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效果,對于高校排球教學的發展來說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以高校排球教學中的問題現狀為切入點,在分析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的意義基礎上,提出了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對策,以期可以提高學生的排球技能、競賽能力,并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排球;教學模式;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改革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in college volleyball
Hongbo Xu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learn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adopt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problem of college volleyball teaching situ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volleyball \"learning, 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ity volleyball \"learning, practi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volleyball skills,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sports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volleyball; teaching mod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排球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一環,其作用遠不止于簡單的體育鍛煉。它不僅僅是一項鍛煉學生身體機能的運動,更是一項能夠深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升競技策略運用能力的體育項目。然而,在傳統的高校排球教學中,一般主要偏重技能的機械式訓練或是單純的理論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卻難以真正全面地提升學生的排球能力。鑒于此,探索更加全面、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正是這種探索中的一個亮點[1]。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練習與競賽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夠通過實際操作和比賽來檢驗和提升自己的技能與戰術,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排球水平。
1高校排球教學中的問題現狀
1.1教學方法單調
在當前高校排球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性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極大地制約了排球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許多高校在排球教學實踐中,依然沿襲著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技術動作示范和講解為主要手段的機械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傾向于將排球技術動作分解為孤立的環節,并通過反復練習來鞏固學生的技能掌握,但忽視了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個性差異,使得本應生動有趣的排球課堂變得單調乏味。
在這一模式下,教師通常扮演著主導角色,而學生則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難以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種狀況導致學生在學習排球時,難以真正感受到運動的樂趣,也難以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2]。此外,由于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教師往往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手段上,傳統的排球教學多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為主,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現代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1.2理論實踐脫節
在當前高校排球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成為制約學生技能提升的重要瓶頸[3]。排球運動是一項既需要深厚理論知識支撐,又高度依賴實踐操作的體育運動項目。它要求運動員不僅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還包括對比賽規則、戰術策略、體能訓練等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可能會出現兩種偏頗的教學方式:一種偏向于理論教學,往往會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從排球的基本規則講解到進攻防守策略,甚至對每一個技術動作進行詳盡的力學分析和生物力學原理解釋[4]。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體系,為實踐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過度依賴理論講授而忽略實踐操作訓練,會導致學生在面對實際比賽場景時,難以將所學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到具體實踐中,出現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學生實戰技能的提升。
另一種偏向則是在實踐中過度糾偏,教師可能過于關注學生的技術動作是否規范、體能訓練是否達標等具體實踐環節,而忽視了排球理論知識的系統教授和深度理解。雖然實踐操作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排球技能至關重要,但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指導,會使學生在面對復雜多變的比賽局面時,難以做出迅速且正確的決策,也無法從理論上對自身的實踐操作進行反思和總結,進而限制了學生技能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1.3師資力量薄弱
雖然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教育資源已經很豐富,但是高校排球專業教師還是尤為稀缺的,這一現狀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能夠接觸并掌握科學、系統且全面的排球訓練的機會。排球運動是一項對技術精度和身體協調性要求極高的運動項目,它不僅需要學生要掌握諸如發球、接球、傳球、扣球和防守等多樣化的技術動作,更強調這些技術在實際比賽情境中的綜合運用以及戰術配合的默契程度。
由于高校中排球專項教師數量不足,導致大部分學生難以得到針對個人技術短板的專業指導,無法通過科學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技巧水平和體能素質。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排球技能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對排球運動的深度理解和戰術布局的掌握也受到局限。長此以往,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在個體技能上的進一步突破,也會阻礙學生在團隊協作、戰略規劃和執行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些高校排球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偏重于技術教學而輕戰略理解和團隊協作培養的現象。教師雖然能夠保證基本技術教學的質量,但在提升學生戰術認知水平和促進團隊配合默契度方面卻顯得力有不逮。這樣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在比賽中無法靈活運用策略,難以適應多變比賽節奏,從而限制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影響了整個球隊取得更好成績的潛力。
2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的意義
2.1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在傳統的高校排球教學中,往往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示范,但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然而,通過實施“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5]。該模式不僅強調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更注重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解、提升技能。學生可以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和實戰對抗,逐步掌握排球技戰術的精髓。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2.2強化學生技能應用與團隊協作
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實戰訓練和比賽實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6]。通過參與真實的比賽和對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排球運動的魅力和挑戰性。在比賽中,學生不僅可以檢驗自己的技戰術水平和應用能力,還可以在與隊友的協作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這種實戰體驗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競技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3推動高校排球教學改革與創新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排球運動的發展,“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為高校排球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這一模式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排球運動的發展變化。同時,學校也應加大對排球教學資源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學設施,提升教學質量。這些改革措施將有助于推動高校排球教學的持續發展和創新提升,為培養更多優秀的排球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3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對策
3.1“學”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現代高校排球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是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排球技能與戰術理解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案例教學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選取國內外經典排球比賽片段,讓學生深入觀察和分析運動員的技術運用、戰術配合以及比賽心理。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排球技術和戰術的精髓,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通過案例教學的討論環節,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得到加強,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其次,分組教學在高校排球教學中同樣具有顯著優勢。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按照技術水平、身體素質等因素進行分組,為每個小組制定適合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在分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間的技術比拼、戰術演練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提高排球技能。同時,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此外,情景模擬教學在高校排球教學中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教師可以模擬真實的比賽場景,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進行技術演練和戰術配合。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模擬中體驗排球的魅力。同時,情景模擬教學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實際比賽環境,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實戰能力。
