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酸村,煙火有聲。美食紀錄片《小酸村》通過酸筍、酸梅、酸醋、臭酸等八種食物,以酸味為引,講述豐盈充沛的鄉村情愫美食故事。酸,是口舌生津,酸,是心思婉轉。一道道酸味美食和一座座美麗村落,帶來美食背后的動人故事與質樸情感。一集一村落,一飯一世界。
在味覺的世界里,有一種味道,它既能喚醒沉睡的味蕾,又能激發深藏的食欲,那就是——酸。這一獨特的味覺體驗,如同生活中的小確幸,總能在不經意間給予我們驚喜與滿足。《小酸村》借助一個“酸”字,連綴起東西南北各個省份中的特色村落,有廣西大兆村的酸筍,有貴州陽地村的臭酸豆腐,還有云南松鶴村的酸梅,這些村落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各異,但對酸的精準把控和由衷喜愛卻是異曲同工。此外,人性中的溫暖與純粹也在這些鄉村中熠熠生輝。

與重點描畫美食本身的美食紀錄片不同,《小酸村》別出心裁地將鏡頭一偏,對準質樸村民們的百態人生,甚至更多時候美食是作為生活的陪襯出現。本片通過美食這一載體,展現了村民們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每一道菜都承載著他們的情感與記憶,每一次聚餐都見證著他們之間的親情與友情。在這里,美食不再是單純的味蕾享受,而是成為連接人與人情感的橋梁。
本片既有流暢自然的講解介紹美食的制作過程,又有富有視覺沖擊力的美食特寫,色香味俱全,讓屏幕這頭的觀眾忍不住垂涎三尺。同時,作為一部人文紀錄片,《小酸村》同樣亮點頗多,電影畫面般的質感,每一幀都可截作壁紙,又有極具故事感的人聲、臺詞考究的旁白,還有落到實處的平淡又溫暖的現實生活。
《小酸村》展示了小酸村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他們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傳統工藝,創造出令人垂涎的酸味美食。紀錄片中,村民們會在清晨時分,到山間采摘野生食材,這些食材經過他們的巧手,變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除了酸味美食,紀錄片還展現了小酸村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觀眾們可以看到蜿蜒的溪流、翠綠的竹林和忙碌的田野,這些自然元素共同構成了小酸村獨特的生態環境。而村民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的品質,更是讓人感受到了這個村莊的溫暖和魅力。
東北酸菜是東北地區的一種家常特色食物。采用大白菜腌制而成,極具東北地方特色。酸菜,古稱菹,《周禮》中就有其名。北魏的《齊民要術》,詳細介紹了白菜等原料腌漬酸菜的多種方法。
酸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蔬菜的營養成分,富含維生素C、氨基酸、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由于酸菜采用的是乳酸菌優勢菌群的儲存方法,所以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有資料表明乳酸菌是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有保持胃腸道正常生理功能之功效。


東北酸菜的原料,就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大白菜。腌酸菜時,首先要挑好白菜,然后摘去殘根爛葉、大葉黃葉,在太陽底下曬幾天,用清水洗凈后,再一棵棵、一層層地在大缸里擺放整齊,菜頂壓一個大石頭后,加入生水或者涼白開浸腌起來,密封存放,在寒冷的環境中讓菜慢慢緊縮、發酵,三十天以后便大功告成。
酸筍是廣西的傳統調味佳品,菜肴中加入少量的酸筍,其味濃郁綿長。在當地城鄉多數家庭都備有酸筍缸。酸筍可單獨吃,也可和其他魚肉、蔬菜一起煮著吃,其味鮮美,凡食者無不稱道。酸筍如今在南方較為常見,其中又以廣西為甚。八桂之地的一些地方風味小吃,都少不了酸筍的陪襯,如南寧的老友面、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米粉、侗族風味酸辣湯等等。


腌酸筍季節在春季,當竹子出筍后,長出約30公分高時,便可連根砍下,剝去筍殼,切成塊或筍絲、筍片,放于陶罐中,清水過面,撒上適量食鹽,置于陰涼處一個月左右,酸味即出,便可食用。
在貴州省榕江縣、從江縣、黎平縣、荔波縣一帶的侗族、苗族,有一種獨特的美食,即用生鮮肉腌制酸肉,其味道鮮美獨特,香氣宜人,清爽上口,食之不膩,增進食欲,成為家家戶戶和酒家、飯店、招待所常備待客的最佳地方民族風味菜。

酸肉的食材一般為豬肉,腌制出來的酸豬肉色澤鮮明,皮呈黃色,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紅色;每片肉上略帶幾粒米或花椒顆粒,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鮮,酸得適中,香氣四溢,清爽上口,無油膩感。若在吃食時,再將酸肉撒上一些干辣粉,其味具有麻辣并略帶酸味,味道更佳。
苞谷酸,也稱為苞谷酸辣子,是產自湘西的一道特色小吃。制作前需挑選飽滿的玉米粒,磨成粉,再將本地紅辣椒切碎,將玉米粉和切碎的辣椒加適量的水,充分攪拌均勻、舂細,再放入壇子密封,靜置半月自然發酵就可。做好的苞谷酸呈橙紅色,色澤誘人,讓人食欲滿滿。苞谷酸炒起來也特別簡單方便:油燒熱,倒入苞谷酸,均勻翻炒,炒至完全散開變熟,加入少量鹽即可出鍋。苞谷酸,吃起來酸酸辣辣的,唇齒間帶著一股天然的香味,拌著米飯,好吃又開胃,讓人大呼過癮。

酸豆,別名羅望子、酸角、酸梅,是豆科酸豆屬的常綠喬木。酸豆原產于非洲科摩羅、馬達加斯加地區,全世界熱帶均有栽培。中國的臺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較為常見。酸豆的果實被稱為“酸角”,果肉酸甜可食,也可作為制作蜜餞、泡菜、果醬、糕點等的原料,果汁可做成清涼飲料,種仁可用于榨取食用油。果實入藥,有清熱解暑,治食欲不振、便秘等功效。
《小酸村》不僅記錄了全國各地獨特的酸食文化,還深入探討了酸味在“小酸村”人生活中的意義,以及它如何影響著他們的社交和傳統。觀眾將跟隨鏡頭,體驗各類酸味菜肴的制作過程,了解酸味在當地人情感和記憶中的地位。


通過《小酸村》,觀眾們不僅能夠品嘗到地道的酸味美食,還能夠深入了解“小酸村”們的文化、歷史和人文情懷。此外,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這部紀錄片通過展現“小酸村”的獨特魅力,激發了人們對鄉村文化的興趣和關注,也引發了人們對如何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的思考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