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PACK即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核心內容包括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和技術知識(TK)。教師在課堂上巧妙整合TK,熟練運用各種技術工具來設計教學活動,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PK是指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深入了解,是結合學生特點制訂課程計劃的能力。本設計中PK表現在教師引導學生探討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利用互動白板開展小組合作。CK是教師對特定學科領域的深入理解,在本次課堂中,其體現在教師對文本的深刻解讀,以及教師幫助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體會文字深意的過程。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認讀并書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義。
2.掌握作者描繪大榕樹及其周圍生態環境的方法。
3.能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鳥的天堂”的真正含義。
二、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新課,從鳥的視角看世界
師:老師準備了兩則謎語,請猜猜它們的謎底是什么。(使用多媒體展示兩則謎語,如圖1、圖2)
生:第一則謎語的謎底是啄木鳥,第二則謎語的謎底是燕子。
師:太棒了!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能自由飛翔。今天我們就用投影技術呈現各種鳥類飛翔的視角。(教師用投影播放從高空俯瞰的大海與森林等場景的視頻,視頻中插入了鳥鳴聲效。)
師:欣賞從空中俯瞰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像變成一只鳥兒,從很高的地方看世界。
師:鳥兒有一雙翅膀,可以飛去很多美好的地方欣賞風景。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鳥兒的課文,題目是《鳥的天堂》,猜猜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內容。
生:講述一只鳥兒的旅行經歷。
師:你猜對了一部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鳥的天堂》。(展示課文標題與相關圖片,如圖3,激發學生興趣。)
(設計意圖:借助謎語和圖片導入,將多媒體設備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文內容。)
▲活動2:介紹字詞,奠定閱讀基調
師:閱讀課文之前,我們先學習一些很有趣的字詞,如槳。誰能告訴我槳字的意思?
生:就是劃船時用的船槳。
師:對,槳通常是這樣的(展示圖4),現在請利用字典查找槳字的用法,并找到與之形近的字。
生:可以組詞劃槳、船槳,它的形近字是獎狀的獎。
師:很好。大家都見過榕樹嗎?(展示圖5,并讓學生將“榕”與“溶”兩個字進行對比)
生:我去廣東旅游的時候看到過這種大樹,導游說它能獨木成林。
師:謝謝你的分享。接下來,請觀看這個短片,它描繪了什么景象?(播放漲潮的短片)
生:這是漲潮,漲就是上升了,價格的增加就是漲價,水面上升就是漲潮。
師:除了這些新字詞外,我們還要學習一個重要的多音字,請自行查找,看看“數”這個字有哪些讀音和意思?(展示數落、數字和數見不鮮三個詞語的例句)
數(shǔ)落:媽媽經常數落他這丟三落四的毛病。
數(shù)字:試卷上密密麻麻地印著許多數字,讓人眼花。
數(shuò)見不鮮:這些樂于助人的事例數見不鮮,但每一次都讓我們感動。
生:數可以讀作shǔ,如“數落”;也可以讀作shù,如“數字”;還可讀作shuò,如“數見不鮮”。
師:很棒!課文里還有幾組近義詞和反義詞,以及一些新詞語,請大家看屏幕,學習它們的讀音和意思。
近義詞:
糾正——更正逼近——靠近展示——展現
照耀——照射茂盛——茂密光明——光亮
熱鬧——喧鬧興奮——高興留戀——依戀
陸續——連續不可計數——數不勝數
繼續——持續應接不暇——目不暇接
反義詞:
天堂——地獄緩緩——急促燦爛——暗淡
靜寂——喧鬧熱鬧——冷清清楚——模糊
不可計數——屈指可數
理解詞語:
簇:量詞,用于聚集成團或成堆的東西。
陸續:表示前后相繼,時斷時續。
規律:原指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聯系,文中指有一定的節奏、節拍。
糾正:改正(缺點、錯誤)。
應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后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不可計數:沒有辦法統計(數目)計算,形容數量非常多。
