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問題驅動的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旨在提升初中英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概述了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的“教、學、評”現狀,發現了一些問題和挑戰,然后以“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一課為例,探討了問題驅動的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實施策略與實踐。研究發現,該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成績,促進教師評價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問題驅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初中英語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內容單一、評價方式落后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基于先進的教育理念,探索一種更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英語教學模式,成為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強調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注重評價與教學的有機結合,要求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學調整提供有力依據。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中“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一課為例,探討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概述
問題驅動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主動性和參與性的教學方法。它強調通過提出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提升能力[1]。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評一體化”是將教學與評價緊密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要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教學評一體化”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推動其全面發展。
在問題驅動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和選擇至關重要。問題的設計應遵循趣味性、挑戰性、層次性和開放性等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問題的選擇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保問題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精心設計和選擇問題,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引導和支持。在問題驅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以便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教學評價是問題驅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評價中,應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的有機結合。過程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結果評價則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問題解決的結果。通過綜合評價,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教學調整提供依據。
在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2],需要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問題、引導探究、提供指導等。這種角色轉變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教學評一體化”的需求。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多種能力,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還有助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價值觀。
二、當前初中英語“教、學、評”現狀
部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相對單一,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難以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語法和詞匯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聽說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滯后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現代英語教育的需求,也無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動和參與機制,很多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參與的機會。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限制了他們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另外,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主要側重于筆試成績,忽視了口語能力、聽力等語言應用能力的評估。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也容易導致學生疏于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問題驅動的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實施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實施問題驅動的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應基于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強調英語的實際應用和交際能力[3]。明確目標有助于后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選擇以及評價方式的確定。
以“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一課為例,教學目標如下:
1.語言能力目標:能夠理解和運用與旅行方式相關的詞匯和表達,如各種交通工具的名稱、特點及優缺點等;運用所學知識,就旅行方式的選擇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
2.文化意識目標: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交通文化,包括交通習慣、交通規則等;認識不同旅行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培養環保意識。
3.思維品質目標:通過分析和比較不同旅行方式的優缺點,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學會在討論與合作中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培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4.學習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有效地獲取和處理與旅行方式相關的信息;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4],如規劃個人旅行路線等。
(二)設計驅動問題
驅動問題是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核心。驅動問題應具有實際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應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英語知識,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
針對“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一課,設計以下幾種類型的驅動問題:
1.理解型問題:閱讀文本后,你能理解為什么有些人認為某種旅行方式是最好的嗎?他們的理由是什么?你能從文本中找出至少三個支持或反對某種旅行方式的論據嗎?
2.應用型問題:①如果要計劃一次長途旅行,你會選擇哪種旅行方式?請列出你選擇該方式的三個主要原因;②假設你是一家旅行社的市場經理,需要為不同的客戶群體(如學生、老年人、家庭等)推薦合適的旅行方式,請你給出針對不同群體的推薦方案并解釋原因。
3.分析型問題:①在文本中提到的各種旅行方式中,哪一種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請你給出判斷的理由;②分析文本中提到的各種旅行方式的優缺點,并討論為什么有些人更傾向于選擇某種旅行方式。
4.創造性問題:①設計一種新型旅行方式,要求既環保又具有便利性,并描述這一新型旅行方式的特點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②假設你是一名旅行者,你在旅行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交通延誤、天氣惡劣等),你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并說說這些困難對你的旅行計劃產生了什么影響。
這些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應用單元核心知識,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難,從而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三)實施探究教學
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驅動問題展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調查等方式,學生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為了增強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英語演講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語言技能,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驅動問題“設計一種新型旅行方式,要求既環保又具有便利性,并描述這一新型旅行方式的特點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探究活動。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5人,然后展示一些環保、便利的旅行方式案例,如乘坐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等,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共同設計一種新型旅行方式。他們需要進行多方面考慮:應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等;應方便、快捷、舒適,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應確保旅客在旅行過程中的安全;應考慮到不同旅客的經濟承受能力。討論完后,各個小組展示他們的設計方案,解釋方案特點和可能帶來的影響。教師和其他同學根據創意、環保性、便利性和表達能力等指標進行評價。通過這個探究活動,學生能夠加深對環保和便利性對于旅行方式的重要性的理解,還能激發創造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四)教學效果評價多元化
教學效果評價是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教師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評價“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一課的教學效果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評,讓學生回答以下問題:我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取得了哪些進步?在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難?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通過自我評價,學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策略[6]。生生互評可以幫助學生從他人的視角審視自己的學習狀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英語學習筆記、口語練習錄音與英語習作,組員互相評價彼此的學習成果,給出具體的反饋和建議。生生互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還能讓他們取長補短、查漏補缺。教師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檢查學生的作業和測驗成績、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結合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的結果,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評價。教師應當根據評價結果,針對某些學生存在的困難,安排額外的輔導課程,提供學習資源和建議。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優勢,設計更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四、問題驅動的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實踐效果
本研究按照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在“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一課中進行教學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自評、互評、師評等,以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結果表明,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成績,促進教師評價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
結語
綜上所述,明確教學目標是實施問題驅動的“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前提,設計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是問題驅動教學的核心。問題不僅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能夠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整合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手段,探究教學和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應該多元化,在形式上要包括自評、互評、師評等,在內容上要包括對學生學習過程、參與度和合作能力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情況。
基于問題驅動的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不僅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還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奚宇.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行動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孟娟.大概念視角下英語課堂問題驅動式教學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23(9):23-25.
路歡歡.問題導向法(PBL)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1.
強玉珍.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大單元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24(6):27-29.
方麗娟.問題驅動,發展思維:問題情境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校園英語,2022(37):150-152.
徐敏.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D].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23.
基金項目:柳州市基礎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素養導向下問題驅動的‘五步’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3-C93)。
作者簡介:韋文(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思賢中學。