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節點,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故而,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將知識學習與德育教育融為一體,使學生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為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
1.深刻性
數學教材中的大多數知識都蘊含著德育元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基礎數學知識的講解,而應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深入分析數學概念、數學公式背后的德育元素,使學生能在探究中自主感受德育內容。如此一來,既能讓學生形成深刻的數學學習感悟,還能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數學學科素養,從而實現有效的德育教育。
2.規范性
德育內容與數學知識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應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和要求,運用規范的方式來向學生傳達德育內容。
1.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既要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啟發學生思考、探究,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使學生在構建穩固數學知識體系的同時,還擁有科學探索精神和正確價值觀念,提升其綜合素養。
2.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包括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習態度,還包括培養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堅定的意志、良好的品質、積極的行為等,以促進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數學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家身上的良好品質及無私奉獻的科研精神,促使學生實現更為全面的發展。
1.深入挖掘數學教材
初中數學教師應深入挖掘數學教材內容,這是實現高效率德育教育的基礎。教師要秉持著德育教育的目標,深入挖掘數學教材蘊藏的德育內容,將其與數學知識合理地結合到一起,打破德育教育與數學課程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德育內容,促使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節內容時,為了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教師需圍繞勾股定理內容進行分析,挖掘出其中存在的德育元素。教師可以從德育教育的角度入手,引領學生一起了解和分析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及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的過程。可將畢達哥拉斯朋友家的地板圖案畫到黑板上,帶領學生一起復盤發現勾股定理的過程,并從中體會畢達哥拉斯身上的探索精神及細致入微的觀察力。
2.融合生活實踐教學
很多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很強的關聯性,這為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思路和素材。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融合生活實踐,開展高質量的德育教育。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數學知識,適當地向外延伸,尋找與之相關的生活實踐,這不僅能引領學生能將德育內容與生活實踐聯系到一起,更有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行為品質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推動其全面成長。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節內容時,第一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形狀相同、大小相同的物品,并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將這些物品放到一起,是否會重合。由于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入手,所以學生會十分主動地參與討論,進而對于“全等”的概念形成初步認知。第二步,以剛才的物品為基礎,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學習,并讓學生思考身邊還有哪些物品具有這種特征。通過聯合生活實踐,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課程的學習價值,端正學習態度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3.引入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既是初中數學課程的精髓,也是輔助學生深刻理解數學規律、數學本質的紐帶。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合理引入數學思想方法,科學開展德育教育。教師應帶領學生站在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去發現數學知識背后的本質與邏輯,并運用這些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教師務必要把握適度原則,不能操之過急,只有切實發揮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價值,才能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例如: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學習大量的函數內容。為了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教師可嘗試從數學思想方法這一方向入手,從數學教學的知識傳遞走向學科育人,發揮出數學學科的德育教育價值。第一步,詳細向學生講解“函數與方程思想”,介紹這一思想方法的含義及應用方法,展現出數學課程的魅力。第二步,給出具體的實例,結合實例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輔助學生去理解思想方法,使學生在解決相應數學習題時做到靈活運用,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組織小組合作活動
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數學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初中數學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將數學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并給他們構建輕松、愉悅的數學合作氛圍,并圍繞數學知識,給出合適的數學任務,使學生經過合作探究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形成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分享互助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平方根”這一節內容時,為了發展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教師可組織小組合作,推動學生在合作中進步、在合作中成長。第一步,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分析,合理劃分層次,并進行互補性分組,為小組順利合作做好鋪墊。第二步,給出數學任務,小組圍繞教材分析平方根的概念,把握平方與開平方之間的關系,尋找求非負數的平方根的正確方法。第三步,將數學課堂的剩余時間交給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平方根的數學任務,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第四步,帶領全體學生一起總結本次的數學合作,使學生在積累合作學習經驗的同時,增強合作意識。
5.開展數學歷史教學
讀史使人明智,同樣數學歷史也具有這樣的教學價值,這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初中數學教師可適當開展數學歷史教學,引領學生走進歷史,去感受、去經歷當時數學家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使學生能了解數學知識背后的歷史,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學習數學家身上的科研精神,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和習慣,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這一節內容時,正式講解之前,可先引入相關的數學歷史,作為切入德育教育的節點。第一步,向學生介紹德國著名的數學家萊布尼茨,講解他發現和總結函數的過程。在17世紀,該數學家首次運用“函數”這一詞語,嘗試表示變量的冪,并嘗試將其運用在坐標軸上,之后,經過長期的發展,才形成如今教材上的函數概念。第二步,帶領學生復盤剛剛講解的函數數學歷史,使學生抓住其中的內涵,逐步總結出函數的定義,從而順勢進入到本節數學教學中。在這里,教師要著重向學生強調萊布尼茨身上堅持不懈、勇于嘗試的良好品質,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6.借助現代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借助信息技術,能給學生創造出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出合理的德育情景,播放多樣化的圖片或視頻,增加學生學習研究的興趣。此外,還能感染學生,使其沉浸在德育教育中,從而促進數學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圖形與坐標”這一節內容時,要求學生能充分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正確方法。實際上,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對此,教師可改變教學思路,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出直觀的德育教育情景,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的同時,促進其數學素養的提升。第一步,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出電影院的座位圖,并給出一張電影票,讓學生在電影院中找出這個觀影位置。采用生動的電影情景,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第二步,等到學生找到位置之后,再讓他們分享確定位置的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向學生講解在公共場合應遵循的公共準則,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
數學課程承擔著培育優秀人才的重任,而德育教育的滲透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中的一種趨勢,這直接關乎學生后續的數學成長和個體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及時承擔起自身的教學責任,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出發點,積極將德育元素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同時適當改進創新數學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具有趣味性、深度性、開放性的德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推動其主動思考數學知識背后的德育元素,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