白茫茫:形容一望無邊的白(用于云、霧、雪、大水等)。文中指河水寬廣,一片白色。
顫動:短促而頻繁地振動。
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
(設計意圖:本環節借助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新字詞,使學生能夠掃清閱讀障礙,為后續自主閱讀探究過程奠定良好基調。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將生字詞與學生的實際經驗聯系起來,幫助其完成知識遷移,更快地接受新知識。)
▲活動3:深入文本,探索鳥的天堂
師:通過剛才的閱讀,我們知道:文章開篇以“我們”乘船游覽為線索,引出對“鳥的天堂”的探索。隨著船的靠近,先是對大榕樹的外形進行了詳盡而富有詩意的描繪,展現了其枝繁葉茂、獨木成林的獨特景觀。接著,作者通過兩次到訪的對比,第一次著重描寫了大榕樹的靜態美,第二次則重點描繪了清晨時分群鳥齊鳴、翩翩起舞的動態美,動靜結合,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生機勃勃的鳥的天堂之中。結尾部分,作者以簡潔有力的語言總結了“鳥的天堂”給予他的深刻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無限向往和對生命力的由衷贊嘆。下面我們來探究課文細節。
(師生共同探究)
師:文章語言優美,富有感染力,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將榕樹比作“綠色的海洋”,鳥兒的活動則被描繪得生動活潑,仿佛有了人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下面需要根據課文轉折點分組,用你們獨特的方式來呈現挑選的這段文本。(學生分組討論,決定各自小組要演繹的文本)
師:請每組利用智能教學軟件來找到你們負責部分的關鍵詞,并將這些關鍵詞記錄下來,為后面的活動做準備。(學生使用智能教學軟件,提取傍晚、朋友、劃船、高塔、繁茂、榕樹、早晨、鳥叫、回望、留戀等關鍵詞)
師:現在我們已經提取了關鍵詞,每個小組可以在互動白板上繪畫。(學生分組在互動白板上繪畫)
(設計意圖:該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分組形式來探索課文,將課文結構的劃分作為分組依據,使學生協作分析文本結構,尋找轉折點。整個環節貫徹了TPACK倡導的綜合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習效率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技術的教學作用。)
▲活動4:聯系實際,我來保護鳥兒們
師:大家知道我們為什么要保護鳥兒嗎?
生:鳥類可以幫助我們控制害蟲數量,還能傳播種子。
師:那么哪些做法不是保護鳥類的行為呢?
生:破壞森林、污染環境、大量使用農藥等。
師:很好,這些都使鳥類數量銳減。現在請同學們利用互聯網來收集關于鳥類保護的更多資料,每組選擇一個主題。(學生分組搜索相關信息)
生:濕地為鳥類提供棲息地,如果濕地消失,很多鳥類也會受到威脅。
師:我們每天能做什么來保護鳥類呢?
生:我們可以進行垃圾分類,盡量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師:雖然個人力量是微小的,但要牢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家團結起來保護環境,就能保護鳥類。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工具查閱資料,了解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學習人類活動對鳥類的影響,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三、練習鞏固
▲活動1:填空
1.船在樹下""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
2.""在樹上做窩,農民不許人捉它們。
▲活動2:選擇合適詞語
1.小明參加了學校的劃船比賽,他緊緊抓住了"",有力地劃動著。
A.船槳
B.木樁
C.榕樹
D.樹梢
2.公園里那棵巨大的""成為我們游玩的好去處,它的樹蔭下涼爽宜人。
A.燈塔
B.榕樹
C.木樁
D.拋開
▲活動3:開放性習題(家庭作業)
請繪制一份以“保護鳥的天堂”為主題的手抄報,介紹如何保護鳥兒。
(設計意圖:適當的練習與作業題目能幫助學生回憶課文內容,加深對關鍵詞匯的記憶。學生可在特定語境中學習新詞,增強對課文的理解。練習方式設計遵循TPACK框架中強調的學科知識與技術融合,有助于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云霄縣馬鋪中心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