒布才是有效的,這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科學主義認為,用科學的方法讓法典內部宛如一部結構精密、內容完備的體系,法典也可以重新獲得基礎。所以,萊布尼茲試圖用科學方法制定法典,不僅因為他要把自然科學的方法引入法律之中,更在于,當自然科學完成對世界的“祛魅”、瓦解了法典的神圣性之后,萊布尼茲要重新為法典奠基,而其內部結構的科學性和規范的嚴密性、完備性就成為了重建“神圣法典”的一條出路。這種思潮主導了19世紀法典編纂運動,也促使其更加重視體系性。體系性訴諸科學理性重建法典基礎的同時也樹立了理性的權威地位?!斑@個新的法律之神(the juristic god),被稱為‘理性’。”【[美]羅斯科·龐德:《法律史解釋》,鄧正來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8頁?!俊袄硇缘臋嗤比〈皺嗤睦硇浴背蔀榉ǖ渚幾胫械闹髟渍?。法典之所以正當有效,不是因為它是權威統治者的理性的產物,而是因為法典本身是理性的體系。

(二)完備性及其與大眾性之間的張力

從功能上考察,法典編纂之所以追求體系性,是因為面臨著完備性與大眾性之間的張力。眾所周知,19世紀法典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在法國大革命前夕,地方習慣法(coutumes locales)多達三百余個?!緟⒁姡鄣拢荽耐裉亍⒖舜模骸侗容^法總論》(上),潘漢典、米健、高鴻鈞等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第149-150頁?!堪倮锊煌L,千里不同俗,減少和取代之前紛繁雜多的法律淵源一直是法典的現實目標。但是,法典要成為這個國家中唯一的法律淵源,有一個前提條件:法典的內容必須具有廣泛性和完備性,也即法典要能回答所有的法律問題,并且在回答法律問題時不必訴諸法官的意見、習俗和學者們的智慧。當時的理性主義者為這樣的法典理想提供了哲學支撐,以沃爾夫(Christian Wolff)為代表,他認為運用理性的邏輯,能把自然法的語句從較高的公理到最小的細節無遺漏地推論出來。【參見[德]維亞克爾:《近代私法史》,陳愛娥、黃建輝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315頁;[美]羅杰·伯科威茨:《科學的饋贈——現代法律是如何演變為實在法的?》,田夫、徐麗麗譯,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頁。】完備性要求法典是完美而詳盡的,嚴格來說,只有這樣的法典才具有“法典出而舊法廢”的效果。邊沁對法典的完備性有執著的追求,他心目中的法典要能涵蓋人的行為的全部領域;一個人只需要翻開法典,就可以了解全部權利與義務及處罰規定?!緟⒁姡勖溃萁芾隆げㄋ固噩敚骸哆吳吲c普通法傳統》,徐同遠譯,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463頁?!窟@要求法典天衣無縫,為了杜絕未來可能出現的漏洞,法典編纂者不得不用更多的條文、更瑣細的規定甚至不惜進行重復規定,寧可增加條文數量也不能留下漏洞隱患,最終導致法典的內容無限膨脹,動輒上萬條文,《普魯士通用邦法》就是這方面的巨作,閱讀極為不便,遠離大眾。

同時期的啟蒙運動力圖通過普及知識,使所有人通過知識獲得解放。其代表人物狄德羅(Denis Diderot)認為新科學力量可以提供一個完備的知識坐標體系,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關于人、社會和世界的知識。啟蒙主義者認為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都能自由地閱讀和理解法典。這要求法典通俗化,法律應該是清晰系統、易于理解的?!緟⒁姡鄣拢軭.科殷:《法哲學》,林榮遠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頁。】他們反對“學者法”,反對深奧的法學術語充斥法典之中,呼吁“民眾的法典”(les Codes des Peuples),其目標是制定的法典兼顧完備性和簡潔性,通俗易懂能讓每個人都能理解,每個人都能成為他自己的律師。

