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一體化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它將教授、學習和評價三個環節緊密地聯結為一個整體,能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師生互動進一步增強,也能更加貼近學生當前的學習實際,使課堂評價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落實“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優良的學習體驗。就當下而言,教師在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時仍面臨諸多挑戰。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和實踐,筆者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應用提出如下優化策略。
明確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在于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并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擬定有助于學生內化所學知識、構建知識框架體系的教學目標,并據此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教師應圍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這一教學目標來組織和構建教學活動,并引導學生加深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注重個性化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另外,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學活動應具備明確的量化評定特征,這樣教師才能在運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過程中,更加精準地優化教學實踐。
以評促學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運用具有更明確的目標導向。該模式較為強調評價環節的重要性,教師可依據教學評價結果靈活調整教學節奏。因此,教師可從以評促學的視角出發,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與優化,促進學生理解、鞏固學習內容。具體而言,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習進度,據此擬定與學情、課程教學內容及主題緊密貼合的評價標準,實現對學生學習的精準評價。在評價方式上,教師可綜合運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提升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以更好地據此指導學生學習。在收集與整理評價階段,教師應著重關注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觀察評價結果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相符,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便后續擬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譬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五年級下冊《將相和》這篇文章時,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促使他們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與探討,教師可嘗試設計開放性問題:“在這篇文章中,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么?”隨后,鼓勵學生展開討論,并對彼此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教師通過觀察討論的過程,便能洞察學生的觀點與思路,而后給予針對性的反饋與指導。
創新課程設計
在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課程設計思路,轉而采用更加多元且富有創意的教學形式。例如,充分利用在線教育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從而加強教與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嘗試運用翻轉課堂模式,變革傳統的教與學的順序,通過師生角色的互換,促進教與學的深度融合;鼓勵學生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與反饋,以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期待與興趣偏好,從而為后續的教學設計注入更多創新元素。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運用打破了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傳統框架,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學生也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增強綜合素養。筆者將進行更多關于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實踐探索,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向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不斷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