最后,現代教學技術在高校排球教學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和視頻教程,更直觀地展示排球技術和戰術;通過在線教學平臺進行遠程授課和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現代教學技術還可以提供實時反饋和數據分析功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3.2“練”強化技能練習與實踐
在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練”作為中間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它不僅是理論學習的延伸,更是向實戰應用的過渡。在這一階段,技能的強化練習與實踐顯得尤為重要,它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能否在比賽中有效運用。
技能練習是排球教學中的基礎性工作。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排球技術,高校排球教學必須制定詳細且科學的技能訓練計劃。這一計劃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學生在每一階段都能得到恰當的指導和練習。
在初級階段,學生主要進行基礎技術的練習,如傳球、墊球、發球等。教師會通過示范教學和分解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并逐步掌握基本技術。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運用意識,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逐漸理解技術的實際作用。
進入中級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并練習進階技術,如扣球、攔網、移動步伐等。在這一階段,教師會加強對學生技術動作準確性的要求,并通過設置不同難度的練習任務,幫助學生逐步適應比賽節奏和強度。同時,教師還會引導學生開始思考技術的組合運用,為后續的戰術學習打下基礎。
到了高級階段,學生需要掌握更為復雜的戰術配合和體能訓練。在這一階段,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戰術演練和體能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比賽適應能力和競技水平。此外,教師還會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戰比賽,讓學生在真實的比賽環境中檢驗自己的技術水平和戰術應用能力。
實踐是技能練習的重要環節。高校排球教學應注重實戰訓練,通過模擬比賽場景、組織比賽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實戰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檢驗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戰術應用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競技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在實戰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合理安排比賽任務和對手,確保學生在比賽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同時,教師還應及時對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技術動作和戰術應用。
總之,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的“練”環節是至關重要的。通過系統科學的技能訓練和實戰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排球運動的核心技能,并能夠在比賽中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學生提高技能水平、增強競技能力,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3“賽”組織豐富多樣的比賽
在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賽”的環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是對學生學習和練習成果的有效檢驗,更是促進學生技能提升、培養競技精神、實現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因此,高校應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排球比賽,為學生搭建起展現自我、鍛煉能力的平臺。
首先,組織校內排球比賽是提升學生排球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設立不同級別、不同形式的比賽,如班級賽、年級賽、學院賽等,可以讓學生在不同層次和水平上切磋技藝、交流心得。這樣的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時,校內比賽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團結,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氛圍。
其次,參與校際排球聯賽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舞臺。通過與其他高校的隊伍進行比賽,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風格、不同水平的對手,從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在聯賽中,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排球技藝,還能學習其他隊伍的先進技術和戰術,提升自己的競技水平。此外,校際聯賽還能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校園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此外,高校還可以邀請其他高校的排球隊伍進行友誼賽。這種形式的比賽不僅具有娛樂性,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理解。在友誼賽中,學生可以放松心情、享受比賽帶來的樂趣,同時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交流學習心得、共同進步。
通過參與比賽,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排球技能,還能提升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比賽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學會如何在緊張激烈的氛圍中保持冷靜、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同時,排球運動是一項團隊合作性極強的項目,學生需要學會如何與隊友協同作戰、共同應對對手的挑戰。這些經歷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3.4 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學質量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實施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核心力量。為了確保教學質量,學校應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排球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首先,建立定期的教師培訓機制至關重要。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排球教師培訓中心或部門,負責規劃和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這些培訓活動應涵蓋排球技能、教學方法、比賽策略等多個方面,以確保教師能夠全面掌握排球教學的各個方面。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技能培訓和教學研討活動,教師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其次,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和資源也是關鍵。除了傳統的線下培訓,學校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線上培訓資源,如視頻教程、在線講座等,以便教師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國內外排球領域的專家、教練來校進行講座或示范教學,與教師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見解,以激發教師的創新思維。
另外,鼓勵教師參與排球賽事和學術交流活動也是提升教師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積極組織或參與各類排球比賽和學術研討會,為教師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教師們可以親身體驗比賽氛圍,了解最新的比賽動態和戰術發展,同時也可以與其他高校的教師進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此外,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可以制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考核和評估。對于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學校應給予表彰和獎勵,以激勵教師繼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4結論
綜上所述,“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實施,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排球技能水平,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競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該模式還能夠推動高校排球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為培養更多優秀的排球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應廣泛推廣和應用這一教學模式,以推動高校體育教育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翟宗鵬,郭永波.新課標視域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主要特征、現實問題及實現路徑[J].上海體育大學學報,2024,48(02):34-44.
[2] 蔣玉紅.體育與健康“學、練、賽、評”一體化新樣態課堂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學校體育,2024,43(01):63-65.
[3] 蔣新成,舒靈華.“學、練、賽”一體化視域下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23,42(12):74-75.
[4] 王勇.高校大學體育課程“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長春: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10):170-173.
[5] 劉雯.“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23.
[6] 陳欽英.高校排球公體課教學改革“學、練、賽”一體化推進探析[J].運動精品,2023,42(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