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
嘿,你好啊!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學業、考試、激烈的競爭、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未來的種種不確定。
我知道,你們中的很多人習慣于追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有同學告訴我,為了能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你們不得不犧牲寶貴的休息和娛樂時間,甚至在周末和假期也要參加各種補習班;為了追求多方面的發展,你們又不得不在學業、興趣、社交等多個方面小心翼翼地分配時間,這時常讓你們感到筋疲力盡。更讓你們感到沮喪的是,身邊真正的朋友似乎越來越少,很多人將彼此視為競爭對手,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超越對方。
面對這一切,也許你的心中充滿了無數個“為什么”:為什么我們要不停地學習?為什么成績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為什么大家都在如此拼命地“卷”?難道自己的價值僅僅體現在分數和排名上嗎?
親愛的同學,你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是合情合理的,值得我們每個人去仔細琢磨。今天,我就想和你聊一聊“內卷”這件事。
想象一下,如果你和同學們都在一條賽道上狂奔,不管你跑得多快,身邊的人始終保持著與你相同的加速度,這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呢?實際上,這就好似你們正在經歷的教育“內卷”:每個人都在拼命努力,但似乎并沒有帶來什么實質性的進展,反而使競爭變得更激烈,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就像你曾提到的,同學們都學習到昏天黑地,但最終得到的結果往往并不盡如人意,反而普遍感到更加疲憊了。
你或許會好奇,為何我們會陷入這種“內卷”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愿意與你分享幾點我的看法,同時也期待你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有人提出,有限的優質資源所引發的焦慮感,是導致人們陷入“內卷”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為了爭奪這些有限的教育資源,競爭自然會加劇。或許你也曾意識到,自己如果不奮力一搏,很可能就會與一些寶貴的教育資源失之交臂。
不過,這只是一個表層原因。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要區分優質資源與普通資源?為什么大家都希望享受優質資源呢?其中一個重要根源就在于績優主義的盛行。在它的影響下,社會、學校、家庭對于成功與優秀的評判標準越來越單一,學業成績和文憑逐漸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主要評價標準。為了在這套評價體系中脫穎而出,過度競爭的現象就自然發生了。
我在與一些同學交流時,曾問他們:“為什么要上學?”他們的回答大多是:“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對于這個答案,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你又是為了什么而努力學習呢?想象一下,如果學習不再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探索你真正感興趣的事物,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我們需要承認,或許“內卷”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確實帶來過某些益處。比如,專注學習某個特長使你成功考入某所優質高中。又比如,因為超前學習某些知識而讓你得以入選學校的尖子班,等等。當我們發現自己在某個方面比他人更優秀時,往往容易生發出一種充滿力量的感覺,但當我們在過于激烈的競爭中已經付出了很多努力卻依然無法勝出時,也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或許你還想說,我知道這樣一直“卷”下去不好,但是如果不投身其中,又會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不只是你,很多你的同齡人,甚至是成年人,也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曾為我們指引過成長的道路,告訴我們何時前進,何時左轉或右轉,但當生活列車的方向盤交到我們自己手中時,很多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迷茫與不知所措。
對此,請你不要擔心,這些迷茫的時刻給了我們停下腳步審視自我的機會。我們可以思考,現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是否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可供選擇?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過不追求“內卷”也能感受到幸福與滿足的時刻?接下來,我分享一些反“內卷”的小秘訣,幫助你找到專屬于自己的成長跑道。
為完成自己的“人生考卷”而奮斗
未來步入社會后,你將收到一份專屬于自己的人生考卷,這份考卷可能需要用幾十年的時間來作答。可以說,你在畢業前所作的所有努力,其實都是在為解答這份貫穿幾十年的人生考卷作準備。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你所經歷的所有考試,都可以視為模擬考試,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未來。所以,請你不要過分關注當前的成績與名次,也不必過于計較一時的得失,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重視在上學期間打下的基礎、培養的能力和素質,才能為未來的挑戰與機遇作好充分準備。
從失敗中汲取人生智慧
在成長道路上,我們或許會遭遇失敗。請不要擔心和害怕,有時候失敗其實是一種信號,它提醒我們在必要時應適時調整方向,而非盲目地“一條道走到黑”。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梅賜琪曾經談到,失敗具備三重功能:它能夠讓我們認清自身能力的邊界,引領我們領略勝負之外的廣闊風景,更有可能促使我們關注個體以外的宏大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失敗并不是一件壞事。我們需要將每一次挫敗都視為寶貴的學習契機,通過這些歷練,學會從失敗中汲取養分與智慧。
正確認識自己
你知道嗎?所謂的比較優勢,并非指在某項事務上超越所有人,而是指在個人所能勝任的事務中,發現自己在哪一項中能夠做得更為出色。在這個多元而豐富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價值與定位。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關鍵在于正確認識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價值觀以及能力所在。請你靜下心來思考:我是誰?我喜歡做什么?我擅長且適合從事什么?一時想不清也沒關系,你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在成長過程中尋找答案。
親愛的同學,人生的長河波瀾壯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坎坷與挑戰,你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會體會失敗的苦澀,會經歷得意的高光時刻,也會度過失意的低谷期。我希望向你傳遞這樣的訊息:讓“小草”安然成為“小草”,讓“大樹”挺拔成為“大樹”,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想過好一生,不一定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多的目標,而是要找到那條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幸運的是,當下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與多元的發展空間,為成長提供了許多可能。我們無須將自己局限于一條狹窄的通道,也無須被同一套標準所定義。我們各自的成就,絕不能僅僅以距離高分、名校的遠近來衡量,而是要看我們是否真正實現了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人生無須在每條“跑道”上都贏得勝利,也沒有絕對的成敗,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正面思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一切。愿你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始終保持一顆好奇的心,為熱愛而學習,讓生命以最舒展的姿態綻放,成為獨一無二、光彩奪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