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收到來自深圳中學生的投稿有7000多篇——深圳也成為除了上海以外,來稿最多的城市。這讓組委會和教授評委們感受到了南國校園寫作的熱度。
最終,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陳羽鱗同學的《專我所愛,擇我所長》和深圳實驗學校光明部龔洪義同學的《理智愛國,才是真愛國》榮獲銅筆獎。入圍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百佳青少年評論員的獲獎者,則有來自北大附深圳學校、深圳第二實驗學校、深圳七高、深圳大學附屬中學、紅嶺中學(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教育集團)等約20所中學。
深圳的校園寫作,有著不俗的歷史。
1990年,16歲的深圳高中生郁秀寫出《花季·雨季》。1996年,長篇小說《花季雨季》出版,開創國內青春寫作先河。2004深圳市學生文聯成立,在國內基礎教育校園文學領域首倡陽光寫作和創意寫作,發掘和培育深圳青春文學作家群,推出“致青春 中國青少年成長”書系。2019年,推出國內首個專門面向25歲以下青少年的科幻文學獎——“鯤鵬”青少年科幻文學獎,打造深圳青少年科幻寫作現象,開辟科幻文學和科創教育新賽道。

得益于深圳閱讀之城、科技之城、科幻之城的豐沃土壤和陽光雨露,深圳青少年愛閱讀、善寫作、有創意,校園文學事業枝繁葉茂。
深圳市學生文聯秘書長謝晨告訴記者,“得益于‘深圳讀書月’25年來對青少年閱讀的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也得益于深圳閱讀之城、科技之城、科幻之城的豐沃土壤和陽光雨露,深圳青少年愛閱讀、善寫作、有創意,校園文學事業枝繁葉茂?!?/p>
2024年7月,記者曾前往位于深圳福田區的紅嶺中學高中部參加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深圳啟動會,來自深圳各區的數十所高中派出校級領導或者語文等學科的骨干教師熱情地參加社論大賽的啟動會。
“我們想在放暑假之前能夠確認參賽的相關事宜,比如比賽規則、文章體例等等,盡快布置給同學們?!鄙钲谑旋埲A高級中學教育集團高中語文科組長江海燕老師對《新民周刊》如是說。但學生如何確定合適的選題,又如何開題寫作,是學生自主決定的,自由度很高。
在舉行這次啟動會的紅嶺中學,記者感受到了深圳校園文學、校園寫作的濃厚氛圍。
紅嶺中學的鵬翎文學院,迄今已經有近四十年的歷史。記者參觀時第一眼就見到鵬翎文學院外由畢業學子所寫對聯,“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鵬翎文學院有定期出版的文學刊物《鵬翎》——自1986年以來,從油印起步,從未間斷。《鵬翎》的歷任主編、編輯都是紅嶺中學在讀學生。

紅嶺教育集團鵬翎文學院首席指導教師鄒華楨告訴記者,他抵達紅嶺中學的第一天,就看到這樣的現象——文學青年們自主開會,確定《鵬翎》上刊稿件,如何編選,都由學生說了算。而所有的上刊文章,并非課堂命題作文,是學子自身的情緒表達、故事講述。
“1992年,我校鵬翎文學社正式創辦后,自主創作就成為一種傳統,這也是紅嶺中學學生文學創作的一種風氣。”鄒華楨說,“后來,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先生前來考察后提議,文學社不如改為文學院。” 當然,曹文軒的說法,主要是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從傅代俊老師、陳長康老師、陳萍老師、劉淑嫻老師,到如今的鄒華楨老師,記者了解到,紅嶺中學一代代指導教師為少年們答疑解惑,同時也在啟發學生的寫作思維方面下功夫。這已經形成傳統。
校方為文學院設立了單獨的一間大教室,其中存放了各個時期的《鵬翎》文學刊物,自1986年以來,從油印起步,至今已有頗為精美的現代化印刷版,印刷從未間斷。此間還存放有走出紅嶺中學而成為作家的校友們公開出版的作品。從文學的“80年代”一路走來,從在《鵬翎》發表處女作,到成為知名作家者,連續不斷。當然,還有書法、篆刻等等作品。

