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得到深入貫徹。美術作為培養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擺脫了傳統固化、刻板的教學模式的束縛。文章主要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意義、現狀和有效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學生;色彩感培養;策略
教師應明確培養學生色彩感的重要性,并結合目前教學中的優勢與不足,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形式,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還應采取趣味式、引導式、互動式和翻轉課堂等教學策略逐步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提升美術課程的育人價值。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藝術感知能力的發展
小學美術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培養學生對圖形的初步認識,還能通過點、線、面以及色彩的搭配培養學生對于美的獨特感知,對其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隨著美育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色彩感被教師所重視[1]。色彩感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與世界、生活和藝術建立有效的連接,還能讓學生有效表達自己對于各類美術作品中色彩搭配的理解。此外,色彩感的培養實踐,能讓美術教學由單向的講授式模式向雙向的討論式模式轉變,從而有效提升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有學者認為,學生對于色彩的喜好和他們的情緒關聯密切。學生對于色彩的選擇、搭配和詮釋都能夠體現出他們的心理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每個學生對于顏色的感知程度都有所不同,有的學生有獨特的色彩搭配思考,并且能巧妙地加以應用;有的學生的色彩感相對單一;還有的學生更加青睞于黑色、棕色等單一的顏色,對于相近色、同類色和對比色等色彩的感知和應用能力相對薄弱。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色彩感不僅符合課標的要求,還能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此為基礎,教師能更好地實施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美術教學[2]。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現狀
(一)教學理念固化,對色彩感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比較注重圖形的詮釋和勾勒,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色彩感對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和發展繪畫能力的作用,也難以發現學生的色彩感知水平對他們表達美和表達內心世界的影響。此外,受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家長甚至教師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美術課程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成果都難以突出色彩感培養的重要性[3]。
(二)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和引導性
小學生活潑好動,并處于對色彩肆意搭配和使用的階段,無論是在生活中的自由繪畫還是在教學活動中的色彩應用,都以自我現有的認知和感受為基礎用色,盡顯天真和童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少關于色彩感培養的引導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此外,美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學過程又以完成教學進度為基礎,導致學生缺少系統學習和掌握色彩知識的機會。
(三)缺少生活化的色彩感培養策略
生活是培養學生色彩感的第一課堂。然而,部分教師將重要的教學內容集中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導致學生缺少機會表達自己對于色彩的理解和設計。部分教師為了更好地貫徹和執行“雙減”減負增效的要求,基本上不會布置美術作業。長此以往,課堂色彩教學與課后的色彩應用產生脫節,學生的色彩感也難以有效提升。
(四)缺少關于色彩感培養的教學實踐活動
學生色彩感的培養是美術教學的重要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色彩知識,讓學生懂得如何進行色彩搭配和應用。然而,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卻缺少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導致學生難以有機會提升色彩感。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色彩感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教學氛圍,創設色彩培養情境
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難以全身心投入固化、刻板的教學活動,更喜歡具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氛圍。教師有效創設有利于色彩感培養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色彩的世界里遨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動力。
色彩運用在美術教學中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有利于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讓學生真正能在藝術教育的啟蒙階段深刻感受和體驗色彩的藝術,并有利于學生用自己對色彩的理解,創作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4]。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標志色彩搭配活動”。首先,教師可以提前將設計好的班級標志方案發至班級群中,由學生投票選出班級的標志。其次,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對班級的標志進行色彩搭配。具體而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于標志的理解并結合自己的色彩感知和應用水平進行繪制,并將繪制好的作品統一上交給教師。再次,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繪制的作品創設“我心中的班級色彩”教學情境,并針對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設計情況展開深入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同類色、對比色、過渡色的區別。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于各種顏色的理解和感受。
(二)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色彩感知力