當然,追求簡潔性會造成法典的缺漏和模棱兩可,這就給司法機關的解釋與裁量留下了空間,就會出現富勒所謂的“法律大眾化的成本”?!靖焕照f:“人們發現使法律變得為大眾所容易理解的努力帶有一項潛在的成本,即法院對法律的適用變得反復無常并且難以預測。因此,退回到一種更加平衡的立場變得不可避免。”參見[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鄭戈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54頁?!考幢阌谐杀?,大眾化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趨勢。在現代法國,法律的通俗易懂甚至成為了一項具有憲法價值的目標?!痉▏鴳椃ㄎ瘑T會于1999年12月16日的一項判決指出,“法律易于為公眾所知曉和讀懂”是一項具有憲法價值的目標。參見石佳友:《民法法典化的方法論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頁。】其實,早在《法國民法典》出臺之后不久,德國的黑格爾和蒂堡都反對“學者法”,倡導法典的通俗易懂,主張每個人都能擺脫學者或其他中介直接與文本溝通。只可惜,《德國民法典》的起草者沒有吸納黑格爾等人的觀點。其草案公布之后,人們毫不留情地提出了批評,“令人痛苦的矯揉造作、學究式的咬文嚼字、缺乏通俗性,該法典沒有一處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與感受中去:沒有任何的東西吸引大眾,恰恰相反,許多東西都令大眾反感”?!荆鄣拢萘_爾夫·克尼佩爾:《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朱巖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頁?!亢髞淼摹度鹗棵穹ǖ洹肺〗逃?,努力協調完備性與簡潔性或大眾性,其核心起草人歐根·胡貝爾為了克服《德國民法典》抽象決疑、晦澀難懂的弊端,立志起草一部易懂易讀的法典。一百多年前的腓特烈也懷有和胡貝爾相同的目標,只不過那時編纂法典的體系化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協調完備性與大眾性的結果就是龐大的條文規定,但是,“真的要將法律知識傳達給大眾,靠羅列數萬條文的巨作是不可能的”。【[德]馬克斯·韋伯:《法律社會學:非正當性的支配》,康樂、簡惠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94頁。】解決完備性與大眾化之張力的成熟方法是通過科學的方式簡化法典,其典型方法就是“提取公因式”(vor die Klammer zu ziehen),也就是體系性的方法。

(三)協調張力與體系性的確立

這里所稱的體系指的是規范構成的內部體系,它不是法條的簡單羅列,而是以邏輯方式組成一個有機整體。法典就是這樣的一個有機整體,它表面上是相對封閉的,但采取了提取公因式的抽象表達,所以能夠涵攝所有的事情。“法律的體系性主張,法學應該把所有的法律素材以邏輯的方式安排成一個公理體系,這個公理體系能讓我們給每一個具體案例推演出法律解決方案,且其正確性是有保障的。”【Konrad Zweigert,System and Language of the German Civil Code1900,in S.J Stoljar ed.,Problems of Codification,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977,p.46.】與啟蒙運動并列的自然法運動為公理體系的構想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按照笛卡爾的看法,人憑借自身的理性,能從認識最簡單的對象開始,一步步逐漸上升,直到認識最復雜的對象。【參見[法]笛卡爾:《談談方法》,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6頁?!矿w系化的方法能協調完備性與大眾性之間的張力,它通過邏輯來簡化規則,最終形成一個無漏洞的體系,追求涵攝未來可能發生的所有事情,以實現法典的完備性,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簡潔性。例如,《德國民法典》以提取公因式的方式創設了“總則編”,它規定分則中共通的概念和制度,避免了冗贅重復,形成一個勻稱、簡練和融貫的體系,這是法典非常重要的形式特征?!熬头ǖ涞男再|而言,其既非為一項裁判,亦非若干孤立的裁判集合,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薄綱on Savigny,On the Vocation of Our Age for Legislation and Jurisprudence,translated by Abraham Hayward,Littlewood&Co.Old Bailey,1831,p.178.】有機整體觀反對把法律匯編看作是法典,因為法律匯編內部的規則與規則之間不具備邏輯上的緊密聯系,不構成一個有機體。

值得注意的是,形成體系所依賴的“提取公因式”方法是從數學或邏輯學中借用而來的,為了確保邏輯推理的周密性,對概念的清晰性要求很高。有時,為了避免語義模糊,甚至刻意不使用日常語言中的概念或術語,或者賦予日常概念以全新的內涵,如“處分”“代理”“權利能力”“意思表示”“無因管理”等,但這類概念給普通人理解法典造成了困難。體系化和概念的抽象化程度越高,法典就越不易被普通公眾讀懂。為了緩解完備性和大眾化之間的張力,不得不采取“提取公因式”等方法簡化法典,但同時也讓法典變得抽象晦澀、充滿專業術語,讓民眾望而生畏,反倒引發了體系性和大眾化之間的張力。并且,體系性和完備性之間也有張力,雖然體系性有利于完備性,即通過體系性思維和抽象化語言來避免法律漏洞,拉倫茨曾說:“沒有一種體系可以演繹式地支配全部問題;體系必須保持開放?!薄荆鄣拢菘枴だ瓊惔模骸斗▽W方法論》,黃家鎮譯,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第220頁。】但是完備性要求體系的封閉性,即要求體系可以演繹式地支配全部問題。【有民法學者認為,要滿足完備性要求,就可能損害法典的體系性。(參見石佳友:《解碼法典化:基于比較法的全景式觀察》,載《比較法研究》2020年第4期,第16頁。)】當代法典編纂在這個問題上通常采取折中方案,不要求絕對的完備性,如環境法學界達成共識的“適度法典化”【呂忠梅:《中國環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選擇及其展開》,載《東方法學》2021年第6期,第76頁。】模式就不要求未來的生態環境法典包含所有的環境單行法,允許生態環境法典和環境單行法并存??傊w系性和完備性之間的張力對體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優化法典的結構才可能協調好這對矛盾,這也說明了體系性之標準沒有上限。

