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進步及教育數字化進程的迅速推進,教研領域出現了一批新的探索與實踐。在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人工智能技術已在多所中小學得以應用,有力推動了本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探索進程,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開辟了新路徑。在實踐模式層面,區教師培訓與教育研究中心研發了一套具有借鑒意義的三階四維教研模式(3S4I),該模式憑借數字化技術和產品,能夠準確對接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教研需求,并融合多維度的評價標準,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素養,進而促進了區域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數字化賦能教研模式優化
翠屏區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始終堅持以創新為驅動。早在2007年,便啟動了“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改革,并于2012年探索小組合作與嘗試教學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翠屏區涼水井實驗學校的“自導式創生課堂”、宜賓市第八中學的“三線四環”教學模式等,均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全國其他區域提供了有益參考。
如今,翠屏區結合數字化技術優化教研所打造的“3S4I”教研模式,力圖解決教師在傳統教學中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難以提供即時反饋的問題。其中,“三階”指的是關注教師課堂教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四維”指的是四維動態循環,包括教學設計、實施、評價和反思,利用數字技術與產品創新賦能教師教研效果。
在備課階段,我們依托希沃集體備課工具,幫助教師分析學生情況、研討教學設計。同時,教師可依托集體備課工具開展交流合作,以此實現經驗互通、資源共享。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智能反饋系統分析自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影響,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授課結束后,教師可借助該系統生成的課堂報告,復盤自己的課堂教學,為后續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依據。如一位歷史教師在課后反思時發現,在講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時,由于時間原因未能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不少學生在理解該事件時存在明顯的困難。在后續同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系統反饋調整了教學安排,增加了學生討論相應知識的時間,注重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四維動態循環,教師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能力。
“3S4I”教研模式助力教師發展
作為“希沃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示范區”,翠屏區在六大學區推廣試點學校,通過牽頭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區教師提升數字化教學、教研能力。數字化“3S4I”教研模式通過系統引導和模式創新,鼓勵教師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常態化地應用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不僅能夠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得到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同時,翠屏區教師培訓與教育研究中心還舉辦了多場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師提供了相應的學習機會。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循證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教師們通過專題講座、圓桌論壇和課例展示等環節,深入了解了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如何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積極嘗試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未來,翠屏區將繼續深化教育數字化轉型,以創新為引擎,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數字化教研機制,強化教師培訓與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選拔培養種子教師,發揮其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期的引領作用;探索數字化教學與教研新模式,運用AI、大數據實現精準教學;平衡傳統與數字化教學,實現優勢融合。我們將努力通過實踐為區域教育改革提供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