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偉(1983— ),女,漢族,遼寧蓋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防裝備管理、裝備革新研發、應用。
摘要:本文探討了森林消防隊伍裝備實力統計工作的現狀及重要性。裝備實力統計是對裝備數量、質量、分布及使用狀態的全面審查與評估,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裝備管理效能,推動裝備更新換代,為日常任務執行提供堅實保障。本文指出了當前裝備統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措施,包括完善統計流程、加強系統數據維護和裝備管理等,以不斷提升森林消防隊伍裝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關鍵詞:裝備統計;提升;森林消防;精細化管理
一、裝備實力統計的目的和意義
裝備實力統計是一種對裝備數量和質量進行全面審查和評估的活動。裝備實力統計旨在全面、準確地掌握裝備類別與名稱、數量統計、性能質量、分布情況以及使用狀態等信息,為隊伍裝備管理、戰備訓練提供保障支撐,為各級準確研判作戰能力、裝備整體建設規劃、裝備信息化建設提供決策依據,為隊伍有效履行職能使命提供裝備保障。具體來說,裝備實力統計的目的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裝備狀況
通過統計審查,可以詳細了解現有裝備的數量、質量、性能、分布和使用情況,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依據。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確保裝備的充分利用,還為決策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裝備管理方面,準確的統計數據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提高裝備使用效益。裝備狀況的掌握對于裝備更新和維護至關重要。統計結果可以為未來的裝備采購和更新提供參考,確保及時淘汰老舊裝備,并引入新型、先進的裝備,保持裝備技術的先進性和適用性。這一系列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森林消防等專業救援隊伍的任務執行提供了堅實的裝備保障。
(二)優化資源配置
統計審查能夠提供全面的裝備信息,包括裝備的數量、分布、使用頻率和性能等,這些信息為各級管理者在資源調配和分配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通過了解各類裝備的具體情況,可以將閑置裝備調配到需要的部門或任務中,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從而提高裝備的使用效率。在實踐中,裝備的合理調配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各類任務的需求。面對不同的任務,裝備的需求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將科學的統計和審查結果與任務的性質、難度、時效性等因素相結合,靈活調整和調配裝備資源,確保每一件裝備都能夠發揮最大作用[1]。這種科學化的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裝備的利用率,還能夠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此外,優化資源配置還可以避免裝備的重復購置和浪費。例如,通過對現有裝備的全面盤點,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哪些裝備可以繼續使用、哪些需要更新或淘汰,防止盲目購買不必要的裝備。
(三)提高管理效能
通過統計審查,可以發現裝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裝備管理是一個復雜、多層次的過程,涉及裝備的購置、分配、使用、維護、報廢等多個環節。由于裝備種類繁多,管理流程復雜,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易出現數據不一致、檔案不完整、裝備流向不清等問題。通過詳細的統計審查,能夠全面、準確地審視這些環節中的薄弱點,找出潛在的管理漏洞,促使各單位及時整改。在裝備管理中,統計審查的結果可以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2]。通過裝備審查,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每一件裝備的使用狀態、技術性能以及維護保養記錄,確保裝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這一過程不僅能夠發現長期未被合理利用的裝備或超負荷運轉的裝備,還能指出管理中流程冗長或責任不清的問題,促使裝備管理更加高效。通過這樣的持續改進,裝備管理效能得以不斷提升,為日常任務執行和應急響應提供更加堅實的裝備保障。
(四)促進裝備更新
統計審查結果可以為裝備更新換代提供依據,推動老舊裝備的淘汰和新型裝備的引進,保持裝備技術的先進性和適用性。裝備更新是保持作戰能力和執行任務有效性的關鍵措施之一,隨著任務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裝備的性能和適用性需要不斷優化和提升。統計審查能夠提供準確的裝備使用情況和性能評估,為裝備的更新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統計審查的結果能夠幫助管理者清楚地了解哪些裝備已經達到使用年限,性能開始下降,維護成本將逐步上升,為管理者淘汰這些老舊裝備提供決策依據[3]。同時,通過分析現有裝備的使用頻率和任務適應性,管理者可以判斷哪些裝備已經不再滿足當前任務需求,需要進行技術更新或引進更加先進的裝備。這樣的科學評估避免了盲目更新和不必要的采購,確保每一次裝備的更換都是基于實際需求。在裝備更新的過程中,統計審查還能夠推動新型裝備的引進與推廣[4]。新裝備的引進不僅可以提升整體任務執行能力,還能夠為應對新的災害和突發事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五)加強裝備保障
統計審查還有助于加強裝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確保裝備始終處于良好的戰備狀態,提高裝備性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過定期的審查,管理者能夠清晰掌握每件裝備的使用頻率、性能狀況以及維修保養的執行情況,從而確保裝備處于最佳狀態。裝備的維護和保養對于保障其長期使用至關重要,統計審查為這些工作提供了詳細依據,明確了哪些裝備需要重點維護、哪些裝備需要進行及時檢修。審查過程中能夠發現設備的潛在問題和隱患,避免裝備因長時間未維護而出現故障甚至損壞。通過分析裝備使用情況,可以有效安排維護周期,合理規劃保養和修理工作,確保設備的運轉狀態穩定可靠。基于統計數據的支撐,裝備的保養和維護工作才能更加精細化,減少因設備維護不當造成的損耗,從而延長裝備的使用壽命,保持其高效的戰斗力和功能。裝備保障還涉及備件儲備和日常保養管理,統計審查幫助管理者明確所需的備件數量和品類,確保后勤保障的及時性和充足性,防止出現因備件不足而影響裝備正常使用的情況[5]。審查為裝備保障工作提供了全面的視角,使得裝備的維護、保養、管理等環節緊密銜接,提升了裝備管理效能,確保裝備能夠隨時投入使用,性能穩定、安全可靠。