在這樣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鄒華楨老師最為期冀的是新一代學子能產生佳作。他的期冀并未落空。鵬翎文學社近幾年仍在涌現文學人才。
時瀟含,在讀文學博士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她是鵬翎文學院原院長。目前已正式出版且很有影響的書籍:《山那邊是海》《我有所念食 隔在遠遠鄉》《云在青天水在瓶》,還有王蒙題寫書名的《無盡的遠方》。
現在就讀于紅嶺中學高三(12)班的郭沛梵,筆名林凡,是鵬翎文學院副院長、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紅影》、《土杏仁》。
從文體上看,紅嶺中學文學院學子們,并非單指著小說、詩歌等等創作。鵬翎文學院原副主編張為已正式出版哲學社會科學散文集《一個人的方舟》。
最近,曹文軒在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年會上發言說:“我不太贊成將文學創作神秘化,好像這是一塊不可言說的秘境。像世界上所有學問、所有工藝一樣,文學創作也是一門手藝。既然是手藝,就有藝術,就有技巧,而藝術和技巧是可以被講述和傳授的,特別是在越來越技術化的時代,我們更沒有必要將文學神秘化了。”
對此,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坪山區文聯副主席袁博老師深以為然,并認為,創意寫作實踐,可以自高中甚至年齡更小的時候開始。
“90后”袁博自己就是深圳兒童文學、少年文學創作之路的收獲者。他在2014年冰心兒童文學獎上收獲頗大,有三部作品獲獎:《火烈馬》《狼群的覆滅》獲冰心兒童圖書獎,《星宿海上的野牦?!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當時,曹文軒評價他的作品:“袁博讓我們領略了動物小說的美感,或者說具有美感的動物小說?!?/p>
袁博16歲獲得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一等獎,之后保送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在復旦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并有了耶魯大學??怂箛H學者經歷以后,袁博任教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創意寫作工作坊、類型文學名作研習、20世紀中國文學史等課程。
2023年,他回到深圳。比較上海與深圳的從教經歷,以及他所了解的兩地高中情況,袁博告訴記者:“相對來說,上海的高中單體規模沒有深圳那么大,深圳的高中住讀生較上海多。因此,深圳學生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業余時間,自由創作的可能性更大?!?/p>
在袁博看來,從城市文化角度看,深圳和上海有不少相似之處,都是孕育形成于中國現代城市化進程中的東南沿海大都市,深受商貿文明與海洋文明影響,獨立思辨意識與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深圳和上海學子的作品中屢見不鮮。但深圳的都市史,比上海要短許多,多數深圳青少年的父輩來自全國各地。
“深圳孩子,往往父母雙方來自兩個地方、兩種社會環境,思想觀念、地域文化差異較大,這些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同時,深圳社會流動性更高,這使得深圳的青少年書寫視角更為多元,更容易包容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痹┓Q,比較上海和深圳兩地學子可見,當代高中生、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來源等等都相當寬泛。是否能出佳作,關鍵在其是否有足夠的創作時間,以及對創作是否有足夠的愛。

一名學生如果熱愛寫作、熱愛文學,那么生活在深圳是幸福的,城市為學生創造了各種活動,給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
今年4月10日,2024年度深圳市文藝名家駐校計劃啟動儀式在福田區僑香學校舉行,到10月,已舉辦文藝講座80場,為33所學校提供精準文藝志愿服務,為打造文藝教育品牌特色學校,厚植文藝創新土壤,培育文藝后備人才作出重要貢獻。從2017年至今,“到人民中去”深圳文藝名家駐校計劃累計舉辦線下、線上活動400多場次,服務學校50余所,惠及兒童青少年超30萬人次,2023年被列入“深圳關愛未成年人十大實事”,2024年獲“2024|感動深圳”第二十一屆深圳關愛行動“百佳市民滿意項目”榮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科幻閱讀寫作特色學校。
熱愛閱讀與寫作的孩子在深圳也自創小天地。比如12月初,由深圳中學科幻社倡議發起,正籌備成立深圳市青少年科幻聯盟,深圳全市12所著名高中加盟首倡,并將創辦深圳原創青少年科幻雜志。
謝晨介紹,在此基礎上,熱愛閱讀與寫作的孩子在深圳也自創小天地。比如12月初,由深圳中學科幻社倡議發起,正籌備成立深圳市青少年科幻聯盟,深圳全市12所著名高中加盟首倡,并將創辦深圳原創青少年科幻雜志。

創辦青少年科幻雜志,是否有足夠的愛好者和讀者?謝晨說,以紅山中學為例,雖然學校創辦僅三年,但緊跟創新潮流,學校聚合深圳及國內科創教育前沿專家資源,創設讓每個孩子受益終身的科創課程和面向科創拔尖人才的科創社團,打造一所“未來學?!?。同時,這所學校對語文教學、校園文學的重視程度也并不比深圳其他學校低。
紅山中學黨委書記何浩表示,學校的育人目標就是“理科見長,文理兼修”,并付諸教學實踐?!敖逃虒W協同創新,在紅山中學有了新的實踐。推進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創新,這是在回答中國教育時代之問?!?謝晨說。
紅山中學語文老師趙永華,一直思索語文教學與學校“未來學校”定位的結合點在哪里。他表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為中學語文教學開辟了新的路徑,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個性化的學習支持以及增強互動體驗,有望提升教學效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實踐,以充分發揮這些新興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潛力,為每位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語文老師有責任有義務鼓勵并組織學生親近科技、文學和美學文本開展海量閱讀,走一條讀寫結合、群讀共寫、每讀必寫的讀寫共生的科幻文學創新之路?!?/p>
老牌的紅嶺中學鵬翎文學院,其實也在加深自己的“改革進程”??纯?024年其招新海報:“把一些詞語光亮的部分挑在草尖上,被詩句圍困,在嘔心瀝血找一條出路”,這樣的語句,仍有少年詩意。還有“無論人潮,無論謾罵,無論山呼海嘯還是戰亂,這一切,只因我們不在沉溺于寂寥的死海”,又是在呼喚誰的到來?
從鵬翎文學院起步,紅嶺中學如今還有學生通訊社——簡稱“學通社”?!皩W通社以創新校園文化為使命,以弘揚時代主旋律和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為己任,開拓新聞視角,聚焦新聞責任,關注校園熱點,關心學校發展,用新聞的眼光審視校園生活,以專題的方式捕捉精彩瞬間,揚思維之帆,啟創新之航,建設全方位、個性化的全新校園品牌媒體?!薄皩W通社”不僅僅培養學生的文字駕馭能力,更希望學子在非虛構寫作、新媒體拍攝、剪輯等實踐方面學有所成。從成果來說,鵬翎文學院學生通訊社原社長武捷宇如今已加入廣東省作家協會,已出版的作品有獲“葉圣陶杯“全國教師文學作品銀獎的長篇小說《蕉鹿》和長篇小說《十五日》。
殊途同歸,看來,深圳的校園文學,有容乃大,也為深圳各行業各專業儲備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