權威性、體系性和完備性作為近代法典概念的構成要素,形成于19世紀以來的法典編纂實踐。其中完備性是法典與一般立法的形式區別,但是不按一定的方法和技術編排,一味地追求完備性的法典必將冗長煩瑣,不便于閱讀、理解和適用,所以法典也要具備體系性。一部內容完備、體系融貫的法典通常要具有權威性才能取代其它法源發揮作用。這三個特征代表近代法典化的成就,對我國當下的法典編纂實踐具有指引和借鑒意義。同時,當代的法典編纂實踐也對這個形式取向的法典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戰。

四、法典概念的當代回應

(一)“民間式法典”對權威性的沖擊

中西歷史上不乏個人進行法律匯編、法律評注甚至法典編纂。相傳,中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經》就是魏國李悝參考諸國法令約于公元前406年編纂而成。李悝雖然在魏文侯時期任魏相,但搜羅各國法律編纂《法經》并非奉文侯之命,《法經》純屬個人作品,如果它是法典的話,我們稱其為“民間式法典”。德國也有這樣的民間式法典,其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法書的時代”(die Rechtsbuecherzeit),涌現了一大批私人編纂的法典。其中對德國影響比較大的有《薩克森明鏡》(Sachsenspiegel)和《士瓦本明鏡》(Schwabenspiegel),前者大約于1221—1224年由騎士艾克·馮·雷普高(Eike von Repgow)所編纂,后者大概形成于1275—1276年。雷普高曾經在教會里接受教育,在編寫《薩克森明鏡》時是一名伯爵的服役者,憑有限的文字記載無法得知他為什么要以個人之力撰寫一部法書。但是這本記載薩克森地區的地方法(Landsrecht)和采邑法(Lehnrecht)的書對德國影響巨大,到14、15世紀,在當時的法律實務中,還引用《薩克森明鏡》,在普魯士地區,直到1794年《普魯士通用邦法》出臺前,《薩克森明鏡》依然有效,甚至被后世當作法典?!緟⒁姡鄣拢輾W根·埃利希:《法社會學原理》,舒國瀅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270頁?!拷缙谝碴懤m有私人編纂的法典,1672年萊布尼茨編纂了《利奧波德法典》(Codex Leopoldus),他以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之名命名法典是希望他將這部法典在整個奧匈帝國甚至歐洲實施,只可惜這部法典因利奧波德一世并未采納而宣告破產。

但是發生在美國19世紀的民間式法典編纂運動卻進行得比較順利。早在1817年邊沁就寫信給遠在大洋彼岸的麥迪遜勸說其編纂法典,雖沒有得到積極回應,但卻影響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律師利文斯通(Edward Livingston),1826年他以個人名義起草了美國刑法典。后來,紐約律師菲爾德(David Dudley Field)也著手起草法典,包括民事訴訟法典草案、刑法典草案和民法典草案。刑法典草案于1865年提交紐約州立法機關,幾經波折,在16年之后方獲通過。民法典草案就沒這么幸運,紐約州在1887年拒絕了他的民法典草案。但這個草案在其他地方開枝散葉,相繼被達科他州、愛達荷州、俄克拉何馬州、蒙大拿州等地方采納?!靖哐龉猓骸睹绹?9世紀法典化運動的興衰》,載《中國人大》2017年第4期,第55頁?!坑辛诉@些作為基礎,當1940年卡爾·盧埃林受全國統一州法委員會的委托負責修訂《統一買賣法》時,就決定制定出一部《統一商法典》,1952年編纂完成并正式公布。經過多次修訂到1968年時,除路易斯安那州外,美國其他49個州均采納了《統一商法典》。同時,美國法學會(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借鑒參考了菲爾德起草的紐約刑法典并于1962年公布了《模范刑法典》。【See Paul H.Robinson&Markus D.Dubber,The American Model Penal Code:A Brief Overview,10New Criminal Law Review: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322(2007).】美國法學會雖是一個由法官、律師和法學教授組成的非政府組織,但是《模范刑法典》相繼被34個州的刑法典吸收或接納,被幾千份法院意見書引用【See Paul H.Robinson&Markus D.Dubber,The American Model Penal Code:A Brief Overview,10New Criminal Law Review: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326-327(2007).】,在司法實務中影響巨大。

在《薩克森明鏡》中,條文編排缺乏理論線索,僅僅是相關事實的集中羅列,并且相鄰“意思集群”之間缺乏必然聯系?!緟⒁姼哐龉猓骸丁此_克森明鏡〉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66-67頁。】總體而言,《薩克森明鏡》并不具有體系性特征。與此不同,以美國《統一商法典》《模范刑法典》為代表的當代民間式法典呈現出了極強的體系性。《統一商法典》的起草人盧埃林早年留學德國,熟悉潘德克頓體系,模仿《德國民法典》起草了法典的總則編。同時美國《模范刑法典》也有綜合性的總則、確定的術語、分析性的結構和完善的罪名體系,呈現出極強的體系性?!維ee Paul H.Robinson&Markus D.Dubber,The American Model Penal Code:A Brief Overview,10New Criminal Law Review: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330-333(2007);參見江溯:《美國〈模范刑法典〉對中國刑法再法典化的啟示》,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24年第1期,第76頁。】總之,美國《統一商法典》《模范刑法典》等民間式法典給法典概念中的權威性要素造成了沖擊,因為這些法典都不是由有權機關編纂,不具有權威性,但卻具有極強的體系性,且被美國大多數州采納、被眾多法院意見書引用,其發揮的作用不亞于權威機關制定的法典。

