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23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幼兒園推進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方案》更加清晰地為我們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要求:“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建成‘時時、處處、人人’育人的學校全環境立德樹人體系,形成多方參與、聯動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學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主要任務,但育人是整個社會共同的責任使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無一不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協作配合。自2020年起,山東省濟南市文化東路小學著眼學校的文化背景、區位特色、課程優勢,將“紅色教育”作為立德樹人主基調,聯合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和平路社區建設紅色教育基地,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深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開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愛黨愛國教育,把學生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將“紅色”鋪設成師生的人生底色,開展了一系列有益有效的全環境立德樹人實踐探索。
基于學校文化,確定“紅色育人”方向
加強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用文化環境影響人。學校專門建設了校內紅色文化陣地,挖掘在革命斗爭時期和新時代建設時期的紅色精神背后的感人故事,并展示于教學樓的走廊、墻壁,讓紅色精神時時可見、處處可見,發揮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紅色文化成為學校立德樹人的主色調,讓紅色教育陣地成為學校立德樹人的主陣地。
開展底色教育課程研究,用紅色課程教育人。學校組織黨員教師深入挖掘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14種革命精神背后的感人故事,尋找故事中的原型人物,開展紅色故事閱讀學習、紅色歌謠撰寫傳唱、紅色詩篇配樂誦讀等活動,讓紅色教育貫穿于學校立德樹人全過程。
挖掘活動中的育人因素,用實踐活動帶動人。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組織紅色研學、紅色宣講、紅色尋訪等活動,走進社區、走進軍營,尋訪紅色老兵,參與志愿服務,傳承紅色基因,營造家庭、學校、社會立德樹人全環境。
聯合社區協同共建,用老兵榜樣感染人。和平路社區擁有一支20余人的“紅色老兵志愿隊”,學校聯合社區,組織學生走進老兵自建的紅色泥塑手工體驗區,親手塑造革命英雄塑像。在學校改擴建期間,這支志愿隊伍還義務承擔起了組織學生乘坐接駁車的安全護衛工作,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們做出榜樣與示范。
發揮“紅色育人”優勢,激發多方力量
依托學校特色,全力打造以“紅色”為主基調的立德樹人全環境。2022年,文化東路小學被確立為濟南市第二批紅色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學校以此為依托,打造紅色教育主陣地,深入挖掘文化育人功能、紅色教育實用功能。育人陣地每一層有不同的主題:一樓是思政講堂與紅色成果展示廳,擺放著學生們親手創作的紅色泥塑、剪紙、攝影、繪畫作品及百艘承載著童心童愿的紅色紙船;二樓是社區黨建活動基地,邀請社區大學名譽校長、黨建指導員、紅色宣講員等人成為客座教師,以黨建為紐帶、以陣地為依托,開展百年黨史微宣講、黨史學習教育黨課、愛心志愿崗護童行等活動;三樓聚焦家校社共育主題,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五育”并舉的原則,聘請家委會成員、社區志愿老兵到校講座,開展聯合主題黨日、黨課活動等;四樓展示了黨建引領下的團、隊活動,紅星筑夢伴成長,以紅養正樹品行;五樓是多功能宣傳陣地,包括黨建文化長廊、黨建品牌展示廳、黨員活動室、紅色英雄人物展廳,是社區黨課、學校師生宣講團的主陣地。
發揮“學區在社區、社區即學區”的優勢,建設全環境立德樹人新生態、大格局。為了打造家門口的良好育人環境,充分發揮家庭和社區的育人功能,學校聯合和平路社區共同建設紅色教育基地,開設了社區“初心影院”和 “紅色講堂”,還利用周邊的紅色資源成立了 “社區家長大學校”和“家校社工作坊”,以豐富的紅色內涵承載多元的教育資源,筑起社區與學校的紅色橋梁,讓社區站在一個新的角度講好家庭教育方法、做好家庭教育指導,發揮社區對家長和學生的引領作用,齊心協力共同育人。
發揚和平路社區紅色老兵志愿傳統,建設全面暢通的全環境立德樹人渠道。和平路社區“紅色老兵志愿隊”中有近10人曾任軍隊的司令、政委。老兵們退伍不褪色,志愿顯擔當,在關心下一代、協助學校育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經常在周末組織紅色教育宣講、體適能訓練、傳統文化誦讀,還在寒暑假里開展紅色研學、“紅色教育潤童心”夏令營熒幕課堂等活動。社區負責人和老兵志愿服務隊帶領孩子們在鮮活的故事中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培養愛黨愛國的樸素情感,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家風,與學校攜手探索全環境立德樹人的渠道與路徑。
聯合有紅色育人資源與有分享意愿的家長,探索家校社聯合高效育人模式和有效路徑。2023年5月,學校三年級(6)班家長袁宇曄到校分享了自己對于紅色教育的觀點和思考,同時提出要助力學校,共同為孩子們打好人生底色。學校教師和家長一起搜集資料、錄制視頻、剪輯錄像,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視頻公眾號這兩個宣傳平臺,聯合多家新聞媒體共同推出了“濟南市文化東路小學紅色教育系列宣講”,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好評。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加入這個團隊,學校視頻號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家校社聯合高效育人模式已初具規模,育人成效越來越受到社會認可。
制定“紅色育人”方案,引領學校工作發展
2024年:建好全環境立德樹人新陣地,開發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渠道。繼續推動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緊貼時代發展挖掘紅色精神,結合學校改擴建后的新樓文化建設,建成對學生有影響的紅色文化新陣地;繼續探索家校社聯合育人渠道,依托傳統節日、重大節點,與社區一起探索開發濟南市內可以利用、能夠開展紅色主題育人活動的新場所,將紅色精神滲透到主題活動中,開發更加廣闊的社會育人渠道;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等,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受,使紅色教育內容更加生動、互動性更強,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2025年:用好紅色教育故事,學好時代核心精神。加強紅色故事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將革命歷史中的感人事跡和寶貴經驗系統化地呈現給學生;將紅色故事融入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通過課堂教學、主題講座、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和學習;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如紅色故事大賽、紅色影視作品展播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形成長期聯動機制,營造全方位立德樹人大環境;組建紅色教育父母志愿隊,聯合“紅色老兵志愿隊”,通過講堂宣講、視頻推送、研學活動等形式,唱響紅色歌謠,弘揚紅色精神。
2026年:做好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文章,育好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形成邏輯清晰、分類合理、操作性強的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總結家校社聯合高效育人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在省內、國內領先的改革經驗,爭創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改革品牌;建立完善的家校社聯合育人評價體系,通過實施過程性評價,提升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參與度和配合度。
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紅色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文化東路小學將繼續走好“紅色育人路”,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