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新時代國家經濟發展大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職業教育的使命,也是職業院校實現創新發展的根本動力。本文從分析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入手,結合職業院校開展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實際,探索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引企入校;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
■課題: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23—2024年度課題“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2024-H-234)的研究成果。
采用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培養德技雙修、技能精湛的技能人才,將工作和學習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培養。探討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和實施方法,可以從源頭上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提供方向。在培養更多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新一代技能人才的同時,通過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與創新,推動教師在職業技能、教學水平等方面的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因此,實行“五育”并舉,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斷創新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路徑,積極推進崗課賽證、中級工、高級工、預備技師、教學一體化等各項工作,這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培養德技并修技能勞動者,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教學目標的培養方式。該模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引入企業參與教學環節,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由校企雙方責任主體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內容以及人才培養標準等,最大化發揮職業院校育人機制與企業用人機制的聯合作用,進而實現生產教學一體化定向培養高質量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標。筆者將從加強思政教育、勞動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優化課程體系結構、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搭建政校企共育平臺、制定教學質量的評價制度等方面,研究和探索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路徑,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其認同感方面探索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
職業院校實行工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著重增強學生對自身的認同感。企業應積極為學生提供一個可展示的平臺,鼓勵和引導學生加入研究開發工作,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也需要提高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達到明確職業發展方向的目的。此外,職業院校要采取“先行后知”、工學結合、任務導向驅動、跟崗實習、項目化教學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措施,提高教學水平。
(一)加強思政教育、勞動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
1.在課程設計方面
學院將社團融入第二課堂思想教育實踐中,“五育”并舉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同時也達到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的教學目標。社團分4個大類,包括傳統文化類、藝術美育類、文化學習類和思想政治類,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在40個社團范圍內進行自愿報名,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時間參與學習。通過社團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
2.筆者學院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分析
采用問卷星和紙質問卷形式,以不同學籍、專業和學制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了解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情況,以及學生在家庭內承擔勞動的現狀。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勞動教育對于學生而言一直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因此學院建設了集勞動宣傳、勞動認知、勞動實踐為一體,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開設勞動教育技能必修課程,如組合拆裝類、魯班鎖、家庭水電類、交通工具類等多個類別的勞動課程。
3.安排在校高年級學生學習創新創業課程
課程教學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融入美育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等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職業規劃意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采用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要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勞動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與知識傳授、技能培訓相融合培養,同時采用通過引企入校的方式,進一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二)合理設定“企業情景模擬”課堂,強化實踐教學
每屆新生入學后,學院就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學習,為之后的車間課堂實踐教學打下基礎。學院可以在教學需要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將教學課堂設定在企業真正的生產工作車間,將學生的工作實習現場和實訓課堂緊密聯系在一起。學院與企業共同作為教學實施者,前者帶領學生在校內開展基礎性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后者參與的實踐教學形式包括引入更加靈活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引企入校或產教融合校內實訓基地,對企業的員工、學院的學生,都可以進行職業培訓、認證考核鑒定工作。具體學制安排為在校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培養時間2~4年,之后安排學生到企業開展為期1年的跟崗實習,專業課程教師與企業實踐教師要真正做到全過程跟蹤指導,真正讓學生具備勝任工作崗位的相關職業素養和技能。學院實施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要與企業發揮合力作用,共同規劃制定教學方案與計劃,采用“訂單班”模式培養學生。
學院與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下簡稱奧的斯)開展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實施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奧的斯標準布置電梯實訓場,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規范張貼企業機構介紹、企業文化宣傳、企業車間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等,讓學生在了解電梯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多地體會和感受企業和職場的文化氛圍。結合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依據企業職業崗位的需要,校企雙方專業人員共同創新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以奧的斯投入學院真實的直梯和扶梯為依托,企業駐校的“雙師型”教師進行針對性授課,實現校企無縫對接,達到了共同培養技能人才的目的。
(三)校企合作,多方面協同育人
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和實施計劃。首先,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組建課程體系的研究小組。其次,以人才培養計劃為導向,雙方責任主體采用聯合教學的手段,大膽創新,突破傳統的學科體系界限,以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協調的能力為重點,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以達到培養更具行業競爭力且更為實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學目標。校企合作共同編寫和征訂的教材要與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相匹配,以任務驅動為基本導向,收集企業實踐案例,結合基礎教學要求,倡導講授、學習、實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操作中提高技術水平。再次,組建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培養對象為高技能人才。學院先后成立了吳云飛、臧成陽、曹宏技能大師工作室,采用新型學徒制,開展技能研修提升、傳授技藝和傳承工匠精神的技能開發,它具有“一師多徒、工學一體、技藝傳承”的特點,體現某一領域的最高技能水平,引領著本行業、本部門的技能開發方向。最后,從學院與奧的斯開展“引企入校”后,合作至今已培訓認證輸出500余名綠帶員工,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0%,教學滿意度達到95%,企業滿意度達98%,百余名學生因優質服務收到客戶表揚信,6名學生畢業后被企業選為培訓講師,5名學生成為技術骨干并順利通過藍帶認證,3名學生通過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崗位晉升,1名學生參與了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工作,其技能水平、人際交往能力、服務精神等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四)優化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結構
1.采用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優質的師資支撐
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實際就業率的前提。因此,要遵循“送出去、請進來”基本準則,送職業院校的專業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請企業的工程師入校授課傳技,更有效地組建優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先后完成了數控車、數控銑兩個世界技能大賽實訓基地,精密檢測技術實訓中心,北洋山子虛擬技術實訓中心,二維、三維、后期動畫工作室,百利裝備產教融合基地等多項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創造了良好條件,促進了學院工學一體化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
2.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師隊伍的結構更趨合理
職業院校應根據教師隊伍的實際構成情況進行合理調整與優化,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和科研水平。首先,可從多個方面著手,如提高人才待遇、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配備完善的生活設施等,以更好地挖掘和引進行業前端技術人才。其次,調整優化專兼職教師隊伍。學院的教學人員作為專職教師主要通過進修和培訓的方式來提高其素質。兼職教師則是聘請有實際行業經驗的企業技能人才,校企緊密合作,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學院會對兼職教師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包括職業道德水平、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技術職務和執業資格等方面,確保教師隊伍建設質量達標。
(五)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制定考核評價制度
一是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案,完善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整體專業水平,提升教師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
二是搭建校企共育平臺,為了更好地采用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應與企業共同搭建校企共育平臺。
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制度是提高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的重要手段。職業院校應通過收集和分析教學質量數據、學生進入企業的適應能力、企業對跟崗實習學生的相關評價等三方信息,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和優化。
職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解決企業人才緊缺問題,能夠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能力和水平,實現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更好地把優質技能人才輸送到相關領域。
[1]趙志群.新時代技工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學理基礎[J].中國培訓,2022(5).
[2]劉婷婷,陳慧芳.產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與對策[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1).
[3]李雪亮.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8).
[4]朝暉,程宏貴,李文勝.新時代民辦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芻議[J].南方農機,2021(8).
[5]張林.新鄉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改革[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6).
[6]張蕾.利益相關者視閾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內涵與外延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
(作者:崔亞強,天津市機電工藝技師學院信息傳媒學院教研室主任;李晨、劉佩,天津市機電工藝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