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整風運動是歷史要求和客觀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八路軍留守部隊通過整風學習和紀律整頓,肅清了部隊領導作風中的軍閥主義傾向和教條主義傾向,促進了部隊內部及部隊與地方黨政軍民之間的團結,加強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整風、整頓的經驗亦輻射至全軍,成為人民軍隊政治建軍之路上的重要歷史經驗。在當今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時代要求下,汲取延安時期八路軍留守部隊整風的歷史經驗對于強國強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八路軍留守兵團|整風運動|政治整訓|政治建軍
政治建軍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本,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2024年6月,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主席強調:當前世情、國情、黨情、軍情發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我軍在政治上面臨的考驗錯綜復雜,要牢牢把握政治建軍時代要求,一刻不停地推進政治建軍,不斷增強我軍政治優勢。新時代如何具體落實政治建軍方略?推進政治建軍,必須牢牢把握“政治整訓”這一戰略抓手。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總結人民軍隊歷史時期的政治整訓經驗對當下推進政治建軍“走深、走實”和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時代要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目前為止有關人民軍隊整風整訓的研究并不多,特別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的整風整訓,有待進一步研究。
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整風具有鮮明的模范性和典型性:整風運動期間,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譚政所撰寫的《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成為此后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文獻之一;整風期間,八路軍留守部隊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共同創辦的“雙擁運動”成為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延續至今。
學界對八路軍留守部隊整風整訓的關注始于2005年。改革開放后,隨著老一輩革命家陸續逝世以及學界對于口述史料的重視,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日記史料面世,延安時期的軍隊整風引起史學界的關注。但由于所公開的一手文獻數量有限,相關文章僅停留在軍隊整風的整體敘事,缺乏實質性進展。2012年前后,恰逢延安整風運動70周年紀念日,這一時期學界對于軍隊整風的研究取得較大進展,其選題逐漸具體化,研究內容逐漸深入,研究視角主要集中于軍隊干部作風建設,但相關研究始終沒有涉及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整風[1-4]。2020年以后,先后有魏德平、王天丹等專家學者關注到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整風,但僅限于1942年西北局高干會整頓陜甘寧邊區駐軍的研究[5]、譚政《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報告》研究、“雙擁運動”等局部研究,缺乏系統的研究[6-7]。本文在梳理八路軍留守部隊進行政治整訓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八路軍留守部隊進行政治整訓的歷史經驗,為新時代貫徹政治建軍方略,提供科學的參考。
一、八路軍留守部隊整風緣由
肅清王明機會主義思想在軍隊中的影響是整風的重要需求。1937年底,王明回國后提出一套脫離實際的錯誤理論,對軍隊產生了惡劣影響。盡管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對王明的錯誤進行了批評,但并未從思想根源上進行深入剖析,使得其思想的不良影響仍然存在。為了消除這些負面影響,在軍隊內部整頓三風,徹底肅清王明思想的影響顯得極為迫切。
主觀主義對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也產生了極大危害。軍隊高級干部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容易受國內革命戰爭經驗影響,而王明的教條主義思想也對他們產生了一定消極影響,如1940年百團大戰后期的一些硬仗,就造成了不必要的傷亡,給后來的反“掃蕩”斗爭帶來了被動局面。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導致毛澤東制定的正確抗戰方針難以完全貫徹,直接影響了軍事斗爭的成敗。同時,舊的宗派主義殘余尚未完全消除,新宗派主義在部隊中又有抬頭之勢,加上黨八股和形式主義在軍隊中的存在,都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斗力和團結,阻礙了抗戰的順利進行。