(二)體系性的應用與限度

體系性是近代法典的標志性特征,代表人類理性在立法上的極高成就,當某一法律部門的立法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體系化編纂能減少規范交叉,避免規范矛盾,讓規范和規范之間形成一個結構有序的整體,這也是我國學者要推動生態環境法、教育法法典化的原因。關于這兩部法典的體系結構,學界普遍認為應該采取“總則—分編”的模式?!緟沃颐罚骸吨袊h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選擇及其展開》,載《東方法學》2021年第6期,第78頁;湛中樂:《推動教育法典編纂應當處理好八對關系》,載《中國高等教育》2023年第5期,第23頁;任海濤:《教育法典分則:理念、體系、內容》,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5期,第67頁;羅冠男:《論教育法典的功能定位、體例結構和編纂步驟》,載《行政法學研究》2022年第5期,第63頁。】總則規定法典的共通事項,如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和概念等,一般采取合并同類項和提取公因式的技術來提煉總則的內容。

教育法典的編纂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哪些教育行為屬于同類項,哪些能作為提取公因式的素材?因為“教育”這個概念除了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全日制學校教育外,還包括“宣傳教育”“國防教育”“法治教育”等,它們和“學校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同類性使得它們可以被總則中的“教育”所涵蓋?這不是一個體系化的技術問題,這取決于立法者對“教育”理念的理解,是一個價值問題。另外,按教育類型可以把教育分為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學校教育等;按教育階段可分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分則編排的問題上到底是以“類型統籌階段”還是以“階段統領類型”?【參見段斌斌:《教育法典的體例結構:域外模式與中國方案》,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5期,第124頁?!壳耙环N主張認為應當以各種教育類型作為編排分則的主軸,后者認為應按時間階段來編排分則。其實,這種爭議產生的原因是沒有理解體系化的核心方法——合并同類項。以階段為主軸適合進行法律匯編,以類型為主軸宜進行法典編纂,因為體系性的提取公因式以類型化為前提。教育法學界普遍放棄了美國的匯編式立法模式,接納了體系化的法典編纂模式,所以應該以“教育類型”作為分則編排的中心軸。

基于同樣的理由,生態環境法典總則不能局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法》)的范疇,因為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能涵蓋污染防治類的法律,但無法指導資源節約類的法律,而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有大量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資源保護類的法律。總則應該最大限度地涵蓋分則的所有內容,未來的生態環境法典總則應該基于《環境保護法》進行體系重構,均衡落實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的理念。【參見吳凱杰:《法典化背景下環境法基本制度的法理反思與體系建構》,載《法學研究》2024年第2期,第151頁?!科鋵?,體系性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它有內在的邏輯方法,這些方法也會限制體系性自身。所以,法典的體系化都是有限程度的體系化。體系化程度越高,提取公因式的抽象化程度就越高,法條中的概念術語就越專業甚至晦澀,法律規范中的禁止、命令或指引內容就越模糊。從而使得法典遠離大眾變成行內人的法典,并且,在適用過程中越抽象模糊的法典就越需要具體化解釋,甚至需要制定單行法或頒布補充規定等,當這些規定和解釋越來越多時,就會影響法典的法源地位。另外,體系性意味著結構的嚴謹性和秩序的穩定性,對法典的某一部分修改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在社會變遷確需修改法典時,為了不破壞體系結構,替代方法就是在法典之外頒布修正案,但修正案不宜過多,否則會破壞體系結構的完整性。

