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學改革事業的發展,教師已經將素質教育理念牢牢記在心中,在日常教學中尊重“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和根本教學任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由于美術學科本身具有藝術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想要做好德育育人的工作,教師必須明確德育與美育之間的關系,知曉德育與美術教學融合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這樣教師才能充分結合學生的個人特質與美術教學的特征,采用新的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創建出各種各樣的有效教學策略,讓學生的美術水平和道德素養得到充分發展。
美術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在美術作品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容,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可以讓學生的美術素養和道德修養協同發展,提升學生的美術課堂學習效果。尤其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更要認真剖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讓他們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故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立德樹人的教育意義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教育部門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將“立德樹人、德育為先”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并讓教師明確“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這些都充分表明了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學生可以通過所接受的教育不斷發展自身,讓他們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得到完善。所以,教師在教育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有效推動學生發展成為人格完善的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立德樹人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充分結合美術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并讓學生形成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優良品質,進而為社會輸送一批高品質的人才。
美育與德育的關系
德育與美育都是構成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在如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著重培育學生的各項素質,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并且,德育與美育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二者在有些時刻甚至可以融為一體,在美術領域中,那斑斕多變的顏色、變化靈活的線條和精美的造型,都會帶給學生巨大的美的沖擊,使學生受到藝術的啟迪,從而帶動學生建立高雅的審美情操,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在審美教育中,教師應當明確,審美并沒有功利性的特點,它代表著人們對于靈魂自由的理想和追求,通過美育教學,學生的心靈可以變得更加純凈,在正向的審美引導下,讓學生形成善于發現生活之美的能力。通過德育教育,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和認知觀,并且還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德育學習中,學生可以養成互幫互助、不畏挫折、遵紀守法等優秀品德,強化學生的擔當與責任感,讓學生的品格更加完善。總之,美育與德育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推動學生德育和美育的發展,讓學生的成長教育更加完善。
小學美術德育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
小學美術作為基礎性教學學科,不僅包含著一些基礎的、簡單的繪畫知識,還為學生介紹了美術發展史、歷代著名的美術藝術家以及基本的美術風格和美術流派等基礎的理論知識,增加學生對美術的了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增加對藝術家們的人生經歷、精神品質,美術作品蘊含的精神內核,美術發展的過程中展現的人類智慧等內容的了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基礎,也可以讓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我國教育更提倡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共同展開德育和美育的教學,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同時,共同推動學生道德水平的發展。并且,在素質教育中,德育工作本身就占據著重要位置,如果沒能保證德育教育的質量,那么其他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發揮出理想的效果,也會讓素質教育沒能發揮出原有的力量。所以,基于小學美術開展德育教學滲透,可以通過教師靈活生動且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同時,也能接受多元化的、高品質的道德理論,并在美術學習活動中逐漸將這些知識內化吸收,不斷完善學生的人生信條和生活準則,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的人格不斷完善。
小學美術德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課堂導入,推動德育與美育融合
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開始,提升課堂導入的質量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開端,進而增強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并且,在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被充分激發,讓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構建高效的美術德育教學課堂。為了強化美育與德育的教學融合,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提供學生熟悉的內容,增強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美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還可以借助高質量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保持高度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有效強化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家鄉的橋和塔》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橋和塔的結構特點,并且充分感知橋和塔的造型與結構之美。為了強化德育教育,讓德育與美育靈活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以“家鄉的橋和塔”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橋和塔時,也能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我國時間悠久、名聲較旺的橋和塔的建筑,比如趙州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等,并在學生觀察圖片的同時,向學生介紹這些橋梁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學生感受這些建筑自身蘊含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橋和塔相關藝術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強烈意識,在提升學生美術水平的同時,還能讓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教育,強化課堂教育質量。
二、豐富課堂內容,展開德育教學
為了讓德育教育在美術課堂上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不能采用傳統說教式的方式進行滲透教學,而是需要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開展德育教育。所以,教師需要對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材進行充分運用,如今的美術教材都會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編制,同時還會為學生帶來豐富的美術內容,推動學生美術水平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對美術教材內容進行徹底的開發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強化德育教學效果。
例如,在四年級《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及秦兵馬俑》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一起欣賞秦始皇陵與兵馬俑的照片和視頻,對不同形態、不同身份的兵馬俑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對這一雕塑藝術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還可以在講解結束后,讓學生將自己對秦兵馬俑的造型特點和細節分析進行總結,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形成思想碰撞和共鳴,讓學生意識到秦兵馬俑在我國古代藝術史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在世界藝術當中的重要價值,進而有效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強化學生的道德修養與思想品質。
三、加強社會實踐,增加德育內容
與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相比,美術學習有著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積極帶領學生前往戶外參與活動實踐,借助大自然和社會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構建開放式的教學課堂,并為學生提供更加新鮮、現實、有趣的德育教學內容,以活動實踐的方式帶領學生走入德育學習,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并且,在社會實踐當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色彩多樣的建筑,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能讓學生對工匠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還能在活動中學會互幫互助,形成團結合作的集體精神,讓德育教學的效果得到強化,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奧運精神》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水立方、鳥巢等奧運建筑,帶領學生賞析這些建筑的藝術之美。同時,教師還可以找出當時的建設資料以及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到每一個藝術建筑和美術作品的完成不僅蘊含著設計者的理念,同時也包含著許多建筑工人的辛勤與汗水,通過多方的團結合作才能最終建設這些完美的藝術建筑。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這些內容當中對奧運精神有著更深刻的感悟,同時還能讓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推動學生美育與德育的共同發展。
四、延伸課程主題,開展德育教育
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注意,不應當將教學內容局限在美術作品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與美術作品有著較強關聯性的內容進行探討,并從中找出蘊含著德育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在接受美術教學的同時,也能接受道德層面的教育洗禮,強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十二生肖》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白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十二生肖各自的特點,并采用擬人、夸張、變形等方式制作出獨具特色的十二生肖作品。所以,為了增強學生對十二生肖的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十二生肖來源的紀錄片,讓學生明白十二生肖的由來,知曉他們各自的特征。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比較著名的十二生肖藝術品,例如十二生肖俑、十二生肖郵票、十二生肖剪紙等,通過這些藝術作品可以讓學生知曉我國對十二生肖這項傳統文化的重視。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著較強的掌握,還可以增加對我國傳統生肖文化的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加尊重我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進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五、合理使用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為了保證小學美術德育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合理使用教學評價,保證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教學評價時,首先應當對學生的能力基礎有著全面的了解,結合學生能力的近期發展情況,以及課堂學習表現和學習作品,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的點評,全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同時,還需要對教師的教學制定合適的考核制度,對教學設計、德育滲透內容、學生學習反饋等方面進行考核,這樣不僅能夠讓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保證,還能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在小學美術的課堂上徹底落實,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與個性,推動學生美術學習與道德品質的個性化發展。
綜上,在立德樹人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好德育工作,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理念,強化美術課堂上德育育人的效果,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同時,也能不斷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作者簡介:
顏艷,女,1981年生,漢族,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德育。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