二、當前裝備實力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裝備統計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檢查情況來看,有的單位雖然制定了實力統計方案,但實際中未按要求自下而上地進行細致統計,有的管理者認為統計只是數據的簡單加減,由分管裝備的人員進行操作即可,造成支隊和大中隊數據不一致,導致裝備實力數據不可信,無法為了解本級裝備數據提供依據。
(二)基礎實力數據信息不準確
基礎實力數據主要包括上一年實力統計后形成的數據、上一年統計結束后新增裝備器材的數據、上一年統計結束后退役報廢裝備器材的數量、上一年統計結束后調配裝備器材數據及變更裝備器材的檔案資料等。如果以上任何一項內容出現錯漏,都會對實力數據統計帶來賬物不符、賬賬不符的情況。從近幾年裝備管理來看,統計不精細、不精準的情況較為突出,一線指戰員不能做到裝備管理“一口清”,從而給裝備管理者掌握基層裝備數據帶來很大困難。
(三)單位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總隊三類、四類支隊保障科人員編制較少,每個干部都身兼數職,不能將全部精力投入裝備建設管理中,造成裝備日常統計出現疏漏或補記錄的情況,裝備統計缺乏及時性,裝備檔案的建立滯后。從各級組織的裝備統計來看,各級裝備管理員對裝備檔案信息掌握不準確,裝備流向掌握不清,裝備使用情況不明的情況較為突出。此外,各支隊在裝備管理的業務水平上參差不齊,尤其是裝備管理人員對系統化、信息化管理的掌握程度不足,從而給日常的裝備統計和戰備狀態評估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三、裝備實力統計工作流程
從操作層面,裝備實力統計工作流程分為統計審核開始前、統計實施中、統計結束后三個階段。
(一)統計開始前
首先,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明確審核的標準和流程,確定審核的目標、范圍、時間、人員和審核方法等,如總隊匯總各支隊及總隊直管大隊數據,支隊匯總本級所屬大中隊數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確保審核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其次,需要收集和整理資料。一是任務裝備所有的技術性能資料、任務使用頻次和維護保養記錄;二是較上一年實力會審后所有增加的裝備,區分上級配發、本級自購、地方贈送三類不同來源,統計裝備具體數量、性能參數指標、生產廠家、裝備單價以及購置合同和贈送手續等信息;三是裝備達到使用壽命年限、準備退役的相關資料,并記錄計劃退役數額;四是所有上級批復的戰損裝備,包括戰損數量、原因、佐證資料、上級批復等;五是按照裝備編配標準,核算每件、每類裝備的編配數,及時掌握裝備超缺數,為編制年度預算和裝備采購計劃提供依據;六是對橫向調配、本級內部調配的裝備資料以及需要體現在裝備實力數據中的其他情況進行梳理[6]。
(二)統計實施中
建議各單位指定專人負責裝備實力統計工作,在實力統計前集中組織骨干力量開展業務培訓,通過傳幫帶,使人員熟悉相關制度規定,提高會審效率。首先,做好系統數據維護。森林消防裝備管理系統從2021年8月份開始運行,通過系統可以查看裝備的基礎信息、保養維護以及調配、戰損、退役等情況,可以通過系統直觀了解各單位每一種裝備的使用、管理情況。2023年,森林消防總隊運用裝備系統,完成了所屬單位裝備(器材)的審核和資料完善,并通過系統上報國家消防救援局。2024年,各級單位以新增裝備的購置合同、調撥手續和戰損處置裝備資料等為依據,更新完善了系統信息數據[7]。其次,做好實力表數據維護。為了更直觀地核準變更數據,使系統數據和手工數據相吻合,管理者需要細致核準、細致填報,切實做到賬物相符、賬賬相符、增減平衡,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三)統計結束后
首先,按時上報。按照《森林消防隊伍裝備管理暫行辦法》第58條規定,總隊級以下單位裝備實力應當經行政主官審核簽署后,以書面形式報上一級裝備部門備案。各單位在完成審核后,要向總隊上報裝備實力報表、裝備實力變更報告以及本級自購裝備的合同掃描件、會議記錄和贈送裝備相關手續[8]。這些資料將是裝備實力會審的重要依據,各級要按照“通知+實力會審表+變更報告+合同等佐證資料”的順序裝訂成冊,以便備查。同時,各級要做好裝備管理系統的維護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培養裝備管理和裝備系統操作人才,提高裝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其次,作好總結。裝備實力統計工作結束后,根據審核結果,分析隊伍在裝備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項以及在裝備實力統計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如加強維護保養、更新設備部件、優化管理流程等,明確改進目標和受眾范圍,提升裝備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向分管領導報告此次裝備實力會審情況,為任務決策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曉穎,蔣樺,胡群明,等.森林消防裝備產品質量認證及監督管理制度的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2(10):1453-1456.
[2]孫雨昕,高小針,姚金枝,等.基于TRIZ理論的森林消防員防護裝備設計[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03):20-22.
[3]金永花,權威.促進我國森林消防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構建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2,41(08):1143-1146.
[4]宮大鵬,王建偉,白夜,等.我國森林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簡述[J].林業科技情報,2023,55(02):5-7.
[5]田樹新,孫家寶,趙南,等.森林草原消防人員安全防護裝備一體化探究[J].林業調查規劃,2022,47(05):38-42.
[6]馬肅.消防員基本防護裝備被裝化保障模式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8):28-30.
[7]董務闖,彭徐劍,邢建榮.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和管理現代化水平研究[J].森林防火,2023,41(04):78-82.
[8]朱熙隆,王亞榮,王秋華,等.高原森林防火裝備研究進展[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23,51(11):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