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147年,柏柏爾人推翻穆拉比特王國,建立穆瓦希德王國(公元1147年—1269年),西班牙語稱其為“阿爾摩哈德王國”。穆瓦希德王國的統治疆域,包括伊比利亞半島南部(今葡萄牙南部和西班牙南部)以及非洲西北部(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突尼斯、利比亞等地)。穆瓦希德王國發行和使用的銀幣是狄爾汗,金幣是多烏拉。
穆瓦希德
穆瓦希德王國是摩洛哥柏柏爾人和西班牙柏柏爾
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摩洛哥的神學家伊本·圖邁爾特(公元1078年—1130年)主張維護伊斯蘭教的基本信條,其門徒稱“穆瓦希德”,意思是“信仰唯一神的人”。伊本·圖邁爾特是柏柏爾人,自稱“馬赫迪”(救世主),降生的使命便是前來推翻穆拉比特王國。他宣揚以古蘭經和圣訓為根據的原始伊斯蘭教,堅持一神觀念,反對穆拉比特王國的神人同一說和多神論。伊斯蘭教一般都使用阿拉伯語,他卻使用柏柏爾語傳教,因此獲得了當地柏柏爾人的廣泛支持。公元1121 年,伊本·圖邁爾特舉兵起義,宣布開啟推翻穆拉比特王國的圣戰。
公元1128年,伊本·圖邁爾特去世。公元1147 年,他的繼承人阿卜杜勒·穆明率領軍隊攻占馬拉喀什城(Marrakech),推翻了穆拉比特王國的統治,建立了穆瓦希德王國。馬拉喀什的意思是“神的故鄉”,位于摩洛哥西南部。
經過多年的擴張戰爭,穆瓦希德王國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包括西班牙南部和整個北非(從大西洋到的黎波里塔尼亞)地區。阿卜杜勒·穆明把穆瓦希德王國分為幾個總督管轄區,自立為統轄整個王國的哈里發。
公元1269年,柏柏爾人巴尼·馬林率領部落人馬攻占馬拉喀什,建立了馬林王國,穆瓦希德王國就此滅亡。
狄爾汗幣
狄爾汗(d i r h a m)是古阿拉伯語對古希臘貨幣——德拉克馬的稱謂。
公元前330年,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攻滅波斯帝國,在西亞地區建立了4.24克的德拉克馬銀幣制度。亞歷山大的部將塞琉古在西亞建立了塞琉古王國。此后,帕提亞王國從塞琉古王國中獨立出來。從塞琉古王國至帕提亞王國,亞歷山大的德拉克馬銀幣制度一直在西亞地區長期沿用。
公元224年,薩珊王國取代帕提亞王國。薩珊王國使用中古波斯語,將德拉克馬稱作:“迪拉姆” (direm)。
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取代薩珊王國。阿拉伯帝國的官方語言是古阿拉伯語。德拉克馬的名稱便從中古波斯語“迪拉姆”轉為古阿拉伯語“狄爾汗”。阿拉伯帝國制造狄爾汗銀幣不再采用亞歷山大德拉克馬的4.24 克理論重量,而是采用阿拉伯重量制度下的1/10阿拉伯盎司。
阿拉伯磅重量350克。據說,阿拉伯磅是在羅馬磅的基礎上建立的,將1羅馬磅分成14份,加上1份作為稅款,就得出1阿拉伯磅的重量:327克÷14×(14+1)。
1阿拉伯磅等于1 2阿拉伯盎司。1阿拉伯盎司白銀制造10枚狄爾汗銀幣,每枚狄爾汗銀幣的重量便是2.92克(350克÷12÷10)。
位于伊比利亞半島的后倭馬亞王朝,屬于阿拉伯國家,其銀幣也被稱作“狄爾汗”,但其理論重量卻沒有采用1/10阿拉伯盎司的標準,而是采用1/120羅馬磅(2.72克)的標準。
