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關鍵在于“上為之,下效之”,也就是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西漢恒寬的《鹽鐵論·疾貪》有言:“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意思是說,想要影子端正,必須端正身體;想要下邊的人廉潔,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因此,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關鍵在于上層做好表率,需要訓誡的是當政者而不是百姓??鬃釉唬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人先正己,一名好的領導干部必然是賢良方正、清正廉潔的楷模。
古人云:“志正則眾邪不生,心靜則眾事不躁?!备瘮⌒袨榈陌l(fā)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線出了問題。我們應當看到,社會上有些不健康的東西正侵蝕著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肌體,如果理想信念動搖、思想防線不牢,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和“糖衣炮彈”的襲擊,就很容易陷入不廉潔的泥潭甚至掉進腐敗的深淵。為此,各級領導干部要通過黨紀學習教育,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切實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寫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钡屡c才,是評判領導干部的標準,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而這種“德”,是靠秉持操守、廉潔自律修煉出來的,并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屬。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泵鞔识Y的《官箴》一語道出“公”與“廉”何以成為從政者的安身立命之本,發(fā)人深省。宋代以來的官衙內,多數(shù)矗立著一塊石碑,正面寫的是“公生明”,背面是《戒石銘》,上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大字,告誡官員要在廉潔從政上做表率,約己愛民,否則天理不容。

對于手中的權力,各級領導干部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而不能用來為自己撈好處,要存有“權為民賦”的敬畏之心。腐敗根源在于權力濫用,監(jiān)督不僅是權力規(guī)范運行的“穩(wěn)壓器”,也是領導干部政治生命的“安全閥”。為官者,要時刻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tài),慎權慎行,不讓權力成為任意使用的“私器”,而是“權為民用”,造福人民。另一方面,各級領導干部要用自身的廉潔樹標桿,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帶出一支素質高、作風硬、品德好、業(yè)務精、能征善戰(zhàn)的團隊,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正風反腐就在身邊。
“廉不言貧,勤不言苦。”為官者,廉潔為公,勤政為民,身上有千鈞重擔,身后有群眾無數(shù)。群雁高飛頭雁領,為官要“以身作則”,從來就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鬃拥摹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西晉哲學家楊泉的“上不正,下參差”,北宋文學家蘇轍的“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這些古圣先賢的精粹之語,無不是在要求為官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因為,為官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廉政和勤政的風向標、晴雨表,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做好表率是營造崇廉拒腐環(huán)境的有效動員令。
圖:付業(yè)興 編輯:張鈺梅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