肅清八路軍留守部隊不良之風的需要。八路軍留守部隊是承擔保衛黨中央、保衛陜甘寧邊區的重要責任,但是由于其駐地分散,部隊情況復雜,再加上陜甘寧邊區經濟困難的影響,部隊中出現了以軍閥主義傾向和資本主義傾向為主的不良之風。軍閥主義傾向主要表現為士兵與軍官關系的不正常。史料表明當時留守部隊個別干部不關心戰士的生活疾苦,只顧自己享樂,因此士兵也對其冷眼相看[8]。資本主義傾向主要表現在個別干部的享樂主義上[9]。個別干部為個人享樂,肆意揮霍公款,“每飯非半斤酒四個菜不能咽”,更有甚者利用公款嫖娼、賭博、抽洋煙[10]。
二、八路軍留守部隊整風途徑
開展軍隊干部培訓,學習文化知識。毛澤東曾指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為進一步適應戰爭形勢,八路軍留守部隊有計劃的開展軍隊干部教育和培訓。一方面,派遣軍隊干部進入抗日軍政大學、馬列學院、中央黨校、陜北公學進行培訓;另一方面,部隊內部設立軍政研究班、短期培訓班,部隊藝術學校對軍隊干部進行輪訓。軍政研究班共培訓營級以上干部349人,短期培訓班共培訓連排級以上干部1845人[11]。
整頓作風,加強軍隊基層黨組織建設。八路軍留守部隊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在連隊中的領導作用,舉辦黨支部書記訓練班,學習怎樣做支部工作。各部隊普遍加強黨的領導,要求領導干部參加黨小組過組織生活;認真整頓和加強基層連隊黨支部建設,健全黨的生活;要求連長、指導員定期向黨支部報告工作,把連隊的各項工作置于黨組織的領導之下;基層連隊的黨員帶頭認真落實紀律反對錯誤的思想導向,堅決與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各級政治機關和政工干部,紛紛走出機關,深入連隊,調查研究,掌握思想動態,使政治工作做得切合實際,生動活潑[11]。
團結合作,凝聚軍隊戰斗力。八路軍留守部隊的部分干部沾染了舊軍隊習氣,不尊重戰士的人格,不關心戰士的疾苦,管理教育不講方式,對士兵的打罵行為引起士兵的不滿,曾一度出現嚴重士兵逃跑事件。1942年11月,八路軍在《關于鞏固部隊政治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在部隊中應強調關心戰士與愛護戰士,提倡干部與戰士同生死共患難”。1944年,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1旅16團召開民主大會并提出“愛護戰士尊重干部”的口號,開展尊干愛兵運動。通過這一運動,部隊的凝聚力得到極大的加強。官兵關系大大改善,戰士犯了過失,干部耐心啟發覺悟;戰士生了病,干部關心體貼,問寒問暖,端病號飯,送毛氈,感動得戰士流下熱淚[12]。
加強軍隊政治工作,確保人民軍隊為人民。抗戰初期,為達成與國民黨聯合共同抗日的目標,曾取消了政治委員制度,也因此導致政治工作的地位下降。1937年10月,八路軍恢復了政治委員制度及政治機關。此后又受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的影響,導致政治工作出現了許多偏向。在宣傳工作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偏向。對部隊教育,不區別對象,好高騖遠,有的部隊要求戰士一年內學會寫文章;對群眾宣傳,不問對象,無的放矢,脫離實際延安整風運動中,八路軍留守部隊在黨的領導下,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有清晰的認識,政治工作的開展逐漸與生活實踐聯系,對部隊官兵的教育也采取多種靈活的方式。通過開展軍隊政治工作,廣大官兵的理論素養和政治覺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三、八路軍留守部隊整風成效
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的思想得到整頓。整風運動之前,八路軍留守部隊的部分軍隊干部沒有認識到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的危害,甚至沒有聽說過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更不知調查研究的重要性[13]。時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參謀長的曹里懷檢討自己時也認為其在工作中解決和處理問題單憑經驗,“腦子一想,眉頭一皺”輕易做出決定[14]。1942年在全黨普遍開展的整風運動徹底揭開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主觀主義的“遮羞布”。許多軍官用整風文件反省自己,更有甚者視整風文件為救命恩人[15]。在這場運動中,部隊深入反思,以實踐檢驗理論,將黨的方針政策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務實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也為后來的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八路軍留守部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實事求是”的真理,展現了革命者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作風.
