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在ICU肥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醫院ICU收治的136例肥胖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干預,觀察組予以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干預,持續干預至患者達到指征出院或轉普通病房。比較兩組壓瘡發生率、營養狀態[白蛋白(ALB)、總蛋白(TP)和血紅蛋白(Hb)]、負性情緒[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生活質量[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結果 觀察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ALB、TP和H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理維度和心理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能有效改善ICU肥胖患者營養狀態,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降低壓瘡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目標管理監控;壓瘡預警機制;肥胖;營養狀態;負性情緒
肥胖是脂肪組織過度或異常分布所導致的健康問題,對ICU肥胖患者而言,身體局部壓力增加,可導致皮膚組織營養不良,更易形成壓瘡。此外,ICU患者多處于應激狀態,機體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機體穩態被打破,組織抗壓能力降低,進一步增加壓瘡發生風險[1]。因此,臨床需重視ICU肥胖患者的壓瘡防控。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要求護理人員評估患者病情與基本情況后予以壓瘡風險分級,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有效降低壓瘡發生風險[2~3]。本研究旨在探討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在ICU肥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醫院ICU收治的136例肥胖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干預,觀察組予以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干預。觀察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29~59歲,平均年齡(42.59±6.73)歲;腦梗死23例,肺炎45例;體重指數 28~35 kg/m2,平均體重指數(31.52±1.56) kg/m2。對照組男39例,女29例;年齡31~58歲,平均年齡(44.52±6.81)歲;腦梗死28例,肺炎40例;體重指數28~35 kg/m2,平均體重指數(31.03±1.88) 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年齡≥29歲;體重指數>28 ㎏/m2;入院時未發生壓瘡;住院時間>7 d;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慢性肝腎疾病終末期;嚴重營養不良;存在語言及溝通交流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予以常規干預.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每2 h翻身1次,觀察患者皮膚狀態,提供準確用藥指導,開展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并發癥預防及營養支持等。
1.2.2觀察組予以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干預
(1)建立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小組:由護士長、主管護師、護師及責任護士等組成。小組成員均通過專業培訓及考核,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及壓瘡高危因素,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以降低壓瘡發生率、改善患者情緒狀態與營養水平。
(2)風險評估:采用壓瘡風險評估量表評估,包括劃分為3個等級,Ⅰ級預警為1~2分(低危人群),Ⅱ級預警為3~7分(中危人群),Ⅲ級預警為8~10分(高危人群)。根據預警分級設定不同的護理目標,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
(3)護理實施:Ⅰ級預警(預警牌綠色),鼓勵患者多下床活動,進行飲食營養及生活行為的健康宣教,加強體表,尤其是骶尾部皮膚的清潔衛生;Ⅱ級預警(預警牌黃色),加強巡視,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定期按摩局部肌肉,預防壓瘡發生;Ⅲ級預警(預警牌紅色):實施24 h看護,每班護理人員需查看患者皮膚、口腔和壓瘡情況,協助患者擺放體位,避免足下垂,使用墊子支撐膝關節,定期翻身、拍背、按摩及變換體位等。同時,在床頭懸掛預防壓瘡的標識,做好特殊事項交接。做好體表清潔,采用減壓貼與液體敷料防護骨頭凸起與脂肪薄弱處。
(4)護理質控:定期檢查和評估護理措施的執行情況以及壓瘡發生情況。若有壓瘡及時報告,積極防控感染,討論并提出改進方案。對已經發生壓瘡的患者進行責任追蹤,深入分析問題根源,提出改進措施。
(5)心理護理:對清醒狀態的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指導,通過案例分享、正性暗示等方式疏導負性情緒。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壓瘡發生率。(2)比較兩組營養狀態:于干預前后抽取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迪瑞醫療CS-600B)檢測白蛋白(ALB)、總蛋白(TP)和血紅蛋白(Hb)水平。(3)比較兩組負性情緒: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臨界值為50分,分數越高焦慮越嚴重;SDS臨界值為53分,分數越高抑郁越嚴重[4]。(4)比較兩組生存質量:于干預前后采用簡明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估,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壓瘡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壓瘡發生率為1.47%(1/6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壓瘡發生率10.29%(7/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781,P<0.05)。
2.2 兩組營養狀態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ALB、TP和Hb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生理維度和心理維度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理維度和心理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壓瘡是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出現缺血缺氧、營養不良,繼而發生壞死潰爛的一種病理現象。ICU肥胖患者體重偏高,且活動受限,難以主動改變體位,導致脊柱、臀部等承重部位受壓過大,血液循環不暢;此外,肥胖患者因皮膚較為敏感,體重增加可降低皮膚彈性和抗壓能力,增加壓瘡發生風險[5]。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是一種將目標管理與壓瘡預警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法,通過設置目標和對ICU患者的全程動態監控,有效預防壓瘡。其中,識別壓瘡的危險因素、評估壓瘡風險并制定個性化措施是關鍵[6]。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干預有利于降低ICU肥胖患者壓瘡發生風險。
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可能導致皮膚組織壞死[7]。ALB、T和Hb為評估營養狀態的常見指標。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干預后ALB、TP和Hb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有利于改善ICU肥胖患者營養狀態。護理人員通過目標管理明確壓瘡預防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通過壓瘡預警管理,及時發現并識別壓瘡高危患者并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不僅能改善患者營養不良、免疫低下情況,促進機體營養狀態恢復,還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與營養管理的重視,早期識別護理問題并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保障患者營養攝入均衡,從而改善機體營養狀態[8]。
此外,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理維度和心理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能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受疾病、家庭、社會、疼痛等多種因素影響,ICU患者易產生諸多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加之機械通氣、行動不便等,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要求建立護理小組,在護士長—責任護士的聯動機制下保障護理措施的專業性和可行性,使護理干預更加全面化、系統化。此外,通過心理護理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治療信心,緩解患者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目標管理監控聯合壓瘡預警機制能有效改善ICU肥胖患者營養狀態,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降低壓瘡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思平,湯雨佳,蔣琪霞,等.Braden量表預測ICU患者壓瘡發生風險有效性的系統評價[J].東南國防醫藥,2020,22(4):420-424.
[2]戴麗溶,王林.壓瘡預警聯合分級監控對腦外傷持續昏迷患者壓瘡預防及預后的影響[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3,40(4):16-17.
[3]李俊霞,王玉華,王蘭平,等.目標管理對手術患者術中及術后壓瘡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2):1904-1907.
[4]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5]普亞晶,謝莉,張丹琦,等.神經外科重度昏迷患者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6):14-16.
[6]劉沛,李丹,李曉旭.分級監控管理聯合精細化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1):134-137.
[7]王芮.問題導向聯合壓瘡預警干預機制在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24,48(3):352-354.
[8]翟琳,尚茜,李瑞.基于目標管理理論的督導式預警性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通氣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23,32(17):326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