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包含著對文明與禮儀的重視。作為文化傳承與人才培育的關鍵場所,學校肩負著傳遞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有責任讓中華民族的禮儀之美得以廣泛傳播,讓文明之花競相綻放,有責任讓優良傳統代代相傳。通過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學生可以切實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禮儀素養,增強感恩意識,這對于塑造具有良好社會行為規范的新一代至關重要。
東莞市石碣實驗小學秉承“蒙以養正”的校訓,倡導“學正習正,敏而好學”的學風,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報效祖國理想信念、尊老愛幼傳統美德、文化傳承責任擔當、合作進取團隊精神、遵章守紀規則意識以及陽光健康身心素質的新時代“崇正少年”。學校根據小學生成長的階段性特點,開展“三禮”活動,即一年級入學禮、四年級十歲禮和六年級畢業禮,作為深化傳統文化教育、強化學生品德培養的關鍵舉措。經過長期實踐,“三禮”已成為學校德育的特色品牌活動。在“三禮”活動中,學生親身體驗并牢記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小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意識,養成講文明、懂禮儀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過程是學校逐步實現“習正教育”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入學禮:感知禮儀規范
入學禮是學校在9月開學之際,為剛進入校園的一年級新生精心策劃的開學典禮,旨在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開啟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新篇章,讓他們認識到小學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學習旅程正式開始。
給未來寫信,憧憬立正志。一年級新生滿懷對未來的憧憬與夢想踏入校園。這時教師承擔著喚起學生自我認知、激發其成長動力的任務。在教師的啟發和鼓勵下,一年級新生對探索未知的世界充滿熱情,經過認真思考和熱烈討論,寫下致未來自己的一封信,記錄夢想與期望,并為實現夢想設定具體的目標。
大手拉小手,走進仰正門。在優雅的古典音樂中,學校教職員工整齊列隊,以莊重的儀態歡迎新同學及其家長的到來。學生們身著漢服,精神煥發,與家長們手牽手,沿著鋪設的紅地毯緩緩步入“仰正門”。這一儀式標志著學生們正式踏上求學之路,也象征著他們即將開啟一段以“學正習正”為核心價值的成長旅程。
啟蒙知禮節,明德守規范。入學啟蒙禮作為學生小學階段的首次儀式教育,可以引導他們樹立禮儀意識,學習行為規范。具體包括8個環節:齊正衣冠,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正衣冠、整儀容,以整潔之態展現對未來的尊重與期待;朱砂開智,教師用朱砂在學生的額頭正中間點下紅痣,寓意學生開啟智慧之門,胸懷鴻鵠之志;擊鼓鳴志,學生伴隨激昂的鼓聲,勇敢表達個人理想,將志向深植心田,誓以行動報效祖國;開筆啟蒙,在書法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書寫“人”“正”二字,立志做正直之人;念感恩詞,學生齊聲表達對自然、父母和師長的感激之情,承諾付諸行動;孝親敬師,學生通過鞠躬行禮向父母和老師表達深切的敬意;存信誦詩,學生將寫給未來的信封存,接著誦讀詩歌《贈書》,寓意以書為友;校長寄語,校長用真摯的言辭勉勵學生成為尊師重道、知書達禮、懷揣夢想、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崇正少年”。
入學禮是一場莊嚴的儀式,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激勵著每位新生在新的起點上,揚帆起航,逐夢前行。通過莊重而溫馨的入學儀式,學生們可以更加自覺地遵守禮儀規范,初步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
十歲禮:感恩父親母親
成長儀式是“八禮四儀”之一,可以加深學生對禮儀重要性的認識,懂得感恩與分享。為了傳承這一中華優秀傳統,學校在每年4月專門為正值10歲的四年級學生細心籌備成長慶典。
我手寫我心,家書傳真情。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封手寫家書顯得尤為珍貴。為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加深兩代人的情感交流,共同繪制關于學生未來的美好藍圖,學校特別布置了兩項任務。一是“給我家寶貝的一封信”,邀請家長以書信為媒介,語重心長地與孩子對話,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二是“給我爸爸媽媽的一封信”,鼓勵學生們向父母表達感激之情,并制定10歲至12歲的小目標、12歲至15歲的中目標和15歲至18歲的大目標。
親子手牽手,步入養正門。在印有“崇正追夢,不忘初心”的背景板前,學生與家長合影留念,隨后手牽手,鄭重其事地邁進“養正門”。這標志著學生們從兒童階段正式進入了少年階段,將更加注重生活、學習及行為等各方面習慣的養成。
感恩父母愛,十歲新起點。10歲是學生成長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四年級學生的成長禮匯聚了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祝福。學生們以此為契機,勇敢地與父母面對面交流,這不僅能加深親子間的情感聯系,還能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將這份感恩之情轉化為學習上的動力,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和教師的期望與付出。十歲禮的環節設置豐富而感人:教師贈言,期望學生成為有擔當、有志向的崇正少年;校長致辭,勉勵學生們立大志、正心志,成為棟梁之材;學生們手捧《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把心里話說給父母,表達感激與愛意;全體學生朗誦《少年中國說》,展現新時代少年的蓬勃朝氣與遠大志向;“佩戴大紅領巾”的儀式,象征著學生們正式步入少年時代,開啟新的人生篇章;學生們向父母師長鞠躬行禮,是表達尊敬,更是對成長路上所受關愛的感恩;集體宣誓的環節,則展現了學生們面對未來挑戰的信心、誠心、孝心、熱心和忠心;最后,伴隨著生日歌的悠揚旋律,學生與家長、教師共同慶祝這一特殊時刻,讓成長的喜悅與溫馨定格。
畢業禮:珍藏師校情誼
每年7月上旬的畢業禮,是學校為即將完成小學學業的六年級學生悉心組織的系列活動,這是畢業生與母校的深情告別,也是學校對學生寄予殷切期望的特別環節。
種植莞香樹,寄托思念心。面對即將告別的校園與朝夕相處的老師,六年級的學生們滿懷不舍,自發組織捐獻零花錢,共同購買并在校道旁種下具有象征意義的莞香樹,來紀念這份情誼。一棵棵莞香樹是學生之間友誼與成長的見證,也是學生們對學校的情感寄托。
小學畢業禮,珍藏師校情。小學畢業禮,既是學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又是感恩與夢想啟航的莊重儀式。畢業典禮上,學生代表深情演講,感謝同窗、師長與母校;教師們則回顧六年來的點點滴滴,對學生寄予厚望,鼓勵他們勇敢追夢;校長的致辭滿懷期許,激勵學生樹立信心,勇攀高峰,不斷追求卓越;獻花環節將師生間的情感推向高潮。在活動最后,學校表彰優秀畢業生,樹立榜樣形象,發揮榜樣力量,激勵全體學生繼續砥礪前行,為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跨出揚正門,躍馬新征程。學校鼓號隊奏響激昂的樂曲,隊干部敬禮歡送畢業班學生。各班畢業生在夾道歡送中依次走過,大步跨出“揚正門”。這一刻定格了師生間的美好回憶,也開啟了學生們新的人生篇章。畢業禮結束代表學生們已經圓滿完成小學的學業,要繼續發揚小學期間積累的好習慣、好禮儀、好方法,腳踏實地,朝著理想更進一步。畢業禮之后,學生們將踏上新的學習征程,把對母校的感激與不舍深藏心底,化為激勵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東莞市石碣實驗小學的“三禮”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幫助學生形成禮儀規范和感恩意識,逐步強化美德觀念,進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這些品質和習慣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產生正面影響,讓他們學會感恩、明白禮儀,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時代崇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