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有效培養縣域農村新教師,縣域教研部門可立足“研訓一體化”,構建有助于提升縣域教師專業成長的教研體系,實施崗前培訓、崗位培訓、跟蹤培訓,全學科、分學段、分區域進行教師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提高縣域農村新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關鍵詞:“研訓一體化”;縣域農村;新教師專業成長
新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能為教師隊伍注入新的活力,但是新教師具有其特殊性,他們處于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入職初期的職業體驗對新教師的職業生涯將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農村新教師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因此,提升農村新教師專業成長迫在眉睫。北票市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進修學校”)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縣域教育發展新階段、新目標,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農村新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提高縣域新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使其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崗位工作,進修學校堅持“不培訓,不上崗;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化水平較高的農村教師隊伍,走出了一條“構建‘研訓一體化’教師培訓體系,促進縣域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子,為建設教育強縣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一、立足崗前培訓,強化師德師風
(一)遵守職業道德,強化師德師風
師德師風是教師精神面貌、深厚內涵的體現,它對農村新入職教師來說尤為重要。進修學校強化并促進農村新教師履行職責,使其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質農村教師團隊。每年農村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時,進修學校首先對其集中進行師德師風培訓,從端正價值觀、增強敬業意識和責任意識展開集中培訓,引導農村新教師明確職業發展方向。
(二)把握研究方向,提升專業能力
崗前培訓是一種重要的職業準備階段。北票市教育局選擇優秀的名校長和教師,引導他們從課例入手,將理論聯系實際,把握教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讓農村新教師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通過崗前培訓,農村新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職責,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二、落實崗位培訓,促進農村新教師成長
(一)師徒結對,薪火相傳
為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農村新教師的專業成長,進修學校開展“青藍工程”“薪火計劃”,各農村學校每年在新入職教師入校一個月內舉行教師“師徒結對青藍工程”活動,骨干教師為帶教者,農村新教師為被帶者,雙方雙向選擇,結成師徒對子。在每一次觀摩、學練活動后,教與學雙方要認真評析活動過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力求使農村新教師正確理解教學意圖,提升其專業能力。
(二)名師同行,篤行致遠
在實踐中,名優教師充分發揮榜樣示范與輻射引領作用,筑基理論,開展傳幫帶研討活動,帶動農村新教師業務素質提高,實現教學相長,激勵農村新教師快速成長;進修學校啟動“名師工程”,積極創設條件,在外出學習的機會上向農村新教師傾斜,加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隊伍的培養步伐,促進農村新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實施跟崗培訓,實現質的飛躍
(一)在模仿學習中鼓勵創新
模仿學習是幫助農村新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途徑之一。跟蹤培養、示范模仿是指導教師以外力幫助農村新老師積累帶班經驗、促其成長的有效方法;而為農村新教師創造寬松的發展空間,給予他們嘗試體驗的機會,則有利于其在繼承模仿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實踐,使其教學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二)在循序漸進中助力成長
農村新教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縣域教研部門應根據每一位農村新教師的能力水平,把指導重點分配到不同階段。例如,開學第一周,引導農村新教師熟悉學校的一日生活作息時間;開學第一個月,引導農村新教師學習每個教學環節的組織方法,安排合理的一日常規工作;隨后幾個月,引導農村新教師嘗試各科教學的常規組織方法,積累總結教學經驗;最后鼓勵農村新教師結合自身特長,張揚個性,創新探索。在教研部門循序漸進的指導中,農村新教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與水平。
四、拓展提升渠道,激發專業發展動力
(一)建立校際交流平臺,實現城鄉均衡發展
北票市開展分學段“聯盟校”交流活動,定期、定點組織農村新教師教學觀摩、研討活動。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城鄉聯動”等方式,為農村新教師提供了彰顯個性的機會。不同知識層次的農村新教師互相聽課、觀摩、切磋,形成了談業務、比技能、傳經驗、學專業的良好風氣。北票市還建立了校際交流平臺,逐步實現了城鄉均衡發展,激發了農村新教師的發展愿望,為其專業發展指明了航向、規劃了航道。
