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魂是立軍之基、強軍之源,是我們黨在建軍治軍實踐中凝練而成的價值內核,體現著深沉的價值追求,蘊含著豐厚的精神滋養。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挖掘軍魂育人元素,開展軍魂育人的探索與實踐,以軍魂推動大學生在思想、能力、行為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對于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文重點介紹了南昌理工學院“一核心、三著力、四結合、六強化”四維一體的“軍魂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關鍵詞】時代新人|軍魂育人|體系構建|育人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1]。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軍魂是人民軍隊建軍之基、強軍之源,蘊含著豐厚的精神滋養和巨大的育人價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挖掘軍魂育人元素,不斷深化軍魂育人的探索與實踐,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刻把握“軍魂”的本質內涵與精神外延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筑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2]。在2014年召開的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我軍政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新時代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指明了前進路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永葆軍魂本色不變質,首先必須準確把握軍魂的本質內涵與外延。
從本質上看,黨的絕對領導是軍魂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核心的要義,它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軍隊建設實踐過程中逐步確立和形成的,是人民軍隊永不能變的軍魂和永不能丟的命根子,是“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2]。從南昌起義的“第一槍”,到三灣改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再到古田會議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人民軍隊自誕生以來便與黨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在近百年的奮斗歷程中,人民軍隊一路披荊斬棘,一路攻堅克難,經受住各種風浪考驗,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民軍隊誕生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從外延上看,聽黨指揮、能打勝仗和作風優良是確保人民軍隊初心不改、本色不變、軍魂永固的根本遵循。聽黨指揮是靈魂,是人民軍隊的根本特征和根基所在;能打勝仗是核心,是人民軍隊的目標旨歸和榮譽所在;作風優良是保證,是人民軍隊的基本操守和力量所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須堅定“聽黨指揮”的政治自覺,夯實理想信念根基;必須聚焦“能打勝仗”的目標導向,練就過硬看家本領;必須保持“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強化紀律規矩意識。
抓好鑄牢軍魂工作,是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內在要求,也是人民軍隊培根固元、凝魂聚力的奠基工程。正確理解軍魂的科學內涵,有助于幫助我們深刻領會和把握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的歷史必然性、科學真理性和極端重要性,并將其化為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高度自覺。
二、充分領會“軍魂育人”的現實動因與時代價值
當前,世界已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新的變化和新的挑戰,深入廣泛開展軍魂教育活動,進一步夯實廣大學生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具有十分特殊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政工理念,把部隊、社會、家庭銜接起來,把軍內軍外、網上網下結合起來,形成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2015年,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專門出臺實施意見就加大軍魂教育在全民國防教育中的分量,推動中國特色基本軍事制度教育普及進入國民教育體系作出具體部署,為開展社會性軍魂教育活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現實指導。
大學生正面臨人生中“拔節孕穗”的關鍵階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大學生發展成長總體呈現積極健康、向上向好的態勢,但在思想覺悟、道德修養、能力水平等方面,與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中國青年的殷切期望和新時代對大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的存在信仰模糊、信念淡化等問題。在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有的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不充分,對于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認同感不強,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走偏等問題。二是有的存在奮斗意識不足、抗壓能力較弱等問題。有的學生在備受關注和寵愛的環境下成長,吃苦耐勞精神淡化,拼搏進取意識不夠,心理相對敏感脆弱,抗壓抗挫折能力較差。有的缺乏直面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的信心與動力,可能出現精神懈怠、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等現象。三是有的存在作風自由散漫、紀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大學校園環境相對寬松自由,有的學生因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難以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和規律的生活習慣。有的學生紀律意識不強,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和干擾,可能出現違規違紀行為。
軍魂是立軍之基、強軍之源,是人民軍隊生命之所系、發展之根脈,是我們黨在建軍治軍實踐中凝練而成的價值內核,也是人民軍隊在近百年發展歷程中持續壯大的根本保證,體現著深沉的價值追求,蘊含著豐厚的精神滋養。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軍魂教育常態化,努力把青年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培養成對黨忠誠的時代新人和時代先鋒,把“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融入到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當中,是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舉措,是新時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有效路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具體來說,就是將“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要義融匯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以軍魂推動大學生在思想、能力、行為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只有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品德修養上下功夫,立德樹人目標才能落地生根,鑄魂育人工作才能扎實推進。
三、“軍魂育人”理念在南昌理工學院的生動實踐
南昌理工學院坐落在英雄城南昌,自建校以來,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把握青年學子性格特征、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持續開展“軍魂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構建了“一核心、三著力、四結合、六強化”四維一體“軍魂育人”體系。
