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今數字化轉型在教育領域已經成為熱點,人工智能為商務英語教學帶來了新機遇,如通過虛擬仿真軟件提升實踐能力、智能系統糾正語言輸出等,但也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本文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了其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實施路徑,如提升備課效率、利用大語言模型創建商務場景、借助智能工具及時反饋、優化教學實施推動個性化學習等,并以實例說明。同時,指出實踐中存在技術誤差、教師能力要求高、資源受限等問題,最后強調了教師應提升數字素養,探索最優教學路徑。
關鍵詞:人工智能;高職英語;賦能路徑
一、引言
AIGC大語言模型人工智能發展至今,數字化轉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各界探討的熱點。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這不僅是技術推動的結果,更是對傳統教育模式局限性的突破和對未來教育需求的回應。而在眾多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和平臺應用中,一直強調應用場景的英語學科達到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特別是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商務英語專業,傳統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在滿足市場對高素質、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方面逐漸顯現出局限性,而人工智能技術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各類商務場景通過VR等虛擬仿真或者AR增強仿真等軟件得以呈現,讓學生能夠沉浸式地在不同的商務場景中練習英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語音識別、AI口語等智能系統又能夠糾正學生的語言輸出,及時地對語言應用進行反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然而,盡管人工智能技術給英語教學帶來了積極的變化,但其是否能夠賦能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
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英語教學的研究基礎
2020年陳堅林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1]。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的創新意識納入外語教學實踐中,以便更好地完善外語教學,保證教學成果的有效性。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廣泛應用于英語教育與學習領域。英國文化教育協會2023年發布的調研報告《人工智能與英語教學:為未來做準備》發現,很多教師經常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例如語言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動評閱、語音識別軟件、虛擬和增強現實工具等完成備課,糾正學生英語以及幫助學生練習英語,評閱或測評等教學任務[2]。在人工智能是否能夠有限賦能英語教學的調研中,很多教師卻選擇了中立的立場,表明他們并不確定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英語教學。報告指出,AI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面臨著較多的挑戰,在課程教學中處于主導角色的教師也亟須提高數字素養,提高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課堂教學的能力。由此可見,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英語教學實施路徑是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文秋芳等認為人機互動協商能力是影響AI應用效果的關鍵因素,對該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3]。許家金等則從大語言模型在英語教學應用中扮演的角色入手,展示了如何利用提示工程在“聽、說、讀、寫、譯”教學中發揮大語言模型的“語言顧問”“語伴”“語言測評專家”三類角色作用[4]。以上兩個研究都秉承“人機協同”的理念,強調培養人機互動協商能力。只有擁有優秀的人機協同能力并應用于英語教學中,人工智能技術才能夠促進英語教學提質升級。
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職商務英語教學實踐研究
(一)提升備課效率: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智慧教學平臺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減輕了英語專業教師的備課壓力,解決了英語資源缺乏的難題。根據每單元課程主題和教學設計,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多種類的課程文本、課程PPT、視頻以及音頻內容,或者利用文本轉語音智能軟件(Natural Reader等)將枯燥的文本轉換成音頻,甚至利用提示詞生成視頻腳本,使學習資料可視可聽,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合課程資源后,教師可以通過智慧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商務英語學習資源。另外,教師也可以在智慧學習平臺上鏈接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UMOOCs)或者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上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讓學生能夠根據節奏和需求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從繁重的資料搜索工作和復雜的課件制作中抽離出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才更有精力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完善教學設計并思考合適的教學策略,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大語言模型扮演語伴角色,讓學生體驗虛擬商務場景
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如果具備資源和條件,能夠建設虛擬仿真VR實訓室或者虛擬增強仿真AR實訓室,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精心設計并創建各種真實的商務場景。例如,國際貿易展覽會、商務會議、商務談判室等,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但在資源和條件缺乏的普通職院,這類商務英語實訓的條件并不充足。因此,基于產出導向法(POA)教學理論,利用大語言模型的語伴角色功能創建特定商務場景,以及設定智能體的特定身份,便于學生能夠在特別設定的商務場景里與模擬身份的智能體進行交流。
以“新視野商務英語綜合教程1”第八單元商業宴請(Unit 8 Corporate Hospitality)為例,使用豆包語言模型的語音功能,首先設定模型角色(a foreign buyer國外采購商)和對話主題(Receive a customer at the airport機場接機),然后與模型就主題展開討論。以下是語音聊天轉寫文字的節選:
提示語
You will act as a foreign buyer , and recently you come to China to visit your business partner . Now you just arrived at the airport ,the company sends me to pick you up. Your role is to engage me in a very natural conversation. And because I am a non-native speaker , so please try to lead the conversation but also encourage me to speak up.
模型結果
Hello, Amy! I'm so glad to be here in China. I'm excited to meet you. How's everything recently?
提示語
Hello Mr.Brown, welcome back to China. How was your flight?Everything is fine and we are all happy to see you.
模型結果
That's great to hear! The flight was decent, though a bit tiring. But I'm full of energy now. Shall we go straight to the office first before settling me in? I am eager to meet my old friends.
