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從“玄府-絡脈-氣液”理論出發,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玄府郁閉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先決條件,絡脈阻塞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間環節,而氣液代謝失常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直接后果。基于此,提出了調玄府,和氣血;通絡脈,化瘀濁和達氣機,暢水液的辨治方法,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缺血性心力衰竭;玄府;絡脈;氣液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19.035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被稱為心血管病的最后戰場[1]。缺血性心力衰竭(ischemic heart failure,IHF)為心力衰竭中常見的一種類型,是指由于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心臟功能減退的一種疾病。這種類型的心力衰竭通常是由于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2]。有研究
顯示,在我國,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約占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49.4%[3]。與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比,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面臨著生存時間短、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的困境[4]。
中醫學認為,缺血性心力衰竭屬于“心悸”“喘證”“水腫”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復雜,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腎等多個臟腑[5]。玄府理論是中醫學中的一種重要理論體系,以全身的微觀構造為基礎,關注氣血津液的流通和神機的運轉[6]。現代醫家多在玄府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將其發展,形成玄府-氣液理論[7],玄府-絡脈理論[8]等,本研究結合上述理論,從“玄府-絡脈-氣液”理論出發,探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中醫辨治方法。
1" “玄府-絡脈-氣液”的概念及生理
“玄府”一詞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篇》又將“玄府”定義為皮膚上的汗孔,是人體排泄汗液和調節體溫的重要結構。即“所謂玄府者,汗孔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玄府”一詞的含義逐漸豐富和發展。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記載:“玄府者,玄微府也。無物不有,人之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間萬物,盡皆有之。”劉完素在此處擴展了《內經》中玄府的概念,將其定義為遍布人體內外的一種細微通道。他認為玄府是人體氣血津液流通、神機運轉的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82374280)
作者單位"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 100091)
通訊作者" 馬曉昌,E-mail:maxiaochang@x263.net
引用信息" 黃萍萍,馬曉昌.從“玄府-絡脈-氣液”理論辨治缺血性心力衰竭[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2(19):3633-3634;3648.
關鍵結構,與人體生命活動緊密相關。后世醫家逐漸將玄府認為是人體氣機及水液運轉的通路,并且將“玄府”與“絡脈”“氣液”等概念聯系起來[9-10]。
“絡脈”是經絡系統中的分支,《靈樞·脈度》中提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營陰陽、調虛實、和逆順也。”絡脈負責連接臟腑、肢體、五官等部位,使氣血、精微物質等得以輸送。“絡脈”是“玄府”所運行氣血水液的通路,絡脈負責運行氣血,而玄府則是氣血運行的一種表現和調節機制。當絡脈運行正常時,“玄府”能夠正常開合,使得腠理疏松有致,氣機水液通調暢達。同時,“玄府”調和又可助絡脈發揮其溝通內外表里、滲灌氣血津液的生理作用。
