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造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有效的成本管理既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又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然而,許多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存在一些不足,無法實現降本增效、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制造企業應注重成本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保證成本管理到位,支持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制造企業成本構成,掌握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價值,揭示了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和不足,具體表現在成本預算管理不規范、成本核算不科學、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不完善等,最后提出了解決策略和方法,如規范成本預算管理、強化成本核算、加快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制造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成本管理對于提升制造企業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是指對生產、銷售、研發等環節的成本進行全面管理,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制造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過程中,受多個因素的影響,成本管理效率及質量較低,制約了制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制造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實現成本管理精細化,有效降低成本支出,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1 制造企業成本構成
制造企業的成本構成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涵蓋了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最終完成的各環節。主要包含但不局限于:第一,直接材料費用。直接材料費用是指用于產品生產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等費用。第二,直接人工費用。直接人工費用是指直接參與產品生產的員工工資、津貼、福利等費用。第三,制造費用。制造費用包括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如設備折舊、設備維護、能源消耗等。第四,間接費用分配。間接費用是指與產品生產間接相關的費用,如生產設備的維護、廠房折舊及管理費用等。
2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價值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財務活動,更是涉及企業戰略、運營和管理各層面的重要工作。有效、規范的成本管理能夠為制造企業帶來多重價值,具體表現在:第一,提升企業利潤水平。成本管理的直接目標是降低成本,通過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可以直接提高利潤空間。高利潤水平有助于企業投資更多的資源用于研發、市場擴展等,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優化資源配置。成本管理要求制造企業對資源使用進行詳細分析,有利于發現資源使用中的浪費現象。通過科學、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資源,制造企業可在保證生產需求的基礎上,降低資源浪費,提高整體運營效率[1]。第三,決策支持與分析。成本管理提供大量的數據和分析結果,制造企業還能夠清晰地了解自身成本結構和成本驅動因素,為各項戰略決策制定和業務開展提供數據支持,以減少主觀經驗決策。第四,增強市場競爭力。低成本表明著企業可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價格,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價格戰中,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往往可以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3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問題分析
3.1 成本預算管理不規范
制造企業成本預算管理是保證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著一些痛點和不足,具體表現在:第一,預算制定方法不科學。有些制造企業在制定成本預算時,選取的方法過于簡單或陳舊,未能全面、系統地考慮市場變化、技術更新等因素,導致成本預算制定缺乏科學性、準確性及可靠性。第二,預算執行力度不夠。部分制造企業在成本預算執行過程中,由于內部溝通不順暢、責任不明確、預算監督不力等,導致預算偏離計劃,成本控制失效。第三,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缺少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和流程,使得成本預算管理開展不夠規范化、標準化,影響預算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第四,忽視預算績效考核。有些制造企業在開展成本預算績效考核過程中,未能設定績效考核目標、績效考核指標不合理、績效考核周期和頻次不確定、績效考核結果應用不足等,影響了成本預算績效考核的實施,阻礙了制造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3.2 成本核算不科學
成本核算在制造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而且影響企業決策制定和長期發展。然而,在實際的制造企業成本核算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成本核算數據不準確。由于成本核算數據采集、處理或人為操作等因素,成本核算數據可能存在不完整、不準確的現象。這會導致成本核算結果失真,影響企業成本控制和各項決策的制定。第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一些制造企業還在使用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這些方法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復雜生產環境和多樣化的成本構成。落后、陳舊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導致成本核算結果不準確、不可靠,甚至無法提供高價值的成本信息。第三,缺少標準化流程。部分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缺少標準化流程,使得成本核算過程變得復雜、混亂。缺少標準化的流程可能導致成本核算結果不一致,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難度。
3.3 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不完善
在互聯網背景下,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具有專業性、復雜性,為了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應加快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利用規范化、標準化的工作流程開展成本管理,減少人力資源成本耗費。不少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不完善,具體表現在:第一,系統規劃不全面。很多制造企業在規劃成本管理信息系統時,沒有系統考慮企業實際需求和長遠發展,導致系統在實際運行中易出現功能缺失、性能瓶頸等問題。第二,成本數據采集不全。數據采集的完整性、準確性,直接影響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效能。然而,不少制造企業在數據采集過程中,還不同程度存在遺漏、錯誤等問題,使得系統無法提供準確、可靠的成本信息[2]。第三,數據集成不到位。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未能集成,無法實現信息互聯共享,管理層不能實時掌握最新的成本數據、資金數據等,難以制定科學決策。第四,信息安全風險。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內存儲著大量關鍵、重要的數據,然而,一些企業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方面存在不足,導致系統面臨數據泄露、非法訪問等風險,使得大量信息丟失,給制造企業帶來較大的損失。
3.4 忽視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制造企業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其能夠幫助企業了解產品在不同生產環節的成本構成,客觀揭示成本變動的原因,為企業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供數據支持。有些制造企業還忽視了成本分析,具體表現在:第一,成本分析數據收集不完整、不準確。不少企業在成本分析時,未能注重分析數據的質量,缺少完善的數據校對、審核機制,導致各部門提供的數據不完整、不準確,難以為成本分析提供數據支持,無法明確成本實際構成,以及耗費成本較多或不合理的環節,難以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導致成本分析效果不顯著[3]。第二,成本分析方法落后。成本分析方法選取是否科學、合理,也影響著制造企業成本分析結果的權威性、可靠性,企業多選取一種或少數幾種方法,不能全面、深入地開展成本分析工作,難以全面反映制造企業成本狀況,導致成本分析不到位。
3.5 成本績效考核不到位
