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國有企業在我國宏觀經濟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是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的關鍵,實施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對于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提高國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建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文章基于國家治理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分別從國有企業內部黨的建設情況、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落實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情況以及個人廉潔自律等四方面建構評價指標體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分析評價,最后得出評價結果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本研究對于更好地提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價值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15.014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5-0045-04
0" " "引 言
黨的二十大以來,聚焦權力規范運行強化監督,做好領導干部常態化“經濟體檢”是實現領導干部忠實履職服務國家治理的關鍵環節。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對其領導人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做法始于1986年,而直到2014年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方以常態化模式開展。國有企業具有規模大、業務面廣的特征,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問題,其中尤以經濟腐敗問題為重。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中央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工作,充分利用審計這一工具,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檢”形式對于促進國有企業內部規范治理、提高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具有重要價值[1]。本文著重從理論分析和量化分析層面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細致研究。
1" "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的基礎
1.1" "國家治理理論
國家治理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特點,同時也是一個多樣化、動態化過程。國家治理包括經濟治理、政治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和文化治理等多個維度。現代國家治理以法治為前提,因而相應理論更加注重在全民范圍內提高治理主體的參與度和公平性,促進各類社會主體和公民積極承擔國家治理的責任和相應義務。在國家治理理論體系下,國有企業作為重要的經濟主體,也是治理的重中之重。因而,在分析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有助于進一步貫徹審計監督相應要求,實現國家現代化治理的預期目標[2]。
1.2" "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是現代企業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理論。20世紀初,美國學者Berle和Means通過分析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代理模式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論。這一理論解釋了企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利益互換關系。委托人往往致力于以最小的付出實現財富最大程度地保值增值。而代理人則傾向于在輕松愜意的工作環境中實現更高的薪酬水平。國有企業也是委托代理理論應用的重要場景,國有企業的資產所有者是政府,而國有企業的經營領導人員作為代理人行使管理企業的權利。由此,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分析也是對領導人員在特定委托代理關系下的權利與義務進行分析,通過進行審計可以實現對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的明確界定,避免出現貪污腐敗和影響企業高效率運轉的問題[3]。
2" "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
2.1" "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應遵循如下原則。
首先,經濟性原則。國有企業規模大、經濟任務較重,構建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是促進企業管理科學化的方法,因此要以不增加企業管理成本,同時提升相應產出為基本原則。
其次,目標協同性原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方法需要本著目標協同的原則,應更好地圍繞協同發展同步實現企業與領導人員效益最大化的目標[4]。
最后,持續性和可改進性原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應能夠準確獲得且能夠根據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優化、不斷改進。在設計評價指標時要避免采用剛性指標,突出指標的柔性化,以滿足新時期新常態背景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要求,促進管理水平提升。
2.2" "評價體系構建的內容
2.2.1" "國有企業內部黨的建設情況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針對國有企業的經濟監督制度,在2015年頒布的《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對國有企業加強內部黨的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圍繞國有企業內部黨的建設情況進行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能夠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更好地發揮黨的監督作用。因此設定
“三會一課”召開情況抽查合格率、基層黨組織機構建設滿編率、黨組書記和專職副書記履責情況等三個指標進行評價[5]。
2.2.2" "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
國有企業的經營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重要目標,各類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要求十分明確。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是受托管理國有資產的代理人,因而對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具有一定的經濟責任。此處選擇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資金周轉率、年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等指標進行評價。
2.2.3" "落實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情況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是引導企業正確貫徹國家重要方針政策的核心,在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經濟政策的過程中,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決策水平、戰略定力往往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行與發展。因此對領導人員貫徹落實經濟政策的情況進行分析是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在國有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愈發復雜的背景下,領導人員如何帶領國有企業落實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為此,選擇“去庫存”完成率;低效資產處置完成率指標進行評價。
2.2.4" "個人廉潔自律情況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恪守黨規政紀,保證清正廉潔是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要圍繞其個人廉潔自律情況深入進行。由于領導人員是否貪污腐敗往往只以“有”或“無”來界定,因此本文選擇設定如下指標:①個人有無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情形;②個人是否有公款私用、違規處置國有資產的行為;③個人是否存在違規進行營利性經營活動或利用權力尋租的情況。
3"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
第一,提取公因子。考慮到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涉及的指標眾多,為了保證該體系評價的準確性,故首先使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
分分析以得到無量綱化處理的指標數據,結果見表1。
通過表1的總方差表結果看出,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指標中,前3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已超過80%,因而可知全部變量指標體系的大部分內容均可用這3個因子進行解釋。
第二,構建因子載荷矩陣。提取這3個因子構成主成分,并構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11個指標的因子載荷矩陣,得到如表2所示的因子載荷矩陣。
表2中不同指標因子在主成分上的載荷具有明顯的差異,其中,因子1在企業內部黨的建設情況指標上的載荷較高;因子2在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以及政策貫徹指標上的載荷較高;因子3在領導個人廉潔自律上的載荷較高。因此可分別定義3個因子代表企業黨建水平(N1)、企業財務及政策貫徹水平(N2)、廉潔自律(N3)。根據表2可寫出3個因子的表達式如下:
N1 = 0.756x11+0.373x12+0.801x13+0.403x21+0.385x22-0.101x23-0.110x31-0.382x32-0.982x41+0.432x42+0.332x43
N2 = -0.393x11+0.265x12+0.397x13+0.495x21+0.387x22-0.506x23+0.035x31+0.490x32+0.892x41+0.822x42+0.603x43
N3 = 0.382x11-0.222x12+0.102x13+0.139x21-0.080x22+0.004x23+0.305x31+0.723x32+0.184x41+0.220x42-0.293x43
根據公式,寫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公式:
第三,計算綜合評價結果。分別將企業領導人員相應的主成分N1、N2、N3代入方程進行計算,就可得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各部分的得分值,結果如表3所示。
綜合來看,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得分較高,“國有企業財務及政策貫徹水平”排名第二,企業黨建水平排名第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審計人員可以按照上述指標體系完成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這可以極大地減少評價過程的成本投入,提高評價質量。
4" " "結論與建議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新時期提高領導人員履職能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論和國家治理理論分別從國有企業內部黨的建設情況、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落實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情況以及個人廉潔自律等四方面建構評價指標體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評價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中,“領導人員廉潔自律”得分較高,“國有企業財務及政策貫徹水平”排名第二,
“企業黨建水平”排名第三。因此在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時,可以使用本文建構的評價指標體系,保證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可操作性和結果的可信度。因而在這一層面,文章建構的這一評價指標能夠為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提供有益幫助。
根據這一研究結果,為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審計評價指標應盡量全面。在選擇評價指標時應通過多種評價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充分考慮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和特點。尤其是針對近年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設定相應的指標進行評價。
第二,評價方法應盡可能定量化,減少隨意性。在設定評價指標時要盡可能地減少定性指標而增加定量指標的應用,避免評價指標的片面性可能給最終評價結果造成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孔何香.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體系的完善路徑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2):136-138.
[2]李碩,李揚,李鳳至.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研究[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1(11):38-39.
[3]羅玉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優化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9(12):169,171.
[4]史元,朱曉琳,靳東,等.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5):43-47.
[5]施現秀.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J].現代經濟信息,2016(2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