“氣液”是指人體內的氣和津液兩種基本物質。《素問·生氣通天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具有推動和調節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維持體溫、保護身體免受外邪侵襲、促進津液生成和運行等功能。津液是人體內的一種液態物質,包括水分和其他營養物質,主要功能是滋潤和營養身體各部位,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玄府”與“氣液”緊密聯系,二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一方面,“玄府”通過元氣的輸布,促進氣液的生成和運行;另一方面,氣液在運行過程中,不斷滋養“玄府”,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2" “玄府-絡脈-氣液”理論下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機演變
2.1" “玄府”郁閉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先決條件
“玄府”者,心之門戶,流通血脈,以養全身。若“玄府”閉塞,血脈不通,心氣不能下達,而致心氣衰敗,心氣衰敗則氣血停滯,心之脈絡失于濡養,則會出現心力衰竭之癥。又因“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玄府郁閉而致心氣衰敗會影響到其他臟器,進而導致全身氣機水液代謝失常,加重心力衰竭之癥。心火不能下濟腎水,腎水寒涼,腎陽不振,不能蒸騰氣化,導致水液內停,泛濫成災。此外,心氣衰敗,不能制約肝木,使肝木亢盛,橫逆犯脾,脾失健運,水濕內盛,泛溢肌膚,加重心力衰竭。綜上所述,玄府郁閉會使心氣衰敗,出現心力衰竭,同時還會影響到其他臟器,加重心力衰竭。所以,玄府郁閉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先決條件。
2.2" 絡脈阻塞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間環節
人身之脈絡猶如天地之經緯,氣血循環有序則安寧,若有阻塞便生疾患。玄府郁閉導致人體氣機血液運行不暢,或過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而使脾胃功能失常,痰濕瘀血等實邪阻塞心脈,血管狹窄,血流不暢,“痹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心臟失養,功能減退,久而受損。心之絡脈阻塞,缺血性心力衰竭為一個重要環節,它是玄府郁閉所導致的后果,同時又為缺血性心力衰竭氣液代謝失常奠定了病理基礎。
2.3" “氣液”代謝失常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直接后果
“氣液”為氣血之化生,乃人身之根本。氣為陽,主動;液為陰,主靜。氣液代謝,升降出入,循環往復,維持人體陰陽平衡,使生命活動有序進行。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臟失去正常供血,導致心功能減退,氣液代謝失常,從而引發一系列病理變化。從五臟理論來看,心主血脈,肺司呼吸,心肺相互協調,氣血運行暢通。心氣推動血液運行,氣行則血行,血行則氣旺。若心氣衰弱則肺氣不足,無法發揮其“通調水道”的職能,氣液運行受阻,水液內停,導致水腫、痰飲等病理產物。此外,心氣衰敗,無力推動血行,血液留滯脈道則為瘀血;脈道不利則氣血運行受阻,進一步加重了心氣衰微之勢,進而影響全身臟腑組織的濡養和功能。《黃帝內經》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若心臟缺血,則君主失養,神明內亂,氣液代謝失常,導致全身陰陽失衡。氣液者,生于脾胃,藏于肺腎,心氣衰則肺腎氣虛,不能蒸騰氣液,水液內停,泛濫成痰飲,造成水腫,咳喘等缺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綜上所述,水液、痰濕、瘀血作為水液代謝失常的病理產物,會出現在缺血性心臟病的各個臨床階段,所以水液代謝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直接后果。
“玄府-絡脈-氣液”可以認為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發展過程。玄府郁閉會使氣機升降失調,血行受阻進而導致絡脈瘀阻,心臟失于濡養,最終氣液代謝失常發為缺血性心力衰竭。臨床上如若以此為切入點,能夠對疾病進行更加準確的診治。
3" 基于“玄府-絡脈-氣液”論治缺血性心力衰竭
3.1" 調“玄府”,和氣血
風藥開玄法是治療缺血性心力衰竭的關鍵[11]。《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證日久,可內舍于心。《素問·痹論》云:“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心”,“心痹者,脈不通……暴上氣而喘”,東漢張仲景在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 指出:“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氣,不得臥……其人陰腫。”由此可見,風邪與心力衰竭疾病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使用風藥調和玄府,通達血脈,使氣血流暢,心脈得養。以柴胡、葛根為代表的風藥應為首選[12]。此外,風藥具有散寒除濕、疏通經脈的功效,如桂枝、羌活等藥,能去除體內壅滯之邪,使氣血和,玄府調。
3.2" 通絡脈,化瘀濁