成本績效考核作為評價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制造企業在成本績效考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成本績效考核標準不科學。許多制造企業往往缺少明確的考核標準,或者考核標準過于籠統、不切實際,難以指導成本績效考核實施,影響了成本績效考核的效率及質量。第二,成本績效考核周期和頻次問題。在實際操作中,許多制造企業往往缺少合理的成本績效考核周期與頻率,導致考核結果不能反映企業成本管理的實際情況,影響成本績效考核結果的權威性、可靠性。第三,考核結果與獎懲問題。許多制造企業往往存在獎懲不公、獎懲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員工對考核結果產生不滿,無法激發員工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參與到成本績效考核中,弱化了成本績效考核效用。
4 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改進建議
4.1 規范開展成本預算管理
制造企業成本預算管理是一項專業、復雜且重要的工作,需要企業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和方法,從而提高成本預算管理的效果。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制造企業規范開展成本預算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第一,改進預算制定方法。制造企業應采取先進的預算制定方法,如滾動預算法、彈性預算法等,充分考慮市場變化和技術更新對成本的影響,提高預算編制的精準性、可靠性,為成本預算執行提供指導。第二,加強預算執行和監控。制造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成本預算執行和監控機制,確定預算責任人和執行標準,加強內部溝通和協作,保證成本預算能夠按照原有計劃執行。同時,對成本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和調整,避免成本預算失控。第三,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制造企業應制定完善的成本預算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預算制定、審批、執行、監控等環節,使得預算管理更系統化和規范化。同時,建立預算管理的考核機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懲處,激發全體員工參與成本預算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第四,做好成本預算績效考核。制造企業在開展成本績效考核過程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定績效考核指標,提高績效考核結果利用率等,使得成本預算績效實施
到位。
4.2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通過準確、及時的成本核算,制造企業可以清晰地了解產品或項目成本構成,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策略,控制成本,提高經濟利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制造企業加強成本核算的策略和方法有:第一,提高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為了提高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制造企業應強化對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的管理。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自動化數據采集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可以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員工的操作技能和數據意識,也是提高成本核算數據準確性的關鍵途徑。第二,引進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制造企業應引進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以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復雜生產環境和多樣化的成本構成。通過采取先進的核算方法,可以準確地核算成本,為制造企業成本控制和決策制定提供高價值的信息和數據。第三,建立標準化流程。制造企業應建立標準化的成本核算流程,保證成本核算的一致性、準確性。通過制定詳細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規范,明確各項核算任務的責任人和完成時間,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及準確性。同時,建立成本核算的監督和考核機制,確保各項核算任務得到有效執行[4]。
4.3 完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
大數據時代,制造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快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緩解人員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為了完善成本管理信息系統,制造企業可以采取四項措施:第一,完善系統建設規劃。制造企業在制定系統規劃時,要全面考慮企業實際需求和長遠發展,確保系統能夠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第二,優化數據采集。加強對數據采集過程的監控和管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制造企業還要選取先進的數據采集技術,提高數據采集的效率和準確性。第三,實現信息系統集成。制造企業包含多個信息系統,應加強系統銜接和對接,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以便管理層可以掌握最新的成本信息、資金信息等,科學制定決策,保證制造企業穩定、健康地發展。第四,強化信息安全。加大對系統的信息安全保護力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技術手段,確保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安全。同時,加強對廣大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防護意識,保證信息系統高效運行,內部信息完整且準確,能支持制造企業高效發展。
4.4 注重成本分析工作
通過成本分析,制造企業可以識別出成本中的不合理部分,進而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最終實現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提升。為了保證成本分析到位,制造企業應做好:第一,成本分析數據質量的控制。提高成本分析水平的第一步是確保準確、全面的成本數據收集與整理。制造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數據管理系統,明確數據來源、收集頻率、數據格式等要求,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同時,制造企業還要建立完善的數據校對機制,去除冗余或低質量的數據,保證成本分析擁有翔實的數據支持[5]。第二,選取多元化的成本分析方法。制造企業要采取多種成本分析方法,如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客觀、全面反映企業成本狀況。通過比較不同方法的分析結果,能夠明確成本控制的瓶頸和機會,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實現成本管控到位。
4.5 加強成本績效考核
制造企業加強成本績效考核,有利于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成本管理閉環控制,真正降低成本費用,確保企業良性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制造企業需要做好幾項工作:第一,科學設置成本績效考核標準。合理的考核標準是成本績效考核的關鍵。在實際操作中,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確保考核標準具有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及可達成性。第二,合理設置考核周期與頻率。考核周期與頻率的設置對成本績效考核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現實情況,設置合理的考核周期與頻率,確保考核結果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成本管理的實際情況。第三,考核結果與獎懲。制造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確保獎懲公平、公正、公開,并且根據考核結果采取合理的獎懲措施,使員工積極性參與到成本管理中,以實現降本增效,支持制造企業穩定健康發展[6]。
5 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成本管理成為制造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制造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費用,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有效防范風險。因此,制造企業應掌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快速掌握成本管理中的問題和不足,制定解決策略和方法,實現降本增效,促進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遠朋.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研究[J]. 品牌研究,2023(7):105-108.
[2]薛麗娜. 生產加工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對策[J]. 現代經濟信息,2024,38(3):58-60.
[3]壽錦慧. 管理會計視角下制造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J]. 現代經濟信息,2023,38(13):71-73.
[4]崔曉波.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 品牌研究,2023(21):50-52.
[5]郭慧慧. 精益理念下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2023(26):39-42.
[6]部莉珺,王淼,楊明慧,等. 數字化轉型對于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影響研究[J]. 商業經濟,2023(9):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