視覺作為學生的基本感覺,是學生認識色彩、感知色彩的窗口。色彩則是學生感知世界的重要元素,越是純凈的、明亮度高及飽和度高的色彩對學生的視覺刺激效果越強,越能夠引起學生較大的情緒反應。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色彩感,需要結合豐富的視覺刺激,深化學生對于色彩的理解[5]。此外,色彩對于學生的心理活動具有調節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展開深入的色彩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色彩性格測試”活動,對學生的色彩感進行調查。通過此類測試,教師能綜合把握學生的心理和性格特點,以便設計出更符合學生特點的色彩教學形式。
又如,教師可以依托教材中的各類美術作品開展色彩賞析教學,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的色彩,并嘗試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如作品中紅色和黃色使用的面積較大、頻率較高,學生可以聯想到太陽和火焰的炙熱,感受作者積極向上、熱烈的情感;作品中的藍色、綠色等,則容易讓學生聯想到海水、天空、樹木等景物,感受作者遼闊的心胸。
再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每組四至六人,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互動中發表自己的想法。每個小組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美術作品,結合教師預設的問題展開討論,從而得到色彩感知識層面、應用層面和表達層面的提升。
(三)轉換師生角色,增設體驗式色彩感培養形式
隨著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的不斷創新,小學美術課堂已經逐步改進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體驗式色彩感培養環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理解色彩感培養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
以蘇少版美術三年級上冊“色彩明度漸變”一課的教學為例。如果教師單純地以色彩的明度漸變形式和視覺刺激形式為主線開展教學,就難以讓學生有全面而深刻的領悟,也難以讓學生靈活應用色彩的明度漸變繪制作品。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體驗式教學活動,以“植物拓染”的形式進行色彩明度漸變的相關教學,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漸變形式。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搜集自己喜歡的植物。其次,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拿出自己采集的植物,放在棉布上,并用透明膠帶將其粘貼在棉布上。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工具,如水壺的底部、膠棒的頂部、不銹鋼勺子等敲擊棉布上的植物,要保證均衡敲擊,以便將植物的顏色更好地拓染在棉布之上。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中植物的色彩漸變、動物羽毛的色彩漸變以及海水的色彩漸變。如此,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了解拓染過程中色彩的漸變與敲擊力度有什么關系,真正實現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開展翻轉課堂,提高學生自學質量
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落實“雙減”政策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視頻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廣泛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翻轉課堂,并采用微視頻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教師可以“色彩感培養的技巧和方法”為教學內容錄制微視頻,并將其發布至班級群中,讓學生自行學習。
又如,教師可以整合各類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色彩感培養畫面,制作成微視頻,并將其發布至班級群,讓學生自行觀看。
(五)設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家校共育
隨著教育評價的改革,各學科都不再單一地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和評價學生。藝術類學科不參與傳統意義上的升學考試,而每個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能力也不能以機械的指標來衡量和評價。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形式、創新評價體系,以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策略和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并結合多元化的評價結果,真正地開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動力、活動參與效果、色彩性格測試、繪畫水平、審美水平、文化素養等方面,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質量等指標,組織師生間的互評活動。
又如,教師可以邀請班主任和家長一同參與教學評價,并且針對學生色彩感培養的家校共育活動展開深入的調查,為以后培養學生色彩感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改進和發展方向。
再如,教師可以結合色彩感培養教學、色彩搭配和應用大賽等活動,分別從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等層面評價培養學生色彩感的教學價值和成果,讓色彩感培養成為學生美術素養提升的堅實基礎和可靠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色彩感是美育的重要環節,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關注和參與。小學美術教師應有效利用好課上和課后的寶貴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從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開始培養對色彩的感知能力,為其將來更高階的美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棉.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研究[J].電腦樂園,2021,6(4):103.
[2]陳娟娟.美術教學中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1):106-107.
[3]胡立.基于想象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J].流行色,2022(2):123-125.
[4]馮艷.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6):142-143.
[5]茍睿.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應用策略探析[J].流行色,2023(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