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024年新修訂的統編語文教材七(上)中新增了“閱讀綜合實踐”板塊,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廣闊的空間。基于這一新模塊,筆者提出“寫讀式”教學策略。“寫讀式”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用書面形式把個體閱讀的體驗、理解、分析、感悟、鑒賞、遷移、評價等表達出來的閱讀方式,為閱讀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具體路徑與策略依據。下面,筆者從“人文主題”“語文要素”“文本拓展”三個維度提煉“寫讀式”語文教學的要素,探尋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圍繞“人文主題”,明確寫讀方向
人文主題是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單元選文的核心,閱讀綜合實踐對單元主題的核心要素和關鍵詞進行提煉,指向學生素養的提升。以2024年新修訂的統編語文教材七(上)第二單元閱讀綜合實踐為例,該單元實踐任務如下:
本單元的親情故事中,有不少意蘊豐富、情味深長的細節。班級要舉行“家庭生活分享會”,請你翻閱記錄自己家庭生活的照片或視頻,選擇一個美好的瞬間,向其他人講述背后的故事,分享親情帶給自己的幸福與溫馨。分享時,注意借鑒課文運用細節表達情感的手法。
教師可以將寫讀活動滲透在單篇課文教學實踐中,也可以在單元復習時,以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總結。教師可設計如下教學活動:(1)寫摘錄——摘錄最感動你的兩個關于親情的細節描寫(2)寫批注——在文中批注、品味最感動你的兩個細節描寫;(3)寫朗讀設計——用相關符號設計朗讀的重音、停連、語調等,并分享朗誦;(4)寫仿作——模仿你喜歡的細節描寫,選擇生活中的美好瞬間進行片段練習,分享自己的幸福與溫馨。
每一單元的閱讀綜合實踐為“寫讀式”語文教學指明了讀寫活動設計的主題和方向。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寫摘錄、寫批注、寫朗讀設計、寫仿作等“寫”的活動,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充分實現以寫促讀。
二、圍繞“語文要素”,學習寫讀技能
統編語文教材采取了“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編寫形式。在新修訂的統編語文教材中,這兩條線索貫穿于閱讀綜合實踐活動之中。以七(上)第四單元閱讀綜合實踐為例,本單元的實踐任務如下:
一、本單元的多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詮釋了革命精神,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梳理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如白求恩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鍾太夫人勤勞儉樸的品格,陳毅獻身革命矢志不移的堅定意志……任選其中一位,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跡,結合課文具體內容,以“ ,我想對您說”為主題進行3分鐘演講,談談你從人物身上受到的教益,表達你的崇敬之情。
……
三、品析下列語句,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及感情色彩,注意語境對思想、情感表達的作用。試著變換幾個詞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與同學討論:如何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選擇詞語,將自己的思想情感準確、得體地表達出來?
……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道德情操”,語文要素為: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梳理文章結構,理解語言含義,能通過使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詞語得體、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本單元綜合實踐的“寫讀式”教學設計可以從以上語文要素入手引導學生習得閱讀與寫作的技能,進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活動:(1)寫提要——抓住本單元某一篇課文的關鍵語句,概寫本課的內容提要;(2)寫評論——選擇本單元的一篇課文,圈畫出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并用這些詞語寫下你對文中人物的認識和評價;(3)摘錄成詩——以“高尚是 (品質),如 (人名),他/她 ”的格式,結合具體內容摘錄成詩;(4)寫成篇——學習利用關鍵句架構文章,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表達情感,以“ ,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演講稿。
通過寫提要、寫評論、摘錄成詩、寫成篇等活動,讓學生準確理解相關的語文要素,進而提升其核心素養。
三、圍繞“文本拓展”,創新寫讀策略
新修訂的統編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綜合實踐還是課文閱讀的拓展和延伸。如第六單元綜合實踐的鏈接材料補充了改編課本劇的方法和注意點等。此類拓展,不僅為教師創新教學策略提供了空間,也能夠強化與提升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的意識與水平,提高教師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能力,特別是提高語文教師對課程內容選擇與優化、整合與呈現的水平。針對第六單元閱讀綜合實踐板塊,筆者的教學設計為:(1)補白——發揮想象,補寫《皇帝的新裝》中皇帝游行時的心理;(2)續寫——發揮想象,續寫《皇帝的新裝》的結尾;(3)擴寫——仿照課文《女媧造人》的合理想象,擴寫《女媧補天》;(4)改寫——發揮想象,改寫情節,改變《蚊子和獅子》的寓意;(5)創編——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要求,將《皇帝的新裝》改編成課本劇;(6)總結寫作中想象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該設計通過多角度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寓意,讀懂情節與寓意的關系,學會用描寫性的文字表現畫面,并且在實踐中總結想象與現實的關系。
在新修訂的統編語文教材中,“閱讀綜合實踐”板塊為專題化“寫讀式”訓練提供了一種教學的新樣態,為“寫”和“讀”找到了互動共生的新思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高新區海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