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育人路徑,心理素質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條件,愛國主義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價值引領和目標導向作用,二者在教育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和相互促進性,在教育內容上具有差異性與相容性,在教育方法上有一定的互通性和互補性。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模式常見有思想政治引領下的雙線并進、多元協同、系統漸進式三種融合育人模式。但融合育人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協同育人程度不夠、教學體系不完善等困境,需要從育人環節實施與管理、課程教育內容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上入手,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強德潤心美好愿景。
【關鍵詞】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高職院校的育人體系中,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兩大關鍵育人路徑,二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助力高職院校德技并修、身心兩健、胸懷家國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新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心理素質,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注入青春正能量,這是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
一、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關系研究
(一)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條件
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大學生具有積極健康人格、良好的情緒狀態、適度的抗壓能力等身心素質,才能夠更好地內化愛國主義教育的理念和內容,才能夠真切感受到家國情懷并積極投身愛國主義實踐。反之,一個人情緒易波動、自卑怯懦,則容易陷入迷茫和消極狀態,不利于愛國主義信念的確立。近年來大學生心理疾病的數量和種類呈現逐年攀升的態勢,這使得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著力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與素養的同時不能忽視從心理層面消除阻礙學生成長的“暗礁”,助力學生以奮發昂揚的姿態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二)愛國主義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價值引領和目標導向作用
愛國主義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當個體認識到自己與國家緊密相連、休戚與共、血肉相連,則會在內心形成崇高且熾熱的精神追求和莊重且深遠的價值使命。當個人充分感受到自己作為中華兒女的驕傲,則會主動樹立健康自信的自我認知和塑造堅韌豁達、昂揚向上的個人特質。當個人生活遭遇挫折和困境時,也能夠從國家的發展歷程中汲取前進的動力和榜樣,不斷增強心理韌性,提升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促進心理健康的正向發展。根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心理育人在十大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育人體系中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目標導向作用,引領學生在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持續前進,不斷完善人格,培育理性思維,在個人價值升華的同時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全力以赴。
二、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契合研究
(一)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和相互促進性
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標互通、互促,具有高度一致性,都為了培養人格健全、熱愛祖國,與社會和諧共進的社會主義合格人才,共同聚焦于如何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強調個體對社會、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心理健康教育對幫助個體增強心理適應能力,促進個體在社會生活中以健康的人格和高尚品格和諧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思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教育水平也能夠引導學生知、情、意、行協同共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起來,提升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幫助學生積極而富有成效地達成全面發展的目標。
(二)教育內容上的差異性和相溶性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心理學知識體系,聚焦于學生個體心理世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圍繞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政治、道德等方面,涉及多個學科領域。二者存在差異,但是更有著密切聯系,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陡叩葘W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堅持育德和育心相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義和利、群和己、成和敗、得和失,這些要點也是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會涉及到的內容。愛國主義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貫穿始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也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進行關注。例如在指導學生應對人際關系中的挫折時,可以倡導學生心懷家國大愛,真誠善意待人,堅守赤誠熱愛,于細微處彰顯愛國情懷的動人光芒。
(三)教育方法的相互借鑒性和互補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學校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各類主題活動,參觀教育基地、參加校外實踐活動等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些方法也可以運用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個體咨詢、心理測試、團體輔導、情景模擬等方法也同樣能夠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使用。例如,分析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問題,可以使用情景模擬法進行情景再現,傾聽共情學生想法和感受,引導學生在道德沖突中明白小我與大我的關系,對室友寬容關愛,那么對國家忠誠維護皆成自然之舉。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靈活,方法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
三、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堅持思想政治為引領,雙線并進式融合育人、多元協同綜合育人、系統漸進科學育人等模式,全方位提升愛國主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育人效能。
(一)雙線并進式融合育人模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堅持以思想政治為引領,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指導實踐,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培養自我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在重視對學生價值塑造過程中不應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以思政為引領落實愛國主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雙發展。通過落實課程思政完善課程體系建設,通過課程驅動輔之以教師隊伍的滴灌,形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發展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雙線并進的融合育人模式,幫助學生實現家國情懷與個體心理成長的同頻共振。
(二)多元協同綜合育人模式
