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基層作為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面臨著眾多機遇與挑戰。上海市浦東新區書院鎮黨委、政府積極響應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社會矛盾預防調處機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通過“三所聯動”、人民調解及專業調解,與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等聯動開展訴源治理,探索并實踐社會矛盾化解及預防調處新模式。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書院鎮既迎來了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糾紛化解能力不足是重要一方面。首要問題是治理力量聚合不充分。鎮村兩級部門分工細致但人員較為分散,導致許多矛盾和問題難以通過一兩個部門單獨解決,管理體制中存在明顯的“條塊分割”,行政管理職權碎片化、分散化、低效率化。其次,基層基礎建設尚需加強。例如,村居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與資源整合能力還需提高,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與基層服務能力之間存在矛盾。此外,風險隱患也在不斷增加。隨著動遷、經濟發展和利益多元化,利益矛盾引發的社會矛盾出現,村居成為化解這些矛盾的第一線。然而,由于群眾主體作用不足,群眾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欠缺,村居在預防和化解矛盾方面的能力需要持續提升。
糾紛的化解需要多部門協作共建機制。書院鎮通過派出所、司法所、調解事務所“三所聯動”及多部門配合,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閉環。居村層面發揮社區民警、居村干部、人民調解作用,確保矛盾不出居村;鎮層面強化“三所聯動”,解決復雜矛盾,確保矛盾不出鎮。
多方聯動、密切配合的協調機制。簡單矛盾,由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時溝通解釋,做到提前處置;一般矛盾,敦促調委會和相關部門拿出方案,現場處置;復雜矛盾,啟動“三所聯動”機制,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處理和預防辦法,明確各自責任,全力化解矛盾糾紛;重大矛盾,通過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聯調機制和領導專題聯席會議制度,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及治安調解,適時邀請法庭訴前介入,多渠道進行疏導化解。
高效透明、便于監督的協調機制。在矛盾排查和調處的過程當中,書院鎮采用聽證會、協調會、調解會等相關會議形式,邀請鎮村人民調解員及老干部、老黨員參與,以提高矛盾處置的效果,減少后期出現的重復信訪和越級信訪,更避免矛盾糾紛上升為刑事行為。平安辦、信訪辦、司法所、相關單位派員積極參與,現場做好當事人和家屬的宣傳、教育、疏導與調解工作,在達成一致意見的條件下出具人民調解協議書,使調解更具約束力。
因事施策、靈活處理的協調機制。當前,因青苗費和輔助設施補償等造成的矛盾糾紛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對可能發生的矛盾,書院鎮堅持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多方面分析原因,找準矛盾糾紛的源頭,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有的放矢地做好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同時,圍繞各村開展的動遷項目,落實專人擔任信息員和調解員,強化人民調解責任,加強與平安、信訪、司法、公安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做好提前介入、依法調處的準備工作。各村居及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門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工作。
客觀公正、妥善處理的協調機制。對婚姻家庭、分家析產、鄰里糾紛以及如今大量增加的土地承包、征地拆遷、勞資沖突、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矛盾糾紛,書院鎮深入調查矛盾的原因,有效調解涉事方的正當權益。同時,書院鎮正確區分矛盾糾紛的性質,準確把握合法合理性,堅決防止利用各種借口或手段得到無理賠償的非法行為,維護正常的社會道德和法治秩序。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指示,浦東新區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旨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預防和化解基層糾紛——這是“三所聯動”的初衷和使命。通過“三所聯動”機制,書院鎮有效解決了多起矛盾糾紛。以下是幾個典型案例。

案例1:書院鎮產業園區某企業員工張某于2023年8月14日進行高空作業時不幸墜樓喪生,家屬要求企業給予說法和賠償。書院鎮迅速啟動工作機制,由派出所對企業負責人和現場另一名員工進行訊問筆錄,司法所組織律師提供法律咨詢,調解事務所出面安撫家屬情緒并進行調解,園區辦作為管理部門全程跟蹤。在賠償金額上,企業和家屬經反復談判一直未果。最終經多部門介入進行多輪調解后,雙方相互退讓,企業賠付80萬元,工傷保險承擔100萬元,合計180萬元,用于補償張某妻兒今后的生活所需。此次勞動傷亡賠償矛盾糾紛在張某過世第三天順利解決,張某也得以入土為安。
案例2:2021年8月,趙某來到書院鎮接待窗口反映稱,7月,政府村級道路維修工程將其房屋震裂。工作人員分析認為,這是一起重大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工程施工中,確實存在由于大型機械施工導致的村民房屋、圍墻等開裂情況,但也存在少部分群眾本身房屋就有開裂卻借機索賠的現象,故項目施工前就已對各戶房屋進行了拍照取證。現場調解當日,社區民警、司法所、律師、村委會干部一同到現場察看情況。經對比,確認趙某房屋的裂痕屬新增裂痕,隨即聯系施工單位。施工單位通過現場勘查、比對照片后,表示愿意給予一定的補償,并同意在剩余道路維修過程中不再使用大型施工機械。
案例3:2003年2月,瞿某因故意殺人罪入獄,刑滿后要求公司支付未結清的工資。因雙方對未付工資認定有差異,瞿某情緒激動,有過激行為和言語。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事務所及社區民警了解情況后及時介入,在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下,積極調解,向雙方分析利弊和得失,從經濟和家庭影響等角度給予疏導,最終以公司補償瞿某11900元的結果讓糾紛得以化解,消除了一個“民轉刑、刑轉命”的高危隱患。
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書院鎮不斷完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暢通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渠道,在全區率先建成鎮村兩級全覆蓋的“1+22”“三所聯動”工作室和工作站;通過“繁簡分流”,引導鎮、村(居)兩級“三所聯動”糾紛調處實行梯度化解,實現“前端一站式受理、中端一鍵式分流、后端一攬子調處”,從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解決在萌芽,建成“共治同心圓”“善治指揮鏈”。
分級。根據矛盾糾紛性質、發展階段、化解難易度等,按照不同層次劃分工作職責,以進一步厘清兩級調解中心的工作。由于解紛資源和能力存在差異,不同層級的調解中心承擔不同程度的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處。對于一般社會矛盾糾紛、普通社會矛盾糾紛、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定受理標準,分別由村(居)“三所聯動”工作站、鎮“三所聯動”工作室進行調處化解。
分塊。設定綜合受理區(合理安排導引、受理、等待區域,切實發揮便民服務功能,設置在鎮村兩級“三所聯動”工作室和工作站)、信訪接待區(提供信訪受理、聯合接訪、領導接訪、心理服務等,設置在綜治中心信訪接待窗口)、法律服務區(安排法律咨詢、法律援助、調解復議等窗口,設置在綜治中心司法窗口)、多元調處區(設置在鎮村兩級“三所聯動”工作室和工作站)、綜合指揮區(開展信息綜合指揮和會商研判,設置在綜治中心指揮室)等。功能區塊設計科學合理,多部門集中辦公、集約管理、集成服務,能夠實現群眾訴求反映、矛盾糾紛化解“一扇門進出”。
(作者系上海市浦東新區書院鎮黨委副書記)
編輯:張鈺梅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