穆拉比特王國時期(公元1061年—1147年),狄爾汗銀幣的實際平均重量發生了大幅度的下降,從2.72 克下降至2克左右。
延續穆拉比特王國狄爾汗銀幣重量下降的趨勢,穆瓦希德王國狄爾汗銀幣的實際平均重量繼續下降至1.54克,其形狀采用方形。
穆瓦希德王國狄爾汗銀幣的幣文,多是贊美阿拉、贊美馬赫迪。阿拉是真主。“馬赫迪”(Mahdi)是救世主,在這里指的是穆瓦希德王國的開國國王阿卜杜勒·穆明。
穆瓦希德王國狄爾汗銀幣的理論重量與英格蘭金衡本尼威特(金衡便士量,1.55克,即24金衡小麥格令)的重量非常接近。
格令(grain)一般指金衡小麥格令,是英格蘭1顆小麥的重量,即0.0648克。15.43格令等于1克。格令重量制度在英國自公元12世紀開始使用至現代。1金衡磅重量373克,等于12金衡盎司;1金衡盎司重量31.08 克,等于20金衡本尼威特;1金衡本尼威特重量1.55 克,等于24金衡小麥格令。
穆瓦希德王國的狄爾汗銀幣理論重量1.54克,與英格蘭的金衡本尼威特重量1.55克非常接近。顯然,英格蘭重量制度及貨幣制度與中世紀伊斯蘭西班牙重量制度及貨幣制度的接軌,在金衡本尼威特與狄爾汗之間獲得了實現。
多烏拉幣
穆瓦希德王國的金幣制度是在穆拉比特王國金幣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的。穆拉比特王國(公元1061年— 1147年)發行和使用的第納爾金幣,則是繼承后倭馬亞王朝(公元756年—1031年)的第納爾金幣制度。
后倭馬亞王朝的第納爾金幣,理論重量1/84羅馬磅,即3.89克,基督教民眾將其稱作“曼庫索”。后倭馬亞王朝后期(科爾多瓦哈里發王國時期),第納爾金幣的實際平均重量發生了大幅度的下降。公元1027年,科爾多瓦哈里發王國轄內的第納爾金幣實際平均重量下降至2.70克,后來又下降至1.90克。
穆拉比特王國時期,繼續使用第納爾金幣,基督教民眾將其稱作“穆拉比特幣”,或者“馬拉維迪幣”。
穆瓦希德王國建立初期,4種貨幣在歐洲和地中海的國際貿易中最受歡迎。其中3種是金幣:拜占庭索利多、阿拉伯第納爾和西班牙馬拉維迪。另外1種是銀幣,即英格蘭埃斯特令(esterling),英語是“斯特令”(sterling),意思是“東方人”,指來自東方、出入倫敦貨幣大廈的漢薩人或荷蘭人。
穆瓦希德王國時期,鑒于第納爾金幣的實際平均重量已經大幅度下降,穆瓦希德王國將其理論重量下調至1/140羅馬磅,即2.34克,實際平均重量為2.32 克。由于第納爾金幣重量的大幅度下降,就出現了對于大額金幣的需求。于是,穆瓦希德王國在發行第納爾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兩倍于第納爾金幣價值的金幣,名為“多烏拉”(dobla)。多烏拉這個詞的意思是兩倍,理論重量1/70羅馬磅,即4.67克,實際平均重量4.60克。
多烏拉金幣圖紋外圓內方,即圓形錢幣內有方形圖案,幣文筆法多曲線,識別較困難,正面幣文方框內是信仰告白和先知使命,方框外是祈禱詞和祝福詞;背面幣文4行,依次為:祈禱詞、信仰告白、先知使命、隱喻馬赫迪。
公元1130年,阿卜杜勒·穆明繼位后,便開始制造多烏拉金幣。多烏拉金幣是中世紀伊斯蘭西班牙的主要貨幣,與之并行的便是狄爾汗銀幣。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