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主要包括個體、家庭、學校、社會等。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也包含多元環節,要做好課堂教育、家校融合、校園生活、社會實踐等環節,精準把握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時代需要且具備健全人格,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創新型人才。多元協同的綜合育人模式在問題解決時展現出其獨特的協同性,心理健康教育時通過情緒行為表現、價值觀探討和自我認知分析、社交表現發現潛在思想問題,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加入并進行引導,心理咨詢中心可以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輔導技術,如果是心理疾病則需要加入專業醫療團隊的診療等,各方緊密合作、相輔相成,全方位、多層次助力學生形成穩定、成熟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健康心理保駕護航。
(三)系統漸進式科學育人模式
育人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教育目標多維、教育對象廣泛、教育內容多元、教育環境綜合、教育方法多樣,這就要求融合育人遵循引領、浸潤、深化、拓展的系統工作思路,將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實施形成多層次、雙螺旋、雙促進的良好局面。這就對教師的可持續的理論與實踐能力、人格魅力,對風險點的預判和持續改進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謂漸進,強調的是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發展階段,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發展水平,逐步推進教育內容與方法實施。這一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跟蹤監測,為學生的發展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既注重全面性又有重點地精準發力,保證育人的實效性。
四、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困境和建議
(一)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困境
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要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協同效應。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的雙線并進、多元協同、系統漸進式育人模式還存在一些育人困境。
首先,高職院校在融合育人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缺少專門機構負責科學評估融合育人落地效果,融合育人目標還不夠清晰和細化,制度約束和操作規程不足等上層設計問題,容易導致協同育人乏力。其次,融合育人的教學體系尚未構建,教育資源共享程度不足,理論化、大班化教育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教學方法的使用較為常規,存在機械化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脫離了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情感需要。再次,在教育實踐中,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各方協同育人,多數教師擅長的專業領域單一,加之復合型教師缺少,削弱了融合育人效果。
(二)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建議研究
1.聚焦育人環節實施與管理,助力協同增效
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從知識傳授、教學方法運用、活動開展等各個方面都要加強對育人環節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監督控制,縱深統合布局育人藍圖。高校的文化環境建設、治理體系、實踐活動也都與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因此,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的過程要制定明確且清晰的行動目標,從價值塑造層面、知識融合維度,在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學生管理、環境塑造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在制度建設上,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要義,以思想政治為引領,匠心構建出臺可量化、可觀測的評價制度,統籌整合與調配各類教學資源,精準聚焦愛國主義情懷在學生心間的扎根。通過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計劃與組織控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育人方案,構建動態反饋與監督機制,嚴格控制過程,保障育人方案可以精準落地。
2.加強對融合育人課程體系及教育內容的研究
從多元協同的角度,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家校、校企以及跨學科教師等多元主體的配合,注重知識體系的銜接和遞進,從教育目標、基礎模塊、融合模塊、實踐拓展、課程評價、師資隊伍等切入進行結構搭建。針對不同情況靈活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可以開啟多元智能的教育新路徑,例如情景化教學、游戲化學習、融合育人基地建設、個性化學習空間打造等。新時代,網絡成為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注重從價值觀上引領學生,打造優質網絡教育空間,借助大數據分層分類推送個性化需求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資源之間的共建共享,科學推進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進程,精準對接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和需求,逐步構建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融合育人體系。
從教育內容上,可以從心理歸屬感和家國情懷、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心理韌性和愛國奮斗、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自我認同和文化傳承等角度構建形成跨學科的教學內容。例如扶貧干部積極樂觀地扎根基層,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踐行報國之志,可以剖析其愛國情感背后的心理驅動,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邊界,探究堅定理想信念的心理因素,讓愛國情感成為心靈力量的源泉。
3.啟智潤心,培育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與教師能力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教師要將教育家精神的政治靈魂、育人智慧貫穿教育始終。教育家精神的政治靈魂要求教師要心有國家、心有人民,創新實干,具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適時調整教育策略,不懈追求自身素質提升。教育實踐的育人智慧要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學生美好品格,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注重言傳身教。例如針對學生就業問題產生的心理焦慮和缺乏擔當問題,可以從人生規劃切入,進行心理疏導,借助專業領域的愛國奮斗故事,激發學生攻克行業難題的信念,樹立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豪情壯志。此外,要加強校內外協調聯動,保障“三全育人”實施,將融合育人效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促進家校共育、校企聯動平臺資源的整合,持續強化教師的角色定位和能力建設,加強對不同學科之間教師的培訓和合作引導,搭建多重平臺,如跨學科教師培訓基地、跨學科育人項目基金、教師繼續教育轉型平臺等,促進各方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愛國教育理論和心理實操技巧培訓,助力攻克融合育人難題。
五、結語
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能夠助力高素質技能人才全面發展。愛國主義情懷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強心針,在面臨心理挑戰時,可以憑借對國家、民族的熱愛,激發內在心理韌性。健康的心理也將助力學生將報國之志轉化為愛國的自覺實踐。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堅持思政引領,雙線并進式、多元協同、系統漸進。我們也不能忽視融合育人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影響了育人效果,對此,聚焦育人環節的實施與管理,加強融合育人課程體系及教育內容研究,培育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能力強、素質高、業務精、情懷深的思政育人隊伍是融合育人工作高質量開展的重要保障。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6)[2024-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 t20171206_320698.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EB/OL].(2023-10-25)[2024-07-25].https://www.gov. 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11481.htm.
【基金項目:2022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育人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22SJSZ0910)】
(作者簡介:盧倩,南通職業大學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