(二)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建立研討交流平臺
進修學校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等手段,引導農村新教師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如利用多媒體智能軟件、希沃白板創設情景,利用人機間的交互,使學生重新構建認知結構,發展聯想思維,激發教師研究動力。北票市形成了市、縣、校、班四級網絡體系,通過網絡信息互動、“主題活動”分享等形式,讓更多的農村新教師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
(三)借助課題研究,強化教師科研意識
開展課題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通過課題研究,農村新教師能結合新課程中的主題教育教學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首先,教研部門可以引導農村新教師開展草根式研究,并適時向應用型研究邁進,進而做有科學理論基礎的、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科學研究,使其在課題研究中實現自我突破、自我飛躍。
五、落實研訓一體,實現融合與特色發展
(一)實施農村新教師研修制
進修學校引導農村新教師以研究問題的方式實施上崗進修培訓。首先,由老教師組成一個智囊團,分別負責指導農村新教師的教學工作。農村新教師在多位老教師的指導下,研究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以及學習班級管理、道德指導和保健指導等。通過這種方式,老教師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新教師能獲得更加全面的指導。例如,為指導農村新教師管理班級,進修學校專門安排三位老教師制定一系列指導方案,建立班級模擬聊天室,制定班級應急預案,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通過上述多層面的指導,農村新教師縮短了成長周期。
(二)建設“五個一”工程
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創新的過程。進修學校組織開展以“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學討論會,引導農村新教師反思教學情況,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同時,進修學校對農村新教師提出“五個一”要求,即每周寫一篇教學后記、每周聽一節課、每月上交一篇教學反思、每學期上一節校級公開課、每學年撰寫一篇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督促農村新教師養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
(三)開展有效課堂觀摩
進修學校組織開展縣域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以教學實例為載體,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引領作用。例如,開展有效的課堂觀摩課,讓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授課,從而達到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示范作用。要求農村新教師人人都上研究課,人人參與互動,使其研究、探索出學科教學的新模式。組織農村新教師研討教學案例,以“地理課堂教學策略與研究”專題為例,構建學年組層面上的教學研究組織形式,以“專題—備課—一度教學—重構教案—二度教學—群議—提煉”為基本流程,圍繞專題“教師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改變評價體系,合理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等層面進行研究,引導農村新教師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研究計劃。通過“研訓一體化”的實施,農村新教師優化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了專業化的發展,進而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四)開展教學擂臺比武
在每學期一次的教學公開周活動期間,進修學校要求農村新教師認真做好“三課”展示活動。“三課”即新教師的匯報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科研活動的研討課。通過各類公開課,農村新教師分析教師的優、缺點,實現專業水平的提高。
抓好新教師匯報課。首先是磨課,教研組推選一名農村新教師作為主要人員說課、上課,其他同年段教師一起備課、聽課、評課,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使磨課教師在活動中通過互助提升專業化成長。其次是同課異構,發揮農村新教師的創造性,使其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進修學校在中小學學科教研方面走出了一條教研、科研、培訓融為一體的農村新教師專業成長特色之路。
自實施“研訓一體化”以來,北票市農村新教師成長的步伐越來越快。進修學校加強“研訓一體化”,完善農村新教師成長機制管理,將農村新教師的研究工作與研究型教師的培訓工作有機整合,讓研究與培訓的過程相互轉化,將研究過程中的最新發現與成果及時推廣,使之成為農村新教師培訓的新內容,增強了培訓工作的實效性,提高了農村新教師的研究水平。
參考文獻:
[1]任巧嬌.中小學新教師入職期所遇的困難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徐莉莉.農村新教師城鄉一體化培養路徑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8).
[3]許甜.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支持系統的存在問題及完善對策:基于C市26222份問卷和18人訪談的分析[J].教育探索,2024(10).
[4]許佳賓,王亞文,李維.農村教師激勵的價值向度、現實障礙與優化思路[J].中小學校長,2024(9).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