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學位制度對規范高校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的衡量標準有著重要意義,是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位制度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創立到成熟、從碎片化到體系化的過程。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學位制度邁上了發展新臺階,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共中央重啟學位立法工作。1980年2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以下簡稱“學位條例”)正式頒布,自1981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部較為完備的學位立法,是我國學位制度規范化運作的開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也于1980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后正式成立,負責領導和管理全國學位授予及相關工作。
1981年,國務院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規定了學位授予標準、學位課程與學位論文水平、學位評定委員會的組成與職責等。隨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又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文件,包括《關于審定學位授予單位的原則和辦法》《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目錄(試行草案)》《關于授予國外有關人士名譽博士學位暫行規定》等。這些法規在學位設置、學科與專業目錄、學位授權與授予程序等方面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學位制度的內涵。
1995年,國家教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統籌規劃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教育,允許有條件的單位實行“碩博連讀”。同年,省一級學位管理機構的建設也得到了實質性推進。1997年,國家教委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省級人民政府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統籌權的意見》,指出尚未建立省級學位委員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自行建立省級學位委員會或其他形式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機構。至此,省級學位委員會作為國家學位管理體制中的重要主體,經歷了由試行建立、擴大建立到自行建立的政策性歷程,在學位制度的實踐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9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出臺《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確立專業學位授予制度,同年發布了《學科評議組組織章程》,隨后頒布1997年版《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規定》,對同等學力人員實行逐級申請學位的政策,并將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權力交由學位授予單位。2000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指出,研究生培養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培養方式,實行彈性學制等。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學位條例進行修訂。新修訂的學位條例對學位評定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的確定主體以及備案主體作出了調整。
至此,我國有關學位制度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已初步呈現廣而全的特點,學位法律制度的建設在學位條例的方向性指引下已初具規模。
盡管學位條例具備了一定的覆蓋性,但在回應現實需求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其一,對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重視程度有差異。學位條例主要強調對學術學位的授予規則,而缺少對專業學位的規范。我們需要理論基礎扎實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符合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雖與學術學位的分工不同,但皆需在同一層級的法律規范中予以明確。其二,學位三級工作體制未通過國家立法形式確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省級學位委員會和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是學位管理的三級主體,雖然不同法規曾分別規定不同主體的職責,但未系統性地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確認學位三級工作體制。其三,學位授予自主權受限導致高校辦學活力不足。學位條例及配套規范“重組織,輕調節”,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形成以學術為先的發展模式,難以進一步激發高校辦學活力。其四,學位授予的爭議解決方式不完善。一方面,學位條例對學位授予條件等表述較為模糊;另一方面,學位條例及配套規范對救濟程序不夠重視,導致在有效保護學位申請人的合法權益上存在一定弊端。
認識到學位條例存在的不足之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出臺多部關于學位制度的法律規范,進一步加強對學位制度的規范建設。
首先,出臺學位發展規劃,明確學位制度的發展方向。2017年,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發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后又于2020年發布《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為學位工作的體制建設提供了保障。
其次,規范學位目錄設置,優化學科結構。2018年,教育部頒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2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立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加強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再次,完善學位授權與授予的資格、條件、程序,保護學位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先后出臺《學位證書和學位授予信息管理辦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辦法》《關于高等學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工作的意見》《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辦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等,不斷調整學位授權審核制度,促進高等教育強國建設。

最后,注重人才培養與學位管理過程,保障學位質量。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宗旨之一,對此,教育部出臺《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關于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的若干意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等,強化質量監控與檢查,實現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位制度得到了高度重視,尤其是2024年學位法的出臺,更是使學位制度的法治建設由碎片化走向了體系化、精細化,在回應現實需求的同時保持了前瞻性。例如,針對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學位法在總則中明確兩類學位體系的同等地位,保障了專業學位的管理與授予有法可依。在學位三級工作體制上,學位法將其法定化,明確了各主體職責,在形式上對學位管理與學位授予進行了系統性整合,從實質上進一步推進了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分離。針對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制度,學位法鞏固了《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辦法》中關于學位授權審核制度的改革成果,使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從政策層面走向了法律支持;并細化了學位授予的標準與程序,實現了對學位授予主要環節的覆蓋,在激發高校辦學活力的同時保障了學位質量。另外,學位法為爭議解決與學位申請人權利救濟提供了法律保障?!皩W術復核”的提出是學位法在學位制度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大進步,為學位授予的爭議解決及程序提供了法治基礎,也切實保障了學位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總之,學位法在學位工作體系、學位授予資格、授予條件與程序、學位質量保障等多方面整合現有法律規范的同時,做好頂層設計,滿足了改革實踐與現實需求,標志著我國學位制度邁上了發展新臺階。
(作者李迎寒系南京警察學院基礎部講師,侯竣泰系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