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堅信,僅僅擁有美好的愿景與構想,而無實際的行動,難以真正驅動學校的發展。唯有付諸實踐、真抓實干,才能切實推動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本文將圍繞幾個方面展開論述,闡述實干精神在學校發展中的核心價值與關鍵作用。
思想上“想做”。想做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動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懷揣著推動教育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強烈意識。“以師生為本”應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只有當心中時刻裝著師生,眼中才能看到清晰的教育目標,腳下才能邁出堅定的步伐。學校教育管理者真正樹立這樣的意識時,便會自覺地將其轉化為積極的行動,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后勤人員則會為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而兢兢業業。而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更愿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全力以赴。這種思想上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共識,將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學校不斷向前發展。同時,在思想上想做還要求教育者具有長遠的眼光、廣闊的視野,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短期成果,應思考如何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及思考如何打造學校的特色文化品牌。需要強調的是,想做出些成就意味著要有創新精神,而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只有在思想上不斷追求卓越,才能在行動上不斷創造佳績,為學校發展注入活力。
思路上“善做”。善做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打開工作局面的關鍵在于善做,這要求我們善于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首先,我們要做到冷靜深入地挖掘問題核心,而后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次,要善于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教育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和借鑒這些寶貴財富,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地運用和轉化,如此才能真正為我所用。最后,學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我們要善于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學校的整體發展。
作風上“敢做”。敢做是一種擔當,更是一種責任。教育改革推進到今天,容易的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去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以擔當的精神和勇氣,為學校的向陽發展而努力。首先,這要求我們敢于突破舊有體制機制的束縛,挑戰其中不合理的因素,推動制度創新和機制改革。其次,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失敗和挫折,我們要勇于承擔失敗的后果,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路和行動。最后,我們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始終保持對學校發展的信心和熱情。
目標上“勇做”。勇做是一種堅定的態度,更是一種果敢的行動。明確的目標能指引學校的持續發展,并賦予其強大動力,我們務必緊緊咬定目標,將目標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以“兩比一促”作為有力引領,積極努力構建“五個校園”,即平安校園、衛生校園、規范校園、文化校園、質量校園,促使學校在各個方面都能取得長足發展。在靠近目標的進程中,我們絕不能好高騖遠、盲目追求速成,而要緊密依據學校的實際狀況,確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行動計劃。與此同時,要高度注重教育細節,從每一件細微之事做起、每一個環節抓起,力求各項工作都能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
總之,空談無益于學校發展,唯有實干才能帶來實質性的進步。教育工作者應共同繪制學校輝煌燦爛的未來圖景,更應以實干精神使美好的藍圖得以落地,通過實際行動為學校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