任何法律的內部結構都有一定的排列順序,但只有體現出科學性和哲理性的順序才能叫體系。有的法律的科學性、哲理性強,有的較弱,這導致體系性有強弱程度之分。從《法國民法典》到《德國民法典》的發展就是體系性不斷完善的過程。一種說法認為,正是因為體系性存在強弱之別,我國刑法在體系上還未實現盡善盡美,其體系性問題使得我國刑法學界認為1997年《刑法》需要再法典化?!颈M管我國刑法學界存在要不要再法典化的爭議(參見姜濤:《刑法再法典化的法理與藍圖》,載《中國法學》2023年第5期,第30-32頁),但大部分學者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再法典化了(參見劉艷紅:《我國刑法的再法典化:模式選擇與方案改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3年第3期,第60-79頁;陳興良:《從實質刑法典到形式刑法典:刑法的進階之路》,載《現代法學》2024年第2期,第1-19頁;劉仁文:《論“再法典化”背景下刑法量刑情節的體系優化》,載《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5期,第106-116頁;梁根林:《中國刑法再法典化:本土共識與國際視域》,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24年第1期,第56頁;江溯:《美國〈模范刑法典〉對中國刑法再法典化的啟示》,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24年第1期,第70-79頁)。】這種說法值得商榷,理由有如下幾點:第一,“再法典化”不是“進一步法典化”,也不是刑法的“進階之路”,“再法典化”是“解法典化”之后的對策性措施。所謂的解法典化是指特別法從法典中奪取一些制度與一些類型的法律關系自己調整,使得法典成為剩余法,或給法典的統一性造成重大裂縫。【參見[意]那塔利諾·伊爾蒂:《解法典的時代》,薛軍譯,載徐國棟主編:《羅馬法與現代民法》(第4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頁;[秘魯]瑪麗亞·路易莎·穆里約:《大陸法系法典編纂的演變:邁向解法典化與法典的重構》,許中緣、周林剛譯,載《清華法學》(第8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頁。】體系性固然有其優勢,但也會造成法典的封閉性和滯后性,為了解決法典和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大量特別法應運而生,從而“架空”法典,它不僅給法典帶來邏輯體系上的抵牾和漏洞,而且讓法典變得多余,立法者不得不再次把法典和眾多特別法熔為一爐進行體系化建構,可見,“再法典化”不是把之前的法典進一步法典化,而是重新法典化。很多學者誤解了這點,也混淆了“法典修訂”和“再法典化”。第二,“再法典化”以“解法典化”為前提,但我國刑法并沒有被解法典化。解法典化是指法典被眾多單行法、法官造法等分解,但是我國刑法體系中只有一部單行法,司法解釋也并沒有取代刑法。實際上存在的挑戰是十多個刑法修正案對刑法典的影響,有學者據此認為存在“解體危機”【參見劉艷紅:《我國刑法的再法典化:模式選擇與方案改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3年第3期,第61-65頁?!?,這有一點言過其實,刑法并沒有解體。張明楷教授曾認為:“刑法從未像民法那樣解法典化?!薄緩埫骺骸缎谭ǖ慕夥ǖ浠c再法典化》,載《東方法學》2021年第6期,第60頁。】所以,我國刑法缺乏“再法典化”的前提。第三,我國刑法體系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如果能在體系性內部解決,體系就能維持,就可以在現有體系之下來修改和調整。有學者列舉再法典化的理由是:“無論從克服現有刑法典的內容老化,還是從整合多次刑法修正案所造成的刑法制度和知識的碎片化,以及應對新的犯罪形勢的需要方面看,都應盡快啟動刑法典的全面修訂工作,以實現刑法的再法典化。”【劉仁文:《論“再法典化”背景下刑法量刑情節的體系優化》,載《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5期,第106頁?!科鋵崳皟热堇匣薄爸贫人槠奔盁o法應對新形勢等問題都只是修訂法典的理由,基于這些理由把現行刑法“推倒重來”得不償失。如前文所述,體系性有強弱程度之分,沒有人能保證其所編纂的法典達到了最完美的體系性,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法律來逐漸優化體系來解決“內容老化”“制度碎片化”等問題。第四,有學者主張刑法的再法典化宜采取刑法典、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的三元模式?!緟⒁娎顣悦鳎骸对僬撐覈谭ǖ摹叭⒎J健薄?,載《政法論叢》2020年第3期,第32頁;陳興良:《從實質刑法典到形式刑法典:刑法的進階之路》,載《現代法學》2024年第2期,第7頁;姜濤:《刑法再法典化的法理與藍圖》,載《中國法學》2023年第5期,第38頁?!科鋵嵾@是自相矛盾的主張,因為再法典化源自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等對刑法典本體的解構,而這種三元模式的再法典化是搬石頭砸自己腳,一邊再法典化一邊留下解法典化的隱患。

可見,體系性的限度給法典理想主義者帶來了編纂上的難題,為了兼顧大眾性只能采取有限程度的體系性。完美的體系僅僅只是一個“在路上”的理想,沒有上限。正是因為體系性沒有上限,也就使得法典不會輕易遭遇解法典化困境,很多問題還沒等到累積到解構體系之時就可以通過完善體系、修改法典等方式消化掉了。

(三)完備性的要求與限度

由于完備性和大眾性、體系性之間都有內在張力,這注定了“萬全法”的編纂目標是不可行的,完備性是相對的,后來的《奧地利民法典》就不再嘗試《普魯士通用邦法》所追求的全面性。但是《奧地利民法典》卻糾枉過正,規定過于簡潔,僅有1502個條款,出現了大量的缺漏。所以,放棄涵蓋領域上的完備性,不等于放棄對具體問題的規定上的完備性,因為完備性在宏觀層面要求規范領域的完備性,同時在微觀層面要求規范結構的完備性。完備性的限度更多地體現在宏觀領域,其爭議也在此。這種爭議投射在刑法典編纂中就是“多元模式與一元模式”之爭,在行政法典中是“統一的行政法典、行政程序法典及行政基本法典”之爭,在教育法典中是“大教育法典與小教育法典”之爭。