《黃帝內經》云:“心主身之血脈,脈者,血之府也,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脈和則血行,脈病則血瘀,治療缺血性心力衰竭,調脈通絡是關鍵所在。瘀血和痰濁為阻塞脈道的兩大病理產物。“痹者,閉也,血氣凝滯不行也。”血瘀導致氣機閉阻,血脈不通,心失所養,心氣不足,心陽不振,不能溫煦血脈,血寒而凝,加重血瘀,從而導致心力衰竭。《血證論》云:“血不利則為水”。血瘀導致水液內停,形成痰飲,痰飲內阻,又加重血瘀,使心臟負荷加重,心臟擴大,心肌收縮力減弱,加重心力衰竭病情進展。《素問·至真要大論》云:“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故通過化瘀濁可使脈道通暢,心脈得養。常用藥物如丹參、赤芍、半夏,陳皮等化瘀祛痰活血之藥。現代研究亦表明,這類藥物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可降低血脂,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有利于心肌血液循環[13-14]。
3.3" 達氣機,暢水液
心主血脈,血之運行,全賴氣之推動。氣機不暢,血行瘀滯,心失所養,心氣不足,心陽虛衰,不能蒸騰運化水液,水液泛溢肌膚、經絡、臟腑,發為水腫、氣喘等心力衰竭之癥。在行氣的基礎上可選用具有溫煦心陽、促進氣血運行作用的藥物,如附子、肉桂等[15]。這些藥物可以增加心臟的陽氣,提高心臟的泵血能力,改善心力衰竭癥狀。另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火不足,不能溫煦脾胃,使脾胃寒濕內生,且脾胃運化代謝水液的功能下降,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病人的水腫之象。《素問·湯液醪醴論》云:“濕淫于內,治以利水滲濕。”臨床上可用建運脾陽,利水滲濕之品,如白術,干姜等,以利水消腫,減輕心力衰竭容量負荷[16]。
4" 小" 結
在中醫學的發展過程中,玄府理論也在不斷完善,本文基于“玄府-絡脈-氣液”理論闡述了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病機理及治療法則,為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健,張宇輝,周蕾.國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簡版)[J].中國循環雜志,2023,38(12):1207-1238.
[2]"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 [J].中國循環雜志,2022,37(6):553-578.
[3]" 張健,張宇輝.多中心、前瞻性中國心力衰竭注冊登記研究——病因、臨床特點和治療情況初步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5):413-416.
[4]" 王昆,郭靖濤.缺血性心肌病血運重建策略及相關指南薈萃[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0(11):1281-1284.
[5]" 陳可冀,吳宗貴,朱明軍,等.慢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02):133-141.
[6]" 鐘霞,滕晶,焦華琛.玄府概念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2,37(6):3339-3342.
[7]" 黃文博,付西,黃婭,等.基于“玄府氣液” 學說探析肺結節的治療[J].中醫雜志,2022,63(12):1189-1192.
[8]" 李凱欣,王華.養心氏片從 “玄府-絡脈” 理論辨治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應用[J].世界中醫藥,2023,18(16):2341-2344.
[9]" 彭明浩,宋桂華,張巖,等.兒童大葉性肺炎從“玄府-絡脈” 理論辨治探析[J].中國中醫急癥,2023,32(2):249-251;263.
[10]" 喬植,劉玉,陳小寧,等.國醫大師干祖望運用玄府氣液理論論治分泌性中耳炎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3,38(6):2633-2635.
[11]" 任高燦,劉錦,高風,等.“風藥” 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23,32(7):1174-1177.
[12]" 劉顏,劉孟楠,劉佳麗,等.基于玄府理論探討風藥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作用[J].新中醫,2023,55(19):214-218.
[13]" 劉文銳,瞿惠燕,楊天舒,等.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丹參飲治療心力衰竭的作用機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21(4):581-591.
[14]" 李洪雷.瓜蔞薤白半夏湯對痰濁壅塞證大鼠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22.
[15]" 廖坤瑩,周伶,林玲云,等.心力衰竭陽虛水泛證用藥規律的文獻數據挖掘分析[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9(11):2694-2700.
[16]" 郭宋丹,鄭嫻.補中益氣湯組方單體對心力衰竭影響機制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26(1):165-171.
(收稿日期:2024-01-11)
(本文編輯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