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紅色杜卡迪在外灘風馳電掣,回家在十幾萬一平方米的濱江大平層俯瞰江景……在外人眼里,“95后”黃某就是一名妥妥的“富二代”,還是一名令人艷羨的短視頻“網紅”博主。但在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后,卻是黃某不斷滑落的人生——3年間駕駛轎車、摩托車“專攻”勞斯萊斯、賓利等豪車,“碰瓷”21次。
黃某從小父母離異,由于缺乏管教,曾因搶劫罪、聚眾斗毆罪被法院判處刑罰。服刑結束后,黃某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盡管家中長輩一再叮囑黃某父親要管好兒子,黃某父親卻因生意繁忙而無暇顧及,導致黃某只能游手好閑地做一些外包的零工。2019年,黃某又因散布他人隱私被行政拘留五日。之后,黃某就去考了駕照,過了實習期后就開起了父親的轎車,并購入了一輛摩托車,在某短視頻平臺做起了摩托車“網紅”。
但黃某父親發現,黃某駕駛車輛發生的交通事故奇多。據黃某父親回憶,“事故大部分都在夜里發生,具體哪輛車出的事故我分不清……理賠金額少的一般幾百塊,多一點的兩三千塊”?!拔野l現他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多了之后,問過他怎么老是有交通事故,他跟我說都是別人變道撞到他,他覺得自己不該禮讓人家就開車撞了上去。其實,聽完這些話我就有點懷疑他了,但因生意繁忙,最終不了了之。”
于先生是一名有著20多年駕齡的司機,任職于某建設管理公司。2021年1月的深夜,他駕駛公司的豐田埃爾法牌汽車行駛在2號車道上,準備向左側1號車道變道。于先生通過后視鏡觀察左側1號車道,發現1號車道上車輛行駛緩慢且與自己距離很遠。于是,于先生慢慢向左側變道,可沒想到黃某的轎車突然加速沖了上來,與自己的車發生了碰撞,造成車左后側損壞,對方車輛右前角損壞。
事故發生后,黃某十分囂張地對于先生說:“你變道未讓直行,你全責。你不認可也沒關系,我知道你肯定是幫老板開車的,不認可的話車子要扣進去的?!痹诘却痪竭_現場時,黃某還說:“我就故意撞你車,我陪你耗著。”可等交警到達現場后,黃某卻一口咬定是于先生不當變道導致車禍的發生。于先生因為有公司業務在身,無法在現場耗費太多時間,于是明知黃某故意撞擊自己的車輛,也只能自認倒霉地承擔了全部責任,而后通過保險公司向黃某理賠。
無獨有偶。2021年8月的某個夜晚,張先生駕駛勞斯萊斯牌轎車沿某高架路由西向東行駛,其行駛的道路一共有3個車道,當時,他正行駛在中間的2號車道上,準備向右側3號車道變道。張先生通過后視鏡觀察右側3號車道,發現車道上暫無車輛行駛,于是就慢慢向右側變道。但猛然之間,一輛白色轎車瞬時加速從3號車道上駛來,與張先生駕駛的轎車發生碰撞,造成車右后角損壞,對方車輛左前角損壞。彼時,張先生的老板正坐在后座,對這起突如其來的事故感到十分震驚和困惑,但因有急事在身,且后果相對輕微,就認可了全責。
類似的事故在2020年到2022年間屢次發生,黃某幾乎每次都上演與變道車輛相撞的劇情。在某些事故中,對方駕駛員敏銳地發現,黃某的車“傷痕累累”,受損痕跡明顯是老傷,十分奇怪。
除了熱衷于駕駛轎車在交通事故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黃某還時常駕駛他在短視頻中多次出鏡的摩托車發生交通事故。
2022年的一天,王先生駕駛特斯拉汽車從某酒店停車場駛出時,看到左側有一輛摩托車向自己駛來,但車速并不快。王先生放慢了速度,可是摩托車仍然撞到了車輛左前門上。王先生質問黃某:“那么遠的距離,車速還不快的情況下,你怎么會剎不住?”黃某稱自己是新手,怕剎車太猛翻車。黃某還告訴王先生,摩托車倒地的時候壓到了自己的腳。交警到場后認定王先生為事故的全責方,但王先生發現黃某走路正常,沒有提出救治要求,甚至在交警開完事故認定書后自行駕駛摩托車離開了現場。
2022年8月,黃某再次制造了一起摩托車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在按正常流程進行理賠時,發現黃某此前已因發生交通事故被多次理賠,次數明顯超過合理范疇,于是拒絕理賠。為了拿到理賠款,不甘心的黃某向法院起訴了對方司機和保險公司。沒想到這一次,黃某將自己送進了牢籠。
2023年3月,法院在審理該案件時認為,黃某因交通事故被保險公司理賠的次數過多,存在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嫌疑,于是向公安機關移送相關線索,遂案發。
2023年6月,黃某被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經查,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間,黃某駕駛轎車、摩托車在本市多處道路采用故意撞擊其他車輛的方式,造成對方車輛因變道、轉向或逆向引發事故21次,對方司機無奈之下只得承擔責任并通過保險公司向黃某理賠。
據黃某交代,在轎車事故中,他會預先想好車輛的哪個部位需要更換零件,下好訂單后,再有針對性地發生事故;在摩托車事故中,黃某會預先換裝可能會在事故中損壞的零件,拆除防摔裝置,并購買用于定損的手機、頭盔等,在“萬事俱備”后駕駛摩托車外出“尋找獵物”。據統計,在對方車輛駕駛人自認或交警認定對方負事故全部責任后,黃某騙取對方車輛保險公司理賠款共計人民幣40余萬元。

此外,黃某為了騙取理賠款,還伙同摩托車行老板和員工,在維修過程中出具價格虛高的“事故車維修登記表”作為憑據,騙取保險公司理賠的車輛維修款。
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黃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單獨或伙同他人多次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經長寧區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2024年9月,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被告人黃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黃某未提出上訴,檢察機關未抗訴,后判決生效。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制造或者編造其被害現象,采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也敗壞了社會風氣。
“碰瓷”的常見情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詐騙類,即制造假象,采取欺騙、蒙蔽等手段誘使被害人上當,從而獲取財物的情形,其突出特點是“騙”,主要涉及詐騙罪、保險詐騙罪、虛假訴訟罪;另一類是敲詐勒索類,即不僅制造假象,而且對被害人或其近親屬以實施輕微暴力、軟暴力或者揭露其違法違規行為、隱私及揚言侵害等相要挾,從而獲取財物,其突出特點是“敲詐”,主要涉及敲詐勒索罪。
為依法懲治“碰瓷”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202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于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對“碰瓷”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
檢察機關在此提醒,“碰瓷”違法犯罪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欺騙性,一些群眾容易受其蒙蔽或脅迫而遭受經濟損失。廣大駕駛員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提高防范意識,遇到類似惡意制造交通事故“碰瓷”的情況要保存好行車記錄儀的錄音錄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也要注意辨別現場情況,發現問題后交由保險公司或交警部門依法妥善處置,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張鈺梅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