刑法一元模式主張編纂一部統一刑法典,把所有刑法都囊括其中?!緟⒁妱⑵G紅:《我國刑法的再法典化:模式選擇與方案改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3年第3期,第69頁;周光權:《法典化時代的刑法典修訂》,載《中國法學》2021年第5期,第48頁?!慷嘣J椒磳@種觀點,認為刑法典應該保持穩定,將法定犯規定在行政法、經濟法中有利于隨時修改法律,而不至于損害刑法典的穩定性。【張明楷:《自然犯與法定犯一體化立法體例下的實質解釋》,載《法商研究》2013年第4期,第47頁?!坎⑶遥绻麑⑦@些適用于特定領域、特定專業和特定主體的刑法規范納入刑法典中,會使刑法典雜亂不堪?!娟惻d良:《從實質刑法典到形式刑法典:刑法的進階之路》,載《現代法學》2024年第2期,第7頁?!克?,應該采取多元模式,把法定犯交給特別法或附屬刑法來規定。其實,多元模式的理由并不成立,自然法和法定犯自然有很多相同點,可以合并同類項一體化立法而不至于雜亂不堪,我國現行刑法就成功做到了這點,把它們規定在了一個體系之中。人為區分自然犯和法定犯,把后者從刑法典中割裂出去,犧牲了完備性。并且,按照此邏輯,行政法就不能法典化了,因為絕大多數行政法規范和法定犯的基礎一樣,都屬于國家出于社會管理發布的規章制度,經常變化。如果行政法還能法典化,那么多元模式的反駁就不成立。任何法典一經制定出來就面臨體系的封閉性和社會發展變化的開放性之間的張力,如果不堅持完美體系觀,這種張力就很弱,通常可以在體系內部通過修改法典來化解張力。

而行政法典編纂中的“行政基本法典”主張和教育法典編纂中的“小教育法典”主張,都是因為存在“完備性的限度”。在行政法典編纂中,“統一行政法典”模式主張法典應包括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也包括程序法和實體法?!緟⒁姉顐|:《基本行政法典的確立、定位與架構》,載《法學研究》2021年第6期,第53頁;劉太剛:《中國行政法法典化的障礙、模式及立法技術》,載《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第25頁?!窟@實際上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萬全法式的理想,學者們的修正方案有兩種:第一種主張把法典內容限縮為行政程序法,把行政組織、行政行為等實體法排斥在外,編纂行政程序法典;【參見王萬華:《我國行政法法典編纂的程序主義進路選擇》,載《中國法學》2021年第4期,第122頁;姜明安:《關于編纂我國行政程序法典的構想》,載《廣東社會科學》2021年第4期,第221頁?!康诙N主張把部門行政法排除,保留一般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編纂行政基本法典。【參見馬懷德:《行政基本法典模式、內容與框架》,載《政法論壇》2022年第3期,第46頁;馬懷德:《中國行政法典的時代需求與制度供給》,載《中外法學》2022年第4期,第861-862頁。】第一種方案簡單易行,但范圍太窄、意義有限。比較而言,第二種更可取,因為一般行政法中有很多內容可以合并同類項進行體系化建構,不宜排斥在法典編纂之外。而部門行政法過于龐雜,且各領域之間差異較大,缺乏共性,難以進行體系化建構,不宜納入法典。同樣,“大教育法典與小教育法典”之爭與行政法典編纂模式之爭具有類似性,這取決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相似性,如果相似程度較高,則能夠合并同類項編纂大法典,反之如果相似程度低,就只能編纂小法典??梢?,完備性以體系性為基礎和前提,如果無法進行體系建構,就只能放棄完備性。

在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模式上,我國學者罕見地達成了共識,采取“適度法典化”模式?!緟沃颐罚骸吨袊h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選擇及其展開》,載《東方法學》2021年第6期,第70頁;曹煒:《環境法“適度法典化”的理論反思與方案建構》,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3年第6期,第114頁?!康蔷秃螢椤斑m度”存在不同看法,有調整范圍與編纂程度上的適度;【參見呂忠梅:《環境法典編纂的基本問題》,載《荊楚法學》2022年第1期,第32頁;何江:《為什么環境法需要法典化——基于法律復雜化理論的證成》,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9年第5期,第71頁?!坑畜w系化、開放性與階段性層面上的適度;【參見張忠民、趙珂:《環境法典的制度體系邏輯與表達》,載《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年第6期,第30頁。】有以法典體系效益為基礎的三個維度上的適度;【參見李艷芳、田時雨:《比較法視野中的我國環境法法典化》,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年第2期,第18頁?!坑袆討B進程上的適度?!緟⒁姀堣魈?、陶蕾、李傳軒:《我國環境法典框架設計構想》,載《東方法學》2008年第2期,第33頁?!课屹澇傻谝环N觀點,“適度”應該從體系性和完備性的雙重限度來理解,既包括適度體系化,也包括適度完備化。這是基于紛繁龐雜的生態環境法律規范之現實的理性考慮。