盡管以上場景模擬比不上VR或者AR體驗,但教學效果比原來純文本閱讀以及同學之間的聯系要更加直觀,大語言模型能夠推進對話進程,使學生能夠對不同的表達和內容做出反應,鍛煉他們語言的應用能力和口語能力。
2.利用多樣化的智能工具,使課程學習反饋及時高效
一方面,教師可以使用智能語音識別工具,評估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及時地糾正和反饋,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修正,能夠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錄制對某一主題的回答或演講,然后利用語音識別軟件分析他們的發音、語調、語速和流利度,并提供反饋和建議,幫助學生改進口語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可布置課外任務,要求學生完成聽力練習,例如聽取商務英語對話、演講或新聞報道,并通過語音識別軟件進行跟讀和模仿,以提高他們的發音和聽力理解能力。這些功能使學生可以在遠程環境中完成學習,例如通過在線課程或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訪問語音材料,并完成自主學習和練習。
智能批改軟件在書面語言表達的測評方面能力也表現出眾,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充當語言測評專家角色,例如批改網、有道寫作、Iwrite、DeepL Write等人工智能寫作助手可以迅速檢查學生作文中的拼寫、標點和措辭問題。針對文中的語法錯誤,平臺不僅能夠給出正確的修改意見,還能精準指出錯誤屬于哪個語法點,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有了智能寫作助手的加持,教師可以更加專注于學生的內容輸出,對學生的觀點和邏輯給予更精準的評價,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優化教學實施過程,推動個性化學習
在教學內容的支撐下,教師能夠通過選用不同平臺的功能落實教學任務,讓技術融入教學活動的全進程,以此增進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傳統課堂的痛點除了資源不足、內容生硬、反饋不足,還有授課渠道單一、無法因材施教等問題。功能強大的智能教學平臺,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思路,智能教學平臺可以準確記錄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數據,并生成可視化圖表供教師判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掌握情況,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精準分析和評價學情后,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實施分層教學:向掌握扎實的學生推送拓展能力的學習資源,而向水平較差的學生推送基礎鞏固類內容,通過有的放矢的教學策略,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夠得到合適資源的滋養,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為了實現預期教學效果,常規的教學實施過程必須優化。而教學實施過程通常涵蓋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以“新視野商務英語綜合教程I”第八單元商務款待(Corporate Hospitality)為例,教師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論,借助智能教學平臺“學習通”設計了貫穿教學環節的混合式教學方案,如圖1所示。
課前,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推送學習任務單,并推送商務案例,要求學生完成接待外商的兩天一夜的行程任務并列出行程單。學生可以通過微課以及音頻內容了解驅動任務,并通過與大語言模型探討的方式了解外商接待需要準備以及注意的文化點,修改行程單。教師通過學習通接收學生的作品并評閱,判斷學生的知識缺口和語言表達弱點,重構教材資源準備線下教學。
課中,教師挑選典型作品進行課堂展示,并結合大語言模型指出作品的優缺點,歸納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講解語言、商務知識和文化點后,教師隨機發放學生的原始作品,組織小組根據所學討論、調整并修改行程單,并解釋調整理由。此過程中,教師通過語音識別軟件和語音轉文本等智能工具,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和表達問題,教師對調整后的行程單進行即時評價并分配角色扮演任務。同步線上,教師推送對話資源,包括微課視頻、音頻以和語言表達文本,并設定提示詞,要求學生利用大語言模型豆包設定三個特定商務場景(at the airport在機場,at the office在辦公室,at the restaurant在餐廳)和智能體的外商身份,和智能體進行對話,并按要求將對話截圖上傳至學習通。彼時,學生完成角色扮演的語言準備。
課后,除了語言練習外,要求學生完成配對角色扮演,并上傳視頻至學習通。教師發布針對視頻內容的評價標準,要求學生進行互評,并評出最佳視頻,在平臺上進行展示學習。教師針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評估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效果,思考改進更有效的教學策略。
四、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人工智能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它在課堂上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首先,智能教學平臺作為優秀的教學載體,使師生實現了遠程互動和交流,教學限制大大降低。其次,大語言模型能夠讓學生和教師高效便利地獲取語言知識,顯著降低了學生因為缺乏語境而導致的語言練習障礙。學生的語言過程得以記錄下來,更能直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隨時調整內容和表達方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升級,未來大語言模型能夠更便利地為教學創造更真實的語言環境。
然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積極賦能英語教學的同時,教師在實踐中仍然遇到較多的問題,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存在誤差,特別是使用語音識別功能時,語音識別軟件對不同的口音識別會出現文本不符,學生使用語音識別軟件時會頗受打擊。要在課堂上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賦能,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課堂管控能力和數字化素養能力,純粹“為了智能而智能”而忽視實際教學需求也時有所見。另一方面,普通院校的資源和條件有限,而很多人工智能軟件需要收費,例如語音識別、文本轉語音等,教師礙于經濟原因并不能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對英語教學的賦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阻礙。
五、結束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會愈發規范。人工智能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要實現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離不開教師對人工智能工具的熟練運用。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前沿,積極提升數字素養,主動鉆研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應用策略,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人工智能賦能英語教學的實施路徑。
作者單位:李翠平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陳堅林.試論人工智能技術在外語教學上的體現與應用[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42(02):14-25.
[2]Edmett, A., Ichaporia, N., Crompton, H., amp; Crichton, R.(202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British Council.
[3]文秋芳,梁茂成.人機互動協商能力:ChatGPT與外語教育[J].外語教學與研究,2024,56(02):286-296+321.
[4]許家金,趙沖.大語言模型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4,7(01):3-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