軍閥主義傾向得以遏制。八路軍留守部隊個別軍隊干部,把軍隊與政府、軍隊與人民看成兩個對立面,把軍隊看成凌駕于政府和人民之上的存在,忽略了軍隊為人民服務的本質。更有甚者利用職務之便,貪污腐敗,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1942年任弼時西北局高干會上指出:“我們的軍隊必須和人民結合在一起,依靠老百姓才能打勝仗。我們軍隊和老百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的,是血肉相連的” [16]。西北局高干會后,陜甘寧邊區政府與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先后發布《關于擁護軍隊的決定》和《關于擁護政府和愛護人民的決定》,分別提出了“擁軍愛民”和“擁政愛民”的具體舉措?!半p擁運動”開展后,留守兵團各部門積極響應。邊區部隊成立檢查訪問組,將從老百姓那里借來的工具一一歸還,已經丟失無法歸還的給予一定的現金賠償或者購買新物歸還。軍隊干部比以往更加愛惜民力,自己能做的事情堅決不動用民力。為了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留守兵團還規定禮拜六所有干部、戰士到附近村子幫助老百姓擔水、砍柴、修整房屋。由于留守部隊主動向群眾示好,贏得了人民群眾堅定的支持,形成了“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傳統,為其他根據地軍隊開展群眾工作樹立了典型。
延安整風運動開展,進一步鞏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原則。為了建設好八路軍留守部隊,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中國共產黨借用歷史經驗教育黨員干部。1942年1月底,毛澤東要求八路軍留守部隊排級以上干部學習《古田會議決議》。普遍整風開始后八路軍留守部隊又通過自學、上課等方式學習了《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反對自由主義》等理論性的學習材料,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鞏固了“黨指揮槍”這一原則[17]。此外,部隊普遍加強黨的領導,要求領導干部參加黨小組過組織生活;認真整頓和加強了基層連隊黨支部建設,健全了黨的生活,要求連長、指導員定期向黨支部報告工作,把連隊的各項工作置于黨組織的領導之下,建立了經常性的政治教育制度,每星期給戰士上4次政治課,干部普遍組織了學習小組,達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延安整風提高了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戰斗力。一支軍隊戰斗力的強弱受多種因素影響,可分為有形要素和無形的要素。戰斗力的有形要素包括兵力數量以及武器數量和質量,無形要素包括士兵個人及團體的身體能力、心理能力和紀律、士氣、團結、訓練等因素[18]。延安整風對八路軍留守部隊戰斗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紀律、士氣、團結等方面。1942年西北局高干會召開后,八路軍留守部隊與邊區政府同步開展“雙擁運動”,改善了軍民、黨政關系,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得到了遏制。1944年冬季部隊普遍開展尊干愛兵運動,各部隊以連隊為單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民主大會,官兵關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尊干愛兵開展后,涌現出了許多親密團結的典型連隊和個人。其中警一旅的馬仁義排長是最為典型的愛兵代表。馬仁義擔任排長期間將說服教育作為主要教育手段,對戰士關懷備至,把戰士當親人,因此被評為邊區甲等模范工作者。尊干愛兵運動的開展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當今,部隊中仍然流傳著“平時親如兄弟,戰時生死相依”,“愛兵就是愛部隊,愛兵就是愛戰斗力”的口號。
延安整風運動為八路軍留守部隊官兵奠定了堅實的信仰。通過整風學習與時事教育,八路軍留守兵團的官兵逐漸明白八路軍是人民的軍隊,違紀現象減少,越來越多的干部和戰士充滿著進取心。延安整風運動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馬列主義水平,是他們的思想、立場、觀點、方法、作風自我改造的過程。正如譚政在1944年西北局高干會上所評價的那樣:“現在部隊是充滿著戰斗熱情,生產熱情與學習熱情的部隊,是富于朝氣的部隊”。
四、結語
2021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提出在建軍100周年(2027年)時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奮斗目標。2024年6月,在延安召開的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主席重申政治建軍是人民軍隊立軍之本。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堅持走政治建軍之路,它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根本法寶。
八路軍留守部隊的整風整訓經驗是我軍政治工作史上重要的一次政治整訓運動,從思想根源上肅清了軍閥主義和教條主義,加強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當今國際局勢日益復雜,強國強軍之路充滿荊棘。汲取延安時期八路軍留守部隊進行政治整訓的歷史經驗,對推進新時代政治建軍“走深走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如洪亨武.延安整風對推進軍隊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經驗與啟示[J].軍事歷史,2013(05):23-27.
[2]張一水.抗戰時期羅榮桓領導115師開展整風運動的歷史考察[J].福建黨史月刊,2013(18):29-31.
[3]夏洪波.延安整風運動與新形勢下軍隊作風建設[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3,26(04):46-48.
[4]魏德平.西北高干會整頓陜甘寧邊區駐軍研究[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6,9(02):100-107.
[5]王天丹.陜甘寧邊區軍事建設問題研究(1937-1945)[D].陜西師范大學,2020.
[6]高中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雙擁工作與一元化領導的強化[J].理論與改革,2017(04):67-79.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合.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65.
[8]李兆柄.消滅資本主義意識在留守部隊中的反映[N].共產黨人,1939-12-25(3).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合.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74.
[10]莫文驊.莫文驊回憶錄[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379.
[11]莫文驊.整軍的強大武器——回憶延安整風中毛主席寫信指示留守兵團學習古田會議決議[N].1982-08-05(5).
[12]田秀枝.我的反省[N].解放日報,1942-5-24(2).
[13]曹里懷.改造自己的作風[N].解放日報,1942-7-13(4).
[14]經風.被整風喚醒了—385旅干訓班黨風學習總結二三事[N].解放日報,1942-12-26(2).
[15]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任弼時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67.
[16]李兆柄.消滅資本主義意識在留守部隊中的反映[N].共產黨人,1939-12-25(3).
[17](日)木元寬明著,肖傳國譯.戰術的本質[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38.
[18]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辦公廳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資料選編 第七冊 抗日戰爭時期(四)[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419.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