完備性在不同法律中的限度有所不同,如刑法典對于完備性的要求就比其他部門法高,憲法對完備性的要求就較低。因為刑法要貫徹罪刑法定、禁止類推原則,相對于私法而言,刑法典編纂更加要追求完備,不留漏洞,所以可以提出編纂一部適度的生態環境法典,不能提出編纂一部適度的刑法典。而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等抽象內容,條文表述不宜過于具體,憲法的性質決定了其原則性規定和抽象性說明較多,其完備性要求可適度降低。

(四)法典的形式取向及其檢討

韋伯認為法律的發展變遷遵循“形式不理性→實質不理性→實質理性→形式理性”的模式?!緟⒁姡鄣拢蓠R克斯·韋伯:《法律社會學:非正當性的支配》,康樂、簡惠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20-321頁。】西方法律的發展盡管曲折多變,但大體上遵循了這套發展模式。羅馬法在一千多年的復興和成長中,一代一代的職業法律人通過技術理性祛除羅馬法中的個案決疑式內容和地方性特色,逐漸建立起了抽象邏輯形式和法律的形式特質。這些形式特質使得法律規則在事實上擁有異常的明晰性與精確的了然性。【參見[德]馬克斯·韋伯:《法律社會學:非正當性的支配》,康樂、簡惠美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00頁?!咳藗兛梢灾苯右罁@些規則來行動,無須進行倫理、功利的考慮,這能防止主權者的恣意并最大限度地保護行動自由。形式理性只考慮以何種手段達成目的是最佳的,不考慮行動所要實現的價值,不會陷入到無休止的價值爭議之中。韋伯因為堅持價值中立的立場,所以推崇形式理性的法律,而法律形式理性的發展巔峰正是體系化的法典。近代法典概念基本圍繞法典的形式特質展開,權威性關注法典在形式上的合法性源頭;體系性強調法典內部結構在邏輯形式上的無矛盾性;至于完備性,無論是宏觀層面的規范領域的完備性,還是微觀層面的規范結構的完備性,都是形式要求,不涉及任何實質價值判斷。

其實,code之詞本意也是形式取向的。Code源自拉丁文cōdex或者caudex,與cōdex對應的古希臘文有κ?διον、κ?ρβει?和?ξυα。k?διον的原意是“一塊羊皮”,?ξυα也指“板子”,κ?ρβει?特指用來書寫法律的錐形三面板子,【參見[美]亨利·喬治·利德爾、羅伯特·斯科特編:《希英詞典:中型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457-459、560頁。】無論是“羊皮”“板子”還是“錐形板”都指記載文字的載體,所以,從詞源上看,caudex的含義更側重其載體形式。其含義經歷了載體(羊皮紙)到泛指(冊子書)到具體所指(法令集成)的變遷。法令集成就是法律匯編,在近代法典誕生之前,無法區分或者干脆不區分“法典”和“法律匯編”也就不足為奇了。古代的cōdex演變成近代的code還需要經歷科學性的洗禮,19世紀的法典編纂運動完成了這場洗禮,給code添加了cōdex所沒有的體系性,完成了“法令集成(法律匯編)”到“法典(體系性的有機整體)”的含義轉變。近代法典不僅是所有生效法律的匯編,而且是它們的體系性表達。無論如何,cōdex的概念變遷都沒有擺脫形式化的路線,完備性、體系性和權威性只是形式化路線精細發展的結果而已。

但是形式主義無法解決自身的問題。如果形式理性只考慮以何種手段達成目的是最佳的,而不考慮行動所欲實現的價值的話,它可能無法確定何種手段是最佳的。例如,關于我國刑法典的分則編排順序學界爭論不休,劉艷紅教授認為應該“將國家法益放在分則首位,社會法益次之,最后是個人法益,這樣的體系排序在我國較為妥當”。【劉艷紅:《我國刑法的再法典化:模式選擇與方案改革》,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23年第3期,第76頁?!筷惻d良教授和張明楷教授則認為:“應當按照侵犯個人法益犯罪、侵犯社會法益犯罪和侵犯國家法益犯罪的順序排列,前一類型的犯罪優位于后一類型的犯罪?!薄娟惻d良:《從實質刑法典到形式刑法典:刑法的進階之路》,載《現代法學》2024年第2期,第14頁;張明楷:《刑法修正案與刑法法典化》,載《政法論壇》2021年第4期,第65頁?!吭谛问嚼硇钥磥恚灰尸F出合邏輯的優位關系就可以了,是個人在前還是國家在前不影響法典結構的體系性。所以形式理性無法解決這場爭議,這場爭議涉及國家法益價值和個人法益價值的比較,以及我國刑法典應該采取何種價值立場,只有實質理性才能做出判斷。