(一)圍繞“一個核心”,牢牢把握軍魂育人的實質內涵
黨的絕對領導是軍魂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核心的要義。在高校開展“軍魂育人”,就是要堅持黨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將“聽黨話、跟黨走”這一核心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過程,推動大學生在思想品德、能力素養、行為作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努力培養對黨絕對忠誠的時代新人和時代先鋒。長期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并堅持高位推動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生頭腦,著力加強“軍魂育人”模式的頂層設計,成立“軍魂育人”研究中心,常態化開展“軍魂育人”品牌建設的理論研究、實踐探索、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將“軍魂育人”與培養時代新人的目標緊密結合,切實將“聽黨話、跟黨走”這一“軍魂育人”的核心融入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和“時代新人鑄魂工程”之中。
(二)立足“三個著力”,全面系統提升學生的軍魂素養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是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也是確保人民軍隊軍魂永固、本色不變、無往不勝的根本遵循。開展“軍魂育人”,其目的就是要培養擁有“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具備“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繼承“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南昌理工學院將“軍魂育人”理念的實施要點總結提煉為“三個著力”。一是著力筑牢學生對黨忠誠的思想根基和政治品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引導學生立志聽黨話、跟黨走。二是著力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本領和實踐能力。以職業素養提升為導向,推動教育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升學生在未來職場上成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三是著力強化學生紀律作風和行為養成。大力開展文明修身工程,通過準軍事化管理,培養學生遵紀律、勇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優良作風[3]。
(三)堅持“四個結合”,多措并舉構建立體化育人格局
在二十多年的“軍魂育人”實踐過程中,學校探索出了“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理論+實踐、線下+線上”四結合的多維育人模式。一是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中設置“軍魂”教育專題,介紹人民軍隊的建立、發展和不斷壯大的歷史過程以及在不同時期所承擔的重大歷史使命,闡述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年代展現出的偉大革命精神和優良革命傳統。廣泛組織開展課外“軍魂”教育活動,通過邀請軍事專家、英雄模范、革命烈士后代擔任“課外導師”,開展課外軍魂主題講座,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學習先進典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報國志向。二是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用好校內兩基地(江西省國防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三場館(錢學森館、思政館、校史館)。充分發揮校建場館資源優勢,組織開展“大學生講軍魂”實踐教學活動,通過體驗式、沉浸式、探究式教學,創新構建“場館里的軍魂教育”新模式。場館里的軍魂教育課可觀可感可參與,使廣大學生更加深刻地接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更加堅定砥礪奮斗的信念和決心。積極推動與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接受軍魂教育;組織學生前往井岡山、瑞金、韶山等紅色圣地,緬懷革命先烈,舉行入黨入團儀式。三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扎實開展軍事理論和國防理論教學,推動建立文工團、軍樂隊、藝術團、威風鑼鼓隊、航模飛行隊、軍事化散打協會等軍事興趣類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紅色研學活動、紅色走讀活動、國防教育活動等。四是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組織開展各類線下國防動員宣傳教育和主題班會活動,組織開展國防知識問答比賽,通過競賽形式提升學習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國防知識的熱情。開發《英語話軍魂》等線上特色課程,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學習軍事理論和國防知識,不斷擴大“軍魂育人”理念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網絡課程、在線講座等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受“軍魂”教育。
(四)突出“六個強化”,系統化推動育人工作提質增效
長期以來,南昌理工學院堅持以系統思維整體性推進“軍魂育人”理念的實施。一是強化典型示范,發揮模范表率作用。通過選拔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進入學校教官隊,作為典型的軍魂“種子”播撒至各基層組織生根發芽,營造出校園如軍營、操場有號令、課堂有示范的良好氛圍,對全體在校學生產生深遠影響。二是強化精神引領,推動紅色血脈傳承。邀請“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陳善廣將軍等開展軍事理論普及、紅色基因傳承和革命傳統教育等各類講座200余場,提升廣大學生繼承優良作風的行為自覺。聘請中國空軍一等功臣、戰斗英雄胡壽根為學校高級顧問,成立胡壽根英雄事跡陳列館,展示英雄戰斗故事,引導廣大學生學習英雄事跡、感悟英雄文化、講好英雄故事。三是強化國防教育,提升綜合國防素質。持續加強軍事理論、國防局勢、國防法規等方面的系統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素養。四是強化知行合一,打造特色實踐品牌。積極組建“軍魂育人”志愿服務團隊、社會實踐團隊,組織學生黨員、共青團員、教官隊員參觀尋紅色故事、游紅色景點、訪紅色場館,引導廣大學生感悟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廣泛開展“國旗日日升、革命影片周周放、紅歌年年唱”系列活動。五是強化制度保障,鞏固完善長效機制。不斷健全軍事訓練、軍事理論教學和國防教育工作制度,推動“軍魂育人”常態化、長效化。六是強化軍魂浸潤,厚植育人文化根基。建成“神舟火箭”模型群、火箭發動機研究中心、航天失重離心訓練室等育人場所,營造濃厚育人氛圍[4]。
四、結語
“軍魂育人”模式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要,既重視軍事理論和國防知識的傳授,也關注學生國防素養的提升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和優良作風的養成,實現了育人目標、育人理念、育人平臺、育人手段的有機統一。新時代邁出新步伐,新階段當有新作為。在新的歷史起點,推進軍魂育人實踐,必須努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大力弘揚光榮革命傳統以及軍人優良作風,持續深挖軍魂育人元素,不斷推進軍魂育人品牌的內涵建設,豐富拓展教育載體形式,切實提升育人成效,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的征程中奮力譜寫新的篇章。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24-05-12(01).
[2]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82,192.
[3]許基南,占文信.打造“軍魂育人”黨建特色品牌[N].光明日報,2022-12-28(08版).
[4]許基南,艾必求.扎實推進“軍魂育人”黨建特色品牌建設[N].江西日報,2023-12-06(05).
(作者簡介:占文信,南昌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艾必求,南昌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黨建與思政工作;張志斌,南昌理工學院傳媒學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