同樣,在其他部門法領域的法典編纂爭議中也有形式理性無法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法典編纂的邏輯主線問題。有人認為生態環境法的目的價值是可持續發展,所以可持續發展應該作為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的邏輯主線;【參見呂忠梅:《環境法典編纂論綱》,載《中國法學》2023年第2期,第30頁?!啃姓ǖ涞木幾朊媾R“客觀行政法律規范體系為主”與“主觀行政法律規范體系為主”兩種定位之間的選擇,為了能更直接、更有力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學者們選擇了后者?!就跞f華:《行政法典的法律規范體系定位與立法選擇》,載《比較法研究》2023年第5期,第82頁?!筷P于教育法典的邏輯主線,任海濤教授認為應該是“教育法律關系”,【任海濤:《教育法典總則編的體系構造》,載《東方法學》2021年第6期,第131-132頁?!刻貏e是“受教育權”。【任海濤:《教育法典分則:理念、體系、內容》,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5期,第65頁。】段斌斌教授認為應該是“教育主體”?!径伪蟊螅骸督逃ǖ涞捏w例結構:域外模式與中國方案》,載《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5期,第125頁。】其實,法典邏輯主線的確立依賴于法典的目的價值,形式理性對此無能為力,只有實質理性才能做出取舍和判斷。

只強調形式理性的法典是空洞的技術性規范體系。不顧本國的文化特色或民族精神,制定一部形式完美的法典雖然符合完備性、體系性和權威性特征,但不能實現其目的價值也是枉然。波塔利斯曾告誡說:“要謹記,法律為人而立,人不是為法律而活?!薄続ndre Tunc,Grand Outlines of the Code Napoleon,29Tulane Law Review444(1954-1955);Andre Tunc,Methodology of the Civil Law in France,50Tulane Law Review468(1975-1976).】法典體系不是去織就一幅沒有靈魂的網,還需要實質價值的指引。反過來,完美的體系也有利于法典從細節處貫徹和落實實質價值。在未來教育法典、生態環境法典的編纂中,應該首先確立法典的實質理性和價值立場,這比確立編纂模式和體例安排等形式更重要。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中說民法典編纂的目標是:“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的法典。”【參見李建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載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2017-03/09/content_2013899.htm,2024年7月26日訪問?!俊耙幏逗侠怼笔菍嵸|價值的要求,“體例科學、結構嚴謹、內容協調一致”是形式理性的體現,民法典的編纂目標很好地統一了形式和實質,這也應該成為我國未來其他法典編纂的目標。

五、結語

從古代的《漢穆拉比法典》到《優士丁尼法典》再到近當代的《德國民法典》和我國的《民法典》,法典名稱沒變,但名稱背后的法典概念卻幾經變遷。按照近代法典概念,《漢穆拉比法典》和《優士丁尼法典》因不具備體系性,不配享法典之名。但那時的法典概念尚未經歷科學性的洗禮,體系性未上升為法典的核心特征,匯編型法典也是法典,所以《漢穆拉比法典》和《優士丁尼法典》符合那個時代的法典概念。同樣,當我們用近代法典概念來理解當下的法典編纂實踐時,發現權威性要素排斥民間式法典,而體系性和完備性要素變得相對化,適度法典化甚至多元編纂模式被眾多學者所擁躉,近代法典概念顯得捉襟見肘。現代社會呼喚現代意義上的法典賦名。【參見董彥斌:《法典賦名及其恰當性述論》,載《政法論壇》2024年第3期,第172頁?!刻貏e是近代法典概念的形式取向只不過是對法典詞源的形式意涵的進一步鞏固。cōdex的概念內涵經歷了載體(羊皮紙)到泛指(冊子書)到具體所指(法令集成)最后又到泛指(體系性的有機整體)的過程,無論如何變化都不脫形式取向的窠臼。而體系性、權威性和完備性要素都是從形式方面對法典的解釋和描述,只不過更精細而已。

近代法典概念的形式取向使得它并沒有完全顛覆優士丁尼時代的法典概念,哪怕他們之間有巨大的差異。但是,近代法典概念在當代所面臨的挑戰迫使它開始反思自身,特別是在面對法典編纂的核心分歧時,形式理性無能為力,需要引入實質價值判斷。在這個意義上,當代法典編纂實踐正在催生新的法典概念??傊?,法典之名千年未變,法典之概念卻在變與不變之中發展、在挑戰和應對之中更新自身。ML

Contemporary Respenses to the Concept of Modern Legal Codes

WANG Xio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The prevailing concept of codification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systematicity,authority,and completeness.This concept originated from the modern codification movement since the19th century.It is,however,facing various challeng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firstly,the folk codifications in the20th century have greatly impacted the authority;secondly,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legal norm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not only make the codifications obscure and distant from the public if the traditional systematicity standard is stubbornly adhered to,but also sow the seeds of de-codification;likewise,the completeness has become relative,with scholars no longer demanding the completeness at the macro level of the scope of regulations,but more at the micro level of the regulatory structure;lastly,formal rationality cannot solve many controversies in contemporary codification,as codification is not purely formal.In summary,the concept of modern codification needs to abandon its own character,and develop in the change and invariance,and updat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Key words:systematicity;authority;completeness;folk codification;formal rationality

本文責任編輯:董彥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www.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久久激情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高清视频一区|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色| 伊人福利视频|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色精品视频|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91 九色视频丝袜|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毛片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欧美色图久久|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亚洲h视频在线|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